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探索未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
自选。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该勇敢去探索。(童第周)
让一切未发现的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写作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
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
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
心得)。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认识世间万物。物格的意思是事理得到穷究。原句
的意思是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
域,人们应该勇敢去探索”,人们应当勇敢去探索。“让一切未发现的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
任我去探寻”,强调探寻未知世界。可以综合选取材料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科学与探究;探究的方法;用于探索,不断发现;探索未知世界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生活需要不断探索”。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论述,如善于探索、敢于冒险,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一种特有的精神,人类社会进步、发
展的历程无不与探索、冒险、发现、创新如影随形,有探索精神才会有精彩发现;探险的
基本内涵是探索,探索的原动力在于创新、进步、突破、发展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
或做法,如“世界应为有了探索而美丽,因为有了探索而绚丽多彩,又因为有了探索,人
类才能幸福生活”等。
素材
创新是险峻高山上的无限风光,攀登创新的高峰,首先要有无限的勇气。鲁迅先生曾
经赞扬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螃蟹那丑陋、凶横的样子,别说是吃它,恐怕见了它都
要退避三舍。创新也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7 世纪的时候,西欧的一个青年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的航海家把美
洲的西红柿带到了英国。从未见过这红的像血一样的果实的英国人对西红柿敬而远之。他
们以为西红柿含有剧毒,就冠之以“狼桃”的恶名。几十年里,没有一个人敢咬上一口。
后来,一个勇敢的青年冒险尝了一个,觉得美味无比。于是,我们今天的餐桌上才有了西
红柿的容身之地。
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行,从而有可能在多变的人生中遭遇阻力。变通思维,曲径通
幽,不懂砖瓦技术的人能在砖瓦业中大赚其钱,正是受益于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门学问和技艺又总是要向
前发展的,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使这门学问失去生命力,直至灭亡。
“变化”、“创新”仿佛成了一种时尚,仿佛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些时髦的概念。中国有
句古语说“变则通,通则久”,每个人以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创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就像许
多伟大的发明,许多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但是,创新的根基是什么?我们不要忘了创新是
从日常“踏实”的苦干实干中来的,没有苦干实干,创新不会凭空而来。
电灯是大科学家爱迪生的伟大发明。爱迪生能够发明电灯,不是他的一时心血来潮,
不仅仅靠的是他的智慧,还有他踏实的行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点一滴的前进。最终,
灯亮了起来,爱迪生的创新也成功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创新都是用踏实的努力换来的。创
新,确实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却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总之,创新刺激我们前进,这之后则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朝前走。
勇于探索,突破传统,实现超越。翻开史册,思想璀璨政坛闪耀:董仲舒将儒家思想
与道家、法家等思想结合,形成的新儒学超越百家,成为正统;亚里士多德以科学的方式
研究自然,创建了逻辑论证系统,超越其师柏拉图,走向真理;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提出
三权分立,构建政治蓝图。他们在探索中不断超越,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我们只有在探
索的路上,才能完美超越。
范文展示
探索未知
自屈原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就
从未停止。
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执著的旅者。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未知
的领域。未知的领域在人类面前形成一个个谜团,而唯有那些勇于付出智力、毅力的人,
经受得住“苦心志”“劳筋骨”的磨难的人,才能真正征服这广阔的未知世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奇心和危机意识是大多物种得以进化的原因,而那些不愿
挣脱安逸的环境而困于当前之桎梏者,极有可能会被世界所抛弃,外族所扼杀。
种子自身便带有丰富的营养,它也习惯于将自己裹藏于厚实的外衣下,但若没有“伸
手”触及大地,“抓寻”无垠的天空,那么它也只能做一颗没有梦想的慢慢等死的种子了。
而在它挣脱桎梏的过程中,好奇心固然是很重要的内因,但再往深处发掘就会发现,阳光
也很重要,因为太阳能赋予它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只有当它“看清”周围五彩缤纷的世
界,它才会被激发出好奇心,随之决定冲破牢笼,危机意识应运而生,告诉它要勇于探索
未知的世界。一言以蔽之,阳光是它发芽的诱因。
诱因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刺激。它可能是生理上的,一如阳光之于种子;也可能是心理
上的,就像诗与远方之于诗人。它们激发了万物生长进化,为发展提供了不尽的动力。安
于现状或许很平常,但从宏观上来看,全体生灵若均陷入了这种安逸的桎梏,宇宙都将难
以运转。
对于种子而言,它的刺激是阳光,那么我们又将从何、如何寻找我们的刺激呢?应当
拓宽我们的视野或用多种思维观察世界,人类天生就是观察的好手,望远镜的发明为我们
挣脱了目光短浅的束缚,卫星的发射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奥妙。我们的肉身尽管受到机能
的限制,但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工具。书籍经典就是很好的一员,通过它们,我们可
以置身各种奇思妙想的世界,体味各种生活,甚至于某些理想的经历都会在书中实现。
世界不会责怪怯于吃第一口螃蟹的人,但他会铭记第一个探索未知的人,神农尝百草
为后世的药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身处安全的河堤上时,我们还会拘泥于现状,不敢继续突破,
逆流而上吗?我相信人性之光一定会指引我们挣脱桎梏,探索未知,无论前方暗流涌动抑
或漩涡密布,我们都将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
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
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
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
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
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
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
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
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