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
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纷纷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为文物保护注入了活力。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预防性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
目前,敦煌文物的保护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在石窟内,工作人员应用科技手段,对温
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全面监控。一旦数值超标,电脑系统及时亮起相应的红灯。管理人员会暂
停该窟的开放,让它“休息”,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
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住”进了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避免了因空气湿度和颗粒物浓度波动造成
的纸质文物老化,也让馆藏文物在展示时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将可以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
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地保护和全面地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另一基础手段。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
效果。2017 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
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 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
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 100 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
数据。2020 年 7 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 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
盛颜。
众擎易举,独力难成,文物保护离不开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技术的融合创新。
2020 年疫情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国家与地方文物局在不同层面搭建的网上展示平台,把大量文
物背后的知识通过“五个一”(一物、一文、一技、一例、一问)的形式推向观众。同时还组织国际学者
联合推出了“世界丝绸动地图”项目,开创了以空间为切入点、通过丝绸讲述丝绸之路时空规律的文物展
示利用传播新模式。
借助 5G 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
需求。我们期待在未来,科技不断创新发展,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也让穿越千年的文化得以永
续保存,历久弥新。
(摘编自刘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人民网 2020 年 9 月 3 日)
材料二:
所谓原生态,指的是一座文物建筑保持着从它的建造起到登录为受保护的文物止所获得的全部有意义
的历史信息以及文化、科学和情感价值。而从受保护起,它就不允许再有实质性的改变。《威尼斯宪章》因
此要求“不可以改动文物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装饰”,“各时代加在一座文物建筑上的正当的东西都要尊
重”,“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跟原来的建筑外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要看出来是当代的
东西”。而且,它还要求保护文物建筑的“传统的环境”,也不得搬迁文物建筑等。它说:“修缮的目的
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
因此,不可以为了文物建筑的风格统一和构图完整而损害它们所携带的有意义的信息和它们的历史原
真性,不允许造假占董,不允许作伪证。以假乱真是最大的错误。不要使文物建筑“焕然一新”,那将意
味着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的损失。
建筑师出身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不能仅仅从建筑风格的统一、功能的合理、形式的完美等自己职业
习惯的角度,去评价文物的价值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战前夕,欧洲文物建筑的重要破坏者之一就是这
样的建筑师。他们热衷于在修缮文物建筑时“做设计”,把它恢复成“理想的”或“应该的”样子,或者
在废墟上重建他们自以为是的古建筑。其结果是把真古董弄成了假古董,给人以完全错误的虚假的历史信
息,失去了原有的文物价值。美国作家霍桑说:“翻新古迹的人,总是比毁灭古迹的人更加伤天害理。”
(摘编自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材料三:
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是残缺不全的,再加上储存、搬运不当等原因,它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于是被
甘肃省有关部门送到了故宫博物院,交由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当时,马的颈部有很多 1
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和马尾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尽管如此,赵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
湛技艺。他在仔细查看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位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已然伤痕累累的文物珍品再现原
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先生首先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将马头、马尾脱落的鬃毛清洗到茬口见新,然后用锡焊方
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之
间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了,他就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一下,使其连接通顺。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
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
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他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
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
差不多。
(摘编自《国家宝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为文物保护注入活力,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
传统文化得以历久弥新。
B. 文物价值指文物所具有的文化、科学和情感价值等,文物建筑保护既要保持它原有的平面布局和装饰,
还要保护它“传统的环境”。
C. 霍桑认为,翻新古迹是给文物增添了不必要的部分,并且与原外观风格统一,产生了虚假信息,这比毁
灭占迹更加伤天害理。
D. 出于美观的考虑,赵先生调配出与马踏飞燕原有铸模泥土相似的材料,将其三个空马蹄蹄心填满,虽技
艺精湛,但这一做法欠妥。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文物保护理念的提升可有效延长文物寿命,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是
文保工作的一大进步。
B. 天龙山石窟的精品文物流失海外,该博物馆多方寻求技术合作,历时六年,利用百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
数据“虚拟”复原了文物。
C. 文物建筑修缮中制造出假古董,有可能是保护工作者陷入职业习惯误区的结果,但有目的的文物造假则
是国法不容的犯罪行为。
D. 由于甘肃省有关部门在马踏飞燕的储存与搬运过程中方法使用不当,导致这一珍贵文物受损严重,不得
不送到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
3. 下列做法既能保护文物,又能重现文物昔日盛颜的一项是( )
A. 监控敦煌洞窟,避免文物“生病”
B. 借助“互动地图”创新文物展示传播模式
C. 建筑师修缮文物建筑时“做设计”
D. 青铜器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马踏飞燕
4. 修缮文物建筑与修复馆藏文物的理念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B 2. D 3. D
4. 修缮文物建筑:要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生态(不允许有实质性的改变,不能损害文物建筑所携带的有意义
的历史信息和历史原真性)。文物建筑的修缮不是为了追求风格的统一(新增添的部分要与原建筑区别开
来)。要保护文物建筑的传统环境。(答出两点即可)
修复馆藏文物:修旧如旧,文物修复后要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要再现文物原有的风貌。在不破坏文
物整体感的前提下,力争更美观。(答出两点即可)
5. 首段领起全文,提出以先进技术手段为文物保驾护航。主体部分分三方面阐说,分别是预防性保护为基
础手段;数字化保护不但增强文化传播,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文物保护需要合力与创新。最后一
段总结全文,新技术使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为文物保护注入活力”偷换概念,结合原文“各文博单位、科
研院所等纷纷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为文物保护注入了活力”,是科技助力文物保护使这一工作充满活
力,有更坚实的依靠。
C.霍桑的话是针对“二战前夕,欧洲文物建筑的重要破坏者之一就是这样的建筑师。他们热衷于在修缮文
物建筑时‘做设计’,把它恢复成‘理想的’或‘应该的’样子,或者在废墟上重建他们自以为是的古建
筑。其结果是把真古董弄成了假古董,给人以完全错误的虚假的历史信息,失去了原有的文物价值”,选
项对霍桑的观点作了具体化、绝对化的解读,于文无据。
D.“但这一做法欠妥”与文意不符。结合“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可能
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他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
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原文对这一做法持肯定态度。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由于甘肃省有关部门在马踏飞燕的储存与搬运过程中方法使用不当,导致这一珍贵文物受损严重”错。
结合原文“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是残缺不全的,再加上储存、搬运不当等原因,它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
马踏飞燕在出土的时候就是残缺不全的,“甘肃省有关部门”是文物的保护方,不属于失责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修复时焊实脱落的鬃毛、焊补洞孔,都是对文物的保护。赵先生的修复工作使文物重现昔日盛颜。
A.是保护文物,不是再现原有风貌;
B.强调合作创新;
C.文中反对这种做法。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是关于修缮文物建筑的。它先说明什么是文物建筑的“原生态”,接着指出“而从受保护起,它就
不允许再有实质性的改变”,文章后面也说“不可以为了文物建筑的风格统一和构图完整而损害它们所携
带的有意义的信息和它们的历史原真性”,总结出来就是要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生态;
然后引用《威尼斯宪章》中的内容说明文物建筑修缮注意的事项,如“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
须跟原来的建筑外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要看出来是当代的东西”“修缮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
可见文物建筑的修缮不是为了追求风格的统一;
“它还要求保护文物建筑的‘传统的环境’,也不得搬迁文物建筑等”,可见要保护文物建筑的传统环境。
材料三是关于修复馆藏文物的。材料以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马踏飞燕为例来说明修复馆藏
文物的理念。如“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
点儿修复的迹象”,可见修复这类文物要修旧如旧,文物修复后要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还有“赵先
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他就凭借自己多年的
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
的铸模泥土差不多”,可见修复理念是在不破坏文物整体感的前提下,力争更美观。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首先说“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纷纷创新利用先进技
术手段,为文物保护注入了活力”,这是领起全文,提出以先进技术手段为文物保驾护航。
接着以敦煌文物保护和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为例,论述“预防性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的重要基础
手段之一”。再从数字化保护的作用的角度论述“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另一基础手段。它既
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并以“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
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为例加以论述;数字化保护还能“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并以天龙山石窟“重见天
日”为例加以论证。然后指出“众擎易举,独力难成,文物保护离不开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技术的融合创
新”,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做法为例加以论证。这是从三方面论述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最后总结全文,“借助 5G 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满足着人
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技术使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人通常是些怪人
[捷克]伊凡·克利玛
阿洛伊斯·布达是个富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便盖起了家庭别墅,比当时法律规定的面积整整超
出了三倍。他离过一次婚,跟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儿子,跟现在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
儿子长大成人后,每年只看他一次。第二个老婆是个运动员,滑雪、骑马、打网球、高尔夫、游泳,
样样精通。她还算会持家,夫妻二人都不给对方添麻烦。
布达爱钱胜过一切。女儿出嫁时,他送给女儿一辆价值五十多万克朗的汽车。这份重礼让女儿很惊喜,
她几乎相信这是父亲出于对她的爱。布达认识很多人,但没有真正的朋友。快到六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体
力不佳,食欲不振,他去看医生,果然得知了坏消息。
人的零件大多无法更新了。他开车去瑞士银行和德国银行取出了全部现金,锁在自己的保险箱里,准
备去医院住院。这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上了手术台没能活着回来,保险箱里的全部现金怎么办?
经过左思右想,最后他将这全部现金藏在自己的几双旧鞋里,然后当着妻子的面,把这些旧鞋装进了一个
大盒子,让妻子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送到医院去。
外科手术大夫将布达的腹腔打开,发现已毫无希望,大夫们又原封不动地将他的腹部缝合起来。大夫
给他开了一大堆药,护士小姐每天过来给他打吊瓶,可他还是一天比一天更乏力。妻子送来了一些生活用
品和那个大盒子,一束鲜花和一瓶煮水果。他对鲜花和吃的不感兴趣。妻子一走,他打开盒子,看到了藏
在旧鞋里的那些钱。妻子每周来看望他两次,有时出嫁的女儿也来。一次他的大儿子也来了。每个人都会
给他带些什么,等他们一出病房,他就将那些带给他的东西扔进垃圾筐。
在布达住院期间,换了好几位护士。他觉得她们长的都差不多,他主要靠头发的颜色来区分她们。其
中有一位年轻的护士叫维拉,她说话的声音竟让他想起自己童年时年轻的母亲。维拉也很会安慰他,经常
会对他多说几句,家里阳台上的草莓已经成熟什么的。一次维拉给他输血后,他求她在旁边坐一会儿。这
是违反规定的,但她还是答应了,她坐在他身边,抚摸着他的手背。他问她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她对他说
着话,他感受到维拉嗓音的温柔,感觉着两人手的触碰,她答应搬一盆家里阳台上的花给他送来。
第二天她真的送来一盆水仙花,又挨着他坐下说话。他问维拉缺不缺什么东西?有没有汽车?她说她
从来没想过有辆汽车,她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她的条件只够偶尔买一袋西红柿。他本想问她生活是不是过
得不舒心,可一阵巨痛猛然袭来,医生给他打了一针,他神志不清了。
半夜他稍微清醒时,床头柜盒子里那一大笔钱成了他的心病,他想该不该把它捐给慈善组织?或者留
给他的老婆,让她去奢侈挥霍?夜里他想到了维拉,他非常希望明天是维拉当班。
第二天果然是她,维拉给他带了鲜红的苹果。他谢了她,咬了一口,在嘴里嚼了好久好久。
她用手抚摸着他的额头,依然温柔的同他说着话。半夜他睡不着,想着自己可能要死了,突然升起一
个莫名其妙的想法,把这几百万块钱送给护士维拉。
第二天,维拉提到了自己的未婚夫,叫马尔丁,是位小提琴演奏家。又过了一天,他的病情加重了。
维拉来看他,他对她说,我要报答您。维拉说,如果您感到好一些,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她摸了摸他的
额头,他觉得自己很累,他想告诉她,快去找公证人。就在当天晚上,他死了。
医院让维拉将床头柜里的东西全掏出来,列上清单。维拉照办了,列了十八项。在第十一项列出的物
件是:几双便鞋和几双袜子。布达妻子来医院领死亡通知单时,医院将清单交给她,她瞟了一眼清单。最
后几年丈夫已经让她讨厌,他遗留的破烂就更让她厌恶了。她收起了装有三百克朗的钱包,开车离开医院
直接来到垃圾场,将丈夫这些东西扔进垃圾场。
当天晚上,维拉护士和小提琴手约会,她告诉他,布拉格的大富翁布达死了。
他给了你什么吗?
没有,他的钱包里只有三百克朗。
富翁们都是一些怪人。他说,不知把钱给谁了?
上帝知道。她说,他临终时都没有一个人来握他的手。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达有钱,盖起的别墅面积超大,法律对他这样的富翁缺少约束力;布达爱钱,胜过其他一切,他没有
真正的朋友。
B. 女儿出嫁时,布达送了一辆价值不菲的汽车,这份重礼让女儿喜出望外。但作为父亲,平日里他与子女
沟通其少。
C. 布达的老婆精通多项运动,丈夫生病后,她也能竭尽全力满足病人的要求,可见她是既懂生活又会照顾
家人的贤妻。
D. 维拉是医院众多护士中的一个,她声音温柔,体贴细致,耐心与病人交谈,悉心周到的照顾给了布达临
终的抚慰与关怀。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从富人的生活现状入手,通过心理描写展现病入膏育之际富人的内心纠结,故事贴近生活,又不同
于生活,引人深思。
B. 本文手法质朴,叙事从容,语调极其舒缓,语言绚丽晓畅,截取生活片段,展现人性的错综复杂,让读
者自己去回味揣摩。
C. 小说的结尾对遗产的处理巧妙又不失合理性,当三百克朗的钱包被妻子拿走时,更加增添了整个故事的
讽刺效果。
D. “上帝知道”语带双关,既是说维拉不知晓富翁把钱留给了谁,也顺应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只有上帝知
道谁是最终受益者。
8. 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9.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析划线句中布达的想法的合理性。
【答案】6. C 7. B
8. ①作者采用第三人称,读者全知视角。布达的一举一动,内心世界的一起一伏,读者都知晓,而其他人
物如维拉护士、他的妻子对此全然不知。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效果。②小说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按
照男主人公生病、住院、病逝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情节脉络清晰。③文中主人公“将全部现金藏在自己
的几双旧鞋里”,这一情节的设置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④照应的手法。布达把亲人送来的东西扔进
垃圾筐;他死后,妻子把他留下的除钱以外的东西都扔进垃圾场。前后照应,增添了讽刺性。
9. ①情节结构上,布达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安排好自己的财产。②人物关系上,布达与家人缺少沟
通交流,他生活在一个客客气气的无爱的世界里。反倒是维拉护士的悉心照料令他感动,使他萌生了赠送
财产的想法。③小说主旨上,维拉护士的关心唤醒了布达童年的温暖记忆,他希望以自己的财产作为回报,
传递出美好与温情的主题。(大意正确即可。)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主题、手法等的理解鉴赏能力。
C. “竭尽全力满足病人的要求”和“会照顾家人的贤妻”不准确,结合“妻子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那个
大盒子,一束鲜花和一瓶煮水果”“最后几年丈夫已经让她讨厌,他遗留的破烂就更让她厌恶了”,夫妻
二人只是表面上尽些义务,其实内心里很有距离感。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语言绚丽晓畅”不准确,结合“布达爱钱胜过一切”“人的零件大多无法更新了”等描写可知应为
“朴实自然”。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手法的能力。
叙述手法可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情节的设置等角度分析鉴赏。
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来看,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这样的写法便于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
“这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上了手术台没能活着回来,保险箱里的全部现金怎么办?”“半夜他
睡不着,想着自己可能要死了,突然升起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把这几百万块钱送给护士维拉”等,但是
他的妻子、护士维拉等人却不知道他的想法,结果就是他全部的钱都装在那些旧鞋里被妻子当做垃圾扔了,
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效果。
从叙述顺序上看,小说采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先写布达生病“快到六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体力不佳,食
欲不振,他去看医生,果然得知了坏消息”,再写他住院、手术“外科手术大夫将布达的腹腔打开,发现
已毫无希望,大夫们又原封不动地将他的腹部缝合起来”,然后写他病逝“就在当天晚上,他死了”。这
样写脉络十分清楚。
从情节设置来看,文章用到了“伏笔”和“照应”。如“经过左思右想,最后他将这全部现金藏在自己的
几双旧鞋里”,这一设置为后文一系列情节埋下伏笔;“有时出嫁的女儿也来。一次他的大儿子也来了。
每个人都会给他带些什么,等他们一出病房,他就将那些带给他的东西扔进垃圾筐”,“她收起了装有三
百克朗的钱包,开车离开医院直接来到垃圾场,将丈夫这些东西扔进垃圾场”,布达把亲人送来的东西扔
进垃圾筐;他死后,妻子把他留下的除钱以外的东西都扔进垃圾场。前后照应,增添了讽刺性。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本题可从情、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分析。
从情节上看,画线句“半夜他睡不着,想着自己可能要死了,突然升起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把这几百万
块钱送给护士维拉”的合理性在于,布达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安排好自己的财产;而护士维拉“说话
的声音竟让他想起自己童年时年轻的母亲”,并且对他照顾有加“她答应搬一盆家里阳台上的花给他送
来”“维拉给他带了鲜红的苹果”;
从人物刻画上看,布达与家人的关系并不太好,“第二个老婆是个运动员,滑雪、骑马、打网球、高尔夫、
游泳,样样精通。她还算会持家,夫妻二人都不给对方添麻烦”“儿子长大成人后,每年只看他一次”“布
达爱钱胜过一切。女儿出嫁时,他送给女儿一辆价值五十多万克朗的汽车。这份重礼让女儿很惊喜,她几
乎相信这是父亲出于对她的爱”“布达认识很多人,但没有真正的朋友”,布达与家人缺少沟通交流,他
生活在一个客客气气的无爱的世界里。反倒是维拉护士的悉心照料令他感动,使他萌生了赠送财产的想法。
从主题上看,布达缺乏关爱,而护士维拉让他体会到温情,“她说话的声音竟让他想起自己童年时年轻的
母亲”“一次维拉给他输血后,他求她在旁边坐一会儿。这是违反规定的,但她还是答应了,她坐在他身
边,抚摸着他的手背”,维拉护士的关心唤醒了布达童年的温暖记忆,他希望以自己的财产作为回报,传
递出美好与温情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弘祚,字懋自,云南永昌人。明崇祯三年举人..。自蓟州知州迁户部郎中..,督饷大同。顺治元年,授
岢岚兵备道。总督吴孳昌以弘祚筹画军饷,请仍留大同。中原初定,图籍散佚。弘祚聪强习掌故,户部疏
请修赋役全书,以弘祚主其事。弘祚谓:“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
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裁定赋役,一准万历间
法例,晚末苛细巧取,尽芟除之,以为一代程式。十年,擢户部侍郎。时云、贵尚为明守,孙可望据辰州。
弘祚请于江南、江西、湖广丰稔之地,采米穀、储粮饷为进取计。又言:“黔国公沐天波世守云南,得民
心,其僚属有散处江宁者,宜令往招天波为内应。贵州自都匀、黎平远及庆远、靖州,近为可望蹂躏,宜
加意抚绥,俾令归化。冠服异制,勿骤更易。”上以所言足助抚剿,下经略大学士洪承畴采行。十二年,
疏请禁有司私派累民、将领冒名领饷,皆下部议行。十五年,赋役全书成,擢尚书,加太子少保。云南平,
迭疏上善后诸事,请开乡试,慎署员,设重镇,稽丁田,恤士绅,抚土司,宽新政。弘祚闻父母丧,疏乞
解官奔赴,命在任守制。逾月,命出视事..。圣祖即位,疏请归葬,许之。旋谕促还朝。康熙三年,授刑部
尚书,寻复还户部。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大学士班布尔善独罪弘祚,坐夺官。八年,鳌拜得罪,
起弘祚兵部尚书。九年,以老乞休,命驰驿归里,食原俸。弘祚中道疾作,侨居江宁。念未终事父母,辑
永思录,自号曰思斋。十一年,疏辞俸,谕曰:“卿在官著有劳绩,引年乞休,赐禄颐养,毋固辞。”十
三年,卒,赐祭葬...,谥端简。
(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三·列传五十·王弘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
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B. 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
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C. 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
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D. 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
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人,明清时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B. 郎中,隋唐以后,六部皆设郎中,是尚书和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C. 视事,“视,瞻也”,引申为处理,视事译为治事、任职,旧指官员刚到任,意同“下车”。
D. 赐祭葬,明清时高级官员死后,皇帝按其官阶或功劳大小赐给祭品、祭文,或遣官治丧的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弘祚聪明博识,肩负重任。户部推荐弘祚主持编纂《赋役全书》,十多年后修成,弘祚由户部郎中擢
升为户部尚书。
B. 王弘祚洞察事理,善提建议。针对清初赋税问题,他直言不讳;云南平定后,他从文化、经济、政策等
方面多次进言。
C. 王弘祚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母去世后,弘祚上疏请求奔丧,未准,在任守制;归葬之期未到,便以
国事为重应谕回朝。
D. 王弘祚履历丰富,深得荣宠。事两朝皇帝,历三部尚书;因他为官政绩卓著,退休时以驿马送归故里,
并且享有原来的俸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定赋役,一准万历间法例,晚末苛细巧取,尽芟除之,以为一代程式。
(2)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大学士班布尔善独罪弘祚,坐夺官。
14. 为收复云、贵,平叛孙可望,王弘祚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朝廷裁定赋税徭役,全部以明朝万历年间的赋役定额为标准,对明末形成的繁琐、巧夺的苛捐杂
税细则,全部加以删除,把这作为当朝的规定执行。
(2)康熙七年,户部对书吏用假印章盗取国库库银的事情事先没有察觉,大学士班布尔善认为仅王弘祚有
失职罪,王弘祚被定罪罢官。
14. ①储备粮食,准备军需;②招抚天波,以为内应;③安抚百姓,收复民心。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老百姓并不反对正当赋役,而苦于地方官吏加派的杂赋。法不确立则官吏无违法之惧,官
吏无惧则百姓不得安宁。百姓缴纳的粮帛赋税数,朝廷都了解,就可以慎重形成节俭(之风)。编印记录赋
税之书,让百姓都知晓赋役定数,就可以明察杜绝官吏侵夺牟利。
“法”与“不立”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版籍”为动词,编印记录,“赋税”是其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视事”不是指新官员刚到任,就是任职、办公之意,不同于“下车”之意。从文中也可知,王弘祚是
在任守制,父母丧期过后被要求继续在原职工作。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由户部郎中”错,王弘祚在明朝作户部郎中,他开始主持编纂《赋役全书》时已在清朝任岢岚兵备道。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的关键词:一,全,全部;芟除,删除,废除;程式,模式,规定。
(2)中的关键词:帑,国库中的库银;坐,定罪,由此获罪;坐夺官,被动句。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弘祚请于江南、江西、湖广丰稔之地,采米穀、储粮饷为进取计”可知,储备粮食,准备军需;结
合“黔国公沐天波世守云南,得民心,其僚属有散处江宁者,宜令往招天波为内应”可知,招抚天波,以
为内应;结合“贵州自都匀、黎平远及庆远、靖州,近为可望蹂躏,宜加意抚绥,俾令归化。冠服异制,
勿骤更易”可知,安抚百姓,收复民心。
参考译文:
王弘祚,字懋自,云南永昌人。明崇祯三年成为举人。从蓟州知州任上升迁为户部郎中,奉令在山西
大同督催军饷。(清军入关后降清。)顺治元年,授任岢岚兵备道。总督吴孳昌认为王弘祚善于筹调军饷,
请旨让他仍留大同(为清军筹措军饷)。当时,清军初定中原,图书典籍等多有散失。王弘祚聪明好学,熟
习掌故,户部向朝廷建议由王弘祚主持修纂《赋役全书》。他说:“老百姓并不反对正当赋役,而苦于地方
官吏加派的杂赋。法不确立则官吏无违法之惧,官吏无惧则百姓不得安宁。百姓缴纳的粮帛赋税数,朝廷
都了解,就可以慎重形成节俭(之风)。编印记录赋税之书,让百姓都知晓赋役定数,就可以明察杜绝官吏
侵夺牟利。”朝廷裁定赋税徭役,全部以明朝万历年间的赋役定额为标准,对明末形成的繁琐、巧夺的苛
捐杂税细则,全部加以删除,把这作为当朝的规定执行。顺治十年,升为户部侍郎。当时云、贵一带还是
南明永历政权的势力范围,孙可望据守辰州。(清军欲派兵进攻,)他建议先在江南、江西、湖广等富饶地
区收储粮谷,充裕军饷,为进攻作准备。他说:“明黔国公沐天波世代居守云南,很得民心,他的僚属有
散居在江宁一带的,可派他们回云南劝说沐天波作朝廷内应。贵州近从都匀、黎平,远达庆远、靖州一带
的百姓,受到孙可望的欺压(心存不满),朝廷应派人着意安抚,使百姓归顺。当地的民俗习惯及规制,不
要急于更改。”皇帝认为他的建议对于安民剿敌很有助益,批转给经略大学士洪承畴采纳执行。十二年,
他上疏请朝廷下令禁止地方官吏私自加派赋役、禁止军队将领冒名多领粮饷,朝廷全都发给各部拟议施行。
十五年,《赋役全书》修成,他被擢升为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云南被平定后,王弘祚儿次上疏奏请处理
后续的问题,提议开乡试,选官吏,设重镇,稽查户口田亩,安抚土司和地方士绅,实行较宽松的政策。
王弘祚听到父母去世的消息,上疏请求辞职奔丧,朝廷命他在职为父母守丧。过了一个月丧期,命他赴任。
康熙即位,王弘祚上疏请求回乡安葬父母,康熙准许了。但不久就下令催促王弘祚还朝。康熙三年,调任
刑部尚书,不久又任户部尚书。康熙七年,户部对书吏用假印章盗取国库库银的事情事先没有察觉,大学
士班布尔善认为仅王弘祚有失职罪,王弘祚被定罪罢官。康熙八年,鳌拜获罪,王弘祚补为兵部尚书。九
年,他以年老请求退休,康熙帝允准,赐驰驿(乘驿马)归乡,仍享有原职俸禄。他返乡途中患病,寄居
于江宁。念及自己未能在父母去世之前尽奉养之责,辑成《永思录》一书以表追思,自号“思斋”。十一
年,他上疏辞掉官俸,康熙帝下旨安慰说:“卿为官很有政绩,年老乞休,朝廷应该赐禄颐养天年,不要
再推辞了。”康熙十三年去世,朝廷赐与祭葬,赠谥号“端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①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②,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③,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①巩:今河南巩县。洛:洛水。这里的巩洛,即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②伊:伊水,《水经注·伊水》
中有“伊水出南阳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③洛桥:洛阳桥,这里指洛阳。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记叙并描写了由洛水入黄河的行程和景物。“夹”“豁”二字选用精当,舟行洛水,青山列岸,忽
见群山开豁,大河横流,意境顿开。
B. 颔联写寒树远影隐约天边,如水墨渲淡;落日余晖闪烁波涛之上,可谓妙手天成。故《唐诗别裁》中说:
“寒树句画本,夕阳句画亦难到。”
C. 颈联动静结合,静写伊水岸边孤村,经安史之乱残破不堪,意境萧疏孤清;动写一雁孤飞,趁初晴乘风
北上,与诗人从流飘荡处境相合。
D. 结构上首联破题,中间两联呼应“即事”,尾联切题,构思精妙;内容上以秋天傍晚黄河的景象引发诗
人感触,有寄托,有情思,意蕴丰富。
16. “扁舟不系”源于《庄子》中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请结合这句话与尾联的含义简要分析诗人的心境。
【答案】15. C 16. ①诗人感觉自己如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身不由已,表现出宦游的伤感。②诗人觉得
自己既非巧者,又非智者,只是无所求的无能者,面对衰颓的国势,借自嘲表达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③
诗人觉得辜负分别时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和嘱托,表达悲慨和愧疚之情。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乘风北上”错,“雁初晴下朔风”是指大雁在晴天里顺北风南下,句子中的方向理解错了。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庄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这句话的含义,意思
是,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
像没有缆索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然后结合尾联理解,“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意思是,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
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由此可知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叶扁舟,借扁舟之不系,轻轻带出“心”
字,表达自己宦游的伤感和无能为力的无奈,以及辜负朋友期望的惭愧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向孔子问“恕”,孔子向他解释“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云和鸟,形象且深远地寄托着作者
的仕隐之感。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以声写声,再以形写声,突出了乐
声起伏多变,优美动听的特点。
【答案】 (1). 己所不欲 (2). 勿施于人 (3). 云无心以出岫 (4). 鸟倦飞而知还 (5). 昆山玉
碎凤凰叫 (6). 芙蓉泣露香兰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己、岫、凰、芙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崇焕是光芒四射的人物,他以一介儒生去指挥军队,做出了惊人的业绩,在明末的战乱中成为中流
砥柱,结果却被崇祯皇帝杀害。袁崇焕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和他所
生长的那不幸的时代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他轰轰烈烈地战斗,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
避免的悲剧结局。阅读袁崇焕所写的奏章、所作的诗句以及与他有关的史料之时,时时觉得似乎是在读古
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等人的悲剧。他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
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
廷中,加倍地显得突出。他忠诚地实践了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格言,可歌可泣。然而袁崇焕的悲
剧就在于,以儒家所教导、培育的人生态度,去实践儒家所尊崇、支持的绝对君权所产生的悲剧。儒家提
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是它不能回答:当袁崇焕这样的忠臣碰上崇祯这样在位十七年就更换
了五十个宰相、杀了两个首相、七个总督、十三个巡抚,极其专横的皇帝时该怎么办?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米芾承颜而恣野,郑板桥学黄山谷而后以隶为楷,赵之谦奇峰兀立而其实“颜底魏面”……
B. 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寻找,我的耳边分明响起年轻人恳切的歌声:“我想有个家……”
C. 他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D. 墓园里上下有序,排列整齐,傲骨嶙峋,好像还在期待着某种指令……
19. 袁崇焕在生命最后一刻所作的《临刑口占》,虽然其中饱含着他对功名事业悲剧收场的无限感慨,但更
多的是为国为民至死不渝的英风大节。请为此诗排序(只填序号)。
①死后不愁无勇将②半世功名在梦中
③忠魂依旧守辽东④一生事业总成空
20.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序可以调整为“他刚烈的狠劲,执拗的蛮劲,冲天的干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A 19. ④②①③
20. “干劲”为做事的劲头,具有普遍性和常态性。“蛮劲”为猛而不灵巧的力气,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特性。“狠劲”为不顾惜力气,具有勇猛决绝性。三个句子之间由浅入深,是程度的深化和加强。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省略”。
A.列举省略;
B.引文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省略;
D.语意未尽省略。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诗句排序的能力。
根据诗句对偶的原则,“一生”对“半世”,“事业”对“功名”,“总成空”对“在梦中”;故④与②
联系紧密;①与③联系紧密。
根据诗句“仄起平收”的规律,可以判定①与③的顺序是①③。
本诗是袁崇焕在生命最后一刻所作,故应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④与②的顺序是④①。
本诗是对功名事业悲剧收场的无限感慨,故应先回顾,再感慨,故语序应为④②①③。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改句与原句的不同之处是“干劲”“蛮劲”“狠劲”的语序。
“干劲”为做事的劲头,“蛮劲”为猛而不灵巧的力气,“狠劲”为不顾惜力气。从程度上看,“干劲”
具有普遍性和常态性,“蛮劲”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特性,“狠劲”具有勇猛决绝性。这三个词语之
间由浅入深,程度的不断加强,原句反映了这一内在联系,故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动物血液被制作成血豆腐,是理想的补血佳品。鸡血、鸭血和猪血是我们常见的食材,适量食用,
好处多多。
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 100 克鸭血中含有 39.6 毫克铁,相当于 13 个 100 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
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① ,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
② ,每 100 克鸡血的热量达到 205 千焦,猪血中含有 230 千焦,猪瘦肉中含有 598 千焦热量。
由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摄入。
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
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③ 。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请结合材料,用三个三字短语分别概括适量食用动物血的益处。
【答案】21. ①为身体补充所需的铁 ②动物血是低热量食材 ③吃血豆腐并不能清肺
22. 补充铁(能补铁)、助瘦身、清肠胃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说鸭血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后面说“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可见
是说食用鸭血能“为身体补充所需的铁”;
第二空,后面说“每 100 克鸡血的热量达到 205 千焦,猪血中含有 230 千焦,猪瘦肉中含有 598 千焦热量”,
这是将食物中的热量进行对比,说明动物血热量低;再联系“由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可
知应写“动物血是低热量食材”;
第三空,前面说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然后分析动物血能结合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能起
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是“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可见它们“吃血豆腐并不能清肺”。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题目要求用三个三字短语分别概括适量食用动物血的益处。首先分析文段结构,第一段是总领段,然后分
别用三个段落介绍其好处,考生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来概括即可。
结合“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 100 克鸭血中含有 39.6 毫克铁,相当于 13 个 100 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
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可概括为“能补铁”;
结合“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摄入”可概括为“助
瘦身”;
结合“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
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可概括为“清肠胃”。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清华教授刘瑜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刷屏了。在演讲中,刘教授阐述了自己的
教育观,颇具启发性。她认为,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年轻人发现自我,而是逃避自我。从独特的自我逃向
平均的他者,从个性逃向潮流。我们社会有太多错误的失败观。我们的教育鄙视放弃、鄙视失败。有时候,
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她提醒家长们,孩子可能因为强大的外在压力而做到良好,但因为缺乏内在的热情,很难做到优秀、
做到极致。
她坦言,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在她看来,摆脱迷茫和焦虑,不妨先从“坚定地
成为一个普通人”开始。
她的演讲在引发共鸣的同时,也收到了一些诸如“精英们劝你看开,不是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的
批评。
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召开家长会,请你作为班委会的代表,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
主题的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不甘于平凡,不止于普通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不甘于平凡,不止于普通”。
有人说,不需要远,不需要高,只要会飞就是鸟。
有人说,不需要快,不需要深,只要能游就是鱼。
我却疑惑不解,如若为鸟,何不做一只搏击天空的苍鹰?如若为鱼,何不做一尾遨游深海的猛鲨?如
果一只鸟仅仅安于平稳的飞行,那它永远只是一只平凡的鸟而已;如果一尾鱼仅仅安于浅水的游弋,那它
永远看不到深海醉人的湛蓝。
生于平凡不可怕,但甘于平凡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我们要对平凡说一声“不”,成功的桂冠,从来就
只钟情于那些追求卓越的勇者。我终于明白古人创造夸父逐日、道渴而死的意义了,从未有人想过去摘那
天空中可望不可即,光芒万丈的太阳,而夸父正是不安于平凡的一个。虽然他倒在追日的途中,但谁又能
说,他不是一个成功者呢?他临死抛出的手杖,化为邓林,为后来的追日者庇荫,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神话。
忍胯下之辱的韩信,并没有因此而堕落颓废,疏远痛苦,封侯拜相,人生得意,美酒流芳,终就成了
一代名将;一代伟人毛泽东,遵义会议以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这并未磨灭他在阳光中的豪情壮
志,他达人知命,笑看人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光芒四射,永驻人间。迁就平凡,可能会离艰难的急
流远一些,但同时,惰性就多一些,冲劲就少一些,成功的希望就渺茫一点。世界是不完美的,正因为不
完美才有无数为追求完美,逃离平凡的先人。
周恩来总理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振聋发聩的声音,道出了一个少年远大的志向,更是道出
了中国的脊梁,我国的发展过程历尽艰难,需要太多这样不甘于平凡的,敢于实践的精英为我们探索前进
的道路。
在人生的乐章中重复地演奏着平缓的旋律,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生活毫无趣味,生活正如大海,有
起有落又欢乐有悲哀,有成功又失败,有笑容有流泪,这才算是人生。人的生活,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
岛屿,暗礁,难以激起人生的浪花。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采撷青春的倩影,捕捉闪亮的瞬间,高亢那来自喜马拉雅的企望;让我们旋转在
自己的舞台,一起携手走向理想,飞翔,飞翔,只求一句——青春无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材料围绕清华教授刘瑜的演讲展开,“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
观点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此外,也有另外一种声音“精英们劝你看开,不是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追求卓越”“成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精英”是同学们要把握住的关键
词。考生可以认同其中之一,也可以将二者建立联系,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选
择肯定“成为一个普通人”,要正确理解“普通人”的含义,结合“摆脱迷茫和焦虑”的提示可知,普通
人不是甘于平庸的人,而是脚踏实地、明确目标的人。此外本题已经明确了文体是“发言稿”,考生要注
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正确认识自我,面对现实,坚定地做一名普通人,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
2.人不应让“甘于平凡”“止于普通”成为人生奋斗路上的绊脚石,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敢于乘风破浪,不断超越自我;
3.先从“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开始,稳扎稳打,从“普通”开始未必以“普通”结束,只要目标清晰,
方向明确,积极主动,“普通”也能变“卓越”。
【素材】1.安宁本分,尽已之能是做好平凡自我的刚需。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古国自有男耕女织的生活操计,
而于今现代发展,经济繁荣,更有国际分工,社会协作。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不可或缺,以其各部分的努力
形成整体,此所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界的连续与你共进”。平凡者,践己本分,以其平肩亦可担
道义,以心存大家,便谓之非凡。(优秀段落)
2.美国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的职业生涯早期,其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当他被发现患有睾丸癌时,
癌细胞已经扩散,连医生也对他的生存不抱希望。但为了追求生命的完美,他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治疗
和训练,并且继续向冠军发起冲击,并且在“环法”大赛中取得了七连冠,成为了自行车坛中的传奇人物。
他追求完美的壮举,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与掌声。(典型素材)
3.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为了找出生物遗传的规律,为了追求完美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对此进行了
长达八年的研究和数以万计的推算,得出了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规律,使得后人能站在他的肩膀上取
得如今的遗传学成就。孟德尔对完美的追求,改变了世界。(典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