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ID:586264

大小:109.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 语文 I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 ,如何让看似 的传统亲近生活、融入日常?将经典与当下潮流巧妙结合,无疑是很好的探索方向。而今音乐与诗词重逢, 流行与古典碰撞,人们因此对诗词歌赋有了更丰富、更亲近、 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带来传统文化的 升温。 A. 格格不入 鞭长莫及 连续 B. 大相径庭 遥不可及 持续 C. 大相径庭 鞭长莫及 持续 D. 格格不入 遥不可及 连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 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 格格不入:意思是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语境主要讲“我们的 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已经大不相同的,选用“大相径庭”。 鞭长莫及:意思是指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遥不可及:意思 是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修饰“传统”,选用“遥不可及”。 连续:一个接一个。持续:意思是延续,继续;无间隔,连续不断。修饰“升温”,选用“持续”。 故选 B。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荀子的文章有絮叨之嫌,恐谈不上精练。好在他是饱学之士,每论一个题 目 , , , , , 。 ①他的一串一串没完没了的比喻就是这样出来的 ②真正是浮想联翩 ③往往忘记了他为某个观点本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意思已用了太多的比喻了 ④这是一个用种特别突出的优点来掩盖缺点的最好例子 ⑤连类而及的联想就特别多 ⑥我们惊异于他美妙贴切的比喻的同时 A. ②①⑤⑥③④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⑤②①⑥③④ D. ⑤⑥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⑤中的“联想就特别多”和②中的“浮想联翩”语意联系紧密,故这两句应相连,且是对前文“饱学”的 解释,因此这两句应放在前两句;①中的“这样”指代前文的“联想”;“……的同时,往往……”为常 见固定句式,因此⑥③相连;④是概括性评价,属于总结句,应放在最后。据此分析可得出答案为 C。 故选 C。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家母虽是北方人,却是个锡剧迷,她有一些锡剧问题向你垂询,还请你不吝赐教。 B. 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作,鄙人才疏识浅,兄长拜读之后,还请多加指正。 C. 来信收悉,贺大嫂弄璋之喜,小弟略备薄礼,不日快寄与兄,不成敬意,望笑纳。 D. 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的大会现场,亲聆在座诸位先贤的高论,实在获益匪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 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 换等。 A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使用不得体。 B项,“拜读”,敬辞,指阅读别人的作品或书信。这里说请兄长读自己的作品,使用不得体。 C项,“弄璋”指生下男孩子(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 物。使用得体。 D项,“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使用不得体。 故选 C。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就 生糙的材料说,世间可想到可说出的话,前人在大体上都已经想过说过;然而后来人却不能因此就不去想 不去说,因为每个人有他的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所以他所想所说尽管在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 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如果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和新的生命的话。 A. 材料的选择与安排是写作中最重要、最艰苦的工作。 B. 尽管材料大致相同,但不同作者有不同的选择与安排。 C. 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能显出创作艺术的锤炼。 D. 作者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造就了新鲜的作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 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 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 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 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 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结合“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每个人有他的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如果选择与安 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和新的生命的话”等分析,语段主要讲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能够给作品形成一个新 的形式和新的生命等,即能显出创作艺术的锤炼。综合分析,C项正确。 故选 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抗传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 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 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 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 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 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 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 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 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盘结, 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初,江陵平衍, 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 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 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 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 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伺间, 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跟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 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 谦讣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 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 世载美,具体而徵,可谓克构者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领.益州牧 领:兼任 B. 力侔.则安者制危 侔:弱小 C. 黎民未乂.乂:安定 D. 谦冲.如常 冲:谦虚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抗具有他父亲的风范。他受到孙皓的赏识,被加授为镇军大将军。他优虑国事,上 疏劝谏,常夜不 能寐。 B. 诸将都想急于攻打步阐,陆抗总是不答允。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将领们听从 他的命令去攻打 一次,进攻果然不利。 C.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领军队向江陵进发。陆抗宁可放弃江陵,也要奔赴西陵,因为江陵 城固兵足,没有 什么可忧虑的。 D. 营都督俞赞逃跑投降杨肇,他深知陆抗军中的虚实底细。于是陆抗撤换了素质不高的 夷兵,给杨肇以 出其不意的一击。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 (2)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 8. 文中陆抗认为能征服天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 【答案】5. B 6. B 7. (1)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只不过大江高山,这不过是守卫国家最次的条件,不是明智之人首要 考虑的事情。 (2)陆抗于是攻占西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将吏,自将军以下,请求赦免的人有几万。 8. 高尚的品德,众多的百姓,强盛的国力,社会的安定。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 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 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侔”,结合句意国力相等,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分析,“弱小”错误。应该译为相等,齐等。 故选 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 观点。 B项,“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将领们听从他的命令去攻打一次”错误。结合“宜都太守雷谭言至 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分析,“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才“听任一攻”。 故选 B。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 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 (1)“恃”,依恃;“徒”,只不过,只是;“此”,代词,这;“乃”,表判断,是;“之”,助词, 的;“末事”,最次的条件;“智者”,明智之人;“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遂”,连 词,于是;“陷”,攻陷、攻占;“诛”,诛杀;“此”,代词,指将军;“赦”,赦免。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问的是“文中陆抗认为能征服天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 立足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概括。结合“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 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分析,为臣听说君主德行相等,而民众多者胜过民众少者,国力相等,则安定之 国制服混乱之国,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西楚所以为汉高祖打败的原因罢。陆抗认为能征服天下 的主要原因有高尚的品德,众多的百姓,强盛的国力,社会的安定。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 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 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 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 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 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 境。 参考译文: 陆抗传陆抗,字幼节,是孙策的外孙。陆逊死时,陆抗二十岁,被任命为建武校尉永安三年(260),被 授假节职权。孙皓即位,加授陆抗镇军大将军,兼任益州牧。 陆抗听说朝廷政令多有失误之处,深为忧虑,于是上疏说:“为臣听说君主德行相等,而民众多者胜 过民众少者,国力相等,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西楚所以为汉高祖打 败的原因罢。如今敌国跨据四方,并非只有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只鸿沟以西的土地而已。我国外无盟国 可援,内无西楚那样强大,政务缺乏生气,百姓不得安定,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只不过大江高山, 围隔着我国的疆域,这不过是守卫国家最次的条件,不是明智之人首要考虑的事情。臣下常常追忆战国各 国存亡的迹象,近观刘汉王朝灭亡的征兆,考证典籍,应验实事,深夜抚枕不能入睡,面对饭菜忘记进餐。 凤凰元年(272),西陵督步阐占据城池发动叛乱,派人前往晋国投降。陆抗听到这一消息,当日部署各 军,命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直接挺进西陵,下令各军军营再加修坚固的围墙,自赤溪到故市,对内 则围困步阐,对外则防止敌军,陆抗日夜催促督责,如同敌军已经来到,全军将士甚感困苦。诸将都劝谏 陆抗说:“现在以三军精锐,急速进攻步阐,等到晋军救援前来,步阐一定已被攻克。何必劳累修筑围墙, 让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陆抗说:“这座城池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裕,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 事和配置的防御器械,都是我以前详细规划安排的。现在我们反过来去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救 兵一定要赶来,敌人来后我们没有防备,则里外受敌,以什么抵抗他们呢?”诸将都想急于攻打步阐,陆抗 总是不答允。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陆抗为了使众将信服,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一次。进攻果然不利, 防御围墙由是得以完工。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前向江陵进发,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说:“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 足,没有什么担忧的。假如敌人攻占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们所受损失很小。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 结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则我忧虑的事情,就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我宁愿放弃江陵而 奔赴西陵,何况江陵十分牢固!”当初,江陵地势平旷,道路通便,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 浸没平原中心,借以阻止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羊祜想利用大堰蓄的水域,浮船运粮,扬言要毁掉大堰让 步兵通行。陆抗听说,让张咸当即毁掉大堰羊祜至当阳,听说大堰已毁,乃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 晋国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前至建平,荆州刺史杨肇前至西陵。陆抗命令张咸固守江陵,公安督孙遵巡 视长江南岸抵御羊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抵御徐胤,陆抗亲自统率三军,凭借军营围墙对抗杨肇。 吴国将军朱齐、营都督俞赞逃跑投降杨肇。陆抗说:“俞赞是我军中的老办事人员,知道我方虚实底细的 人,我常担心夷兵素不精练,如果敌人攻围,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当夜就撤换夷兵,全用吴军老 将替代设防。次日,杨肇果然进攻原先夷兵的防守处,陆抗下令守军反击,箭石如雨下,杨肇兵卒死伤累 累。杨肇到达西陵后一个多月,无计可施而连夜逃遁。陆抗打算追击他,又担心步阐积蓄全力伺机出兵进 击吴军要害之处,兵力不够分配,于是告诫将士,只击鼓作出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军队颇为恐惧,全都 抛盔弃甲争相逃命,陆抗派轻装的部队随后追赶,杨肇被打得大败,羊祜等都率军撤走。陆抗于是攻占西 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将吏,自将军以下,请求赦免的人有几万。陆抗修治西陵城墙和防御 工事,还军东归乐乡,脸上毫无骄矜之色,谦逊如常,所以深得将士衷心拥戴。 刘备称雄天下,为世人所害怕。陆逊年轻力壮,还没有什么威名,刘备想打败他,往往是不得志,不 能够成功。世人奇于陆逊的谋略,又感叹孙权的识才之能,所以才能成大事。而陆逊忠心之至,担忧国家 而为国殉身,是社稷之臣也。陆抗忠贞诚信有谋略才干,完全具有父辈的风范,世世代代称誉他,认为他 具备父亲的才干而稍小而已,可说是能完成前辈事业的人啊!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酹江月和・乾坤能大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 江山回首,一线青 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此词作于文天祥再次被囚北上,与因病滞留苏州天庆观就医的同乡好友分别之时。 9. 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10. 简析下片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9.①身遭囚禁,志向难展;②抗元事业失败;③飘零悲秋;④朱颜易变,壮志未酬;⑤归国无望。 10. 运用典故,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自己死后犹眷故国的情感的抒发。与上文“只 有丹心难灭”相照应。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 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 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 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 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结合注释“此词作于文天祥再次被囚北上,与因病滞留苏州天庆观就医的同乡好友分别之时”分析,文天 祥身陷囚笼,志向难展。 文天祥借曹操英勇豪迈的气概,王粲雄图难展的苦闷,作者联而用之,自叹“万事空中雪”,表示事业、 壮心都已失败,抒发了自己为挽救国族而历尽艰辛无限感慨。 “江流如此”,喻指抗敌复国事业像奔腾不息的江河流水,事业必有后人完成。飘零悲秋。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镜中的你我已两鬓白发,只是我们的英雄之心不会改变。文天祥到 燕京后,元朝廷百般劝降,文天祥坚执不从,敌方“相顾动色,称为丈夫”。 “去去”三句,写他设想此去北国,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两句,更表达了词人的一腔忠愤: 即使为国捐躯,也要化作杜鹃归来,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依故国,他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和满腔血泪都凝 聚在这结句之中。归国无望之愁。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内容,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 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 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希望老朋友以后怀念我的时候,就听 听树枝上杜鹃的悲啼吧!那是我的灵魂归来看望我的祖国。运用典故,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最后几句再 次表白,即使以身殉国,他的魂魄也会变成杜鹃飞回南方,为故国的灭亡而哀啼泣血。作者写的《金陵驿》 诗中,“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他表示以身殉国,为国而亡身,虽死而无憾!与上文“只 有丹心难灭”相照应。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 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 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 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 有无暗示。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飞湍瀑流争喧陋, 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__________ 。(《孟子°离娄上》) (7)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8)粗缙大布裹生涯, 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和董传留别》) 【答案】 (1). 辩乎荣辱之境 (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 砯崖转石万壑雷 (4). 唯见江心秋月 白 (5). 扈江离与辟芷兮 (6).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7). 敏于事而慎于言 (8). 腹有诗书气自华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鉴”“壑”“唯”“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 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节选)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勿勿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当他走到大马河桥上的时候,他一下子有气无力地 伏在了桥栏杆上。桥下,清清的大马河在黎明前闪着青幽幽的波光,穿过桥洞,流向了看不见的远方。 他手抚着桥栏杆,想起第一次卖馍返回的时候,巧珍就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想起在这同一个地方,他 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断绝了关系。眼下他又在这里了,可是他现在还有什么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 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现在已和 别人结了婚。这一切怨谁呢?他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 落了今天这个下场! 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静悄悄地来临了。城里已经又开始纷纷攘攘了。高加林望了一眼罩在蓝色雾霭 中的县城,就回过头,穿过桥面,拐进了大马河川道。 他走在庄稼地中间的简易公路上,心里涌起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难受。他已经多少次从这条路上走来 走去。从这条路上走到城市,又从这条路上走回农村。这短短的十华里土路,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漫长! 这也象征着他已经走过的生活道路——短暂而曲折!他一边走一边想:他回到村里后,人们会怎样看他呢? 他将怎样再开始在那里生活呢?可是现在……他忍不住一下子站在路上,痛不欲生地张开嘴,想大声嘶叫, 又叫不出声来!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高加林 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高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听见一个男孩 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突然,有一个孩子在 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___1___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 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唉! 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 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 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天下农 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这单纯而 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当他走到 大马河湾的分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 他猛然发现,德顺爷爷正蹲在他面前。他不知道德顺爷爷是什么时候蹲在他面前的,他只是静静地蹲 着,抽着旱烟锅。 “爷爷,我心里难过。我现在也知道,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圪塔一样扔了。我现在觉得活 着实在没意思,真想死……” “胡说!”德顺爷爷一下子站起来,“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我,快七十岁的孤老 头子了,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别说你还是个嫩娃娃哩! 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 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恵吗?一拿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 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我栽下一钵树,心里就想,我死了, 后世人在那树上摘着吃果子……" 德顺爷爷大动感情地说着,像是在教导加林,又像是借此机会总结他自己的人生。他那 只拿烟锅的, 衰老的手在剧烈的抖动着。 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 “我的亲人哪……" 【注】①《人生》以上世纪 70 年代黄土高原作为故事大背景。把在当时社会中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交 叉地带”中的人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得非常充分。②小说节选前的情节概括: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通 过自己的奋斗,好不容易进入县委大院工作,却被人揭发走后门找工作的事情,最后只得离开县委大院。 1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写的是关于农村人在城乡“交叉地带,奋斗的故事。小说通过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启发我 们思考人生含义。 B. 文段中对小孩子唱起“信天游”片段的描写,从侧面真实而严肃地谴责了高加林为了个人利益,出卖良 心的行为。 C. 结尾句“我的亲人哪”给原本有点暗淡的故事收尾平添了一丝暖色,世上最亲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还是 自己的乡亲。 D. 这篇小说借助德顺爷爷富有深刻含义的语言,表现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复杂心理,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 在意蕴。 13. 请简要分析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 14. 结合注解思考小说选段主要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12. B 13.①从他的出身看,他是地道农民的儿子;②从他想方设法走出农村,可以看出他抗争 命运,执着追求的性格;③从他为了前程抛弃巧珍,可以看出他虚荣、功利;④从他紧抓黄土喊叫“我的 亲人啊”,可以看出对故乡有浓厚感情;⑤从他的忏悔和自责,可以看出他能认识错误、懂得反思;⑥总 之,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形象。 14.①对高加林过于自尊、倔强、虚荣,没有坚定信念的批判;②对德顺老汉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赞美; ③对农民朴实厚道、宽容善良的讴歌。④对人生之中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⑤对时代巨变之下,乡村在 城乡互动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城市文明对乡村的拒绝的反思。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 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项,“从侧面真实而严肃地谴责了高加林为了个人利益,出卖良心的行为”错误。结合“他幻想的工作 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 现在已和别人结了婚”“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 场”“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 魄”“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圪塔一样扔了”等分析,这对高加林来说是一种嘲讽,有着深沉的 谴责力量。 故选 B。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 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 析总结。 结合“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好不容易进入县委大院工作,却被人揭发走后门找工 作的事情,最后只得离开县委大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 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现在已和别人结了婚。这一切怨谁呢?他恨起了自己: 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分析,高加林是地道农 民的儿子,为了前程抛弃巧珍,可以看出他虚荣、功利;他想方设法走出农村,可以看出他抗争命运,执 着追求的性格。 第二节“步履踉跄,神态麻木”这一动作及神态描写,体现其失落、迷惘;第八节“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 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 人们就更不用说了”这一心理描写,体现其难堪、愧疚;第十六节“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 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心理 和动作描写体现其感激、自责;最后一节“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 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其悔恨、懊恼。 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形象。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 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注解思考小说选段主要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通过分析事件,来体察人物 特点,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分析环境、情景,来理解人物。通过分析细节,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 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理解人物。 结合“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 魄”“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他勿勿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 跄,神态麻木”“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等分析,对高加林过于自尊、倔 强、虚荣,没有坚定信念的批判。 结合“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 条。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我心里可有多……幸福!我栽下一钵树,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世人在 那树上摘着吃果子……”分析,对德顺老汉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赞美。 结合“他不知道这是怎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 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天 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回来就 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分析,对农民朴实厚道、宽容善良的讴歌。 “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这里的“回来”指的是归 复良知和淳朴的情感;“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这里的“回来”指的是找回做人的 本质。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内容上表现了村里人的善良宽厚,同时也让高加林心里的负担变 轻了;同时联系上文孩子所唱的歌词“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即可发现这两处内容形成鲜明 的对比。对时代巨变之下,乡村在城乡互动过程中的弱势地位的反思。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换茬 刘正权 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 园子里其实没啥可刨的,除了不包心的白菜就是菠菜,小青菜也有,不过都像钮扣似的扣在地上,春 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 春分是对那畦老韭菜动上了心思,二贵跟在春乡身后,不情不愿的。二贵说:“春捂秋冻,园子的菜刚 缓过劲儿,还得在土里再捂捂才好!”春分白一眼二贵:“是你自己想捂酒杯子才对吧?”春捂秋冻是说气 候和穿着上的事呢,跟园田无关。 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 的,重新排!” “排”就是“栽”的意思,韭菜根小,得一丛一丛排一起,挤着长,那长相才欢实。 二贵还是不想动锹,二贵就扯由头说:“小刚来电话了!"二贵知道春分最惦记小刚,年前一听说他打 工不回来过年,连腊贷都少备了一半。 春分这回却没把宝贝儿子的电话当宝,只淡淡“嗯”了一声,接着说:哪天他不来一回电话?二贵 只好快快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春分弯下腰,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 把韭莱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排,二贵撇下嘴说:“好端端的长土里,非得挖出 来再排进去,当是移栽油菜,能增产啊!”春分不吭气,她知道二贵有情绪,男人的德性得顺了毛摸,惹急 了免不了鸡飞狗跳的。二贵又嘟哝说:“小刚说,去年形势就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呆不下去了!” 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 一样吗?”一茬一茬剪得齐齐整整的韭菜根带着芽就在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中重新排进了土。 小刚的电话又来了,这次是打给春分的,小刚说:“娘,我联系了个新厂!新厂离市区远,我不想在 厂里住,条件差!” 春分冷了口气说:“那你回来住吧,家里条件不差,有爹有娘侍候着!”小刚没了声音,挂了电话, 小刚听出娘是话里有话。二贵说:“你咋这样跟孩子说话呢?”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 能耐也不会长!” 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二贵把一车鸡粪 全肥进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 “莫非你也想儿子出去几年成个空心萝卜回来?”春分又白了一眼二贵,二贵就悻悻地闭了嘴。反正 是春酒没得吃了,二贵干脆一甩外套:“做就做个够,顺手把那行葱也给分了吧!”二贵知道眼下分葱还早 了点,故意拿话挤兑春分。 哪知春分一拍手,说:“我正想说呢,这几天我听了天气预报,说一周内温度回升,分葱正是时候呢!” 二贵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咋睁着眼往枪口上撞呢,二贵毕竟不是懒人,一旦干顺了手,就觉得 眼里的活都该干。当春分还在排葱时,二贵已抽空回了趟家。春分以为二贵口渴了回去喝茶,没曾想二贵 却从屋里拎了水桶和瓢来,他是给韭菜浇定根水呢。 二贵三两瓠就把韭菜地给浇了,.跟着又气喘吁吁拎了桶要浇刚分好的葱。 春分手一伸:“别添乱,这葱不能浇的!” 二贵很奇怪,说:“咋啦,韭菜能浇,葱不能浇?” 春分说:哪韭菜是老根,水分少,老根扎进新土,得定根,让芽吸收水分往上长,这葱就不一样。” “这葱就不一样啊?”二贵爱想到,种个菜还那么多学问。 “葱白里水分多,你就是挖起来放-边剪掉叶,过三五天它也会从里面长出新叶的!”春分说。二贵一 想也是的,放久了的蒜啊葱啊还真是这么回事,能从里面长出新叶。 “还有一宗你不晓得,”春分停了一下又说,“这刚分的葱得等上面的叶给太阳晒破叶管,新叶才能 钻出来,有时候,环境恶劣点也未必是坏事!” “万物有万物的活法呢!”二贵感叹说。 “所以啊!”春分意味深长看一眼二贵,“我先前才会那样口气给小刚说话” 二贵放下水桶,憨憨地笑,说:“我咋就没想到刚才对小刚是话里有话呢!” “你啊,是吃春酒吃昏了头!” 春分说完扛起锹,大步跨过那畦菜地。 一阵风吹过,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伸开来,一片新绿呢! (有删改) 1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贵以“春捂秋冻”作为自己不情愿刨园子的借口,而春分则以“你自己想捂酒杯子”奚落二贵,使他 无言以对,只得跟着春分去干活。 B. 小说的语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男人的德行得顺了毛摸心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结果 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等。 C. 小说对小刚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刻画了一个既想进取又不肯吃苦的年轻人形象, 对母亲春分这 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衬托作用。 D. 小说先写二贵不得不跟着春分分韭菜,然后写二贵主动积极地分葱,丈夫对待农活前 后态度的对比, 表现了春分对丈夫的感化与影响。 16.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小说标题“换茬”的丰富意蕴。 17. 赏析小说结尾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15. D 16.“换茬”既指给庄稼地换茬,又指给人换茬:支持小刚换新环境,并让小刚吃苦以免 成为“空心萝卜”;“换茬”不仅表现了主人公春分熟悉农事,勤劳能干,还表现了她善于教育引导孩子 吃苦耐劳;“换茬”作为标题,蕴含了小说的主旨。 17. (1)在人物塑造上,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春分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在情节结构上,用景物描写收束全文,照应上文排韭菜,分葱的情节,和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形成呼 应。 (3)在主题表达上,暗示小说主题。“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展伸开,一片新绿”暗示人也需要换茬才能茁 壮成长。 (4)在艺术表现上,一片舒伸开来的、新绿的韭菜和葱象征了小刚在春分的严厉教导下的成长,言有尽而 意无穷。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 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然后写二贵主动积极地分葱,丈夫对待农活前后态度的对比”错误。结合“反正是春酒没得吃了, 二贵干脆一甩外套:‘做就做个够,顺手把那行葱也给分了吧!’二贵知道眼下分葱还早了点,故意拿话挤 兑春分”分析,二贵对待分葱并非积极主动的,和前面的“分韭菜”并不形成对比关系。 故选 D。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本标题内涵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文内 容,简析小说标题‘换茬’的丰富意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 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 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 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 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结合“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 旺的,重新排!’”“二贵又嘟哝说:‘小刚说,去年形势就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呆不下去了!’”“春 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 吗?’”分析,“换茬”既指给庄稼地换茬,又指给人换茬。 结合“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能耐也不会长!’”“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 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二贵把一车鸡粪全肥进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 卜全烧得空了心”“莫非你也想儿子出去几年成个空心萝卜回来?”分析,“换茬”不仅表现了主人公春 分熟悉农事,勤劳能干,还表现了她善于教育引导孩子吃苦耐劳。“换茬”蕴含了小说的主旨。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 要求,如本题“赏析小说结尾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 考虑。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结合“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 旺的,重新排!’”“二贵只好快快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春分弯下腰,那 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莱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排”“二贵毕竟不是懒人, 一旦干顺了手,就觉得眼里的活都该干。当春分还在排葱时,二贵已抽空回了趟家。春分以为二贵口渴了 回去喝茶,没曾想二贵却从屋里拎了水桶和瓢来,他是给韭菜浇定根水呢”等分析,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 主人公春分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结合“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不过都像钮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 叶片”分析,用景物描写收束全文,照应上文排韭菜,分葱的情节等。 “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展伸开,一片新绿”,韭菜和葱苗“换茬”后茁壮成长,暗示人也需要换茬才能茁 壮成长,象征了小刚在春分的严厉教导下的成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 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 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 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 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邢宇晨 ①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 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 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侯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 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 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 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 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 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③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有恢宏阔大 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 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 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遹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 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④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 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 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 地名,其曲名《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 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 义。 ⑤最后是家国分界。丝蜩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其后天见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戍边之所以的 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 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 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 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解,带有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⑥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 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 和家园情怀。 1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无论知名关隘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都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 虽远必诛的决心。 B. 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冷生疏的人情,不 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 C. 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 与人文界限的载体等象征。 D. 年老思乡的班超向皇帝的上疏,表达了怀念故土的情感,由“但愿生入玉门关”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 家国的分界。 1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唐诗中边关意象的内涵,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B. 文章第②段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 响。 C. 文章第④段指出“阳关诗”成为唐诗中的一种类别。证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影响深远。 D. 文章第⑥段点明唐诗中“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 述重点。 20.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承载了哪些复杂的感情?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答案】18. A 19. C 20.①承载着戍边将士守卫家园、建功立业之情; ②承载着长期戍边或从军入幕不得志者的思念怨忿之情; ③承载着征人和亲属的思归与念归之情; ④承载着离人间的伤离惜别之情; ⑤承载着人们因不同分界而产生的深重的家国情怀。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 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错误。结合“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 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 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分析,“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扩大范围。 C项,“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错,应是“超越了”地理属性。 D项,“可见”一词理解错误,能体现“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的是“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句。 故选 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 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 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证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影响深远”错误。结合“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 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 义”分析,将“阳关诗”单列,主要是为了说明它的人文意义。 故选 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唐诗中的边关意象承载了哪些复杂的感情?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结合 “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 决心”“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 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 归的交汇”“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 性和分界含义”等分析概括即可。 八、作文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该勇敢去探索。(童第周) 让一切未发现的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答案】探索未知 自屈原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就从未停止。 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执著的旅者。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的领域。未知的 领域在人类面前形成一个个谜团,而唯有那些勇于付出智力、毅力的人,经受得住“苦心志”“劳筋骨” 的磨难的人,才能真正征服这广阔的未知世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奇心和危机意识是大多物种得以进化的原因,而那些不愿挣脱安逸的环 境而困于当前之桎梏者,极有可能会被世界所抛弃,外族所扼杀。 种子自身便带有丰富的营养,它也习惯于将自己裹藏于厚实的外衣下,但若没有“伸手”触及大地, “抓寻”无垠的天空,那么它也只能做一颗没有梦想的慢慢等死的种子了。而在它挣脱桎梏的过程中,好 奇心固然是很重要的内因,但再往深处发掘就会发现,阳光也很重要,因为太阳能赋予它一双寻找光明的 眼睛,只有当它“看清”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才会被激发出好奇心,随之决定冲破牢笼,危机意识应 运而生,告诉它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言以蔽之,阳光是它发芽的诱因。 诱因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刺激。它可能是生理上的,一如阳光之于种子;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就像诗与 远方之于诗人。它们激发了万物生长进化,为发展提供了不尽的动力。安于现状或许很平常,但从宏观上 来看,全体生灵若均陷入了这种安逸的桎梏,宇宙都将难以运转。 对于种子而言,它的刺激是阳光,那么我们又将从何、如何寻找我们的刺激呢?应当拓宽我们的视野 或用多种思维观察世界,人类天生就是观察的好手,望远镜的发明为我们挣脱了目光短浅的束缚,卫星的 发射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奥妙。我们的肉身尽管受到机能的限制,但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工具。书籍 经典就是很好的一员,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置身各种奇思妙想的世界,体味各种生活,甚至于某些理想的 经历都会在书中实现。 世界不会责怪怯于吃第一口螃蟹的人,但他会铭记第一个探索未知的人,神农尝百草为后世的药方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身处安全的河堤上时,我们还会拘泥于现状,不敢继续突破,逆流而上吗?我 相信人性之光一定会指引我们挣脱桎梏,探索未知,无论前方暗流涌动抑或漩涡密布,我们都将争当时代 的弄潮儿。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 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 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格 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认识世间万物。物格的意思是事理得到穷究。原句的意思是探究事理后才能 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该勇敢去探索”,人们应当 勇敢去探索。“让一切未发现的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强调探寻未知世界。可以综合选取 材料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科学与探究;探究的方法;用于探索,不断发现;探索未知世界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生活需要不断探索”。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善于探索、 敢于冒险,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一种特有的精神,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程无不与探索、冒险、发现、 创新如影随形,有探索精神才会有精彩发现;探险的基本内涵是探索,探索的原动力在于创新、进步、突 破、发展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世界应为有了探索而美丽,因为有了探索而绚丽多彩, 又因为有了探索,人类才能幸福生活”等。 【素材】创新是险峻高山上的无限风光,攀登创新的高峰,首先要有无限的勇气。鲁迅先生曾经赞扬过第 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螃蟹那丑陋、凶横的样子,别说是吃它,恐怕见了它都要退避三舍。创新也需要这 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7世纪的时候,西欧的一个青年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的航海家把美洲的西红柿带到 了英国。从未见过这红的像血一样的果实的英国人对西红柿敬而远之。他们以为西红柿含有剧毒,就冠之 以“狼桃”的恶名。几十年里,没有一个人敢咬上一口。后来,一个勇敢的青年冒险尝了一个,觉得美味 无比。于是,我们今天的餐桌上才有了西红柿的容身之地。 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行,从而有可能在多变的人生中遭遇阻力。变通思维,曲径通幽,不懂砖瓦技 术的人能在砖瓦业中大赚其钱,正是受益于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门学问和技艺又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墨守 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使这门学问失去生命力,直至灭亡。 “变化”、“创新”仿佛成了一种时尚,仿佛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些时髦的概念。中国有句古语说“变 则通,通则久”,每个人以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创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就像许多伟大的发明,许多成功人 士的奋斗史。但是,创新的根基是什么?我们不要忘了创新是从日常“踏实”的苦干实干中来的,没有苦 干实干,创新不会凭空而来。 电灯是大科学家爱迪生的伟大发明。爱迪生能够发明电灯,不是他的一时心血来潮,不仅仅靠的是他 的智慧,还有他踏实的行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点一滴的前进。最终,灯亮了起来,爱迪生的创新也 成功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创新都是用踏实的努力换来的。创新,确实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踏踏实 实的行动却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总之,创新刺激我们前进,这之后则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朝前走。 勇于探索,突破传统,实现超越。翻开史册,思想璀璨政坛闪耀: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法家等 思想结合,形成的新儒学超越百家,成为正统;亚里士多德以科学的方式研究自然,创建了逻辑论证系统, 超越其师柏拉图,走向真理;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提出三权分立,构建政治蓝图。他们在探索中不断超越, 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我们只有在探索的路上,才能完美超越。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 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 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 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 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 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 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语文 II(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 在丘壑者, 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 不奇。自是文家能事。扬子《太玄》、《法言》,昌黎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 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便是奇气。奇,正与平相对。气虽盛大, 一片行去,不可谓奇。奇者,于一气行走之中,时时提起太史公《伯夷传》可谓神奇。 (节选自《论文偶记》)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23. 《论文偶记》的作者是 (姓名),是清代重要散文流派 派的代表人物。 24.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奇气”的特点。 【答案】22. 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 23. 刘大櫆 桐城 24. 奇者,指文章要有作家自己的独特之处,真正的奇在神气,而不在字句。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 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抓住“奇”分析,“气奇”“神奇”分别作为主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前面应该断开; 结合连词“然”分析,前面表示转折,应该断开。 句意:仅仅是字句奇,不足以称奇,气韵奇特才是真的奇特;精神奇特是自古以来很少见到的。各种所谓 奇特的等次地位虽然是这样的,但字句也不可平淡无奇。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 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 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 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清·刘大櫆《论文偶记》。刘大櫆(1698-1779),字才 甫,又字耕南,号海峰。大櫆师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许;他又是姚鼐的老师,故为“桐城派三祖”之一。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气奇则真奇矣”“气虽盛大,一片行去,不可谓奇。奇者,于一气行走之中”分 析,气奇才是真奇。气即使非常盛大,但若一直盛大开去,就不能算是奇。真正的奇,要在文章内气的运 行之中,时时有所提顿、跌宕、起伏。奇者,指文章要有作家自己的独特之处。 【点睛】参考译文: 文贵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最珍贵最喜爱的东西,必定不是平平常常的物件”之意。然而,有的奇 在字句上,有的奇在内容上,有的奇在行文上,有的奇在构思上,有的奇在内转情气,有的奇在意理精神。 仅仅是字句奇,不足以称奇,气奇才是真奇;神奇也是自古以来很少见到的。各种奇的等次地位虽然是这 样的,但字句也不可平淡无奇,因为字句奇也体现出为文者的一种本领。扬雄的《太玄》、《法言》,语句奇 奥,韩愈非常喜欢它,所以韩愈的文章就很奇特。文章的奇气是最难认识和掌握的,大体说来,就是要忽 起忽落,气之来也没有端绪,气之去也没有痕迹。读古人的文章,在起落转接的地方,觉得有难以探测、 不可知识之处,便是奇气的体现。奇,刚好与“平”相对。气即使非常盛大,但若一直盛大开去,就不能 算是奇。真正的奇,要在文章内气的运行之中,时时有所提顿、跌宕、起伏。司马迁的《伯夷传》可以称 得上是神奇。 二、名著阅读题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进尼姑庵去吧……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哈姆莱特以偏执的立场,将乔 特鲁德作为嘲弄的对象,以狂暴的语言伤害她。 B. 王胡、小 D 和阿 Q—样,同处社会底层,同是奴才、被剥削者,他们对自己奴才的命运似乎非常满意, 不仅不同情自己的同类,相反还自觉地充当赵太爷的帮闲。 C. 香菱向黛玉学诗,黛玉不但讲给她诗词常识,而且告诉她作诗关键还在于情感内容,“第一立意要紧”, 如是果有了奇句,可以不受规格限制。 D. 老陈和老林是两个逃兵,被宋思子和吴祥子盯上了。宋恩子和吴样子以抓逃兵威胁他们,遭到拒绝后, 就把他们交给大令处理。 E. 高老太爷帮觉民定下了一门亲事,但觉民爱的是琴,在觉慧和同学的帮助下离开高家,以“逃婚”来表 达自己的不满,虽历经磨难,但最终获得自己的爱情。 【答案】A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 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 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A项,“乔特鲁德”应为“奥菲利娅”; D项,没有遭到拒绝,最后被当逃兵抓走的是刘麻子。 故选 AD。 26.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简单地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 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B. 王利发让儿媳、孙女去“西山”,说明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绝望和自己的觉醒,同时也预示出处于水深 火热之中的广大群众都必然要走的一条革命斗争的道路。 C. 《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曾两度采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企图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一次想借英王之手除去 心腹之患;一次是想借波洛涅斯之手谋杀哈姆莱特。 D. 《家》中,琴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不同于旧社会的女性,她已经学会反抗、斗争。但是身为一个 封建家庭中的小姐,她又深受周边的人的影响,本性里有软弱的一面。 E. 在抄检大观园时,王熙凤认为,有史湘云住的地方没有抄检。湘云多了心,恐怕大家怀疑她,因此作了 回避。 【答案】CE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 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 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C项,“波洛涅斯”应为“雷欧提斯”; E项,“湘云”应为宝钗。 故选 CE。 27. 《红楼梦》第九十回“失绵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中,大家讨论宝玉的亲事 王夫人道:”不但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样。但林姑娘也得给他说了人家儿才好,不然女孩儿家长大了, 那个没有心事?倘或真与宝玉有些私,若知道宝玉定下宝丫头,那倒不成事了。”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 括王夫人不考虑林黛玉的原因。 【答案】①林黛玉虽能诗善文,才华横溢,但性格乖僻,多愁多病;②宝钗不仅是自己的亲外甥女,罕言 寡语、贤良温厚,身体健康,做事不但能顺着自己的心意,还能替自己排忧解难;③王夫人极为自私平庸。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 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林黛玉虽能 诗善文,才华横溢,但性格乖僻,多愁多病。如果说王夫人心里明显不喜欢或排斥黛玉,应该是从她进贾 府后与贾宝玉关系越来越密切开始的。林黛玉到了贾府后,与贾宝玉一见钟情、心心相印,有结成了所谓 “木石姻缘”的态势,某种程度上还得到贾府最高权威者贾母的认可,甚至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也跟着附 和。这个对王夫人一直想达成的贾宝玉、薛宝钗之间“金玉良缘”构成了极大威胁。贾政王夫人夫妇已是 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是贾母的红人、荣国府的日常行政负责人,一旦达成“金玉良 缘”自己将来的儿媳薛宝钗也是自己娘家妹妹的女儿——姨侄女,那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家政大权自己就牢 牢在握,一直抱怨和垂涎的贾赦就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性。 28.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子,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 晴雯道:“只是疑她什么瞒 起我来。”宝玉笑道:““等我从后门出去,到那窗根下听听说些什么,来告诉你。”,平儿和麝月背着静 雯说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瞒着晴雯和宝玉?平儿这样做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平儿和晴雯说坠儿拿走平儿(先前在芦雪庵烧吃鹿肉吃时丢掉)的虾须镯被宋嬷嬷发现一事。瞒 着宝玉,一是因为坠儿是宝玉屋里的小丫头,要照顾宝玉面子;二是怕老太太生气,也怕袭人等人面子上 不好看。瞒着晴雯,是担心晴雯要强,又在病中,听见了越发要添病症。体现了平儿对事情考虑周全,对 别人体贴入微的特点。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 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平儿找麝月 的主要目的是,让麝月知情,她曾丢失不见的虾须镯被她们屋里的坠儿给偷了,被宋妈告发到她那里去了。 瞒着贾宝玉,是因为素日里贾宝玉对怡红院的丫头们都是照顾有加,让他知晓坠儿如此小偷行径,心里得 多不得劲。瞒着晴雯是因为晴雯是个爆炭个性,着急上火就嚷嚷出来也不好,因此才偷偷让麝月平日里留 心。从得知坠儿是小偷,平儿来偷偷知会麝月,到坠儿被晴雯撵走,不过几个时日。平儿有心想瞒着晴雯, 不想让晴雯参与到坠儿一事上,没曾想最后还是晴雯出手处理了坠儿。当这件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人 不仅感慨,晴雯终究是没领了平儿对她的这份情谊。在贾宝玉一得知内情就劝说晴雯领平儿这份情时,晴 雯其实就做好准备不领平儿这份情了。体现了平儿对事情考虑周全,对别人体贴入微的特点。 29.“《家》”中,“然而他觉得他不能够对觉新表示同情:在他的心里憎恨太多了,比爱还多。一片湖水 现在他的眼里,一具棺材横在他的面前,还有……现在……将来。”(第 36 章)这段话中的“一片湖水现 在他的眼里,一具棺材横在他的面前”分别指哪两件事?觉慧为什么对觉新不表示同情? 【答案】分别指鸣凤投湖与表姐去世。不表示同情的原因:①长辈们丑恶的嘴脸,家族黑势力的膨胀;② 可爱的生命做了不必要的牺牲;③觉新无力施救,还逼迫另一些生命牺牲;④觉新听从“冲喜一说”,让 瑞珏迁到城外去生产。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 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分别指鸣凤 投湖与表姐去世。作为长房长孙,他要维持这个家族的繁荣,因而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维护者。但中国式一 个共居式的生活方式,矛盾最多,最难处理。矛盾的来源一般都是利益,分得不清,不公平就难免有矛盾。 觉新在这种环境面前显得非常得渺小和无力。觉新被封建思想毒害太深了,听从“冲喜一说”,让瑞珏迁 到城外去生产。 30. 《茶馆》(第一幕)中,康六:“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 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康六的 这段话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答案】康六卖女儿顺子是为了两人都能活命,是迫不得已的事;他骂自己是畜生,可见他受着良心的遣 责,对不住女儿;他叫顺子认命、积德,可见他也有迷信思想,是个有良心的穷苦人。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 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为女儿找个 吃饭地方,避免饿死。为自己弄到几两银子交租,以免自己被东家打死。反映了民不聊生,走投无路,卖 儿卖女的社会现实。他受着良心的遣责,也有迷信思想,是个有良心的穷苦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