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 二轮专题——论述文阅读 课件(2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 二轮专题——论述文阅读 课件(26张PPT)

ID:586293

大小:826.9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 轮 专 题 论 述 文 阅 读 一、考题纵览 年份卷别 阅读材料 题号题干 考点 2019年 全国Ⅰ卷 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 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意,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 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9年 全国Ⅱ卷 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 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2019年 全国Ⅲ卷 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 的保护与传承》 年份卷别 阅读材料 题号题干 考点 2018年 全国Ⅰ卷 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 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1.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意,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 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8年 全国Ⅱ卷 袁梦倩《“被遗忘权”之 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 记忆与隐私边界》 2018年 全国Ⅲ卷 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 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选文特点:议论性较强,观点鲜明,材料涉及面广(政治经济、历史文化、 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 作用。 考点分布:主要涉及理解词(句、文)意、筛选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 推断文意、厘清思路、把握观点等方面。 题型特点:设有3道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第1题为内容理解和分析 题,第2 题为论证关系分析题,第3题为观点概述、结论推断题。 二、题型一:内容理解和分析题 命题特点 (1)针对文中一个或多个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转述拟定选项。 (2)针对文 中一段或几段内容的综合理解/转述拟定选项。 (3) 选项分“理解”和“分析” 两个部分; “理解”由前半部分对原文的概述来呈现; “分析”由后半部分的结论来呈现。这里要强调的是不管是理解还是分析都 应该符合原文的含意。 解题指津 [技法] 仔细——注意——注意 (1)仔细阅读选项,形成选项的整体表意, 依据文本理解 (2)要注意选项在 。 (3)须注意副词的使用,此处还须看选项表述是 否有 等错误。 [步骤] 区分——寻找——比对 第一步:用斜线“/”区分出选项中的 。 第二步:在文本中寻找 ,并作题号标记于 后,如1A、1B。 第三步:比对陈述对象与陈述语中 ,即信息强调点,比对 时要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差异。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 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A)。气候正义关注的核 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 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②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 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B)。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 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 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 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B)。 ③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 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 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 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C)。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 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 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 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 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 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 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 非为其设定义务(C)。 ④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 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 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答案】 D【解析】 坚持以逗号为单位辨析选项信息的原则,做到:(1) 首先划出选项中的陈述对象和陈述语。(2)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表述是否进行了语 序或句式的调整变换。(3)注意概述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原意。(4)注意结 论部分是否犯有夸大、缩小、遗漏、强加、绝对、歪曲等错误。 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A 项是对第①段第2句内容的概括性转述。“非政府组织”犯了扩大范围的错误,原文有限定 词“一些”。“提出了气候正义”的表述也不准确,原文为“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是说 “气候正义”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并未明确表明是由一些非政府组织提出来的。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B项 是对第②段内容的演绎性转述。犯了说法绝对化的错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国内公平 问题,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问题,还有“满足基本需求”“限制奢侈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C 项是对第③段第2句后半句内容的概括性转述,犯了表述片面化的错误。设定对象,不只 “为后代”,也是“为自己”。此处,“设定义务”表述亦有误,第③段的尾句表述是“气 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D项 是一种归纳性转述。是归纳了②③两段的内容后得出的正确结论。 三、题型二:分析论证题 命题特点 (1)考查立论的前提。 (2)考 查论证的角度。 (3)考查论证 的思路。 (4)考查论证的方法。 (5)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解题指津 [技法] 仔细——明确——明确 (1)仔细阅读选项,形成选项的整体 表意,依据文本理解确定选项表意区间。 (2)明确选项的考查角度, 看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 (3)明确常见的设误点:①论点 与论据之间的论证关系不成立; ②举证时,用副词“都”以偏概全; ③举证时,用副词“唯、只”等出现漏项; ④举证出现张冠李戴…… [步骤] 第一步:明确选项表意的两层含意,一是观点,二是举证。即论点+ 举例论证。 第二步:明确论点、举证的原文指向具有跨度性综合性,厘清论证 思路。 第三步:将四个选项归位到文本里,找到相应的信息区间,看选项表述 是否存在夸大或缩小范围、以偏概全、指代不明、无中生有、混淆时态、张冠李 戴、因果混乱、条件不当、曲解文意、逻辑错误等问题。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 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 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 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 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②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 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 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 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 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 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 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 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 “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 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 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③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 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 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 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 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 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 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 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 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 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 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 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 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 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 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 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 人做了对比。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论点,明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运用的是什么论 证方法。 D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③段相关表述是 “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 裕”。故选D。 四、题型三:观点概述、结论推断题 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3道题,就题干而言,2018年和 2019年均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的模式 呈现,其选项均设A B C D四个选项。但所拟选项的侧重点和表述思路, 目前呈现两种模式:(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依据结论分析推断的正误。 命题特点 [技法]1.概括观点态度 (1)结合作品主题,通过对选项所涉及具体内容的 分析,辨析选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表述的正误。 (2)抓住选项中表明观点 的关键词,从原文中寻找依据,辨析是否是曲解原文意思的观点。 (3)明确 信息范围,抓住概述语的关键词,辨析概述是否存在夸大或缩小、将或然说成 已然等错误。 解题指津 2.依据结论分析推断的正误 (1)看选项句式类型,分析句间关系是否成立。 如“如果……就……”“只有……才……”等表述是否正确。 (2)看结论表述, 分析“条件”“原因”和“结论”是否成立。如用“由此可见”“说明”“总之” 等表述的文中内容是否正确。 (3)看趋势预测,分析推理是否成立。如用“启 示是”“将会”等表现对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的习题,可关注文本内容,看能不 能推断出选项所预测的结果。 (4)识破设题陷阱,分析结论是否成立。概括转述 时常见的错误有: ①强加因果关系; ②或夸大或缩小或歪曲或漏项或绝对或混杂等。 [步骤]第一步:明确选项表意特点,确定表意思维模式(概述表意、推断表 意)。第二步:确定选项表意的对应原文信息。第三步:①比对选项表意的逻 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意,表述是否合乎情理。 ②比对选项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等; 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表述成必然性,预见性表述成现实性,将来时表述成完 成时等,从而确定答案的正误。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 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②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 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 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 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 民俗文化内涵。 ③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 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 《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 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 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 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 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④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 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 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 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 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 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 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 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 与传承》) 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 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有很强的民俗色彩。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 有价值。D.活态保护致力于维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 然后将选项表意和原文进行比对,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很难获 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第②段最后一句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 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 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扩大范围, 原文第②段倒数第2句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 载舞的即兴表演”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并非选项所说的“民间各种自发的 载歌载舞活动”。 C.“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第④段说“固 态展示”“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指出了固态展示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戏曲的市场化道路与多样化发展 刘祯  王馗 ①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 当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 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时代中的当代艺术;而中国戏曲积蓄的传统文 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护。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 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必需。戏曲的市场化道路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使其 进入艺术的良性发展,合理保护,增加活力,优胜劣汰,长足发展。 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戏曲也越来越显示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中国戏曲,继承并发展了清中叶戏 曲的传统,强烈地张扬着大众娱乐精神,成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形态。 ③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中国戏曲已经成为识别民族个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成为认识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最显 著的表征。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体系中,与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不同,中国戏曲一俟形成,就具 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和超强的代谢、革新机制,使得中国戏曲穿越历史时空,千百年不衰,步入当代,成为一种 当代艺术,实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而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记忆,残留的 不过是斑驳、风蚀的剧场大石头和点点滴滴的遗响。邻国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等也主要作为一种“博物馆艺 术”而存在。中国戏曲不然,它依然是一种活的、流行的、大众的舞台艺术——尽管今天的时空环境已非昨日 的生态环境。但是,从古典向当代迈进,迥异于古典时期不同阶段与朝代的代谢、嬗变,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 型和过渡,不仅是戏曲的追求,也是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目标,而社会形态、历史传统、文化属性和审美取向 的不同,使得实现这一转型和过渡具有其艰难性和复杂性。 ④中国戏曲在当下,面对着流行艺术的趋同,在发展创新和个性追求中呈现出复杂的特征。这 就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了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需要中国戏曲拥有进 入观众生活的活力和力量,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将戏曲从业人 员及剧团的艺术创造,与时代风尚、观众审美结合起来,逐渐营造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 生态,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品类,以避免流行时尚带来的实时消费和消极影响。⑤我 们还应在努力保持中国戏曲遗产性的同时,积极地寻求建立戏曲保护和传承的机制,在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中,将中国戏曲文化遗产中属于“博物馆艺术”的部分,充分保护, 并将其潜在的历史、文物、旅游等价值发挥出来,这既有效地保护了那些没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戏 曲遗产,也稳妥地找到了戏曲艺术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具有的独特定位。(摘编自《文汇报》) 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发展辉煌,表演丰富,凝聚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历史悠久。B.中国戏曲历经千百年仍然富有生命力,是 因为它具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和超强的代谢、革新机制。C.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主要是作为“博 物馆艺术”存在,相对于中国戏曲,没有其存在的价值。D.戏曲要面向市场,那么,对于那些已 失去市场、没有观众的剧种,就要遵循物竞天择的进化发展规律。 【答案】 B 【解析】 A.强加因果。原文第①段只是说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C.“作为‘博物馆艺术’存在”并非“没有其存在的价值”。 D.据原文第⑤段内容可知,对“那些没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戏曲遗产”也 要“有效地”加以保护。 感 谢 观 看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