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课标版) 专题8正确使用词语 分点突破2 (课件85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课标版) 专题8正确使用词语 分点突破2 (课件85张)

ID:586353

大小:1.74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分点突破二 辨析成语使用正误 专题八 正确使用词语 1 典题导引·明解题之规范 2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1 典题导引·明解题之规范 (2020·新高考卷Ⅱ,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目。 典 例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弄清词义,分析语境。 ①“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② “老少皆宜”本义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 广。 ③ “炉火纯青”意思是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 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④“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成语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炉火纯青”用来比喻功夫,不能用来形容技艺。其他成语使用正 确。)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C 2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导 图 指 引 成语考查涉及熟语使用正误和使用优劣两个层面。四选一、六选三 题型主要是辨析成语正误,近义成语辨析则主要是考查成语运用优劣。 考向(一) 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籍、文学作品 等,往往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需要我们准确理解 和把握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 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 考 向 分 析 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是“修改”之意。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辞 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再如“登高自卑”并非“登上高山很自卑”的 意思。“自卑”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词,“自”是介词“从”,“卑”是 “低处,底下”的意思。“登高自卑”的意思是“登高山从底下开始。 比喻事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1 【答案】 (1)“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 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这里只看到 了成语的表面义,属望文生义。 (2)“亡羊补牢”: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 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此处误为“不可挽回”之 意,属望文生义。 (3)“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 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成语误为“人来来往往不断”之意,属望文生 义。 (4)“舞文弄墨”:指玩弄文字技巧或者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属望文 生义。 (5)“刻鹘类鹜”:鹘,天鹅;鹜,鸭。刻画天鹅不像,但还像个鸭 子。意思是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望文生义,此处应用“画 虎不成反类犬”。 (6)“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指费尽心思辛辛 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句中把 “惨淡”理解成“生意惨淡,生意不好”,属于望文生义。 (7)“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句子想 表达“服务质量”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望文生义。 (8)“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不是 告状之意,属于望文生义。 小贴士 考向(二) 把握成语的侧重之点,切忌语意不合 有些成语侧重这一方面,有些成语侧重那一方面,如果忽视了这 些,其用法便是错误的。如“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侧重于因恐惧 心理引起的惊抖,若用于因天冷引起的发抖就使用错误。再如“视而不 见”偏重于不注意、不留心,“视若无睹”偏重于不重视、不关心。 “称心如意”偏重于称心,“心满意足”偏重于满意、满足。“举棋不 定”偏重于行为,“犹豫不决”偏重于思想。“不约而同”偏重于行 动,“不谋而合”偏重于见解。“设身处地”强调想,“身临其境”强 调去。辨析成语时,应仔细分析成语的侧重点与具体的语境是否相合。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2 【答案】 (1)“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做事极为小心谨 慎,存有戒心。只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侧重客观情况之危 急。使用错误。 (2)“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分量重,能起很 大作用。 侧重点在分量重,不能用来形容人信守诺言。使用错误。 (3)“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此成语强调 忙,不强调冷。使用错误。 (4)“搓手顿脚”: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侧重点在烦躁上。使用 错误。 (5)“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 悲惨动人。侧重点是内容悲惨,不能用来指粗制滥造的文章。使用错 误。 (6)“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可原谅。使用正 确。 (7)“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 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这个成语侧重点在于无路可走时,而小伙儿是 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语意不合。 (8)“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句子强调孩子读书的压力 和家中恢复生产的成本让他整日眉头紧锁,成语则侧重痛恨之意。两者 不合。 考向(三) 把握成语的轻重大小,切忌语境不协 成语本身语意的轻重,应与成语所处的语言环境相互协调,防止因 不辨语意轻重而造成语境中成语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现象。如成语 “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前者的意思是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 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而后者的意思 是自以为很了不起,自认为比别人高明,瞧不起别人,语意较重。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3 【答案】 (1)“十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在这个事 件中,孙某明明被指定了专门的座位,但霸占了他人的位置,妨碍了他 人权益的获得,构成了对公共秩序的破坏。但是,使用“十恶不赦”, 未免大词小用。 (2)“日理万机”: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一个身兼班主任、年 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 免轻重失当。 (3)“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在 此句中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 轻,成语使用轻重不当。 (4)“口诛笔伐”:诛,讨伐;伐,攻击。指用言论或文字宣布罪 状,进行声讨。文中说“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使用 “口诛笔伐”轻重恰当。 (5)“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原句大词 小用,轻重失当。 (6)“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轻重 失当。 (7)“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 好事一致颂扬。成语使用正确。 (8)“作恶多端”: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例句中尽管列举了 同桌许多许多缺点,但“缺点”绝不能等同于“罪恶”,用“作恶多 端”来描绘语义程度过重,明显是错误的。 考向(四) 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切忌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在用法上具有很强的单一性,有适用的对象和特定的使用 范围。如果使用时不分清对象,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比如“炙手可 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多误用于指人物 名声显赫。“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能用于成年女子, 更不能用于男性。 “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 清。此成语不能用于形容一般事物数量多。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思 考是否因不知成语的搭配对象而将其与不合适的对象进行搭配,是否因 不明成语的特定使用范围而将其用在不适合的语境中。 此类张冠李戴 的成语在高考试卷中并不鲜见。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4 【答案】 (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不能用 于“澳门历史城区”。 (2)“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 判上克敌制胜。使用正确。 (3)“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 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 (4)“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作品多。此处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 丰富,不合语境。 (5)“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 全消除。这个成语不用于冰遇热消融的情况。 (6)“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 苦。“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不属于艰难、痛苦之类,适用对象不当。 (7)“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 政务。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8)“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 十分生动。不能用于政策出台等意,使用错误。 考向(五) 分辨成语的前后语境,切忌重复矛盾 有些成语本身已包含了某个意思,如果为其提供的语境中又出现该 成语已有的含义,则会造成语意的重复。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 分表达的语意正好相反,造成前后矛盾。如“真知灼见”本指正确透彻 的认识,若说“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则语义重复。“今非昔比”意为 “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今盛昔衰),如果整个句子是想表达今 不如昔的,却使用“今非昔比”,则该成语与句意出现矛盾。因此,在 使用成语时,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思考是否因成语中的语 素与句子的某些成分重复而使句子累赘,思考成语的语意是否与整个句 子的语境相矛盾。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5 【答案】 (1) “三令五申”:指多次命令和告诫,与句中的“强 调”重复。 (2)“白衣卿相”:指的是没有发迹的书生,与前文“题名金榜,学 而优则仕”语境不合。 (3)“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 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4)“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本句中 灾害已经发生,成语与已然语境相矛盾。 (5)“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而该句说的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意完全相反。 (6)“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 顺。整句话是对霍金经历人生苦难的肯定,显然与上下文语意矛盾,可 改为“风雨交加”。 (7)“紧锣密鼓”:指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 和舆论准备。逻辑错误,应用“真刀真枪”。 (8)“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 毫不在意。与“身处顺境”矛盾。 考向(六) 分析成语的语法功能,切忌运用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 不同,有的只能作谓语,有的只能作修饰语,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与某 些成分不能搭配,有的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这些需要同学们对此 有所了解。如“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 的事情,“越俎代庖”后面不可以带宾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 成语,只能作谓语,若将其作宾语,说成“盗贼成了瓮中捉鳖”,则属 搭配错误,应使用名词性成语“瓮中之鳖”。“何足挂齿”多用于反诘 句,“同日而语”“吹灰之力”多用于否定句。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6 【答案】 (1)“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无法摆脱,不能做谓 语,只能作“得”后面的补语。 (2)“文韬武略”:文武双全、大智大勇,指用兵的谋略。“文韬武 略”是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 “具有”之类的词。 (3)“求全责备”: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完美无缺。不能带宾 语。 (4)“津津乐道”:饶有兴趣地谈论。“津津乐道”和“谈论”重 复,且其后常不跟宾语,常用作“对……津津乐道”。 (5)“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 很平常了,通常后面不带宾语,句中使用错误。 (6)“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不能跟宾语。 (7)“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不 能带宾语。 (8)“世风日下”:主要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国际品牌”不 能修饰“世风日下”。 小贴士 考向(七) 体味成语的褒贬谦敬,切忌不辨色彩 相当一部分成语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如“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 事没有丝毫根据,多用于贬义;“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 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一般用于褒义。有些成语还有谦 敬色彩的区别,如“抛砖引玉”是谦辞,指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文章 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作品。 “鼎力相助”是敬辞,指别人对 自己的大力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7 【答案】 (1)“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 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只能用于自己,是谦辞,不能用 于别人。此处使用错误。 (2)褒贬误用,“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3)“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4)“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这里应用 “处心积虑”。 (5)“一语成谶”: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 “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感情色彩不当。 (6)“叹为观止”: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 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 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成语使用错误。 (7)“绠短汲深”: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是谦辞。使用正确。 (8)“道貌岸然”:指庄重威严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 一的人。贬义词,用来形容正面人物褒贬失当,可改为“正襟危坐”。 考向(八) 看清成语的形体差异,切忌似是而非 有些成语乍看意思差不多,事实上其含义大相径庭,高考命题者往 往会利用成语的这一假象来设置考题迷惑考生,如“无微不至”,待人 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无所不至”,做事无法无天,到处干坏 事,贬义。“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贬义;“无所不能”, 什么事情都会做,褒义。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8 【答案】 (1)“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应使用表示不 嫌麻烦的“不厌其烦”。 (2)“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此处应为 “一笔勾销”。 (3)“目不交睫”:意思是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 着。应使用“目不暇接”。 (4)“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用于此处不合语 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5)“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应该使用“不容置 疑”。 (6)“ 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 待。不合语境,此处应使用“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 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二者容易相混。 (7)“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 力。此处应为“如虎添翼”。 (8)“举足轻重”:形容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一举一动会影响全 局,应改为“无足轻重”。 考向(九) 了解成语的灵活特性,切忌不明多义 运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多义性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如“想 入非非”既是中性词,有思想进入虚幻境界之意;又是贬义词,有胡思 乱想之意。再比如“咬文嚼字”,在“有些人只会咬文嚼字却忽略了真 正的问题”中,使用的是它的本义;在“人大代表‘咬文嚼字’审读政 府预算”中,则是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典例 9 【答案】 (1) “短小精悍”:是双义成语,既可形容文章、戏剧 等篇幅短而有力,也可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此处使用的是该成 语第二个义项,正确。 (2)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可 形容暴露得很彻底。此处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 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是正确的。 (3)“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样进行都得心应手,很顺利。也 比喻办事圆滑。此处成语使用正确。 (4)“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大,也形容闹得很凶。使用正确。 (5)“处之泰然”:形容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沉着镇定,也可 指毫不在乎,无动于衷。使用正确。 (6)“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 坏事猖狂到了极点。使用正确。 (7)“粉墨登场”:本义是化装上台演戏,现在我们多用它来比喻登 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因为我们常用它的比喻义,所以当它的本义在 这个题中出现时,我们极易误认为它是错误的。 (8)“粉墨登场”:本义是化装上台演戏,现在我们多用它来比喻登 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该成语使用第二个义项,正确。 辨析成语有哪些实用技巧? 1.据音定义法 有些成语可根据其准确读音去判断其正确含义,如:久假不归(假: jiǎ,借用;而非jià,放假);无声无臭(臭:xiù,气味;而非chòu,臭 味);曲高和寡(和:hè,应和)等。 技 法 指 导 2.由点及面法 不少成语只要掌握其中关键字(点)的正确意思,整个成语(面)的意思 也就能一清二楚。如: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而非“标点”,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见危授命(授:“献出”,并非 “接受”);不足为训(训:“法则、准则”,并非“教训”)等。 3.对应推断法 有些成语可根据其中一个较为常用、语意清楚的词语去推断另一个 较为生疏的词义。这种方法适合并列结构且在词义上有对应关系的成 语。 同义或近义“顺推”,如: 勠力同心——同,共同→勠,合、同; 茹毛饮血——饮,喝→茹,吃; 求全责备——求,要求→责,要求。 反义“反推”,如: 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 夙兴夜寐——夜,晚→夙,早; 否极泰来——泰,好运气→否,坏运气。 4.语法分析法 借助结构关系理解成语的意义,如:(身)体(力)行,据此可明确“身 体”是偏正结构而非并列结构,“身”的正确义项为“亲身,亲自”; 安土(重)迁,“重迁”是偏正结构,并非动宾结构“重视搬迁”的意思 (重:不轻易,不轻率)。借助意义关系理解成语的意义,如:耳熟/能详 (因果关系)——(因为)听的次数多,(所以)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投鼠/ 忌器(转折关系)——(虽然)想打老鼠(但)又怕打坏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 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谢谢观看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