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抢分必备
2021高考
细研真题
3大判断重点,1个新题型论述类
认清一个区别 实用类
论述类文本阅读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Ⅰ,T3,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
想的读者。
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
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4段) 对应原文
常见的逻辑关系错误:因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混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递进关系不当、目的关系不当、把假设关系说成既成事实关系等。
其中因果关系不当有两种情况:因果颠倒和强加因果。
抢分须知
两
步
走
①检索加工。阅读各个选项,筛选圈定选项中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因
为……所以……、……是因为……、只要……就……、不仅……而且……、
如果……那么……、……是为了……),然后从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
的句子或段落,锁定信息区间。
②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反复对照,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有的条件关
系、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偶然性、可能性说成了必然
性,是否将预见(未然)说成了现实(已然)。
论述类文本阅读
4种文字转述方式:
1.概括式转述。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概括是否符合作者
的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的结论是否可靠。
2.具体式转述。即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
表述的转述方式。判断其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
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语意的角度去思考。
细研真题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Ⅱ,T3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
诗上则作出革新。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
所限……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
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
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对应原文
具体式转述 概括式转述
3.同义变式转述。即换一个说法。判断其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判断
转述的句子与原文是否“同义”,特别是概念是否符合原文概念的
内涵与外延,即看是否存在概念扩大、缩小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真题再现 (2018·全国卷Ⅱ,T1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
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对应原文
改变了概念
的内涵
4.整合式转述。即从文本中几段文字、几个句子或一个长句中抽取
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整合成相对简短的句子,表现为重组句子、
句群变复句,复句变单句、长句变短句。整合式转述在高考中出现
频率较高,且比对难度较大。判断时,既要看选项是否符合原句的
整体大意,也要看原句中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还要看转述过程中
词语的微小变化。
真题再现 (2017·全国卷Ⅱ,T1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
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
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
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
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对应原文
扩大了范围
细研真题
选项在转述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常存在与原文语意不对等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比对角度 常见错误 比对角度 常见错误
范围的大小 范围不清、以偏概全 指代内容 偷换概念、指代不明
信息有无 无中生有、有意缺失 时态 未然说成已然、已然说成未然
抢
分
须
知
对摘抄原文较多、与原文结构形式类似的选
项,不能盲目认同;
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文中
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
否定。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的高频设错点
设错方式有两种:①错置论点。即论点本身没有错,但
不是选项所指向的内容。②论点概括不准确。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I,T2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
中心”的根本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
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
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
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
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
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
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
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对应原文
文本并没有明确说是“正面人物”;
另外,“根本体现”于文无据。
细研真题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Ⅰ,T3,C)老舍曾说:“不去
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
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
相通的。
【对应原文】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
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
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
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
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3段)
评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
真题再现 (高考试题分析)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
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
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
行动。……
。
细研真题
评析
细研真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不同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逻辑关系、文意的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信息的筛选,所以找出
选项与文本的细微差异,非常重要。
抢
分
须
知
①选项有没有曲解原文内容,是否曲解了原文的范围、程度、时间等内容;
②选项对应的语句,涉及不同的论述主体,特别是一句完整的话中间插入
其他内容时,要注意选项有无张冠李戴;
③选项有没有主观臆断,是否原文没有此类信息,命制选项时加入了某些
臆想。
【注意】不论选项内容怎样变换,考生比较时要坚持一个原则:看选项信
息与原文(包括图表)信息是否完全匹配。
对比不同材料
的侧重点
探究文本涉及
的问题 探究文本反映
的人生价值或
时代精神
筛选并整合
文本信息
角度1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此类试题,命题者往往要求考生结合文本材料,分析某
个问题的 (对象体现的变化)等,题
干中多出现“分析”“概括说明”等内容。考生根据材
料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019·全国卷Ⅰ,T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
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真题再现
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
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
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
保存。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第一步:把握材料内容,确定分析对象。
第二步:分析问题类别,确定题干提问的角度,
如分析原因、概括特点、梳理流程等。
第三步:多角度探究对象的特点,包括对象自
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的特点等。
在对材料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同
时,要特别注重对信息的归纳和概括,避免照
抄材料内容,另外注意语言要简洁。
角度2 对比不同材料的侧重点
材料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① 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因角度不同而表达的观
点有差异;
② 对于某一观点的看法可能也有区
别;
③ 侧重点也会不同,比如新闻类材料和论述类
材料等
(2018·全国卷Ⅰ,T9)以上三则材料中,
《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
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真题再现
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自然》
杂志侧重介绍……;《读卖新闻》以“墨子号”
为例,侧重介绍……。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
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①筛选信息。筛选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
同表述。
②对比。对比文本特征和媒体特征,注意不
同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其叙述的侧重
点也会有所区别。
③分析信息体现的意义。内容不同,表达的
观点也会不同,其体现的意义也会有所区别。
角度3 探究文本涉及的问题
常见命题角度:
①探讨不同材料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②不同材料探究的相关问题的特点以及其体现的意义;
③不同材料探究的问题给考生带来的启示等。
(2017·全国卷II,T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
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真题再现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
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
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步骤一 弄清问题:如何有效推进我国的生
活垃圾分类。
步骤二 明确角度:包括个人层面、社会方
面、国家层面等。
步骤三 思考发展方向:未来需采取的措施
或着力点等。
角度4 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或时代精神
往往联系社会现实来命题题目
(2017·全国卷II,T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
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真题再现
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
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
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
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第一步:根据题干准确筛选材料信息,确定
答题角度。
第二步:注重分析事件的意义。如事件体现
的中国精神、科技成就、国家实力以及世界
给予的评价等。
小结:得高分的3个原则
无论命题是整合信息、分析
还是探究,都要结合材料内
容,切忌随意作答。
答案条理清晰,
分点分条。
多角度概括说明,
如个人—国家;主
观—客观;等等。
场景2叙述
人物主题3
情感6结构
语言虚构7
[2016·全国卷III,T11(2)]“我”在小说中
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真题再现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
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
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
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
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
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
“我”,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能够
衬托主要人物。
④呈现主题,“我”的言行、想法、观点、态
度等体现小说的主题。
⑤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尤其是“我”与“你”
两种人称来回转换叙述,体现作者对待事物冷
静客观的态度和对自己的反思等。
一、叙 述
(2018·全国卷I,T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
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真题再现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
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
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
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
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叙述方式的思考角度:
①内容方面,分类归纳、高度概括文本内容。
②形象方面,对人物形象(性格)刻画的具体
作用,要结合手法的特点进行诠释。
③主题方面,概括这种手法对应的内容体现的
主题思想。
④表达效果,分析这种手法对读者、人物、主
题、思想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一、叙 述
(2019·浙江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真题再现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
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
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
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文本特征概括和分析角度:
①叙述角度。包括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同
的人称和视角所表现的文本特征也不同。
②叙述方法。从顺叙、倒叙、插叙等角度分析
这样的叙述方法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和呈现
主题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③场景描写。可以从人物、情节和情感等角度
分析场景的具体特点和作用。
一、叙 述
(2019·全国卷II,T9)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
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
真题再现 1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
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
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
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
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
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答案拆解
二、场景
(2019·全国卷III,T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
写,请分析其功能。
真题再现 2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
的背景; ②以景物描写的插
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
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
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场景的特点及作用答题角度:
①场景本身方面: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和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
事发生的背景、习俗等)。
②人物刻画方面: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内心、性格等;暗示人物命运,
为人物出场做铺垫等。
③情节结构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线索;诠释标题内涵;
开头引出下文,使故事切入自然;结尾与上文呼应;故事有余味等。
④主题呈现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暗示社会本质特征等。
二、场景
[2016·全国卷I,T11(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
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
进行分析。
真题再现
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
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 ②百亩园即将
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
“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
要; 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
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①把握环境,确定时代特征。
②分析人物,把握主观情感。
③借助情节,把握客观情感。
④联系社会,分析时代意义。
三、主题
(2019·浙江卷,T11)结合故事情节,概括
“我”的形象。
真题再现
①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
②“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表现出
调皮可爱的一面。③想吃粘糕,又听话,可见
“我”的乖巧。④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
表现出矜持的一面。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①描写方法及作用:关注小说人物是正面描写
还是侧面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②人物活动的环境:特定环境对人物的复杂性
格起强化作用。
③故事情节: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
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命运
的变化等。
④人物关系:通过人物关系及作者和他人的评
价,确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握人物性格。
四、人物
(2019·全国卷II,T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真题再现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
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
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
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角度一:正面描写。分析小说对人物语
言、动作、心理、外貌、肖像等方面的
细节描写。
角度二:侧面描写。分析小说中其他人
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或对比。
角度三:修辞手法。分析小说在描写人
物时使用的修辞手法。
角度四:场景描写。包括人物、情节和
环境,尤其是典型化场景的烘托作用。
四、人物
(2017·全国卷II,T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
“窗子”的含意。
真题再现 1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
同的生活场景; ②指“无形的窗
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
世界的隔膜。
答案拆解
四、人物
(2017·江苏卷,T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
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真题再现 2
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
难与坚强; 小狗奎尼的特殊待
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
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
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
单寂寞。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从物象表层义入手,分析深层义,并结合文本分析物象。
①人物塑造上:衬托人物性格、情感等,突出人物形象;
②情节安排上:组织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环境上:渲染气氛,衬托或点明社会环境;
④主题上:揭示时代背景,暗示或深化小说的主题。
四、人物
(2017·全国卷I,T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
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真题再现 1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
和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答案拆解
五、结构
(2019·全国卷III,T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
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
析。
真题再现 2
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
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 第二
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
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 ②小说
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
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
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答案拆解
抢
分
须
知
①情节上:分析具体情节的意义。
②结构上:作为线索,串联情节,体现文本的叙述特点。
③主题上: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对人物未来发展或行为给出暗
示,进而反映作者的价值判断和思想情感。
五、结构
(2016·全国卷III,T11)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观点。
真题再现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
)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 ③王有福害怕
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意赔偿正当合理。 ②王有福
放弃赔偿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 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
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案拆解
六、情感
抢
分
须
知
①共同的情感体验:共同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解读人物心理活动
的密码。
②特定的情境影响:人物所处的情境影响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
感内容。
③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往往决定着人物情感的倾向、价值的
判断和利益的取舍,从而形成人物独有的心理情感。
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具体体现。
六、情感
(2019·全国卷I,T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
“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真题再现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
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
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答案拆解
七、虚构
抢
分
须
知
①认识“真实与虚构”:如“科学”“故事”“现实”“地方
志”“传记”等是真实、“幻想”“新编”“想象”“梦境”
是虚构。
②找到“真实”和“虚构”的具体内容: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
和答题指向,分析作品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③分析两者的关系: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
时代特点等角度分析。虚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
节内容;重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
叙,结构更加灵活。
七、虚构
(2018·全国卷II,T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
要分析。
真题再现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
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
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如“直落得
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
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
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
“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答案拆解
八、语言
抢
分
须
知
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
①找准体现语言风格的句子,分析语言本身的特点。包括作者
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②分析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语、排比等。
③分析语言特色。如语言的地域特点、生活化、口语化、文白
结合等。
八、语言
小结:得高分的3个原则
牢记各个命题角度的
答题思路
结合文本进
行分析
答案条理清晰,分
点分条。
02
0304
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文言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文本理解7大设错方式
1混淆主语和宾语
2 割裂修饰限制
语与中心词
3语句成分残缺 4 错误理解词性
6 整句切分错误忽略具体语境 5
真题再现1 (2019·全国卷Ⅰ,T10,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
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甚幸爱/
真题再现2 (2018·全国卷Ⅲ,T10,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
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
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相连两句,其中一句为省略句
时,故意把下一句的主语当成
上一句的宾语,或者故意把上
一句的宾语当成下一句的主语,
从而使断点出现错误。
小结
真题再现 (2017·全国卷Ⅱ,T10,C)更始即位/舞阴大
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
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在定语或状语后停顿,
造成修饰限制语与中
心词割裂。
小结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Ⅲ, T10,C)鲁人或曰/夫鲁小
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
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断点后构成的语句不
是完整的语句,是成
分残缺的病句。
小结
真题再现 (2018·全国卷Ⅲ,T10,B)纯礼字彝叟/以父
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断句错误选项故意混淆词
语的词性,比如把名词当
动词使用、把形容词当动
词使用等,造成断句错误。
小结
真题再现 (2018·全国卷Ⅰ,T10,A)爽懦惑不能用/遂
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
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如果只从语法的角度分析,两种断
句都正确;但考虑到具体的语境会
发现动作、内容或事件有具体的对
象。所以,断句的错误选项会从这
个角度切入。
小结
真题再现 (2018·全国卷Ⅱ,T10,C)王涣字稚子/广汉
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
举大义/
高考文言文虽然大多选用史传
类文本,但也有一些结构对应
的整句出现,而断句的错误选
项故意把这种结构对应的整句
进行错误切分。
小结
断
句
五
法
①语境分析法。既要考虑画波浪线句子内部的上下文语境,也要考虑画波浪线句子与上下文的语意
是否顺畅,在高考语文重视“ ”设计的前提下,这是设错的关键点。
②词义分析法。判断停顿点的正误还要注重分析 ,通过对词义的把握来确定停顿点的正误。
③语法分析法。语法结构上,如果不考虑补语和特殊句式,句子的成分构成和顺序一般是“
”;词性上,如果不考虑词类活用现象,定语、主语、宾语多由
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形容词、副词充当。
④结构分析法。主要指 和使用了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找出固定句式和使用修辞
手法的语句可以迅速断句。
⑤标志分析法。一般专有名词做主语、宾语的较多,主语前、宾语后如果没有对应的状语就要有停
顿点;对话提示语的后面要停顿等。
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科举考试、古代教育(官学、私学)、古代官职(机构设置、
职务变迁、职能、待遇)、姻亲制度、风俗礼仪(典章制度、
王位传承、丧葬、节日、庙号、谥号、年号)、姓名称谓、
天文历法、古代地理、典籍辞书等。
主要考查内容
回归教材,梳理背诵
《试题调研》第9辑 考前必知教材中的60则重点古代文化知识
复习重点
文本理解7大设错方式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Ⅰ,T12,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
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
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
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对应原文
真题再现 (2018·全国卷Ⅰ,T12,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
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
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对应原文
真题再现 (2017·全国卷Ⅰ,T12,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
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混)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对应原文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Ⅱ,T12,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
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
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对应原文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Ⅲ,T12,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
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
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
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
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对应原文
真题再现 (2018·全国卷Ⅱ,T12,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
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又能以谲数发擿奸
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自涣卒后,连
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
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对应原文
真题再现 (2017·全国卷Ⅲ,T12,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
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遂命将诣枢密
院阅文书。……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
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
对。归报,神宗善之。
对应原文
解
题
步
骤
第一步,确定比对区间。高考命制这类题目的选项时,一般按照行文的顺序,所
以可以按照四个选项的顺序找到对应的文言内容。
第二步,明确原文意思。从关键词语入手,明确区间中语句的具体意思,特别是
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等。
第三步,确定比对角度。可以从给出的角度进行比对,如人物、地点、时间、词
义、关系等,最终确定选项的正误。
文言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真题再现 (2019·全国卷I,T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答案拆解及赋分说明
赋
分
关
键
点
1.多义实词,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意义。
2.古今异义词,或者古义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独立使用,但作为语素义存在于词语
中。
3.有活用现象的词语,按照其原来的意义和词性,在句中解释不通时,要考虑其
是否活用。
4.特殊句式,比如倒装句要调换顺序,省略句要补充省略成分,固定句式要正确
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