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起义。
2.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他就是明太祖。
3.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1368 应天府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
职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厂卫”:朱元璋设立________,明成祖成立东厂,“厂卫”成为皇帝的耳
目和爪牙。
2.特点: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
________负责。
3.作用:使____________高度集中,____________大为加强。
三司
丞相
锦衣卫
皇帝
皇权 君主专制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____________。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
经”,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要求答卷格式为“________”。
3.危害: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________。应试的人
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尊孔崇儒 四书
八股文
思想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________、甘薯、________、花生和向日
葵等。
2.手工业:____________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____________畅销
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________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
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___、安徽的徽商。
玉米 马铃薯
棉纺织业
苏州 景德镇 青花瓷器
北京
晋商
知识点1 朱元璋强化皇权
【例1】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解析:改制后与改制前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缺少了丞相,而废除丞相是在明太
祖时期,故选D项。
答案:__D__
知识点2 八股取士
【例2】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
解析: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都是加强思想统一的表现,用思想
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答案:__D__
知识点3 经济的发展
【例3】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引进南美洲作物新品种 ②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出现了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⑤出现了著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明代引进了原产南
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也有很大提高。商品经济
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
安徽的徽商。
答案:__D__
1.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2.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明太祖,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D
A
3.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
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4.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人们
称明朝科举为(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文字狱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D
D
5.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
【问题】明朝时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1)政治方面: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
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2)说明了明朝时皇权高度集中,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误区】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的不同。
警示:(1)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唐朝科举考试的主要
内容为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2)明朝八股取士限于程朱理学的
观点,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唐朝考试可以发挥个人见解。(3)明朝答卷文
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不限文体。(4)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
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唐朝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教育
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以积极影响为主。
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
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
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
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D
D
3.(2018·深圳中考)《明太祖实录》记载:“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
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文化的专制 B.经济的繁荣
C.君权的强化 D.外交的活跃
4.“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当时
京官每天入朝,必与妻子诀别的原因是当时( )
A.厂卫特务横行
B.六部分享政府权力
C.“文字狱”严重
D.军机处地位低下
C
A
5.下列不属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是( )
A.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特务机构
D.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军队
6.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
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考生可发表个人见解
B
A
7.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8.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以下属于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的有( )
①南京 ②广州 ③杭州 ④北京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D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
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
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新科进士”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隋朝(或隋炀帝时期)。
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
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
新精神。
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二 锦衣卫,掌侍卫、稽捕、刑狱之事……凡朝会、巡幸,则具卤薄仪仗,
率……等待从扈行。……盗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稽而时省之。
——《明史职官志》
(1)材料一中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帝方自操威柄”是
什么意思?
(2)材料一中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全国军政大权完全掌
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使皇权空前强化。
(3)材料二中所说的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说明了什么?
(4)明成祖时如何发展了这一制度?它是一种什么机构?
职责:掌管侍卫、稽捕、刑狱之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说明:
锦衣卫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明成祖时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是一种特务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___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
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
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时间:________年到1433年,________率船队7次下“西洋”。
(2)活动:满载着中国的____________、精美瓷器、____________和漆器等各类
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发展友好关系;有的
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国力
1405 郑和
优质丝绸 上等茶叶
(3)路线:先后到达____________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
红海沿岸。
4.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增进了中国与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
太平洋与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________事业作出了伟大贡
献。
亚洲和非洲 非洲东海岸
亚非
印度洋 航海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1)倭寇猖獗: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________”。
(2)倭患严重:明朝中期,由于明朝________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
奸商等相互勾结,进行武装抢劫,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________”。
2.概况:________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
________地区的倭患。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
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消灭了两地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
伟大的____________。
倭寇
国力
倭患
戚继光 台州
浙东
东南沿海
反侵略
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
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
【例1】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图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
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
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答案:__D__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
【例2】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并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是( )
A.岳飞 B.郑和 C.文天祥 D.戚继光
解析:A项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B项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是明朝中外友好
交流使者;C项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D项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
答案:__D__
1.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
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2.下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
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B
B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4.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
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B
B
5.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
A.浙江台州 B.山东登州
C.福建福州 D.广东广州
A
【问题1】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和航海技术
的进步。(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
织领导能力等。
【问题2】简单叙述戚继光抗倭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探究:(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2)戚家军训练有素,
纪律严明,能征善战。(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4)戚继光的军事指
挥才能。
【误区】不能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
警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
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但是郑和下西
洋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携带大量金银、铜钱等作为赏赐,输入的物品多为象牙、
香料、珠宝等奢侈品,这种贸易不是出于商业目的,不仅对国计民生无补,反而
大大消耗了国力。每到一处往往以大国身份自居,无偿赐予当地许多丝织品、瓷
器、铜器和铁器等,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郑和下西洋并未使中国真正走向
开放,走向富强。
1.2019年是郑和下西洋614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
时段( )
2.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算重
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美洲
B
D
3.“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
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4.(2018·连云港中考)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
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A
A
5.(2018·青岛中考)“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
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
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6.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是( )
A.葡萄牙殖民者
B.西班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荷兰殖民者
A
A
7.下列关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与冲突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侵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8.戚继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驻军东南沿海地区
B.戚继光组织了戚家军
C.戚继光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
D.戚继光坚持抗击倭寇,反抗外来侵略
A
D
9.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
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A
10.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他率领的船队,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
瓷器馈赠当地的国王或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
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1)材料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根据材料,写出他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依据材料,概括该船队与亚非各国交往的特点是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指出该船队下西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公平交易、和平交往。
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
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
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
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
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
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
儿子作为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
(2)戚继光抗倭取得了哪些战果?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
相互勾结,导致沿海倭患严重。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
浙东地区的倭患。接着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当地广
大军民一起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
解除。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戚帅”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政府及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
素;戚继光本人的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________。
(2)成书: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
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时珍
药物学
2.《天工开物》
(1)作者:________。
(2)内容:对我国古代的________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
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地位: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
宋应星
农业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
(1)作者:明代农学家________。
(2)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________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
农业生产
农学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________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________、西至
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北京城:从1406年开始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包括宫城、________、内城、
外城。宫城即________,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
建筑群。
蒙古 辽东
嘉峪关
皇城
紫禁城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内容
描写了三国之间政治、
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矛
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
众__________的强烈愿
望。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
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
恶嘴脸,描写了________梁
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
的武装斗争,塑造出一批个
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描写了________师徒
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刻画了孙悟空这一神
话英雄,抒发了作者
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评价
是我国________体小说
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
最为流行的长篇
________小说。
是元末明初优秀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富于
____________色彩的
神话小说。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要求统一
宋代
唐僧
章回
历史
浪漫主义
2.戏剧:__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________》有力
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汤显祖 牡丹亭
知识点1 科技名著
【例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
“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明代李时珍通过潜心钻研和实践,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
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
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答案:__C__
知识点2 明长城和北京城
【例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
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
的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解析:在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的基础上,明朝时期经过大规模的修筑,使长城
达到完善的程度。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答案:__D__
知识点3 小说和戏剧
【例3】北宋开封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
象出自(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逼上梁山”和“农民起义”可知,这部文学作品是《水
浒传》。
答案:__C__
1.小军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业生产的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查阅的著作是
( )
2.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B
B
3.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
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
“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
的是( )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4.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5.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慈悲善良的唐三藏和朴实忠诚的沙
和尚,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哪部小说中的主角(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A
D
C
【问题1】明朝科技巨著的特点。
探究:(1)从内容上看,多是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者。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3)从主体行为上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4)部分内容开始涉及自然科学,如《天工开物》。
【问题2】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探究:主要结合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来认识。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
工程,明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也积淀和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的
思想内涵,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长城是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
产物。中原王朝无法彻底清除流动性大的对手,又要时刻防备突然发动的偷袭,
广筑长城在中国古代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便不失为一种明智有效的对策。长城在极
为艰巨复杂的施工过程中体现出的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世人赞叹。两千
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中华民
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极为雄伟博大的景观所发出
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最终积淀熔铸成勤
奋智慧、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误区】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警示:历史著作是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史实。历史小说是以史实为基础,通
过文学创作,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地
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
虚构。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
1.他穿草鞋,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大地区,还参阅各种
书籍,历时27年,终于写成了一部“东方医学巨典”。“他” 是 ( )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
正确的是( )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D
A
3.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种
(广泛种植)”一语的,只能是( )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4.从长城的建筑设计看,下列能体现其最初建造目的的是( )
A.在沿线险要处构筑关隘、烽火台
B.阻断中原与北方民族的经济往来
C.城墙内部石刻图案精雕细琢
D.尽可能融合当地自然环境
D
A
5.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四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
哪一重( )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6.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这一建筑风格充
分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
7.世界上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秦长城 B.明长城
C.故宫 D.秦陵兵马俑
B
B
C
8.右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该名著取材的史实是( )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9.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A.关汉卿 B.汤显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
B
B
10.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建筑是明长城的一段,明长城起止点各在哪里?秦长城和明长城有
何不同?如何评价明长城?
(2)图二中建筑的布局有何特点?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3)结合两幅图片,说说你的感想。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多用石和砖砌筑。明长
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
量更为坚固,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之一。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
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故宫。
从中感受到祖先的聪明才智,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无比自豪。
1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这部医药学巨著的作者是谁?这部巨著有着怎样的地位?
(2)图二中这部科技著作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国外享有
怎样的赞誉?
(3)上述两部巨著有哪些相同之处?
李时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
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
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都成书于明朝;都是总结性著作;后来都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
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________期,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
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________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各级官吏
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________流离失所。
明朝中后
中央
农民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________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加派赋税,
________尖锐。
(2)直接原因:________北部连年大旱。
2.过程
(1)__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__________”的口号。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
(2)1644年4月,攻进北京城内,明朝________帝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政治
阶级矛盾
陕西
李自成 均田免赋
大顺
崇祯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史
称________。1635年,_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___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
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____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努尔哈赤 大金
后金 皇太极 清
吴三桂
山海关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例1】下列不属于明朝后期腐朽统治表现的是( )
A.皇帝不理朝政 B.宦官专权
C.加派赋税,大肆搜刮 D.实行行省制
解析:行省制是元朝时采取的一项措施,不属于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故选
D项。
答案:__D__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例2】明朝时封建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蒙古人入关
B.满清入关
C.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
D.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
解析:1644年4月,李自成指挥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杀,明朝至此
宣告灭亡。
答案:__C__
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例3】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是我国古代又一个由
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皇太极 B.多尔衮
C.努尔哈赤 D.顺治帝
解析: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答案:__A__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蜀
3.下列各项不属于努尔哈赤政绩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B
B
D
【问题1】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1)根本原因:①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朝政混乱,皇室内部纷争不已,
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
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
②后金崛起,为支持对后金用兵,加征赋税,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
阶级矛盾,另一方面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揭竿而起。
【问题2】分析明末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客观原因。
探究: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遇到了强大的敌人:起义军占领北京,明
朝统治被推翻,但明朝的残余军队力量强大,如在山海关的吴三桂等;以及崛起
于辽河流域的清朝统治者乘机率大军南下。在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进攻下,明末
农民起义失败。
【问题3】满洲贵族为什么能迅速入主中原?
探究:(1)主观原因:清军是新兴力量,已拥有辽东,并且勾结明军将领吴三桂。
(2)客观原因: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后骄傲轻敌,贪图享受,放松了警惕。
【误区】农民起义的口号易混淆。
警示:(1)秦朝: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东汉: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明朝:李自成起义,“均田免赋”。
1.下列局面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 )
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 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 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
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 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李自成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农民无法生活
C.赋税徭役尤其沉重
D.刑法尤其残酷
D
B
3.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4.观察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 )
A.成都
B.西安
C.北京
D.山海关
C
B
5.右图中的人物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
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 )
A.朱棣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6.下列与李自成起义失败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吴三桂 B.史可法 C.崇祯 D.秦桧
C
A
7.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分别是(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8.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
列,正确的是( )
①明成祖迁都北京 ②设立锦衣卫 ③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④清军入关 ⑤努
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A.③④⑤②① B.②①⑤③④
C.④③②①⑤ D.③④②①⑤
B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引自《石匮书后集》
材料三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引自《明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中“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17世纪明末农民起义。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
苦民众发放钱粮。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加派赋税,
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过程:李自成领导农
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
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明朝崇
祯帝自缢。意义: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建立:清朝统治者进入________后,以________为都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
治。
2.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____________,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
化方面推崇_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这样,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
固了自身的统治。
北京 北京
中央集权
儒家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收复台湾
(1)________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岛南部,遭到荷兰军队反攻。
(2)________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____________占据了38年的台湾,
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61
1662 荷兰侵略者
郑成功
2.管辖台湾
(1)________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隶属________。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
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________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
的历史时期。
(3)__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683
台湾府 福建省
东南
1885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首领
(1)________帝接见五世达赖并正式赐予“____________”的封号,还拨专款重
修布达拉宫。
(2)________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________
和____________都必须经过____________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________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
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
顺治 达赖喇嘛
康熙 达赖
班禅 中央政府
1727
四、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多次打败________,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
区。
2.________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__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
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________地
区的管辖。
3.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____________在杰出首领________的领导下,战胜重
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噶尔丹
乾隆 伊犁将军
西北
土尔扈特部 渥巴锡
五、雅克萨之战
1.________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2.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这
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
中国的领土。
六、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至____________,北接____________,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
__________,东南到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________,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1685
《尼布楚条约》
葱岭 巴勒喀什池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太平洋 台湾
南海诸岛
知识点1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例1】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其措施不包括( )
A.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
B.推崇儒家学说
C.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D.大力发展牧业
解析: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
承历代文化传统。这样,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答案:__D__
知识点2 郑成功收复台湾
【例2】“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岳飞
解析:题干材料中特别强调的地区是“台湾”,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郑成功打败荷
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项正确。
答案:__B__
知识点3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例3】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文物见证了( )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解析:图片为“金奔巴瓶”,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活佛转世人选
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答案:__D__
知识点4 巩固西北边疆
【例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
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
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
巩固了我国的边疆。
答案:__A__
1.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都城迁到( )
A.南京 B.西安 C.杭州 D.北京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
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清朝初期就设置了台湾
府,当时台湾隶属( )
A.福建省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广东省
D
B
A
4.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5.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
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A
D
【问题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立台湾府的历史意义。
探究:(1)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使台湾民众摆脱了长达
38年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符合中华民族的
利益。
(2)清朝设置台湾府,实现了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
联系,增强了台湾的军事防范力量,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维护了国家主权的
完整,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问题2】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同中央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
探究:(1)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与
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
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清朝时,确立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
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误区1】“回部”与“回族”易混淆。
警示:(1)“回部”不是指回族或者维吾尔族,“回部”是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
族的聚居地,也叫“回疆”,是清代对新疆天山南部的通称,属于地理名称。
(2)回族是少数民族名称,形成于元朝时期,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误区2】台湾府、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易混淆。
警示:(1)1684年,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后,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
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2)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1762年,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
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的史迹
D.郑成功的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2.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
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B
A
3.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对台湾行使主权
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体现了清朝皇帝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为加
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驻藏大臣
B
D
5.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
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6.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下列属于
乾隆皇帝政绩的是( )
A.册封达赖五世 B.收复台湾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D
7.(2018·菏泽中考)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
牢固地确定的。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 )
A.打击倭寇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设立驻藏大臣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8.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统治者应该采取的重大治国策略之一。清朝前期统
治者应采取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B
C
9.(2018·黄冈中考)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
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
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
A.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平等地位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10.(2018·常德中考)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清朝建立了一个空前统
一和强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其中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南海 D.南海诸岛
C
D
11.(2018·青岛中考)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
他研究的主题是( )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
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材料二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诗
(1)材料一中的“但愿海波平”和材料二中的“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
件?
(2)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与以往相比,明清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
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3)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这两位历史人物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材料一:戚继光抗击倭寇;材料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抗击外来侵略。
抗击外虏,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13.风光秀丽的雪域高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的
治理,西藏爱国僧众拥护中央、维护统一,在这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清政府颁赐的金瓶有何作用?
(2)驻藏大臣衙门遗址现已成为西藏旅游的一个景点,请你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解
说。
通过“金瓶掣签”,决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历代达赖和
班禅都必须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驻藏大臣设立于1727年,清朝法令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图三为位于河北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文写道:“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
中外一家。”这句碑文是什么意思?
(4)请你为三幅图片确立一个学习主题。
我国百余年来天下太平,民族和睦,内地和边疆如同一家。
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________、康熙、________、乾隆诸位帝王,都重视________生产,
推行________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
基础。
2.概况:________增加;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
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________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________的种植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________、甘蔗、烟草、________、
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____________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
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顺治 雍正 农业
垦荒
耕地面积
甘薯
经济作物 棉花 茶叶
社会
城镇商品经济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清朝前期,________、棉织、印染、________等方面,品种繁
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工场。
2.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____________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
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2)在商业活动中,形成________,如山西商人组成的________、江南徽州府商
人组成的________,商帮的活动,对当时____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丝织 制瓷
手工业
商品贸易
商帮 晋商
徽商 社会经济
三、人口的增长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
会安定,人口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知识点1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例1】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引进高产作物 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④出
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曲辕犁和筒车出现于唐朝,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D项。
答案:__D__
知识点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例2】清朝时期号称“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商业城市指( )
A.北京 B.苏州 C.南京 D.汉口
解析:清朝前期商业繁荣,北京、汉口、苏州、佛山等商业十分繁荣,汉口在明
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答案:__D__
知识点3 人口的增长
【例3】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解析:清朝前期,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高产作物的广泛种
植,加之康熙帝开始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等政策,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__B__
1.清朝前期农业之所以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
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
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
2.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
A.纺织业 B.旅游业
C.运输业 D.服务业
C
A
3.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与徽商 B.徽商与浙商
C.苏商与鲁商 D.鲁商与晋商
4.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情形出现在( )
A.唐朝太宗时期 B.明朝万历时期
C.清朝康熙时期 D.清朝乾隆时期
A
D
【问题】为什么康雍乾时期会出现盛世局面?
探究:(1)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平定叛乱之后,国内没有长期的、大
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2)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贸易
顺差。
(3)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甘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
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误区】误认为人口增长越快越好。
警示: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的增长也
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朝中期以后,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
速度,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再加上剧烈的土地兼并,
致使整个社会日益动荡不安。18世纪末,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1.清朝前期为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 ( )
A.玉米、甘薯 B.玉米、水稻
C.小麦、水稻 D.棉花、茶叶
2.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剧中主人
公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
荣(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业
A
C
3.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该图所反映的我
国清朝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D
4.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5.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④水
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年号 时间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B
D
6.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开
发
D
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
图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农业
生产得到发展。图二:乾隆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2)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情景出现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农业的发
展又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农业:耕地面积增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
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
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商业:商业发达,商品贸
易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
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设立:雍正年间,设立________,成为常设机构。
2.职责:________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________裁决,军机大臣照
皇帝的旨意________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________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
执行。
3.影响:使____________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
辅助 皇帝
拟写 传达
君主专制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____________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
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
思想、________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提倡
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禁书并销毁。
思想领域
文字狱
学术
尊孔读经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表现:在清朝的____________统治下,官吏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
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军风军纪败坏,军备废弛。人口增长造成用地紧张,大官僚、
大地主和大商人进行土地兼并。
2.后果:政治腐败导致________衰退,造成________越来越虚弱。清朝中期以
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____________十分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
会危机重重。
君主专制
经济 国力
贫富分化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____________,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严格限制____________。
(1)顺治时期,颁布“___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1757年,下令只开放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
“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
(1)积极:对____________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____________的发展进程。
物产丰富
对外贸易
禁海令
广州
广州十三行
西方殖民者
世界历史
知识点1 军机处的设立
【例1】下列机构的设置,体现出清朝制度创新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解析: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
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答案:__D__
知识点2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例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
两句诗而被处死,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解析:解决本题需要对这两句诗重点分析,关键是集中在“明、清”二字上。为
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题干
史实就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反映。
答案:__B__
知识点3 闭关锁国政策
【例3】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
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盲目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解析:“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理。A、B、
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__C__
1.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光绪
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
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
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
D
3.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对象是( )
A.督抚大员 B.王公贵族
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
4.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D
5.“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这一机构的设
立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A
【问题1】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变化。
探究:(1)秦始皇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3)明朝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
(4)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问题2】如何正确认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探究:(1)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指的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完全断绝往来。
(2)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②统治者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商人往来会“滋扰生事”,
威胁自己的统治。
(3)评价:①积极意义: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
消极意义: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使中国错失
了向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4)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
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才有富强的希望。我国应坚定
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误区】历代王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容易混淆。
警示:秦朝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
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禁止发挥个人观点;清朝时
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思想,大量销毁和删改古典文献,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
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1.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
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D
D
3.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
画于其间也”,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4.(2018·聊城中考)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
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
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B
B
5.统治集团吏治腐败,财政匮乏,军备废弛,土地集中,赋税繁重,各地人民
起义不断。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开始于( )
A.康熙后期 B.雍正后期
C.乾隆后期 D.嘉庆前期
6.(2018·盐城中考)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
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屈从于列强的侵略
C
A
7.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与学习卡内容相对
应的是( )
A.社会风貌
B.君权强化
C.民族关系
D.闭关锁国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商民出海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
8.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
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9.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
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军机处
C.锦衣卫 D.广州十三行
B
D
10.1793 年,马戛尔尼来到中国,他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
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
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据此可知中国( )
A.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B.实行闭关自守最终导致了落后
C.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
D.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
B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
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
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
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
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朱元璋在机构改革方面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在中央:称皇帝,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
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
使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统归中央。罢中书省,废宰相制,
使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设殿阁大学士以备咨询。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
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机构:军机处。皇帝:雍正帝。作用: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
专制。
我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意思相近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
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并
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由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闭关锁国
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影响:①积极意义:在清朝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
②消极意义: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
通道,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
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盛世,史称
“康乾盛世”。但1840年鸦片战争却以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告终,这恐怕不是康乾所能预料的。“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
令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
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
(1)材料中为什么称清朝为“悲歌”和“落日”?
(2)从盛世到“悲歌”和“落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实际,写出我们应从“悲歌”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阶级矛
盾加剧等。
要矢志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长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国民的素质;实行开明的政策方针,缓和社会矛盾;国家的管
理者要励精图治,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1.作者:前80回,作者________,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2.问世:在________晚期时排印面世。
3.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____________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揭露了____________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________的历史命运。
4.评价: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
得的文学名著。
曹雪芹
乾隆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 衰亡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1)发展:流行于苏州________一带,明朝时,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
日趋成熟。
(2)代表:代表作有________创作的《牡丹亭》。清朝前期,政治历史剧洪昇的
《________》、孔尚任的《__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昆山
汤显祖
长生殿 桃花扇
2.京剧
(1)背景:________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
为乾隆帝祝寿献艺。
(2)形成:________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
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
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乾隆
徽调 道光
京剧
知识点1 《红楼梦》
【例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
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解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描写了贾、王、
史、薛四大封建家族兴衰变化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
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答案:__B__
知识点2 昆曲与京剧艺术
【例2】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京剧的前身是( )
A.昆曲 B.徽调
C.秦腔 D.皮黄戏
解析: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
戏”或“京剧”,故选D项。
答案:__D__
1.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
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此时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 )
①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洪昇的《长生殿》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
任的《桃花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D
3.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
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4.下列历史人物与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杜甫——诗仙 B.汤显祖——《牡丹亭》
C.孔尚任——《长生殿》 D.关汉卿——京剧
C
B
【问题1】明清的一些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思想内容,原因是什么?
探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芽;明清时期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同时,文学、艺
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问题2】京剧形成的背景。
探究:(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3)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
(4)广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误区1】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主流易混淆。
警示: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误区2】我国的四大名著。
警示: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其中,《三国演义》
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红楼梦》在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
1.为了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我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如图)。邮票中曹雪
芹身边放置的书稿最有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2.深刻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
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C
B
3.《红楼梦》的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这反映出(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
4.昆曲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②昆曲兴起于江南昆山 ③昆曲的
表演既包括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又有柔美的舞姿 ④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
到达顶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C
5.以徽调、汉调为基础,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新的剧种,
被称作“国粹”的是( )
A.评剧 B.话剧 C.京剧 D.越剧
6.老王是一个戏曲爱好者,从下图他收集的脸谱可以判断他喜欢的是( )
A.粤剧
B.吕剧
C.京剧
D.豫剧
C
C
7.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举行的“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上,中国的京剧
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C
8.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个剧种。关于这一剧
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关汉卿是该剧种最著名的戏剧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
它以二黄腔和西皮腔为主要声腔,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该剧种
后来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9.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调、秦腔、汉调的交融,
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C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
材料三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时期创作的?
(2)《红楼梦》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二是书中的插图,表现了哪一
故事?
作者:曹雪芹。时间:清朝。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
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的历史命运。黛玉葬花的故事。
(3)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4)材料三中,毛泽东提出的读《红楼梦》的“重要视角”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读《红楼梦》这部书对你有何益处?
因为《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
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意思相近即可)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知道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
罪恶,认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还可丰富文学素养,提高
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