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任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通过对商鞅、张居正的了解,认识做一个推进时代进步的改革者,需要高度的社会的责任感和献身的勇气。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张居正在改革中受到的人身攻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改革家个人悲剧性命运与变法成功之间的矛盾的分析,培养学生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功绩,张居正,赋役不均,张居正改革的主要措施、效果、改革的结局。
二、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 阅读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改革者个人命运和成败的原因
四、 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商鞅变法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学生回忆:
1、 秦为什么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由于商鞅变法
2、 商鞅变法:
商鞅是谁?
他为什么可以在秦国实施变法?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请学生简单介绍商鞅的情况。(包括一些小故事)
教师总结: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
秦国为什么要进行变法?
⑴ 秦国变法前的社会背景:经济落后、政治守旧。它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
⑵ 目的:秦孝公即位后,为了富国强兵,称雄诸侯。
学生讨论:商鞅变法遭到甘龙、杜挚等大臣反对的原因。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 私有,允许买卖;
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
轻罪重刑 ,实行连坐。
逐条分析措施的作用
商鞅变法的结果: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
学生讨论:商鞅被杀后,法令为什么没有被废除?
反思:
第二课时 张居正改革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除了有商鞅,你知道的还有谁?
3、 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学生阅读教材50---51页思考后回答)
因为明朝中期特权阶层不纳税、不当差,还抢掠土地;普通地主又“偷税漏税”,把负担转嫁给百姓。百姓怨声载道,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 4、 为挽救危机,张居正实施改革(救时宰相”张居正进行了税法改革)
(1)简介张居正(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2)改革内容:
(1)、丈量土地
(2)、“一条鞭法”
提问:(1) 什么是“一条鞭法”
(2)为什么要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归纳:(1)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实际的田亩数征税,查出了以前隐瞒不报的田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3)农民可以交银两代替服役,那么农民也就多了一点人身自由了。
(4)一条鞭法的实行,使租税由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货币地租为主。
5、 居正改革的结果
张居正的命运如何?
一条鞭法是否被废除?
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改革家功绩彪炳史册,但为什么不得善终呢?(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
归纳:,因为皇权至高无上,天下之事取决于皇帝。
皇帝的个人品德、才能和喜好对国家的兴衰就至关重要。
还有,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而且改革触及到了那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利益,所以他们会联合起来反对改革,所以不少改革家就不得善终了。
6、 小结: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使赋税制度由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货币地租为主,税种由繁多趋向单一。 这些改革家会永远名垂青史。
7、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