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从过渡带看考点
【基础篇】
一、选择题
(2021·全国高三一模)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
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 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D 2.B 3.D
【解析】
1.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故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区,故②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带,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带,所以
是森林景观向草原景观的过渡,故③错误;该过渡带基本和黑河-腾冲一线重合,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
地带,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故②③正确;该过渡区域,随着人口的增加,会出现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的情况,故①错误;物种多样性减少
不明显,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3.该地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容易导致植被破坏,故 AB 错误;当地
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致,故 C 错误; 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
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故 D 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020·合肥模拟)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
积达 81 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a 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b 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b 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
5.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答案】4.A 5.C 6.A 7.D
【解析】
4.a 地带位于农牧交错地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潜力较小,故 A 项说法错误。a 位于
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对于来自于西北的风沙起到天然的屏障作用,故 A 项确。b 位于南方农牧交错地带,且分布于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地区,植被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且该地区多民族聚居区,故 C 项、D 项均正确。
综上所述,A 项符合题意。
5.①人口增长速度快,造成人口总量增加迅速,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大,极易造成环境破坏,故①正
确。②压缩农业用地,增加牧业区草原带,有利于环境保护,故②错误。③轮作套种,有利用保持水土和环境保护,
故③错误。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易造成植被覆盖下降、土地沙化,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
答案为 C。
6.农牧交错带在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
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①正确;同样可以知道东部农耕
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②④不正确;由图可以知道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
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蓄水源
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③正确。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
7.因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增大坡耕地面积及大量开垦荒地,过度开垦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土地荒漠化加剧,同时会对东部农耕区造成破坏;A、B 项错误; 当地水分条件较差,耕地规模不大,不适合
大规模机械化及建成商品粮基地,C 项错误;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放牧,保护植被,
同时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实现当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D 项正确。综合分析,D 项正确。
(2020·石家庄质检)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河口附近的气候资料统计。亚马孙河河口沿海的部分地区,有时
出现白色沙漠,其中还分布有一些小沙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亚马孙河河口沿海附近的白色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及强沙尘暴沉积 B.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
C.河流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 D.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9.亚马孙河河口沿海白色沙漠中,沙丘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是( )
A.2~4 月 B.6~8 月 C.9~11 月 D.12~次年 2 月
【答案】8.C 9.A
【解析】
8.河口附近沿海的白色沙漠是亚马孙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形成大面积沙质海岸,降水较少季
节时出露水面形成的,C 正确;该地气候湿润,风力侵蚀及强沙尘的影响较小,A 错误;亚马孙河水量丰富,海
浪侵蚀和海浪沉积的影响小,B 错误;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草场少,D 错误;故选 C。
9.沙丘活动强度主要与风力、地表性状有关;据图可知,2~4 月降水较少,地表干燥,且信风较强,沙丘活动
最活跃,A 正确,排除 BCD;故选 A。
二、综合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鸭绿江河口地貌在全新世海侵形成的河口湾中发育而成,河口段水动力环境复杂,泥沙落淤与悬浮交替。
薪岛以上河段水动力以河流作用为主,薪岛以下河段以潮流作用为主。自 20 世纪以来,鸭绿江流域陆续建设多
座水库,影响了河口段水沙运移特征,河口区沉积物平均粒径先变小后变大。薪岛与绸缎岛已经相连。西水道
因上游淤塞变浅,径流不畅,已转变为潮汐水道。有学者指出,绸缎岛未来可能与陆地相连。右图示意鸭绿江
河口区不同水域的含沙量。
(1)与中水道和东水道相比,阐述西水道沉积物来源的差异。
(2)分析薪岛南侧存在含沙量高值区的原因。
(3)随着流域内水库的陆续开发,河口区沉积物平均粒径先变小后变大,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东水道、中水道作为径流的主要入海通道,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鸭绿江(当前与历史上的)的输
沙;西水道与鸭绿江主水道交换不畅,受(潮汐、波浪等)海洋动力作用的影响更强,沉积物来源于浅海(及
历史上的径流输沙)。
(2)位于咸淡水交汇处,水城扰动较强,底部物质悬浮,含沙量较高;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江心洲为局地潮汐、
海浪冲刷提供沙源;海水运动挟带来的泥沙受薪岛地形阻挡,在其南部易形成泥沙聚集。
(3)流域水库拦截大量粗砂,输向河口的泥沙平均粒径减小,导致河口沉积物粒径变小;随着水库数量进一步
增加,上游来水来沙量下降,河口区受(潮汐、波浪等)海洋动力作用加强;沉积物中较细颗粒的物质再悬浮、
再搬运(细颗粒物质难以沉积),(只剩下较粗颗粒的物质,)河口区的沉积物明显粗化。
【解析】
(1)东水道和中水道仍然是径流的主要入海通道,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鸭绿江,而西水道因上游淤塞变浅,径
流不畅,已转变为潮汐水道,故其沉积物来源于浅海。
(2)薪岛南部含沙量高,要从泥沙物质来源充足以及水动力条件复杂两个角度作答。薪岛以上河段水动力以河
流作用为主,薪岛以下河段以潮流作用为主,薪岛南部位于咸淡水交汇处,水城扰动较强,底部物质悬浮,含
沙量较高;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江心洲泥沙松散,易被侵蚀,江心洲为局地潮汐、海浪冲刷提供沙源;海水运
动挟带来的泥沙受薪岛地形阻挡,水流速度减缓,在其南部易形成泥沙聚集。
(3)随着水库拦水拦沙,到达河口段的物质平均粒径下降,随着水库数量进一步增加,咸水和淡水的界限上移,
来自径流的细颗粒物质难以沉降在河口区,向浅海区扩散,且相对增强的潮流侵蚀了较细颗粒的物质,只剩下
较粗颗粒的物质,所以河口区的沉积物明显粗化。
【提高篇】
一、单选题
(2021·湖南高三零模)帆船运动是在自然风推动下进行的。青岛市濒临海洋,举办帆船竞赛的条件优越,
八月是较佳时段。该市八月盛行风频率较低,风速较小,其帆船运动主要依靠海风。下图示意青岛帆船竞赛区
位置及周围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该帆船竞赛区最强海风多出现在( )
A.晴天上午 B.晴天午后
C.阴天上午 D.阴天午后
2.晴天时,该地区出现弱东北风有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
A.天空云量较少 B.地形阻挡加剧海陆温差
C.下垫面摩擦力小 D.东北风与海风正向叠加
3.当该地区盛行较强的偏南风时,不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最可能是因为( )
A.海岸线曲折 B.气流遇山地推进困难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遇山地分支绕流
【答案】1.B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海陆风的形成原因。一天中海风最强劲的时候是 12:00-14:00,理由,海风,顾名思义,从海上
吹向陆地,风的吹向是从高压吹往低压,还有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近地面是冷源,那么冷空气重自然下沉,此
时该地就是高压区,近地面是热源,那么热空气轻自然上升,此地就为低压区。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土大,所
以升温慢,降温慢,因此 12:00-14:00,陆上升温快,为热源,海上升温慢,为冷源,海风就产生。风的产
生是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差,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就越大,在 12:00-14:00 间,海陆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
达一日最高,因此,此时风最大。综上所述,此时段即为一天中海风最强时期。而晴朗的天气比阴天更有利于
陆地的升温,B 正确。故选 B。
2.由图可知,帆船竞赛区的东北部位半岛最高山的崂山,所以,当地面为弱东北风时,位于竞赛海域上游的崂
山对地面风速有阻挡减弱的作用,使背风坡风速减小,易使海陆温差增大,从而有利于海风的发展。B 正确。
故选 B。
3.由图可知,地面为南风时,崂山和浮山等地形强迫气流在竞赛海域附近向左右分为两支,胶州湾和崂山湾侧
向海风(东南风)急流发展又加大了这种分流作用,导致竞赛海域常减小为弱风,使比赛无法进行。有时,从竞
赛海域南侧分支的气流经过绕流分别进入胶州湾和崂山湾时,与该区域的侧向海风叠加,变成两支东南风急流,
更加大了竞赛海域气流的分支减弱作用,使海风不能发展和维持,从而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D 正确。故选 D。
(2021·湖南高三零模)石珊瑚是一种与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生物,生长在热带浅海礁石海床上,对水温和
水质要求高,出露水面易死亡。涠洲岛是我国北部湾的一个火山岛,目前已成为全球珊瑚研究的重要实验地和
旅游胜地。下图示意涠洲岛石珊瑚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石珊瑚生长区距该岛岸较远的原因是( )
A.涠洲岛海域潮差大 B.近岛岸缺少礁石
C.近岛岸缺少虫黄藻 D.距岛岸较远水温适宜
5.南部海湾石珊瑚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较多 B.水质较差
C.盐度较高 D.海床较深
6.为实现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保护海域环境 B.引进珊瑚新种
C.人工培育珊瑚 D.修建防护大堤
【答案】4.A 5.B 6.A
【解析】
4.石珊瑚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出露水面易死亡,因为珊瑚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之上,涠洲岛的潮差大,
所以珊瑚生长的地方距离岸线比较远,A 正确。涠洲岛是我国北部湾的一个火山岛,近岛岸礁石较多,B 错误。
石珊瑚是一种与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生物,近岛岸缺少虫黄藻不是主要原因,C 错误。距岛岸较远、较近处水温
差异不大,D 错误。故选 A。
5.石珊瑚生长在热带浅海礁石海床上,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据图可知,南部海湾没有明显径流注入,泥沙较
多的可能性不大,排除 A;南部海湾沿岸居民点及旅游设施多,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水质较差,因此不适宜石
珊瑚生长,B 符合题意;岛屿面积不大,岛屿周边盐度差别不大,排除 C;南部海湾水深大多在 0~10 米之间,
与其它石珊瑚分布区水深相似,排除 D。故选 B。
6.为实现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海域环境,减少污染,不影响、破坏其生存的
水质、水温环境,A 正确。引进的珊瑚不一定适应当地环境,且可能破坏当地生态平衡,B 错误。人工培育珊瑚
可以增加珊瑚数量,但不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的最好措施,C 错误。修建防护大堤工程量大,对珊瑚
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还可能对周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D 错误。故选 A。
(2021·广东高三零模)近岸海域赤潮高发,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对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下图
示意 2000~2018 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累计发现数量与面积的各月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福建近岸海域 2000-2018 年赤潮高发的时段主要是( )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8.此时段,引起福建近岸海域赤潮高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主导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近岸海域气温升高
②太阳辐射增强,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
③降水强度增大,地表径流输入近岸海域的营养物增多
④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大变小,近岸海域水生生物生长速度加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0 年 12 月初,美国西部加州地区再次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若要监测火灾范围,宜采用的技术是( )
A.GPS B.5G C.GIS D.RS
【答案】7.B 8.B 9.D
【解析】
7.读图可知,该处赤潮累计发现数量和累计发现面积 4-5 月激增,随后减少,因此 4-5 月为赤潮高发时段,此
时处于春末夏初,B 正确,ACD 错。故选 B。
8.春未夏初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风向由偏北转向偏南,风从暖湿洋面吹来,近岸海域气温升高,水温升高,有利
于赤潮的产生,①正确。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与赤潮产生关系不大,水温上升是影响赤潮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错。春夏初该地降水强度增加,因此能够通过地表径流将更多的营养物质带到近岸海域,使得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大量产生。③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近岸海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信息,④错。本题应选择①③,B
正确,ACD 错。故选 B。
9.RS 是遥感,具有实时性的监测功能,能有效的监测火灾范围,D 正确。GPS 是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和导
航功能,A 错。5G 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讯标准,B 错,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不具有实时性功能,具有模拟、
分析功能,C 错。故选 D。
(2021·湖北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月考)孤东近岸海城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该区城拥有大量土地
与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被食产区和产油区。如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 5m 等深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0.孤东海域岸线 1976-2014 年冲淤变化规律是( )
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 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
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 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
11.图示①-④处距黄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2.为减缓岸线后退对油田生产的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黄河调水调沙 B.河口人工改汊 C.上游大坝修建 D.流域植树造林
【答案】10.A 11.D 12.B
【解析】
10.图示 1976~1986 年较 1986~1996 年 5m 等深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距离大,故冲淤变化规律是强淤积~弱淤积,
1996~2002 年较 2002~2014 年 5m 等深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小,故淤变化规律是弱侵蚀~强侵蚀,故选 A 项。
11.图示 1976~2014 年间,④处 5m 等深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故④处一直以淤积为主,可推出④处最靠近
黄河河口三角洲,故选 D 项。
12.黄河调水调沙具有季节性且时间短,难以对河流入海沙量造成重大影响,排除 A 项。上游修建大坝以及流
域植树造林会减少入海泥沙,进而造成海水侵蚀海岸,排除 C 项和 D 项。河口人工改汊可引导泥沙向北注入孤
东海域增加孤东海域泥沙淤积,减少海岸侵蚀,故选 B 项。
(2020·湖北月考)在加那利群岛的兰萨罗特岛海拔 400-700m 地区,有一种独特的葡萄种植技术:葡萄单
独种植在单个坑中,坑宽 3-4m,坑深 1-1.5m,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圆形石墙(如右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各题。
13.兰萨罗特岛葡萄种植采用“深坑+石墙”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坑加剧水汽抬升,增加降水 B.深坑可有效收集水分
C.石墙可增加温差减少光照 D.石墙降低风速,利于土壤堆积
14.非洲萨赫勒地区的植被具有过渡性特点,自南向北其过渡性表现为( )
A.荒漠向森林过渡 B.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
C.草原向荒漠过渡 D.森林向荒漠草原过渡
【答案】13.B 14.C
【解析】
13.据图可知,兰萨罗特岛位于东北信风带,受其影响降水较少,风较大,为热带沙漠气候。葡萄种植采用“深
坑+石墙”方式,深坑可有效拦蓄少量的坡面径流,存蓄径流,增加土壤的湿度;石墙可以降低风速,因昼夜温
差大,石墙夜晚有利于露珠的形成。据此分析本题选 B。
14.据图可知非洲萨赫勒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的区域,因此非洲萨赫勒地区自南向北的
植被由热带草原带向热带荒漠带过渡,据此分析本题选 C。
(2020·全国高三)刚进入 11 月,内蒙古翁牛特旗西拉木伦河沿线湿地迎来了上万只迁徙候鸟。数万只天
鹅、鸿雁、野鸭在浅水沼泽间嬉戏觅食,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对西拉木伦河流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处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区,生态脆弱
B.地处农牧交错地带,沙化现象严重
C.地处半干旱向干旱的过渡区,整体降水少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年变率大
16.候鸟南飞至此时,西拉木伦河流城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农民正翻耕土地准备种植冬小麦 B.成群的牦牛在草原上漫步
C.气温降低,部分地区出现霜冻 D.大多河段已结了了厚厚的冰
【答案】15.C 16.C
【解析】
15.西拉木伦河流域主要处于大兴安岭附近,东为辽河平原,西为内蒙古高原,处于地形过渡带,农牧交错区,
季风与非季风区界线附近,为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降水年变率大。C 符合要求。故选 C。
16.当地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不种冬小麦,A 错;牦牛分布于青藏高原,本区海拔较低,B 错;当地纬度较高,秋
季气温下降,霜冻往往早来,C 正确;若大多河段已结了厚厚的冰,则迁飞至此的候鸟不可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D 错。故选 C。
水库的季节性水位涨落形成周期性出露水面的陆地,即消落带。左图为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图,右图示意三
峡水库消落带内甲、乙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 H 指数统计数据(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
相关,植物株数越多,H 指数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①海拔范围内的植物出露地表、发芽的时段通常是( )
A.3 月前后 B.6 月前后 C.9 月前后 D.12 月前后
18.甲、乙两观测区域,④、⑤海拔范围的 H 指数明显比⑥海拔范围的 H 指数高,其主要原因是④、⑤海拔范
围( )
A.太阳辐射强 B.土壤厚度大 C.水分条件较好 D.热量条件好
【答案】17.B 18.C
【解析】
17.据图可知,①消落带海拔范围 145-150 米,要使①海拔范围内的植物出露地表、发芽,说明该消落带应出
露水面附近,即三峡水库的水位应降至 145-150 米或之下,据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图,6 月份水库水位开始降至
150 米以下,B 正确。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 175 米,为发挥水库对下游的防洪功能,每年汛期
来临前会放水腾空大部分库容,水位降至 145 米左右,使水库海拔低处的消落带出露水面,植物的种子或根系
能发芽生长,经历较短暂的生命期。选 B 选项。
18.由题中材料可知,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相关,植物株数越多,H 指数越高,与⑥海拔范围相比,
④、⑤海拔较低,出露水面的天数少,土壤含水分条件较好,C 正确;甲、乙为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
察区域,其他条件相差不大,ABD 错误。选 C 选项。
二、综合题
19.(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厦潮汐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岭县江厦港,是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先驱者,也是我国第一座潮汐能双向发
电站。它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当水从海洋流向水库时进行反向发
电,从水库流向海洋时进行正向发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江厦电站进行主题为“潮汐电站选址与效益”的
实践活动。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学生了解到该电站是利用已建原“七一”塘围垦海涂工程改建而成,大坝
的选址要考虑海洋水文、地域地形、泥沙特性、枢纽布置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图 1 示意学生绘制的江厦电
站位置。图 2 示意江厦电站景观。下表示意活动当日大门岛和东门村潮位记录(单位:m)。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大门岛 5.87 2.97 1.79 4.63 5.39 2.57 0.98 3.86 5.82
东门岛 7.18 4.08 2.19 5.09 6.65 3.57 1.30 4.34 6.93
(1)利用表中数据,参照大门岛潮汐曲线图绘制东门村潮汐曲线图。
(2)分析江厦潮汐电站大坝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3)指出与水电站相比,潮汐电站的主要优势。
【答案】(1)曲线图如下所示:
(2)处于海湾中,潮差大,利于储备大量海水;处于海岸相距最窄处,利于建坝,工程量小。
(3)无库区淹没,移民及耕地征用建坝等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小;受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解析】
(1)根据表中东村不同时段的潮汐数据进行绘点继而连接成光滑曲线即可。如下图所示。
(2)潮汐需要利用潮差进行发电,由图可知,江厦潮汐电站大坝位于峡湾,涌浪形成较大的潮差;水库狭长蓄
水面积大坝址位于海岸狭窄处,工程量小。
(3)修建水库需要进行库区移民及征用土地潮汐电站利用海湾作为(天然)库区;潮汐利用潮差进行发电,对生
态环境影响较小,修建水库会对生态环境有较大的的影响;水库的选址受地形、地质及气象(水量变化)影响较
大,潮汐的変化较小。
20.(2020·江苏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河口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
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
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目前,我国成
规模、可观赏的“潮汐树”景观仅存于辽河口一带。下图示意辽河口位置及潮沟地貌景观图。
(1)指出“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
(2)比较涨潮、落潮的流速差异,简述潮汐塑造潮沟的过程。
(3)分析盐地碱蓬在“潮汐树”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4)近些年,海产品养殖等人类活动在当地潮滩中随处可见。说明这种情况对当地“潮汐树”景观的不利影响。
【答案】(1)大河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广阔沿海滩涂;潮涨潮落作用明显;滩涂上生长着耐盐碱的植被;人
类的干扰较少。
(2)落潮的流速快于涨潮。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
淤积为主,当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冲沟,随着每天
潮涨潮落,伴随着溯源侵蚀和侧蚀等活动,汇流面积不断增加,沟槽逐渐加宽加深,分汊也不断增加。
(3)盐地碱蓬减慢了海水的流速,在已经形成的潮汐水道中水的速度相比较就加快了,加大了水道中水的侵蚀
和冲刷的力量,使得水道稳定下来;而水道岸边因盐地碱蓬分布,起到加固作用,侵蚀速度慢,使得潮沟的沟
岸基本不被破坏。
(4)人类活动破坏了沿海滩涂,潮汐作用减弱,盐地碱蓬数量减少,潮汐树景观数量减少、规模减小。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根据材料“辽河口形
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可见,“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有:大河入海口
泥沙沉积形成的广阔沿海滩涂;“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
形象的称为“潮汐树””。可见“潮汐树”景观形成与潮涨潮落作用明显有很大关系;“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
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
散乱的辫状水道。”可见“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还包括滩涂上生长着耐盐碱的植被;“潮汐树”景观
是一种自然景观,其形成与人类的干扰较少也有很大关系。
(2)本题主要考查“潮汐树”景观的形成过程。要形成潮沟,必然是涨潮速度较慢,而落潮速度较快,对海岸
不断进行侵蚀形成的。所以涨潮、落潮的流速差异是落潮的流速快于涨潮。潮汐塑造潮沟的过程为:涨潮时,
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泥沙淤积作用为主,导致海岸泥沙增
多;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退去,由于涨潮时泥沙淤积,使得海岸的落差加大,潮水退去的流速也会加快,
潮水在滩面上的侵蚀作用加强,形成最初的冲沟。 长期的潮水运动,加上溯源侵蚀和侧蚀等加强,潮沟的沟槽
加宽加深,最终形成“潮汐树”景观。
(3)本小题主要考查植被在“潮汐树”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植被对水流具有截留作用,可以减慢水的流速,植
被还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潮汐树”生成过程中盐地碱蓬就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了作用:盐地碱蓬的截留
作用减慢了海水的流速,海水便涌入潮汐水道中,这就加快了在已经形成的潮汐水道中水的速度,导致水道中
水的侵蚀和冲刷不断增强,水道稳定并不断扩大;盐地碱蓬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使潮沟两岸不易被侵蚀,潮
沟的沟岸越来越稳固。
(4)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人类活动对“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造成的
影响来进行分析。海产品养殖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沿海滩涂的原貌,会减弱潮汐作用;受人类影响,盐地碱蓬数
量也会减少,最终使得潮汐树景观数量减少、规模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