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从整体性看考点
【基础篇】
一、选择题
(2021·湖北高三一模)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并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鄂霍次克海每年 1~3 月会
有大量浮冰南下抵达北海道北部沿岸,形成令人震撼的流冰景观,2 月上旬至 3 月初为顶峰期。下图示意鄂霍
次克海浮冰出现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鄂霍次克海冰封期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水深度 B.纬度差异 C.海陆位置 D.河川径流
2.流冰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为迁徙鸟类提供落脚点休憩觅食 B.增加萨哈林岛和堪察加半岛降水
C.改变季节性的大气环流形式 D.使千岛群岛火山活动频率下降
3.北京某游客去北海道观赏流冰的最佳时期内,可同时看到( )
A.日出东北,流冰生辉 B.嫩芽吐露,百鸟和鸣
C.桦树枝头,银装素裹 D.樱花盛开,繁花似锦
【答案】1.D 2.A 3.C
【解析】
1.鄂霍次克海冰封期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以阿穆尔河口附近为中心向外缩短。阿穆尔河等注入大量淡水,
使得河口附近盐度降低,冰点上升,冰封期增长,从河口向外盐度增加,冰点降低,冰封期缩短,D 正确。故
选 D。
2.鸟类以流冰为承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鸟类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
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鸟类提供食物保障,A 正确。流冰可以降低流经地区的温度,具有降温减湿作
用,减少萨哈林岛和堪察加半岛的降水,B 错误。流冰主要是以冬季风和南下的寒流为动力,并不能改变季节
性环流形式,C 错误。千岛群岛火山活动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流冰对其几乎无影响,D 错误。故选 A。
3.北海道观赏流冰的最佳时期是 2 月上旬至 3 月初的流冰顶峰期,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A 错误。北海
道冬季降雪量大,树枝、地面一片雪白,C 正确。北海道纬度较高,2 月上旬至 3 月初嫩芽未吐露,樱花不会开
放,B、D 错误。故选 C。
(2021·福建宁德市·高三一模)2019 年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江西鄱阳湖考察。此时的鄱阳湖芳草萋萋、
百鸟争翔、牛羊徜徉,一片大草原景观。李老师说,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水位
变化明显。当到达都昌县多宝乡,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一片片小型“沙漠”出现在田间地头。当地村民介绍,这片
沙山叫做多宝沙山,是江南最大的沙山,近年“长高”尤为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 )
A.枯水期延后,水位升高 B.丰水期提前,水位升高
C.枯水期提前,水位降低 D.丰水期延后,水位降低
5.一年中当鄱阳湖呈现大草原景观时,湖区( )
A.空气湿度较大 B.地下水位较高 C.自净能力较弱 D.流域面积变小
6.推测多宝沙山“长高”的季节及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夏季,流水堆积 B.夏季,风力堆积
C.冬季,流水堆积 D.冬季,风力堆积
【答案】4.C 5.C 6.D
【解析】
4.上游水库汛后蓄水造成中下游径流减少、清水下泄冲刷河道,长江中下游低水位时间提前且水位较低,导致
鄱阳湖出湖流量增加,枯水期出现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降低,C 对,A 错。汛后蓄水对丰水期影响小,
排除 BD。故选 C。
5.一年中当鄱阳湖呈现大草原景观时,主要是冬春季节,空气湿度小,A 错;冬季降水少,地下水位较低,B
错;流域面积又称积水面积,只要区域内的地形状况没有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流域面积的大小也不会发生改
变。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河流或湖泊的水位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D 错;冬季水位低,水量变少,因此湖区的自
净能力降低,C 对。故选 C。
6.冬春季节,河湖水位低,滩地裸露,沙源丰富;沙山以北湖泊谷地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狭管效应显著,
风力增强;强盛的偏北风将滩地沙尘搬运到沙山,受沙山和植物阻挡,风速降低,沙尘沉降,年复一年,沙山
逐年“长高”。故 D 正确。当地冬季湖水水位低,流水作用弱,可排除 C;夏季当地降水丰富,植被茂密,沙
源不丰富,因此可排除 AB。故选 D。
(2021 河北模拟)某驴友在四川巴朗山考察日记中写到:“穿过如茵的低草,继续上行,终于到达此行
的目的地——流石滩。上方不远处雪山巍峨,近处只见山坡上碎石遍布,砂砾石堆积,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
不经意间,突然发现,竟有鲜艳的花儿在碎石间坚毅绽放,经人指点,这就是传说中的蓝莲花……”。据此完
成下列各题。
7.流石滩位于( )
A.积雪冰川 B.高寒荒漠 C.高山草甸 D.山地灌丛
8.流石滩中碎石的形成原理( )
A.强烈的昼夜温差,产生寒冻劈碎与冻融风化作用,大块岩石崩裂
B.冰川广布,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大块岩石崩裂、破碎
C.大风多,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烈,风力搬运、沉积于此
D.冰雪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烈,后有地表径流搬运、沉积于此
9.推测蓝莲花的生长特点与习性( )
A.植被高大、根系茂密 B.低温、喜湿、避风
C.生长期长、灌丛葱郁 D.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
【答案】7.B 8.A 9.D
【解析】
7.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文字中“如茵的低草”,结合图文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
冰雪带和高山草甸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故选 B。
8.在温度接近冰点的山区,容易产生冻融风化作用,山体岩石的细孔会因为吸收邻近的液态水而不断增大,当
温度降低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压力,这样的压力引致岩石弱化,最后分裂,形成了大量的碎石,故选 A。
9.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和“多大风”的环境特点。由
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故选 C。
二、综合题
10.(2021·江西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内流湖,湖中盛产裸鲤,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适应性强。近年来湖泊水位有所
变化。为开展青海湖冬季旅游,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冰面的勘测,开发了“冰面徒步穿越青海湖”的探险
活动。下图为 1000—2000 年之间青海湖盐度和流域内某地降水量变化。
(1)分析青海湖盛产裸鲤的原因。
(2)推测近半个世纪以来青海湖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青海湖盐度的变化及对当地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4)分析发展冰面徒步穿越青海湖的旅游活动对当地的影响。
【答案】(1)高原湖泊,水温较低,适宜裸鲤生长;青海湖水域面积宽广,生存空间大;地表径流汇入,带来
了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饵料充足;裸鲤对环境适应性强。
(2)水位上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流域内河流径流增加,随着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入湖水量增加;
冻土融化,释放水分。
(3)盐度下降;湖水更容易结冰;水生浮游生物增多,饵料增加,裸鲤数量增加;以鱼为食物的鸟类数量增加
(生物多样性增加)。
(4)有利:提高青海湖景区的知名度,增强对外的吸引力;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收入,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有利影响任答三点) 不利: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可能被破坏,产生环
境污染。(不利影响任答两点)
【解析】
(1)结合材料分析,裸鲤为冷水性鱼类,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水温低,适合裸鲤生长;裸鲤对环境
的适应性强;地表径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促进了湖中浮游生物生长,为裸鲤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青
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水域面积大,湖水较深,为裸鲤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间。
(2)青海湖的水量主要受青海湖补给水源的影响,青海湖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内流河的注入、大气降水及地下
水;随着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入湖水量增加;由图可知,流域内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流域内降水
补给量增加;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3)读图可知,青海湖盐度呈下降的趋势。随着湖水盐度下降,水中浮游生物增多,为鱼类提供的饵料增多,
裸鲤的数量会有所增多;湖中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增多,鸟类的数量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多;盐度降低,湖水
更容易结冰,也会导致湖水冰期延长,冰层厚度增加。
(4)对当地的影响应当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形成新的旅游
项目,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了景区知名度;随着游客增多,有利于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
发展;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
态环境方面,青海湖环境承载力较低,随着游客增多,旅游规模扩大,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以及造成青海湖
生态环境破坏。
【提高篇】
一、单选题
(2021·河南许昌市·高三一模)短命植物是一种生长于干旱荒漠地区,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完成生长、开花、
结果等生命周期的先锋植物。我国伊犁河谷年降水量约 40cm,冬季有 20cm 厚的稳定积雪,年蒸发量约为 800mm。
伊犁河谷山地短命植物种类丰富,短命植物 4 月萌芽,6 月消亡。下表为伊犁河谷短.命植物垂直分布数据,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米) <1100 1100-1500 1500-2500 2500-3000 >3000
种类数量 2 4 6 2 0
1.伊犁河谷短命植物能够生存得益于其生长季内( )
A.光照较强 B.热量充足 C.水分较好 D.土壤肥沃.
2.伊犁河谷山地短命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是( )
A.冬季降雪量较大 B.春季积雪融水多 C.春季气温回升快 D.山地垂直差异大
3.下列关于伊犁河谷山地短命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春季沙丘移动有抑制作用 B.为适应干旱环境根系非常发达
C.其种类数量与海拔呈正相关 D.海拔 1500 -2500 米处花期最长
【答案】1.C 2.D 3.A
【解析】
1.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水分成为制约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伊犁河谷地区冬季有稳定积雪,春季气温回升,
积雪融化,为短命植物的生存提供水分。故选 C。
2.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积雪融水多、春季气温回升快均为该地短命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导致短命植
物种类多的主要原因,A、B、C 错;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热垂直差异显著,短命植物种类多,故选 D。
3.短命植物的生长期主要在春季,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有效抑制沙丘活动,A 正确。短命植物不同于耐
于得植物,主要靠积雪融水生长,其根系较浅,B 错误;从表格数据可知,短命植物种类数量随海拔先增后减,
C 错误;短命植物花期长短主要受热量制约,随海拔递增热量递减,花期缩短,D 错误。故选 A。
(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常用来描述某个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
相互转化关系,能够反映出研究期初各类型土地的流失去向,以及研究期末各类型土地的来源构成。下表为 F
流域 2001-2016 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hm2)o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 耕地 林地/草地 未利用地 2016 年总计
建设用地 43.47 47.46 28.14 0 119.07
耕地 21.47 395.2 79.53 0.11 496.31
林地/草地 39.41 515.03 740.36 2.45 1297.25
未利用地 0.05 0.07. 1.93 0.07 2.12
2001 年总计 104.4 957.76 849.96 2.63 1914.75
(数据说明:以建设用地为例,2001-2016 年期间,43.47hm2 的建设用地未发生转移,21.47hm2 的建设用
地转为耕地,47.46hm2 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4.2001-2016 年期间,F 流域( )
A.建设用地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 B.耕地面积增长最多
C.因退耕增长的林地/草地面积为 515.03hm2 D.未利用地的开发速度最快
5.2001-2016 年期间,F 流域内林地/草地面积的变化能够( )
A.减少流域内河流含沙量 B.增大流域内气温年较差
C.加大流域内河流径流量 D.减小流域内的降水频率
6.推测 F 流域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后备土地资源 B.提高区域内粮食产量
C.减小水土流失速度 D.扩大畜牧业发展规模
【答案】4.C 5.A 6.C
【解析】
4.读统计图表可知,2001-2016 年 F 流域建设用地转入 75.60hm2,转出 60.93hm2,转入大于转出面积,A 错。
林草地增加 556.89hm2,耕地增加 101.11hm2,B 错。耕地转化为林草地面积为 515.03hm2,所以因退耕增长的
林地/草地面积为 515.03hm2,C 对。未利用土地增加了 2.05hm2,开发速度较慢,D 错。故选 C。
5.由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该时段,林草地面积增加了 556.89hm2,可以减少流域内河流含沙量,A 对。
减少气温年较差,B 错。林草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作用,使流域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C 错。流域内
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频率可能增加,D 错。故选 A。
6.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林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主
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小水土流失速度,C 对。耕地面积减小,不利于粮食产量提高,B 错。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后备土地资源和扩大畜牧业规模不是主要目的,AD 错。故选 C。
(2020·浙江宁波市·高三一模)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
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 ②根系枯萎 ③气孔收缩 ④大量落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7.B 8.D
【解析】
7.结合图例、分析图中不同天气状况的三天的液流量比较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
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影响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应该
是最大的。故选 B。
8.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腾。气孔收缩,可以削弱蒸腾耗水;大量落叶,也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④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①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②错误。
故选 D。
(2020·济南市·高三期中)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
壳层,称为风化壳。如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10.风化壳厚度( )
A.丁小于甲是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降水量大、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小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9.B 10.A
【解析】
9.最中间的自然带为热带森林带,向两侧依次是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温从中间向两侧递减,所以,Ⅲ代
表气温;左侧为森林带,右侧为草原和荒漠带,所以,左侧降水多,右侧降水少,Ⅰ为降水;气温高,降水少
的地区蒸发较强,Ⅱ为蒸发,故 B 正确,自然排除 ACD。故选 B。
10.据图可知,丁小于甲是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故 A 正确;乙地比丙地降水多,蒸发弱,植被茂盛,B 错
误;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雨热充足,植被茂盛,而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气温低,降水少,风化壳薄,C
错;恒河平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降水量较多,而伊朗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风化壳较薄,D
错误。故选 A。
(2020·湖南高三月考)堪察加半岛(大约在 50°N~62°N 之间)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岛上活火山群广
布,但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植物生长,有约 800 多种植物,不同植物从山间谷地一直分布到海边。白桦、云杉、
落叶松等针叶林主要生长在山谷中,而白杨、柳树林等落叶林多分布在河边的冲积土壤上,灌木丛、苔原分布
广泛以至到达宽 50 千米的辽阔的沿海湿地。就南北而言,堪察加半岛的中南部地区是森林植被,广布着各种林
木,北部地区则以苔原为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堪察加半岛上的针叶林多分布于山谷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水热较好 B.坡度小,立地稳固
C.风速较小,不易倒伏 D.日照较长,光照充足
12.与中南部地区相比,堪察加半岛北部地区( )
A.动物物种更加多样 B.土壤有机质更丰富
C.植物根系更加发达 D.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答案】11.A 12.D
【解析】
11.通常,山谷地区多为河谷,地势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河流,水分充足,山谷土质疏松,肥力较高,适宜于乔木的
生长,故选项 A 正确。
12.根据材料可知,堪察加半岛北部地区植被以苔原为主,中南部地区以森林为主。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
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
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苔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特别弱,因此,其生态系统更
加脆弱,故选项 D 正确。
(2020·江苏泰州市·高三期中)水以三种基本物质形态广泛存在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蒸散发(ET)
是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的总和。潜在蒸散发(PET)是指在区域供水十分充足条件下的区域
蒸散发能力,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地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状况。区域 PET 与 ET 的关系可以作为该地作物缺水及干旱
的重要指标。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频发,以蒸散发作为主要参数表征农业干早的指标更能准确监测山
西省实际情况。下表为 ET、PET 与气象因子相关系数,下图为 2000-2014 年山西省 ET、PET 年内变化。据此回
答下面小题。
气象因子 降水 风速 气温 水汽压 相对湿度 日照时数
空间相关性
ET 0.73 0.23 0.35 0.39 0.46 -0.6
PET -0.23 -0.29 0.57 0.44 -0.48 -0.28
时间相关性
ET 0.81 -0.64. 0.45 0.76 0.8 -0.18
PET 0.68 0.4 0.93 0.74 -0.04 0.88
13.有关 ET、PET 与气象因子相关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ET 和 PET 的空间分布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
B.ET 和 PET 的时间分布与降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C.ET 的空间分布往往会受风速的影响更大
D.PET 的时间分布受日照时数的影响更强
14.山西省在 5~6 月 ET 和 PET 差值最大,其原因是( )
A.气温回升,风速增大,植物返青 B.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缺乏
C.降水多,日照时数减少,蒸发弱 D.农业灌溉引水,土壤水分蒸发大
【答案】13.D 14.B
【解析】
13.读图根据表格 ET 和 PET 的空间分布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ET 与降水呈正相关,PET 与降水呈负相关,故 A
错误;ET 和 PET 的时间分布与降水呈正相关,ET 与日照时间呈负相关,故 B 错误;与 PET 相比较。ET 的空间
分布往往会受降水的影响更大,故 C 错误;与 ET 相比较,PET 的时间分布受日照时数、气温的影响更强,D 正
确,所以该题选 D。
14.结合图可知,山西省在 5~6 月潜在蒸散发(PET)比蒸散发(ET)大很多,说明该时段,气候干旱,降水
少,地表水缺乏,B 正确;气温回升,植物返青是在开春时,即 3、4 月份,A 错;此时段雨带还在我国南方,
降水少,蒸发强,C 错;山西省水资源缺乏,土壤水分蒸发小,D 错,所以该题选 B。
(2020·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月考)流石滩通常是指海拔 4000 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
积而成的地貌。流石滩上的植被形态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下图为高山流石
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因素与流石滩形成有关的是( )
A.岩性坚硬完整
B.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
C.海拔高,风力强劲,风力侵蚀搬运,在平坦处沉积
D.日较差大,风化和冻融作用明显
16.下列关于流石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茸毛利于吸引昆虫传粉
B.白色茸毛有利于增大受光面积,加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夜晚保温
D.白色茸毛体积较大,有利于蒸腾作用正常进行
【答案】15.D 16.C
【解析】
15.根据材料流石滩由砾石、沙石组成,岩石较破碎,若岩性坚硬完整,不利于形成流石滩,故 A 错误;流石
滩的形成是在重力和潜流作用下滑,在平缓地段堆积而成,故 BC 错误;海拔高,太阳辐射区强,气温日较差大,
风化和冻融作用强,大块岩石不断崩裂,在平缓地段堆积而形成了流石滩,故 D 正确,所以该题选 D。
16.颜色艳丽有利于吸引昆虫传粉,故 A 错误;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色茸毛有利于反射多余的太阳光,故
B 错误;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保温,故 C 正确;白色茸毛有利于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故 D 错误,所
以该题选 C。
(2020·浙江嘉兴市·高三其他模拟)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
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
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
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
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 )
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 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
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 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
【答案】17.B 18.D
【解析】
17.读图分析,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①正确;土壤融化期间,草地土壤“微
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②错误;生长季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高于灌丛,③错误;整个图示期间,
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变化趋势一致,④正确。故选 B。
1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活的和死的生物体(不含活体植物根系)内氮的总和。读图分析,
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壤的冻结程度而变化,而土壤的冻结程度受土壤温度的影响,由此
可推断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是因此此时土壤温度最低,此时土壤温度低的最
可能原因是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D 正确;其他选项均与土壤温度低无关,ABC 错误。故选 D。
二、综合题
19.(2021·湖北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 3000m 以上,年均降水量 1134mm,年均温 6.5℃,研
究发现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是指能通过 0.45 微米微孔滤膜的土壤
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
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某研究团队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 3600m 至 4300m 范围内研究了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示意色季拉山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
(1)分析该区域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幅度小的原因。
(2)地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试从坡向、坡度、海拔三个角度进行说明。
(3)推测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了更多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下移较少;底层土壤可溶性有
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地底土壤黏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
(2)阴坡太阳辐射少,土温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或阳坡太阳辐射多,土温高,生物分
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海拔高,气温低且缺氧,氧化作用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坡度大
的地区由于重力作用随地下水流失的有机碳多,造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少。
(3)气温升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多,随
流水流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减少。
【解析】
(1)材料提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故黏粒遇水易形成黏层,并阻挡土壤
可溶性有机碳下移。材料提示"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且土层底部土壤黏粒含量少",故底层土壤黏
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材料提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受淋溶作用影响小。
(2)阴阳坡温度差异大,故生物分解作用强弱差异大。具体是阴坡太阳辐射少,光照弱,土温低,生物分解作
用弱(慢),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阳坡太阳辐射多,光照强,土温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快),可溶性有机
碳积累少;坡度大的地方受重力作用影响明显,故壤可溶性有机碳少。海拔越高则气温越低且缺氧状况越明显,
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
(3)全球气候变化方向有二,其一是变暖,其二是变得极端。故气温升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气温
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多,随流水流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减少。极端天气增
多,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减少。
20.(2021·吉林长春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乌裕尔河为嫩江支流,其流域下游为我国外流区著名的闭流区,流域季节性冻土广布,最大冻土深度 2.8m,
冻土季节最长 240 天。图 5 是该流域的降水量和径流深分布图(径流深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共同作用)。
(1)据图分析乌裕尔河流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据图分析乌裕尔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3)推测该流域冻土的时空分布并分析冻土与流域内春涝的地理联系。
(4)试分析该流域内季节性冻土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1)气温随高程增加而降低;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加;蒸发量随高程增加而减少。
(2)流域上游水量大,下游闭流区以地下径流为主;流域水量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节水量少,河流封冻,结
冰期长;受季风气候影响,流域径流年际变化大。
(3)时间分布:积雪和冻土冻结始于上年 11 月份至翌年 3 月末,4 月初开始融冻,6 月末 7 月初冻土化通。空
间分布:上游深厚时间长,下游浅薄时间短。与春涝的关系:融冻初期,(4-5 月)冻土层没有完全化通,导致
融水下渗少,融冻水导致积涝;融冻末期(5~6 月),降水增多,雨水与融冻水一起在地表形成积涝。
(4)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播种需水量大;融冻有利于改善土
壤墒情。
【解析】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可从对气温、降水、蒸发量等方面分析;读图乌裕尔河流域地势大致为东北高西南低,
从西南到东北随着地势的增高降水量逐渐增多,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蒸发量逐渐降低。
(2)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径流量、结冰期、含沙量、水位变化、汛期等方面分析。读图乌裕尔河上游支流多、
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下游为闭流区,地表径流少,大部分为地下径流;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夏季降水较多,
所以该河流有春、夏两次汛期;该河流位于季风区,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该河流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
冷,河流结冰期较长。
(3)根据所学知识该地冻土应在初冬(11 月初)冻结,在初春(3-4 月)融冻,夏季(6、7 月份全部融化);
从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和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所以从上游到下游冻土逐渐变薄。冻土对洪涝灾害对影
响可从冻土影响下渗以及冻土消融带来积水两个方面分析;初春气温回升表层冻土消融,下面冻土还未消融,
从而下渗减少,导致内涝;春末降水增多,冻土融水和降水叠加从而形成内涝。
(4)冻土对农业生产对影响可从冻土对气候和土壤两个方面对影响分析,冻土加剧气候寒冷程度,不利于农作
物的生长;冻土消融易形成内涝,土壤过湿,不利于作物生长,同时冻土消融可能对土壤造成侵蚀,导致肥力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