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综合思维类-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3.2.5 综合思维类-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ID:586787

大小:2.48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3.2.5 综合思维类 【基础篇】 1.(2021·四川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江汉平原,的天鹅洲长江故道(改道的旧河道),因长江干流河道摆荡,侧蚀强烈-自然裁弯取直形成。 天鹅洲故道原有连通道与长江通流.1998 年后因修建沿江大堤,仅每年汛期长江水才会通过连接通道流入故道。 天鹅洲故道周边农业发达。天鹅洲故道西南部建有世界最大麋鹿自然保护区(下图),保护区由水域和洲滩湿地 组成,有适合麋鹿栖息的湿地环境和食用的湿生、水生植物。近年来枯水季天鹅洲故道水量减少,麋鹿生存受 到严重挑战。 (1)分析天鹅洲长江故道的形成过程。 (2)说明近年来枯水期天鹅洲故道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3)说明枯水期水位下降对保护区麋鹿生存的影响。 【答案】(1)(地处荆江河段)区域地形平坦,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道弯曲; 随着侧蚀加剧,凹岸被流水切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故道。 (2)天鹅洲故道水量主要受长江水量补给;修建大堤,导致汛期长江流入故道水量减少;枯水期故道周边农业 及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洲滩湿地退化,生存空间减小;水生植物数量减少,旱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食物来源减少;水量减少, 饮用水源匮乏。 【解析】 (1)由题可知,长江故道为牛轭湖,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形成过程如下:该区域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 作用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曲,随着侧蚀加剧,河道弯曲严重,河流水量大时,冲开曲流颈,河 流不经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即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故道。 (2)由图片可知,有通道连接故道与干流,所以天鹅洲故道主要受长江水补给;由于长江干流修建大堤,导致 汛期时干流流入故道的水量减少;另外,故道周边人口稠密,生产生活以及农业用水量大,共同导致枯水期天 鹅洲故道水量减少。 (3)天鹅洲枯水期水量减少,直接导致麋鹿饮用水水源匮乏;水量减少还导致湿地退化,湿地面积减小,麋鹿 生存空间减小;同时,湿地水生植物数量减少,旱生植物大量繁殖,麋鹿食物来源减少。 2.(2021·安徽芜湖市·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谋盆地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龙川江由南而北蜿蜒其间,在龙街注入金沙江。盆地四周高山耸立,山势陡 峻,与盆地地势高差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形成独特的“有水百花齐放,无水寸草不生”的干热河谷景象。受 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盆地内沟蚀崩塌发育,形成了溯源侵蚀强烈、沟底深切、沟壁直立的冲沟发育特征,冲 沟侵蚀成为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元谋当地政府围绕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平沟建园(果园、菜园)”工程,将干热河谷的 气候劣势转化为优势,成为我国冬季反季节喜温蔬菜供应基地。通过采取“政府+专业合用社+贫困户”发展 模式,全域内已实现精准脱贫。 (1)说明元谋盆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元谋盆地干热河谷形成原因。 (3)分析干热环境对元谋盆地冲沟发育的影响。 (4)说出元谋盆地开展“平沟建园”工程在脱贫道路上的积极作用。 【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受挤压断裂陷落,后经龙川江冲积而成元谋盆地。 (2)元谋盆地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晴天多,获得太阳辐射多;因山高谷深,受冬季风影响小;谷 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 (降水少)。 (3)漫长而炎热干燥的旱季蒸发量大,使得元谋干热河谷的土壤含水量低,土质松散,抗蚀性降低,容易发生 崩塌形成沟谷,且为雨季的暴雨冲刷提供条件,加剧水蚀的发生程度。 (4)改善交通,方便田间耕作(等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 境,建立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解析】 (1)由材料分析可知,元谋盆地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元谋盆地是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受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盆地之一,后经龙川江冲积而形成元谋盆地。 (2)由题干可知,“干”即降水少,蒸发强,从图示位置来看,地处谷地下沉气流,会形成焚风效应,气流在 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热”即温度高,主要与温度和地形有关,由于纬度低,位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且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所以形成“干热”的气候特征。 (3)元谋干热河谷冲沟的发育与该区域的岩层结构、气候降雨、土壤属性等密切相关。元谋干热河谷的岩层具 有沉积年代晚、胶结度差、软硬互层的特点,这是造成冲沟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上部为结构疏松的土体, 下部为较坚硬的土体,土体会发生溜滑,下层疏松土体裸露出地表,迅速被完全侵蚀,则又形成坚硬土层在上、 疏松层在下的结构,进而发生崩塌。旱季高温干燥、雨季降水集中且暴雨雨量大,是干热河谷冲沟形成的重要 因素。土体吸水、失水过程中,土体形态变化越剧烈,在长期的干湿交替下,土体不断收缩膨胀,导致大量裂 隙发育,降低了土体强度和抗侵蚀性。为雨水的深入下渗创造了条件,加剧了沟壁土体的不稳定性,促进了崩 塌的发生。 (4)由材料可知,元谋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平沟建园(果园、菜园)”工程,将干热河谷的气候劣势转化为优 势。平沟建园不仅可以使得地形变得平坦,而且可以改善交通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 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3.(2021·重庆高三零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属于城市重要的物流设施,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 关。图 1 是某市 2016 年仓库的分布示意图,图 2 是该市两个时段新增仓库占比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变化情况。 (1)推测图 1 中甲地无仓库分布的自然原因,并指出依据。 (2)与 1951~1980 年相比,2001~2016 年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置发生了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并分析原因。 (3)机场附近区域是 2016 年仓库最集中地区之一,从该市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解释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答案】(1)自然原因:该地受(山地)地形限制,建设难度大。 依据:因为甲地交通线缺失,而仓库属物流设施,多沿交通线(或交通设施)分布。 (2)变化:由距离市中心区 20~ 30 公里变化为距离市中心区 70~ 80 公里。 原因:距离市中心区远,地价便宜;随城市规模扩大,交通设施逐步完善。 (3)该市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为高新技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 特点,而航空运输速度快、运价高,因此高新技术产品适合航空运输,机场附近区域成为 2016 年仓库最集中地 区之一。 【解析】 (1)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从图的信息看,该地距离公路较远,没有公路经 过,说明地形起伏大,因此甲地无仓库分布。因此,甲地无仓库分布的自然原因地形限制,建设难度大。 (2)据图 2 判断,与 1951~1980 年相比,2001~2016 年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置向市中心外移动,集中于距市中 心 70-80km 处,总体变化特点是:由距离市中心区 20~ 30 公里变化为距离市中心区 70~ 80 公里。原因,仓库 用地面积大,远离高中心地价便宜,且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运输效率提高。 (3)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该市位于(118°W,34°N),应该是洛杉矶市,该市加工 制造业发展方向是向高技术方向发展。机场附近区域是 2016 年仓库最集中地区之一,原因是高技术产业要求运 输速度较快,但产品轻薄短小,适合航空运输。 4.(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爆发性气旋活动较为频繁,这类气旋被称为“气象炸弹”,其迅速发展加深会给周围区域的天气带来 灾害性的影响。2021 年 1 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气象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利用专业气象数据开展了以“北大 西洋‘气象炸弹’的时空变化”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课题主要围绕“气象炸弹”的源地、移动路径和影响 三个方面展开。研学小组根据气象数据统计了冬季爆发性气旋的平均个数,并绘制了气旋源地密度和移动路径 分布图(下图),研究“气象炸弹”的源地和移动路径。许教授说气旋的生消移动活动往往与海洋和大气的共同 作用关系密切。研学小组调查得知北大西洋海域有全球各类大小船只往来,中高纬度的北大西洋东岸更是遍布 着世界上的有名港口,是欧洲航线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 (1)研学小组通过分析冬季北大西洋气旋源地密度图,发现气旋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大洋中部气旋生 成较少,气旋主要生成于近岸,尤其北美的东南沿海。分析北美东南沿海成为“气象炸弹”主要源地的原因。 (2)研学小组依据气象数据资料绘制了冬季北大西洋气旋平均路径,发现气旋移动趋势具有规律性。说明“气 象炸弹”的移动方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进行解释。 (3)研学小组掌握了“气象炸弹”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路径后,为海上船只安全航行提供了一定的航线参考。分 析该季节“气象炸弹”对北大西洋海洋运输安全产生的影响。 【答案】(1)位于中纬地区,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加之流经此地的墨西哥湾暖流输送 热量,导致气流运动强烈,易形成“气象炸弹”。 (2)移动方向:自西南向东北;成因:该区域受西风带控制,西风自西南吹向东北。 (3)产生暴雪,能见度降低;产生大风,风浪大;导致浮冰聚集,阻挡航道。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大西洋爆发性气旋活动被称为“气象炸弹”,气旋即低压,是由于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 密度小于周边地区形成。北美东南沿海地区在冬季时,冷暖气流交汇频繁,暖空气被迫抬升使近地面形成气旋;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加之流经此地的墨西哥湾暖流输送热量,使洋面温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气旋。因此北 美东南沿海成为“气象炸弹”主要源地。 (2)由图可知,“气象炸弹”的移动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自西南吹向东北。 (3)“气象炸弹”即气旋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易产生暴雪,能见度降低;产生大风,风浪大;同时大风会 导致浮冰聚集,阻挡航道等。 5.(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是中亚低海拔盆地,群山环抱,西部有一个狭窄的缺口。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盆 地(如图)。盆地内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就以灌溉农业闻名于世。盆地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 麦、葡萄、苜蓿和蔬菜等,有"中亚果蔬盆"之称,被称为中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 (1)说出费尔干纳地区城镇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 (2)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发展果蔬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3)当地农民经过探索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以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试分析原 因。 【答案】(1)分布特征∶城镇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沿河分布。自然条件∶临河分布,用水便利;山麓 地带,地形较平坦,利于城镇建设。 (2)地处内陆盆地,降水少,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果蔬产量与品质的提高;盆地冬半年温暖,低 温冻害少;西部有缺口,利于西风深入,带来降水。 (3)该地气候干旱,紫花苜蓿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解析】 (1)干旱区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故该区域城镇形成自然条件是有合适的水源而其发展必须要依托绿 洲发展。读图可知,图中城镇基本均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城镇 布局,且有较为充足的水源条件,有利于城镇发展。 (2)气候角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该从光照、热量、降水、灾害等四个方面来入手。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中亚地区,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光照方面: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它被群山环抱,位于北纬 40 度附近,从热量、 降水、灾害方面具有的优势是冬季因北部高山阻挡了寒冷气流,故盆地冬半年温暖,低温冻害少,利于果树越 冬,又因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缓解春季土壤墒情。 (3)该地气候干旱,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枯枝落叶等腐烂后归还 到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盆地内由于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 改良土壤,减轻土壤盐碱化危害;中亚地区风力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减少 风沙侵蚀。 6.(2021·安徽池州市·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木里,一半森林”。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平均 海拔 3100 米,大面积的崎岖山地上原始森林密布,林区内腐殖层堆积较厚。每年 11 月至次年 6 月降水量不足全 年的 10%,空气干燥,日温差大;春季该地干雷暴天气和人为用火不当等导致森林火灾时有发生。该县与森林火 灾的拉锯战持续了多年,森林防火压力巨大,而山高谷深的地形,无疑给山火扑救增加了难度。图为近两年发生 在该县的两次森林火灾位置示意困。 (1)当地冬春季节森林火灾多发,试分析原因。 (2)分析山区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蔓延的原因。 (3)简述图示地区扑救森林火灾面临的主要困难。 (4)为了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及带来的损失,请你列举两条森林防火的有效措施。 【答案】(1)冬春季节降水少、晴天多,空气干燥;林下枯枝落叶大量堆积,可燃物多;春季多干雷暴天气,且人 们踏春郊游较频繁,用火不当极易引发火灾。 (2)山区人烟稀少,难以及时发现及扑救火灾;山区昼夜温差大,山谷风风力强劲;山区地表坡度大,森林集中连 片,向上的火势易引燃高处森林;林下腐殖质多,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加剧火势。 (3)林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火势蔓延快;山区交通不便,消防设备运送和后勤支援难度大;山谷风风向 多变,火势蔓延方向不易掌握;山高谷深,山上救火取水困难。 (4)加强森林防火教育,杜绝人为火灾隐患;建立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增加巡护人员,加强火情监测;修建防火隔 离带和林区通信道路等,提高应急消防能力。 【解析】 (1)原始森林密布,林区内腐殖层堆积较厚——说明可燃物充足;每年 11 月至次年 6 月降水量不足全年的 10% ——冬春季节降水量少,空气干燥,枯枝落叶缺水极易燃烧;春季该地干雷暴天气和人为用火不当——火源包 括人工和自然两种,冬季雷电天气多发,春季踏青或者清明祭祖等不合理的人为用火加大了火灾频率。 (2)全县平均海拔 3100 米,大面积的崎岖山地上原始森林密布——该地区人口稀疏,一旦发生火灾,不容易第 一时间被发现;山高谷深的地形——地形使得大型救火机械或者设备无法进入,增加了灭火难度;日温差大— —谷地地形,日温差大,山谷风风力强劲,一旦有山火,山火借由风势极易蔓延;林区内腐殖层堆积较厚—— 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加剧火势。 (3)“一个木里,一半森林”——森林面积大,植被茂密,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一旦发生火势,火势蔓延 较快;山区地形不利于大型设备进入,后勤支援难度大;山谷地形复杂,风势不稳定,对于火势的走向难以做 出正确的预判,增加了灭火的难度;没有大型设备和后勤保障,灭火所需要的的水难以供应。 (4)首先从可燃物的角度——适时清理森林腐殖质层;然后从人为火源角度。加强对于公众用火安全的宣传和 管理,加强森林火灾巡视力度;为了避免一处起火蔓延全山,要建立防火隔离带;引进一些适合山区救火的专 业设备或者是加强林区相应的救火设施的修建,提高应急消防能力。 【提高篇】 1.(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总面积 1.86 万平方公里。30 年前,这里还是一 片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荒漠。如今,这里的沙漠披上绿衣,沙地改造成良田。库布齐充分利用地区光照资源 优势,同时利用光伏板遮光挡风特点,减少沙漠蒸发量,在板下种植优良耐旱牧草,带动农牧民集约化养殖绵 羊、家禽等,探索出一种“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治沙新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 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下图示意我国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及库布齐沙漠中的生态光伏电站景观。 (1)补充完成生态光伏电站运行对周边气候要素及相关因子的影响关系图。 (2)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从地形和地理环境角度,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 原因。 (3)分析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答案】(1)①遮挡效应②改变地表粗糙度③温度 (2)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地势较为平坦,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 (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 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减少副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1)补充完成生态光伏电站运行对周边气候要素及相关因子的影响关系图,应该是①遮挡效应(影响了温度和 湿度)②改变地表粗糙度③温度。 (2)从地形和地理环境角度,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是:库布齐沙漠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年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上游,水量大,沙漠地势较为平坦,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从而沙漠地下水 资源较丰富。 (3)库布齐充分利用地区光照资源优势,同时利用光伏板遮光挡风特点,减少沙漠蒸发量,在板下种植优良耐 旱牧草,带动农牧民集约化养殖绵羊、家禽等,探索出一种“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治沙新模式, 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所以: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 积极作用是:由材料“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可知,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风力,阻挡风沙;电池 板能遮挡阳光,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光伏发电能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 当地的植被;板间养殖,促进养殖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2021·辽宁高三零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城在 53°N~73°N,105°E~130°E 之间。受全球气候变化 影响,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图为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 统计图。 (1)概括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 (2)推断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 (3)分析勒拿河 6 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 【答案】(1)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高),冬季少(低)。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理由:该地气温在 0℃ 以下时间较长,积雪多, 春季(多年月均)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多年月均径流 量峰值出现在(多年月均)降水量峰值前。降水补给理 由:多年月均径流量和多 年月均降水量季节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强;降水补给减缓了河流径流量下降的趋势。 (3)6 月多年月均降水增量为负值,降水补给量减少;6 月前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 正值,使积雪融化量增大, 到 6 月积雪量与多年平均相比有所减少,融化量随之 减少;6 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蒸发增强,河流 径流增量减少。 【解析】 (1)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应从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中信息 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当地气温较差接近 60℃,降水最多月份降水量是最少月份的近 60 倍,因此气温和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当地 6~8 月气温高,降水多,12~2 月气温低,降水少,因此当地气温和降水均 为夏季多(高),冬季少(低)。 (2)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及判断理由应结合图中当地月均径流量变化情况和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推断和 说明。图中显示,当地多年月均径流量峰值出现在 6 月(夏初),而降水峰值出现在 7 月份,表明当地降水补给 不是最大的补给水源,当地纬度高,该地气温在 0℃ 以下时间较长,积雪多,春季(多年月均)气温回升,积 雪融化量大,大量补给河流形成径流量峰值,表明勒拿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图中显示, 6~9 月当地月均降水量最多,此期间当地多年月均径流量也最多,两者季节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强,6 月时积雪融 化结束,但河流 7~9 月径流量还维持较高水平,这些表明,降水补给也是勒拿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之一。 (3)勒拿河 6 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应从气温和降水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6 月多 年月均降水增量为负值,降水补给量减少,导致 6 月径流量减少;图中显示,3~5 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 表示 6 月之前,当地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导致大量积雪提前融化,到 6 月积雪量减少,积雪融水补给量也相 关减少,导致 6 月径流量减少;6 月及以前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气温明显升高,从而导致蒸发增强,使 得河流径流减少,导致勒拿河 6 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 3.(2021·新疆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地处川滇交界,属于亚热带气候。近十年来,攀枝花利用干热河谷独 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种植,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该地是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之一,相比 于另外两大产区——海南三亚、广西百色,攀枝花具有“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三大特点。 材料二 图为攀枝花及周边地区干热河谷分布示意图。 (1)说明地形对该地区干热河谷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2)与我国其他两大芒果产区相比,说明攀枝花芒果的市场竞争力优势。 (3)攀枝花农业生产由粗放的农牧业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方向转变,说明其农业区位条件发生的变化。 【答案】(1)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 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2)成熟较晚,错时上市;距周边市场近,运输成本较低;干热河谷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果实糖分积累多, 芒果品质好;地处内陆,地形封闭,受气象灾害影响小(写夏秋季节台风影响小也可以)。 (3)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灌溉技术改善。 【解析】 (1)该地区山高谷深,气流越过山峰后,在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河谷地气温高,导致热, 同时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降水量少,导致干。 (2)注意要与“海南三亚、广西百色”相比,注意材料信息“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首先,该地 芒果成熟时期晚,可避开芒果上市高峰期,优势更强;其次,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一方面,地处内陆, 地形闭塞,受气象灾害,如台风的影响小(三亚、百色等地地处南部沿海,夏秋季受台风的影响强);另一方面, 该地气候干热,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芒果糖分的积累,产品品质优良;最后,攀枝花距离周边地区 (如川渝地区以及周边热带水果的消费市场)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3)首先,市场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这种转变体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对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增加;其次,蔬菜、水果等易变质,该地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市场面向全国,这得益于交通 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再次,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该地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 区,这也得益于生产技术的提高;最后,该地区属于干热河谷,水分条件不足,得益于灌溉技术的改善,该地 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4.(2021·山西晋中市·高三其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形成的裸露湿 润土地,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的树木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信息。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 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下图为美国密苏里河水 系位置图及小密苏里河(密苏里河上游支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图。 (1)甲、乙两处均为废弃的曲流河床,推断其废弃时间的先后顺序。 (2)描述甲处由曲流河道演变成为河漫滩的过程。 (3)树龄等值线疏密能够反映河道变迁的速率,试简述二者相关性。 (4)当地一位农民想借鉴中国黑龙江省的经验,在丙处开垦土地种植水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甲早于乙;依据:甲处树龄为 10-20 年,乙处树龄 0-12 年;说明甲处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 20 年前,乙处约在 12 年前。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 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形成河漫滩。 (3)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 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 (4)赞同;中纬度地区,光热条件能满足水稻一年一熟的需求;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利于排灌;土壤深厚肥 沃,适合水稻生长;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先进的水稻旱地直播技术;东部五大湖地区人口城市多,市 场需求量大。不赞同:开垦土地会破坏森林资源,干扰河漫滩生态系统的平衡;河漫滩湿地调蓄功能下降,加 剧河流洪涝灾害;水稻生长期正逢河流丰水期,易受洪涝灾害,经济效益较差;当地人口分布少,劳动力不足; 受饮食习惯影响,当地市场需求量少。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以及图例中树龄分布图,可以推断出甲处的树龄为 10-20 年,乙处树龄 0-12 年,说明甲处 的树至少生长 10-20 年以上,乙处的树生长至少 0-12 年,因此可以推出甲处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 20 年前, 乙处约在 12 年前。所以甲废弃时间在乙之前。 (2)根据河道改道观察可知,甲地河漫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裁弯取直形成的。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 沉积的原理可知,会使河道进一步弯曲,使得弯曲程度更大,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 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形成河漫滩。 (3)由材料可知,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 叫河道变迁速率。根据图例观察可以得出结论,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越密集,河流改道的次数就越多越快,说 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越小,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越稀疏则表明河流改道速度较慢,相同时 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大,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 (4)本题从两方面作答,若不赞同,该地距离河道近,容易有河流改道风险,河漫滩形成时间短,有被淹没的 风险,在丙处开垦可能会对附近生态造成破坏。若赞同,从其所处的位置及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该地处于中纬度地区,光热条件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利于排灌,且土壤深厚肥沃,适 合水稻生长,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先进的水稻旱地直播技术;东部五大湖地区人口城市多, 市场需求量大等。 5.(2021·全国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134mm,年均温6.5C,研究区内 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是指能通过 0.45 微米微孔滤膜的土壤有机碳, 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 解于水中。莱研究团队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 3600m 至 4300m 范围内研究了色季拄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 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示意色季拉山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 (1)描述该区域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 (2)分析该区域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幅度小的原因。 (3)试从坡向、坡度、海拔的角度说明地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4)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可溶性有机碳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600 米处和 1300 米处土壤可溶 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最低和最高。 (2)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更多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下移较少;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 作用影响小;地底土壤黏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 (3)阴坡太阳辐射少,土温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或阳坡太阳辐射多,土温高,生物分 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坡度大的地区由于重力作用下移,造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少。海拔高, 气温低且缺氧,氧化作用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 (4)气温升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减少。 【解析】 (1)据图示可知,总体上表中底三层可溶性有机碳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从局部 上看,3600 米处和 4300 米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最低和最高。 (2)材料提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 更多的有机碳,并阻挡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下移;材料提示“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且土层底部土壤黏 粒含量少”,故地底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材料提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故底层土壤 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 (3)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阴阳坡温度差异大,故生物分解作用强弱差异 大,其中阴坡太阳辐射少,土壤温度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阳坡太阳辐射多,土壤温度 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坡度大的地方受重力作用影响明显,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少。海 拔越高则气温越低且缺氧状况越明显,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少,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 (4)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全球变暖。结合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形成过程分析,气温升高使土壤可溶性有 机碳分解加快;同时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可溶性有机碳减少。 6.(2021·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8 月,山东省北部莱州湾海域启动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下图)。该项目是通过 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 洋牧场的融合。虽然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但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 合"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 (1)分析在山东北部莱州湾海域建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2)推测该项目施工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3)简述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 【答案】(1)海域面积广阔,海洋风力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繁多;经济发达,对渔业产品和清洁能源市场需求 量大;政策支持。 (2)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高;受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影响,且海底地质条件复杂, 施工难度大;新模式的探索,技术攻关成本高。 (3)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 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解析】 (1)山东是海洋大省,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 1/6,海域面积广,海洋风力资源丰富;因海域面积广,山东也 是渔业大省,海洋生物种类与数量多;山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该项目为首 个国内示范项目,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2)海上风电的底座受海水侵蚀,需耐腐蚀性很强的材料;沿海地区风暴潮等恶劣天气较多,距离板块交界处 近,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处于新产业模式前期探索阶段,技术投入成本高。 (3)材料提到,该项目是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 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提高了海洋空间的利用效率;海上发电机的建设会破坏海洋生 态,但是发电机桩基还可起到类似人工鱼礁聚集鱼类的作用,对海洋生态起到修复作用,同时提高渔业产量。 7.(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瓮河森林湿地地处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境内 20 多条河流汇入南瓮河,为嫩江的主要发源地。 地处多年冻土带,2 米以下是永冻层。河谷中分布大面积的沼泽,形成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景观。调查发现, 森林湿地正在快速地向沼泽化演变,森林萎缩、退化严重,林下沼泽或林间空地的沼泽不断向四周扩展,随着 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该区域森林火灾对沼泽化湿地生成有明显作用,原有 沼泽边缘坡度平缓的山麓林地沼泽化严重。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大于未火烧区。积雪消融时间通常 为 4 月下旬-5 月上旬,与火烧前对比,灾后第 2 年 5 月重度火烧迹地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下图示意南瓮河森 林湿地位置与景观。 (1)说明冻土层与南瓮河森林湿地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关系。 (2)分析灾后第 2 年 5 月重度火烧迹地地表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3)分析森林火灾后南瓮河森林加速向沼泽演变的原因。 【答案】(1)地处多年冻土带,2 米以下是永冻层,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水分大多滞留于地表,形成 大面积的沼泽。 (2)重度火烧迹地缺少林木遮荫,获得的太阳辐射増强,蒸发加剧,融雪时间提早,融雪期缩短;季节性冻土 活动层加深,土壤蓄渗能力加大,积雪融水下渗增强;因此 5 月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 (3)火灾后,森林减少,树木蒸腾作用减弱;地表裸露,地温升高,部分永冻层融化,冻土活动层加深,土壤 过湿,加剧了地表积水;森林退化,加速演化成沼泽。 【解析】 (1)冻土减弱了下蚀,加重了侧蚀,下渗减弱,地表水多,故易形成沼泽。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多年冻土,2 米以下是永冻层,河流难以下蚀,侧蚀强烈,河谷宽阔平坦;从图中可以看出,河网密布,河道弯曲,等高线 稀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容易泛滥;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水分大多滞留于地表,形成大面积的沼 泽。 (2)结合材料分析,重度火烧迹地缺少林木遮荫,太阳辐射増强,升温快,蒸发加刷,融雪时间提早,融雪期 缩短;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大于未火烧区,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加深,土壤蓄渗能力加大,积雪融水 下渗增强;因此 5 月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 (3)森林火灾导致林地减少,树木蒸腾作用明减弱,水分截流能力下降,枯枝落叶层被大量烧毁,调蓄能力降 低,地表径流增多,山麓坡度平缓,地表水流动缓慢,地表水汇聚;冻土解冻层加深,蓄水能力増增强,土层 过湿,加剧了地表积水;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森林不断退化,林下植 物逐渐被喜湿植物替代,森林最终演化成沼泽。 8.(2020·山东济宁市·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天气是伴有雷击、闪电、暴雨、冰雹、大风的强对流天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是其显著的环流特征。在 单体雷暴中,上升和下沉气流的热力性质、位置、运动特征等,是影响雷暴形成、发展、消亡的关键性因素。 强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与低空气流交汇而形成 “微型冷锋”,称为阵风锋。它是推动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下图为强雷暴天气时,单体雷暴的低空气 流(局部)示意图。 (1)推测图中 A、B 区气流的热力性质(冷暖)及运动特征。 (2)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阵风锋。 (3)说出阵风锋对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影响。 【答案】(1)A 区为暖气流,近地面气流由四周向中心(低压中心)辐合上升;B 区为冷气流,空气下沉至近地 面向四周辐散。 (2)据题意合理作图。 (3)推动暖湿空气持续上升;为雷暴单体发展提供更多的暖湿空气,使该地雷暴持续强烈发展;可能触发新生 雷暴。 【解析】 (1)由材料可知,B 区的气流向四周流出,是湿冷空气下沉所致,故 B 区的气流为冷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A 区为近地面的暖气流,气流在冷气流作用下以上升为主,水平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2)如图所示: (3)由材料可知,阵风锋会使暖湿气流上升,加强雷暴持续强烈发展;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 并向四周流出,扩大雷暴的影响范围,可能触发新生雷暴。 9.(2020·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附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 雪山多呈塔状, 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烟罕至的菲茨罗伊山峰,因其常年笼罩 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 3359 米,相对高度 1951 米)而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 者的圣地。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 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山峰景观和岩石节理结构。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答案】(1)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山脉隆起,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裂隙(节理);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山 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裂隙(节理)发育明显,节理(裂隙)两侧岩石易被侵蚀而剥落,渐渐形 成塔状尖峰。 (2)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作用,在山峰附近容易凝结成云雾;山峰附近风力较大,吹起地表积 雪。 (3)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雪崩多发;位置偏僻,位于 冰原,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任答两点); 【解析】 (1)运用内力作用,主要从板块位置及岩性特征分析,该地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边界,岩层破碎, 岩浆易侵入;受到板块挤压,地壳抬升,隆起形成高原、花岗岩山地;岩石受到内力作用,山体岩石破裂,产 生垂直节理。外力作用的原理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过程说明,山地海拔较高,有冰川分布,山峰岩体经风化、冰 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风化、侵蚀而剥落,逐渐形 成塔状尖峰。 (2)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主要是和湿度大、温度低有关。该地位于西风带,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受安第斯 山的抬升作用,在山峰附近因温度下降容易凝结成云雾;山峰附近风力大;吹起地表积雪;空气中湿度大、温 度低,云雾多。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可以从高差、坡度、气候、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相对高度 1951 米,垂 直高差大;塔形山峰,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常年云雾缭绕,能见度差;山地降水丰 富,积雪厚度大,雪崩多发;位置偏僻,交通、通讯、补给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10.(2020·沙坪坝区·高三月考)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角,是世界的最东北端,有"地球东极"之称。首府首府阿纳德尔 是一座彩色城市,房屋外墙涂刷各中鲜艳的色彩,被称为"俄罗斯最明亮的城市"。近年来常常出现建筑物倾斜 和裂缝现象,并有倒塌危险。阿纳德尔河口处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该溺谷呈 V 形,原来位于陆地上,后被海 水淹没。楚科奇自治区境内居民点较少,以小镇和村庄为主,居民点之间以直升飞机或小飞机为主要运输方式。 (1)请从气温的角度说明阿纳德尔多彩色建筑以及该城建筑出现裂缝的原因? (2)从水文角度分析阿纳德尔河对阿纳德尔溺谷影响。 (3)请分析楚科奇地区居民为什么只能乘坐直升机或小飞机从一个镇到另一个镇。 【答案】(1)该地气候寒冷,彩色建筑较为醒目,提高人们的心理热度;彩色外墙能多吸收与保存外界的热能; 近年来全球变暖,该地区冻土解冻,地基变形,建筑出现裂缝。 (2)地质历史上阿纳德尔河流水速度快,流水侵蚀形成 V 形河谷;溺谷形成后,阿纳德尔河带来泥沙对阿纳德 尔溺谷进行淤积。 (3)纬度高,气温低,人口稀少,镇与镇距离远;地形崎岖,基础设施落后,缺乏道路。 【解析】 (1)从气温角度说明阿纳德尔多彩色建筑的原因主要从不同颜色对光热的吸收作用角度考虑,而裂缝主要从全 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考虑。读图可知,该地纬度较高,位于北极圈附近,气温低,彩色建筑外墙吸热能力强,同 时,可以提高人们心理热度,有助于防寒。建筑出现裂缝的原因,要结合材料“近年来”,说明建筑出现裂缝与 近年来的环境变化有关,主要是下沉系数差异导致的,由于全球变暖,冻土融化,地基变形,出现裂缝。 (2)水文角度分析河流对溺谷的影响主要从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两方面考虑。河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地 质时期,流水侵蚀使得 V 型河谷形成。而溺谷形成后,河流沉积作用增强,泥沙淤积作用增强。 (3)由材料可知,“楚科奇自治区境内居民点较少,以小镇和村庄为主”,说明当地人口稀少,主要是由于纬度 高,气温过低,不适宜人类居住,城镇之间距离较远,人们出现少。同时,该地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 道路缺乏,居民较远距离出行需要借助直升机或者小飞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