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选择题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析版)-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加入VIP免费下载

3.1.5 选择题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析版)-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ID:586791

大小:677.1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3.1.5 选择题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基础篇】 一、选择题 (2021·重庆高三零模)1999 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 流城高质量发展。图 1、图 2 分别为 1975~2015 年汛期(7~10 月)与非汛期(11~6 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 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 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 A.汛期径流量 B.非汛期径流量 C.汛期输沙量 D.非汛期输沙量 2.根据 1991 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 A.水土流失强烈 B.台风活动频繁 C.植被覆盖率高 D.受副高影响弱 3.2000 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拓宽,变深 B.拓宽,变浅 C.缩窄,变深 D.缩窄,变浅 【答案】1.D 2.D 3.A 【解析】 1.由图表可知,2000 后黄河下游非汛期输沙量统计曲线最平直,说明年季变化最小。D 正确。故选 D。 2.由图表可知,1991 年黄河下游汛期时径流量和输沙量偏小,说明黄河流域在此时可能降水量偏少,来水来 沙少。而 1991 年 7—10 月,黄河流域因为受副高影响弱,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在 7 月份还未进入到黄河流域, 导致其降水少,黄河径流量和 输沙量偏小。植被覆盖率的影响应是汛期和非汛期都有影响,而不是造成 1991 年黄河汛期时径流小,非汛期径流大。D 正确。故选 D。 3.小浪底水库的下泄清水与水库的调水调沙作用,导致黄河下游河道发生冲刷,河床变深变宽,通洪能力不断 增加。A 正确。故选 A。 (2021·河北高三零模)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 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 5 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 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 及其成因是( ) A.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 B.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 C.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 D.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 5.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 ) A.分布海拔较高 B.冰面、冰内均有消融 C.日均消融量大 D.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 【答案】4.C 5.D 【解析】 4.由材料信息“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可知,青藏高原东南处为海洋性冰川,受到来自印度 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低,A 错误,C 正确。由材料信息“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内陆”可知,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冰川积累量小,导致其雪线高,B、D 错误。故选 C。 5.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变化比大陆性冰川小,洪峰值低,因为青藏高原东南处 由于降水较多,植被盖率相比高原内陆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更强,所以洪峰滞后,D 正确;与分布海拔较高 、 冰面、冰内均有消融、日均消融量大均无关,A、B、C 错误;故选 D。 (2021·河北高三零模)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示意跨越 珠峰的 10 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 ) 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高度南坡低于北坡 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差近 2000 米 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 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高度相同 7.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 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 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 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 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答案】6.A 7.D 【解析】 6.由图中信息直接得出,相同覆被类型下限南坡低于北坡,A 正确;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高度差近 4000 米,B 错误;北坡比南坡少森林和灌丛两种覆被类型,C 错误;两坡的草地分布,南坡较北坡,上限更高, 下限更低,D 错误。故选 A。 7.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热量减少,降水发生变化,土地的覆被类 型由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过渡,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2021·江西高三月考)下表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相关资料,结合有关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近郊区 远郊区 郊外农村 偏远农村 人均耕地面积(亩) 0.3 0.9 1.3 2.5 单位耕地面积产值(元) 1120 980 560 330 8.表中各区域人均农业收入最低的地区是( ) A.近郊区 B.远郊区 C.郊区农村 D.偏远农村 9.若只考虑经济效益,郊区宜种植的农作物为( ) A.玉米 B.蔬菜 C.小麦 D.油菜 【答案】8.A 9.B 【解析】 8.人均农业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值;由表中数据可知,近郊区人均农业收入为 336,远郊区 人均农业收入为 882,郊外农村人均农业收入为 728,偏远农村人均农业收入为 825;人均农业收入最低的是近 郊区。选 A 正确。 9.若只考虑经济效益,种植的农作物单位产值越高,经济效益越好;粮食作物不如蔬菜经济效益高;油菜主要 是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大,蔬菜是餐桌副食,种植面积小经济效益较油菜更高;郊区靠近城市,地租高,种植 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经济效益高,B 正确。故选 B。 【提高篇】 一、选择题 (2021·新疆高三一模)2013 年 11 月,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永吴公路(下图)竣工,其大湖池段途经著名的 部阳湖候鸟保护区因该段公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会被水淹没,故采用了在乡村修建跨河公路中常用的一种排水 设计——过水路面,该路段多数时间可通行,只有当水位过高时,为安全起见会被禁行,但湖上的船只可以靠 过来,公路一秒钟变码头“图中的汽车行驶弋水面上,左侧是渔家捕鱼的小船,右侧是太阳洒下的光辉,宛如 一幅绚烂的油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试推断该段公路每年被水淹没的主要时间段是( ) A.3 月~5 月 B.6 月~8 月 C.9 月~11 月 D.12 月~次年 2 月 2.推断图 6 中的汽车此时前进的方向与时间最可能是( ) A.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 清晨 B.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 傍晚 C.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 清晨 D.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 傍晚 3.当初设计者修建“过水路面”时主要是为了( ) ①营造特殊的公路景观来吸引游客 ②降低建造难度,节约投资成本 ③更加有利于候鸟的迁徙 ④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B 2.B 3.D 【解析】 1.该路段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经过鄱阳湖,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湖水季节变化较大。该段公路每年被水 淹没的主要时间段是降水多,湖泊水位高的夏季,根据雨带移动,6 月到 7 月该地为梅雨季节,降水多,湖水 水位高,B 正确。3 月~5 月雨带还没有到达,水位低,A 错误。 9 月~11 月雨季逐渐结束,水位降低,C 错误。 12 月~次年 2 月为枯水期,水位低,D 错误。故选 B。 2.由图可知,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经过大湖池段为东北向西南,夏季清晨日出东北,太阳在左后方,A 错误。 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经过大湖池段为东北向西南,夏季傍晚日落西北,太阳在右侧,光线与公路垂直,B 正确。 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经过大湖池段为西南向东北,夏季清晨日出东北,太阳在右前方,光线不与公路垂直,C 错误。 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经过大湖池段为西南向东北,夏季傍晚日落西北,太阳在左侧,D 错误。故选 B。 3.因大湖池段途经著名的部阳湖候鸟保护区,所以当初设计者修建“过水路面”可以降低公路的高度,减少夏 季车辆通行,③更加有利于候鸟的迁徙, ④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②④正确。①营造特殊的公路景 观来吸引游客和②降低建造难度,节约投资成本不是主要目的,①②错误。故选 D。 (2021·江西上饶市·高三一模) 农地边际化是指农田按照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社 会经济的发展会让很多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某研究机构 2011 年在石柱县(地处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的 32 个乡(镇),229 个村进行农地边际化调查。请根据下列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因 素 指标分级 2011 年实际耕地 面积 km2 2011 年承包耕地 面积 km2 边际化耕地面 积 km2 边际化 率 海拔(m) 1500m 的耕地边际化率大的原因是该地区地势起伏大,耕作难度大,产量低,效益 不高,导致边际化率高。故 A 错误。表中数据,坡度在 6-15°边际化率较低,故 B 错误。由材料可知,边际化 率是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与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故 C 错误。表中数据可知,地势高低与边际化率大致呈正相 关,故 D 正确。 5.农村老人、妇女的比例升高,劳动能力较弱,会使边际化率升高,故 A 错误。提高农民把握农产品市场的能 力,会使农民积极性提高,从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边际化率,故 B 正确。小农经营的方式,生产规模小、效 益低,会使边际化率升高,故 C 错误。大型农机设备在山区不便于推广,会使边际化率提高,故 D 错误。故选 B。 6.山区的边际化耕地,采用生态恢复的处理方式,即有利于保持水土,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A 正确,B、C、 D 错误。 (2020·湖南郴州市·高三二模)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河面海拔相对更低的 河流)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使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 图为柴汶河与沂河袭夺前后的示意图,图中箭头示意河水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河流袭夺过程及其反映的主要地质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 A.古柴汶河是低位河,袭夺了古沂河上游 侧向侵蚀 B.古沂河是低位河,袭夺了古柴汶河上游 侧向侵蚀 C.古柴汶河是低位河,袭夺了古沂河上游 溯源侵蚀 D.古沂河是低位河,袭夺了古柴汶河上游 溯源侵蚀 8.河流被袭夺后,会导致( ) A.瀑布上游河段流速变缓慢 B.瀑布不断往东发展 C.柴汶河下游段径流量减少 D.沂河段径流量减少 【答案】7.C 8.D 【解析】 7.读图可知,图中河流袭夺过程表现为:古沂河河床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古柴汶河地势较低,为低位河, 落差大,流速快,向上游溯源侵蚀,切穿了分水岭,袭夺了古沂河的河道,并使沂河的河水流向柴汶河。故选 C。 8.结合上题分析,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后,瀑布上游河段落差没有变化,河流流速没有变化,A 错误;古沂河 与古柴汶河河床之间存在较大高差,袭夺发生之初,在大拐弯(袭夺发生点)处形成瀑布,后因河流不断溯源 侵蚀,瀑布逐渐往西发展,B 错误;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柴汶河的源头向上扩展很多,落差变大,流域 面积也明显增大,因此柴汶下游河段速加快,流量加大,C 错误;读图可知,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沂河 流程变短,源头下移,因此落差变小,流域面积明显缩小,因此流速、流量变小,D 正确。故选 D。 (2020·渝中区·高三月考)水土流失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紫色土分布 区是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的区域。下表为某研究人员模拟的不同坡度、降雨强度下紫色土坡面裸 地、秸秆覆盖产生径流时间统计表。该研究发现:秸秆覆盖相较于裸地,对地表径流的产生有一定的滞后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单位:分钟 降雨强度/ (mm·h-1) 5° 5° 15° 15° 25° 25° 裸地 覆盖 裸地 覆盖 裸地 覆盖 33 47.00 -- 31.33 -- 30.00 39.57 54 38.00 -- 6.07 27.41 5.30 8.14 94 8.19 34.20 3.72 12.01 2.50 4.11 125 9.18 16.76 6.00 8.41 4.22 6.27 注:“--”表示该次试验中未发生产流 9.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秸秆覆盖( ) A.滞后产生径流的效果逐渐稳定 B.滞后产生径流的效果逐渐提高 C.开始产生径流时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 D.开始产生径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减少 10.根据模拟实验,紫色土分布区恢复植被能够( ) A.增加降水量 B.增加降水变率 C.提高土壤含水量 D.增加坡面径流量 【答案】9.D 10.C 【解析】 9.读表可知,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秸秆覆盖开始产生径流时间产流时间逐渐减小,D 正确,C 错;在小雨 强度下(雨强为 33 和 54 mm/h),随着坡度的增大,秸秆覆盖产生的坡面径流增大,滞后产生径流的效果减小, AB 错。故选 D。 10.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变率与区域气候相关,恢复植被并不能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变率,AB 错;注意材料信息“该 研究发现:秸秆覆盖相较于裸地,对地表径流的产生有一定的滞后性”,紫色土分布区恢复植被,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增加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小坡面径流量,C 正确,D 错。故选 C。 (2020·沙坪坝区·高三月考)某地理研学旅行团队在世界某区域进行陆地研学活动,绘制出该 区域两个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该研学团队发现某时段内乙地比甲地日出早约 32 分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时段内甲地比乙地昼长( ) A.长 32 分钟 B.短 32 分钟 C.长 24 分钟 D.短 24 分钟 12.若一探险爱好者从乙到甲沿所在地形区旅行,其行进方向和路程最接近( ) A.自东北向西南 1100km B.自东南向西北 1100km C.自东北向西南 900km D.自东南向西北 1400km 【答案】11.B 12.D 【解析】 11.据图可知,甲位于 20°纬线,乙位于 30°纬线,据材料可知,某时段内乙地比甲地日出早约 32 分钟,说 明乙地昼长比甲地长,甲地比乙低短,A、C 排除;据图可知,甲位于 148°E 经线,乙位于 152°E 经线,两地 经度差 4°,乙地地方时比甲地早 16 分钟,则乙地日出时间实际比甲早 32-16=16 分钟,根据正午 12 时平分白 天,则乙地昼长比甲长 32 分钟,所以该时段内甲地比乙地昼长短 32 分钟。故选 B。 12.据经纬度和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地为南半球澳大利亚境内,甲在乙的西北方向,因此从乙到甲行进方向为 自东南向西北,A、C 排除;同一经线上两地纬度差 1°经线段长度为 110 千米,因此可判断该路程应大于 1100 千米,B 错误,D 正确。故选 D。 (2020·浙江高三月考)图 1 为我国某山脉地形图,图 2 为图 1 中某地的景观图,据学者推测第四纪冰期 时该地雪线高度约为 3500~3600 米。完成下面小题。 13.图 2 景观可见于图 1 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地形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岩层挤压弯曲形成 B.乙为冰川向北推移形成 C.丙为岩层断裂下陷形成 D.丁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13.D 14.B 【解析】 13.图二所示景观为山脊。由图一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 谷,B 错误。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 错误。丙为鞍部,C 错误。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为山脊,D 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 D。 14.乙为谷地,根据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 3500-3600 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 蚀作用形成的∪型谷,该地山峰海拔为 3767.2 米且位于乙谷地南侧,故该谷地为冰川向北推移而成,B 对。甲 处为山顶,应为内力形成,但图示没有褶皱或断层的相关信息,不能判断甲的地质构造,A 错。丙海拔高,不 可能是岩层下陷而成,C 错;流水侵蚀而成的往往是谷地,丁为山脊,不可能是流水侵蚀而成。据此分析本题 选 B。 (2020·辽宁高三月考)城市化一般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四个 阶段。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都市核心区,是一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 的地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主要部分。都市边缘区,是城市向农村过渡变化的地带,呈现出与中心城区和 乡村不同的特征。下图示意西欧某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Ⅱ阶段的特征是( ) A.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B.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C.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D.出现较大中心城市 16.该都市由Ⅲ阶段向Ⅳ阶段转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城市规模 B.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 C.放开户籍限制,吸引人口迁入 D.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15.D 16.B 【解析】 15.Ⅱ阶段都市人口变化率为正值,人口不断增加;都市边缘区人口增加,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处于郊区城 市化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质量下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故 ABC 错,可能出现较大的 中心城市,故 D 正确。故选 D。 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都市由Ⅲ阶段向Ⅳ阶段转变即由逆城市化阶段向再城市化阶段转变。Ⅳ阶段城市化进 程速度缓慢,核心城市区需要重新发展,应该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而不是扩大城市规模,故 A 错,加大科 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故 B 正确,不可能放开户籍限制,主要吸引科技 人才迁入,故 C 错,不可能承接产业转移,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故 D 错。故选 B。 (2020·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 2019 年 1 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 (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读极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极涡( )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D.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18.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 ①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②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 ③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7.D 18.B 【解析】 17.由材料可知,极涡是盘踞在极地高空的气旋性大型涡旋,属于气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A 错。 寒带的范围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的变化导致的热量差异划分的,从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与涡旋 无关,B 错。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与近地面的水汽来源无关,近地面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水体的蒸发,C 错。 极涡位于极地上空,纬度高,气温较低,且为气旋型大气漩涡,所以为冷性低气压,D 对。故选 D。 18.读图可知,左图中,极涡比较稳定,冷空气控制的范围较小,右图中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控制 的范围较大,①对。冷气团的发源地位于极地地区,美国并非是冷气团的发源地,②错。美国东西部海拔高, 受地形阻挡,不利于冷空气向南扩展,③错。北美洲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中部地区地势低平,利于来自墨 西哥湾的暖空气北上,从而挤压极地冷气团,从东西两侧南下,所以才导致美国东西部产生强寒潮天气,④对。 ①④对,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