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继续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四 继续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ID:58682

大小:222.35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四  继续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专题要点】 1.政治:KS5U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热点专题三《聚焦乌鲁木齐“7•5”事件加强民族团结》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考-资。源。网 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2009年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将达到8.3%左右,可以实现保“八”经济增长目标。报告指出,如果2010年世界金融危机不再进一步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GDP增长率将稳步回升到9%左右的水平。报告认为,今、明两年不会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一方面,需求不足的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凸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价格稳定。预计CPI指数将在2010年转正,保持在3%左右 3.发行国债。2009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通知称,本月14日,财政部将招标240亿元的2009年记账式附息(二十五期)国债。本期国债10月1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0月19日发行结束,10月21日起上市交易。本期国债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每年4月15日和10月15日支付利息,2039年10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此外,财政部公布,2009年记账式贴现(二十一期)国债从今天起发行,发行价格为99.697元,期限91天,折合年收益率为1.25%。( 4.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十项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具有重要意义。 5.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0亿元。 6. “一揽子”提振经济的举措。“一揽子”提振经济的举措。着力点在于“扩大内需”,目标在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既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不利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也是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这是中国政府近10年来首次提出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和财政政策基调的双双调整标志着宏观调控开始全面转向扩张,保增长已明确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考纲要求】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趋势得到遏制,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时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的同时,要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做好2009年和2010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在2009年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命题的重中之重。高☆考♂资♀源?网 【教法指引】  1.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从宏观调控的原因上看,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从目标上看,它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运用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而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十项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宏观调控转向防过冷防通缩,就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实际等于扩张性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来加大政府投入。我国将扩大赤字发行国债。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靠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2007年以来,保持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局面发生改变,先是物价突然大涨,CPI价格指数高企,物价渐成为宏调重点。然而,2008年一季度之后,物价涨势趋于缓和并连续下降,8月份CPI已降至5%以下,但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PPI指数超过10%,因此仍在干扰管理层视线。与此同时,GDP增长出现快速回落,经济可能走向过冷成为人们新的担心。再加上国际金融局势急剧恶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步入衰退期,外需大幅降低。显然,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转向以维持国内经济稳定,促使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平稳快速,不出现大幅回落为最主要目标。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来加大政府投入。积极财政政策实际等于扩张性政策,我国将扩大赤字发行国债,这会对明后两年预算带来影响,但这个规模完全在掌控范围内。 3.财政的支出和作用: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了政府的政策。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此次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五方面。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支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安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支持地震灾区尽快恢复重建城乡居民住房,加快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搞好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等。二是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继续执行好今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研究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三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标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逐步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监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四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是加大对 “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完善和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和规范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研究完善并适时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支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东北、中部地区及部分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加大后期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问题。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城乡棚户区、沉陷区、危房、廉租房等建设改造力度。支持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实行零增长。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加大对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的稳定支持力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推进燃油收费制度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健全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大力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国家对“三农”支出增加,投资额重点向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倾斜,体现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这次公布的十项措施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未来我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有较大幅度提高。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为经济增强后劲。用于公共消费基金也能给经济带来动力,共同体现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用于社会事业支出,体现财政促进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的作用;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体现财政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4.财政收入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为配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减轻企业负担。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税收的作用: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就是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按照部署,要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据测算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继续执行好今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研究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为扩大国内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少重复征税因素,降低投资成本,可以有效地鼓励投资,增强经济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必将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利润的增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考-资。源。网 5.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 , 也不是企业法人 , 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 , 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 形成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当前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目的是为了“保增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货币政策近十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宽松是相对于从紧而言的,二者在操作方向上相反。适度宽松意味着在货币供给取向上,将不再是以控制供应、收缩信贷为基调,而是以对资金供给的释放、信贷的放松为基调,最终是为了达到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目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信贷的全面放松,国家将在适度放松信贷的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在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央行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次货币政策的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投资与消费、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平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凸显了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在国内外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苗头,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之策。 自去年以来,我国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出现回落,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经营困难;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外需减弱使我国出口面临新的压力。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居民消费品价格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0%,增速已连续6个月出现回落,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宏观调控转向为防过冷防通缩。 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凸显中国政府保增长决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9月底以来,我国央行已在两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已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这些就是“适度宽松”的表现。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货币供给取向发生重大转变。在今年9月份后我国对货币政策已进行了灵活审慎的调整,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十大措施出台意味着全面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开始落实,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将大为增大。未来央行还将大幅度降息,而存款准备金率将进一步降低;扩大信贷的窗口指导政策也有望很快出台,要求金融机构加大贷款规模。 央行制定五大举措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是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     四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     五是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现金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现金供应的前瞻性;畅通国库资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国库资金收支效率;扩大国库直接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政府性补助资金范围,实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由国库直达最终收款人;积极推动国库直接办理各项社保资金收支业务,提高社保基金收缴和社会化发放效率,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以下五方面: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支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安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支持地震灾区尽快恢复重建城乡居民住房,加快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搞好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等。     二是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继续执行好今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研究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     三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标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逐步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监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     四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是加大对 “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完善和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和规范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研究完善并适时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支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东北、中部地区及部分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加大后期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问题。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城乡棚户区、沉陷区、危房、廉租房等建设改造力度。支持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实行零增长。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加大对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的稳定支持力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推进燃油收费制度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健全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大力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财政政策可引导结构调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货币政策重在调节总量,牵一发动全身。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货币政策也将在优化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配合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7.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即国家或政府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以达到财政目标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实际等于扩张性政策,我国将扩大赤字发行国债。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曾于1998年宣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针对投资过热等问题,于2005年转而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此次财政政策从“稳健”转“积极”,意味着我国将再度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其政策力度大、效果直接,能有效刺激经济。从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看出,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8.目前,投资、内需、出口这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中,出口受限。因此要扩大内需,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远靠消费,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经济工作重点。初步汇总,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建设,从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我国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3.7万亿元,而这次仅两年多时间新安排的投资就达到约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从十项措施可以看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这次中央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将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远靠消费。加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投资力度,进而带动社会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为有效的手段。据测算,中央部署的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大约可拉动明年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在当前外需明显减弱、消费乏力之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国内需求,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当前,要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确保4万亿元投资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推动结构调整;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9.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社会生产的目的;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体现。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国家将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集中解决民生等领域的历史欠账,加快办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大事、实事。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等;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等;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则会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有效办法。通过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在加强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10.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添后劲。这次公布的十项措施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未来我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有较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2007年我国每万人拥有铁路0.6公里,而美国达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1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家庭消费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将会阻碍生产的发展。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鼓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远靠消费,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前10个月消费实际增幅加快约3个百分点。但是,收入增速减缓、收入预期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不利因素,制约着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农民的消费。当前,既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又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保证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基础上,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广阔的内部需求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正在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技术改造、农村发展等都会释放巨大的投资需求。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正处于消费水平快速成长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潜力巨大。我国有居世界首位的外汇储备额,有规模巨大的居民储蓄和社会储蓄,有充裕的财政收入,扩大内需不仅有潜力,也有基础和空间。    1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国通胀威胁基本消除 未来更多考虑防止通缩。从去年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主要是反通胀,中国政府成功地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我们也有很多控制通货紧缩的经验。目前情况来看,整个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迅速减退,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我国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的政策考虑中,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合理增加货币信贷供应,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13.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投资用于环境建设会促进节能减排,有利与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安排了相当一部分的投资用于环境的建设,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的建设,安排了50亿元的投资。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安排了10亿元的投资。此外,在十大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的工业污染治理方面还特别安排了25亿元的投资。所以,新增投资中,直接用于增加能耗的内容并不多。相反,有相当大量的投资用于节能减排,对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任务会起到一个加快和促进的作用。 14.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高度全球化的要求。是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需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前景尚不明朗。在资本流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世界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15.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保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首要任务。针对我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日前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可以用“复杂多变”来概括。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上半年能源、粮食等价格接连创历史新高,使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但美国次贷危机深度蔓延,进而演化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从国内经济运行来看,上半年突如其来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物价的持续上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到了下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速出现回落,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金融领域的隐患也不容忽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前3个季度,我国经济实现了9.9%的较快增长,这一增速明显快于同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也高于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平均增速,但放缓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第三季度增速降到了9%,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增速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回落、控制通胀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今后两年多时间内约4万亿元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     本轮宏观调控,始于对近几年经济增长偏快趋势的控制,今年以来经济增长逐季放缓,有我国主动调控的因素,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从“防过热、防通胀”到“一保一控”,再到“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也显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日臻成熟。     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坚定发展经济的信心。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我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充裕的资金和劳动力优势,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动力强劲;我国有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财富,有驾驭经济运行的丰富经验,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基础和空间。今年以来,面对空前挑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近来,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政策措施,有的已开始见效。这些良好的内部条件,为我们应对外来挑战、战胜困难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7年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5%。对外依存度高,外部环境一有风吹草动,国内经济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对经济进行灵活审慎的调控。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同时,国内物价涨幅易回升、投资增速易反弹、资金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仍然存在。为此,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     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必须落实好中央各项政策。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中央适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暂免征收存款利息税、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粮农补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和住房贷款利率等。这些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均着眼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哲学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已开始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中国虽然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今年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     受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上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而出口与投资和消费一起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一是次贷危机的压力,二是8年经济高速增长后的周期性回落,三是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转型的压力等等。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出口增长,作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因素等开始出现调整,再加上经济经过8年的高速增长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回落,最后再遇上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才使得中国经济在9.9%的高速增长下,微观层面仍然感受到较大的困难。     今年年中,中共中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现在来看,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已基本达到,CPI已连续五个月回落,且预计会继续下行趋势。为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中国政府出台了10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下行趋势明显。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包括在今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从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设备投资;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矛盾的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思路新、工具多、导向明。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树立群众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十年前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在于保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GDP增长率从10%左右下降到当时的7%左右,一旦落入“低增长循环陷阱”,再恢复快速增长必然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因此,选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政府支出规模,成为当时最现实的选择。十年后,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更为深远,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推动结构调整;既要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要有效扩大投资,又要积极拉动消费。相比十年前,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大亮点就是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把扩张性政策从短期之举转为长期之策。从此次国务院公布的十大措施来看,民生投资占了主体,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以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专家认为,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正确、英明的决策。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九个字:一是“思路新”。它较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应对危机、化解危机,在立足于这一点的同时,又着眼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二是“工具多”。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等若干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三是“导向明”。“导向明”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重民生,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的好处。二是保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发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三是促消费。四是活市场,它表现在这笔钱是增强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用于支持企业购买新设备来进行产品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作用。五是统内外。扩大内需是我们的主要着力点,同时也兼顾要促进出口,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税政策。六是利长远,也就是实行有利于长远的发展战略,这次推进改革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等方面体现出来。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10年政策组合的变迁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也体现了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具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未来几年中国抵御危机冲击,保持国内经济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此种政策组合一直持续到2004年。     2004年底,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稳健政策),并提出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此种政策组合一直持续到2007年。     2007年底,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然而,到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货币政策已经不再提“从紧”或者“适度从紧”。此次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主要是为了应对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波及到实体经济,国内也出现经济下滑的风险。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贷款难和融资难问题,并直接导致生产经营困难。此次国家及时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与经济变化相吻合的。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属于宽松的经济政策,意味着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不再是以控制货币供应,以收缩信贷为基调,而是通过对资金供给的释放,达到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目的。     据公开信息显示,从9月份以来,央行已连续在2个月内降息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并降低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对银行信贷也已不再实施硬性约束,货币政策松动迹象明显。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当前的中国有了不少更为积极主动和有利的条件,强大的国力,充足的外汇储备和雄厚的财政资源使政府在政策决策时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这次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就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旨在通过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5.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与应对1998年金融风暴时相比,当前的中国有了不少更为积极主动和有利的条件,例如,拥有更为强大的国力,更充足的外汇储备和雄厚的财政资源,依然强势的货币等等,因而也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受历次外部大的冲击的经验看,每一次大的外部冲击都成为中国经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的重大机遇。正是在应对1998年金融风暴时,中国迅速推进了国企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国有银行改革等,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次贷危机冲击的政策主线之一;激发企业活力,改革基础产业和一些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模式,放松准入,以吸引和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理顺资源价格体系;除增值税转型外,目前可使用的财政政策还包括可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优化所得税细则,对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实施优惠税收政策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系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降低税收;启动农村市场等。采取适当的政策举措,扭转房地产、汽车市场的迅速下滑趋势。“次贷危机的冲击,同样也带给中国一次全面推进改革的机遇”。 6.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波及范围更广。这也对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带来了更大的外部冲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统计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今年GDP增速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9%。此外,下半年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也令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10月份增速更是下半年以来首次回落到20%以下。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被认为是一种最直接、见效快的促进经济增长手段。时值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即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政府适时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对提振全球信心无疑是一剂良药。  7.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意识能够反作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要重视正确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②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③重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将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我国将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财政部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实施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外贸发展,促进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还释放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信号。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为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我国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低水平建设容易反弹等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将侧重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下一步将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同时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支持服务业发展。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着力加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国内需求;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着力促进企业出口和扩大投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积极支持就业,着力促进提高消费需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增加农业、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切实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内外因辨证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外因是事物的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绝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总之,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发展是内困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受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上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而出口与投资和消费一起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一是次贷危机的压力,二是8年经济高速增长后的周期性回落,三是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转型的压力等等。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出口增长,作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因素等开始出现调整,再加上经济经过8年的高速增长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回落,最后再遇上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才使得中国经济在9.9%的高速增长下,微观层面仍然感受到较大的困难。 在新的政策框架下,中国将通过努力稳定出口和刺激国内需求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外部需求的改善可能尚需时日,国内需求则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良好的财政收支状况将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而最近出台的新一轮农村改革政策无疑将提升农村消费需求,从而为全社会消费需求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考-资。源。网 9.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政府顺时应势,及时主动做出的政策调整,体现了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原则。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需要,相机抉择,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灵活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多种政策工具,以及财政支出增减变化的结构性安排,调控社会供求总量与结构,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3年到1997年间,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并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促使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国内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明显的问题,经济增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果断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又一次相机抉择,从2005年起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财政宏观调控逐步实现了由被动调控向主动调控转变,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由单一手段调控向运用组合工具调控转变,财政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曾经历过几次大的起伏,每一次都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平稳度过。每次成功应对危机后,我国经济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和过去几次一样,我们会战胜这场危机,中国经济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0.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前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有助于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中国这次救市行动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有所不同,这次的重点是改善民生,改善人民居住、出行、环境、医疗和受教育的条件。有助于世界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将不仅对世界经济构成支撑,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有助于纠正中国经济的不平衡。相当于中国去年GDP的16%。这样的刺激力度大大超过了这次金融危机震中的美国,足见中国政府的勇气和决心。随着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年中的推出,新政策框架内的一大批措施已付诸实施,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批准新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曾经历过几次大的经济起伏,每一次都通过积极动用宏观调控手段而平稳度过。现在中国政府对妥善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依然充满信心,温家宝总理已经多次在重大场合阐释了抱有这种信心的理由。 11.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重视量变,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要研究事物的结构,调整优化事物的结构。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中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从有关资金的投向看,这些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密切结合,既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在诸多扩大投资的政策中,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举措更为积极主动。根据部署,我国将安排必要的资金继续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关闭破产和重大改革、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等,将加大对重大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有关安排和部署,今后两年多时间,扩大投资的资金投向主要是集中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据初步汇总,投资规模约需4万亿元。随着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到位,这一巨大投资规模不仅能有效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也能促进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措施。     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就是要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农业基础设施、铁路等交通设施、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投资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不仅是“有保有压”原则的具体体现,也能有效反映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程度。按照部署,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工程,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在“十一五”规划基础上,扩大全国县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覆盖面,使全国90%以上县城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流域水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根据规划,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实施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和海岸基干林带建设。 【政治学思考】 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增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主题。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我们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经济唯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机。目前,我国一些对外出口企业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有的甚至濒临破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把扩大内需作为立足点,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大措施、4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力度之大几乎前所未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有13亿人口,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依然存在,民生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时刻不能忘怀的大事,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这个问题尤需引起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居突出位置。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中,民生工程建设被放在首位,成为财政下一步增加支出的重点方向。财政部门将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高☆考♂资♀源?网 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中,包括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我国将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财政部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实施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外贸发展,促进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次1000亿元的投资,主要投向民生领域,主要投向一些基础设施,主要投向一些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业领域安排的投资是很少的,只是有一部分是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以从安排的主要领域来看,不会直接向工业领域进行大量的投资。相反,安排了相当一部分的投资用于环境的建设,比如说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的建设,安排了50亿元的投资。比如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安排了10亿元的投资。此外,在十大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的工业污染治理方面还特别安排了25亿元的投资。所以,新增1000亿元的投资中,直接用于增加能耗的内容并不多。相反,有相当大量的投资用于节能减排,对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任务会起到一个加快和促进的作用。中央此次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政策上,首先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将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及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灾后重建。同时加快一批在建和新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为落实中央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宣布,安排今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此外,公路、民航、铁路、电力和能源等部门近日也相继公布了投资方案。其中,铁路投资将超过万亿元,公路投资规模每年将超过1万亿元。铁道部估计,仅明年计划的6000亿元铁路投资,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达1.5个百分点。 2.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变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经验。9月下旬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波及我国经济,特别是沿海出口型企业受到明显影响,不少企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10月份我国出口增速继续放缓。在外需持续减弱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立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3.国家的职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增长”,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是国家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体现。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促进发展,发展有利与和平。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重拳扩大内需对世界经济是重大利好。今年以来,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呈现放缓之势。世界银行日前已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为“勉强”达到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甚至由原来的2%下调至负0.1%,发展中国家则由6.4%下调至4.5%。曾经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正在把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放到扩大国内需求上来,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有望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这是自金融海啸发生以来,中国做出的最重大的经济决策,也是继美国和欧盟之后,全球第三大规模的政府救市行为。中国最新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有助于确保中国经济维持8%至9%的较快增速。中国若保持8%至9%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进口作为支撑,这相当于间接给一些出口国提供了经济刺激。与此同时,维持经济增长还需要进口中间产品、资本商品,这也会给其他中高收入国家过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自身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测算,到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5%,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8%左右。单就经济增量来看,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对全球的新增GDP贡献是27.87%,美国的贡献是18.55%,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稳定、保持金融稳定、保持资本市场稳定。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十项举措意在刺激中国经济,却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利好。当前,世界各国再次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在身体力行,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积极合作,以求共渡难关。 【历史学思考】  1.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理解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原因、措施及作用。  2.了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及二战以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知识综合】 一、内需与外需: 1.扩大内需:    ①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    ②扩大内需,即通过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③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④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偏低,投资渠道太窄,从而使我国储藏存款率偏高。因此国家应该鼓励居民对在固定资产的投资,扩大投资渠道。    ⑤城乡居民要把握存款储蓄、股票、债券(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手段的特点,努力做到科学理财。比如在银行保留适当储蓄资金的同时,可以将部分储蓄资金用来购买股票、债权,以期带来更多的收益,购买商业保险用来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高☆考♂资♀源?网    ⑥我国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低,这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良性循环。因此,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⑦扩大消费需求,国家要高度关注影响居民消费的有关因素: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制约居民消费的根本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居民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就会逐步增加,从而使家庭消费水平由低级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因此,要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收入水平。这对居民消费有着直接的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c物价水平。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越高,家庭消费水平越低。因此,控制物价上涨,是维持家庭正常消费的有效途径。d人口数量。在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成反比。因此,抑制人口增长,对于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⑧居民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消费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因此,居民消费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如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的现象。    2.对外贸易(外需):    ①二战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呈现出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等新的特点。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方兴未艾,表现为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等典型特征。 。考-资。源。网    ②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通过不等价交换(即提高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降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而形成的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要进一步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必须反对发达国家利用不等价交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    ③在世界市场上,由于没有统一的货币,国际贸易需要用外汇支付。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使用外汇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这就必然要有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外汇储备是外汇的积累,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特别需要能够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就是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中国应充分行使权利,勇于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的制定,努力维护国家利益。1980年5月15日,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并多次获得其帮助,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⑤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⑥“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引进来”,通过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更好的“走出去”;“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    ⑦在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中,通过海关征收的关税对一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征收关税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关税税率的调整还能够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调节作用。根据自由贸易的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为5%,发展中国家为15%,我国的关税税率也在逐步降低。    ⑧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贸易、来讲装配贸易、来样加工贸易,具有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补偿贸易(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等。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要能够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强调对外开放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这一前提和基础,强调自力更生不能排除对外开放,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在对外贸易中要自觉维护我国的主权,坚决反对不等价交换。    ⑩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相辅相成,不能分割,更不应对立。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更要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工业的正常发展。 二、多角度分析: 1.经济常识分析。考-资。源。网    涉及的经济常识内容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以及“三农”问题等。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政府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的津贴、补助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求和控制信贷规模,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等。央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扩大或收缩信贷供应量;通过提高或降低存贷款利率,可扩大或收缩货币信贷供应量;通过卖出或买进国债,可以扩大或缩小货币供应量。财政投入重点和国债投资重点的安排,体现国家通过财政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滞缓,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中央银行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通过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利,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等。其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上表所列各项内容及2009年两部委拟增发2000亿元规模国债等方案就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具体表现。“投资、出口、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个材料所提到的政策项目中都得到了体现。特别是扩大内需,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大,经济发展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把经济增长放到主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上来,坚持并完善扩大内需的方针,是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根本保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生活消费内需这一点和《经济常识》中生产和消费辩证关系的知识点联系得非常紧密。 以上措施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政治常识分析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经济经济政策组合拳的出台,反映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职能。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体现了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应对金融危机。着眼明年经济,国务院加快基建投资,还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国家政策组合拳管理重度出击,是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体现了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体现党坚持“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 ⑤我国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我国提高3000余种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就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提高竞争力,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⑥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我国政府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现在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为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近三年铁路建设投资将超过35000亿元,其中长期投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 。考-资。源。网 3.哲学常识分析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国家出台上述政策,是根据国际国内的现实情况出发的。国家运用财政和税收国债等经济杠杆,刺激经济发展,并鼓励出口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能的关系。市场经济有自身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这一点。国家采取政策组合拳,并提出实施这些措施,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重”就是要实施坚决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准”就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就是要抓好落实),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③国家采用政策组合拳的办法对国民经济进行全方位调控,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④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当前形势下,发展经济尤为重要。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⑤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例如国家提高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不同的产品税率不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⑥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两月内三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是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适时作出的。 ⑦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既重视内因(扩大内需),又充分利用外因(扩大出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