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生态保护植被土壤课件(32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生态保护植被土壤课件(32张)

ID:587018

大小:688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态保护(植被、土壤) 真题再研析·提升审题力 情境素材1 生态保护   (2020·全国卷Ⅰ·T1-3)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 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 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深度解读】 试题情景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 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区域认知 学科应用 通过我国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措施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治 理,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学科素养 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1.C 2.B 3.C  情境素材2 植被、土壤   (2017·全国卷Ⅰ·T1~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 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 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 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 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深度解读】 1.B 2.D 3.A  试题情景 以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 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为背景,考查自然植被、景观 差异原因及影响因素 学科应用 通过对绿化隔离带两侧景观差异的对比分析,围绕人 地协调主线来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 题并解决问题 学科素养 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生态保护】   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 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压埋尼龙网方格沙障会导致沙障防护 功能基本丧失。如图为划分成6个地貌部位的某一流动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1.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 A.固沙速度快  B.对环境适应性强  C.需要劳动量小  D.治理成本低 2.机械防沙的原理是(  ) A.增加降水 B.削减风力 C.提高地下水位 D.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3.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  ) A.Ⅰ B.Ⅱ C.Ⅲ D.V 1.B 2.B 3.D 第1题,生物措施的使用需要在适宜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分条件 下才可行,而机械防沙措施“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不受水 分条件的限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第2题,机械防沙措施是通过沙障的形式增加 地表的粗糙度,削减风力,减轻风沙危害。不会增加降水和提高地下水位,也不会 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第3题,沙丘的迎风坡为弧形凸面,背风坡为弧形凹面。因此 图中Ⅰ、Ⅱ、Ⅲ部位处于沙丘的迎风坡,而V处于该沙丘的背风坡,故该沙丘中最 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V部位。  武汉市素有“百湖之市”的美名,但如今湖泊面积大幅萎缩,如图示意武汉市 中心城区武昌2001年与2019年湖泊边界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2001—2019年武昌区湖泊面积大幅萎缩,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围湖造田 B.泥沙淤积 C.气候变暖 D.建设占用 5.武汉市城区内的东湖面积变化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湖已成为(  ) A.城市饮用水源 B.城市湿地公园 C.城市水运航道 D.水产养殖基地 4.D 5.B 第4题,由题中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湖泊是位于武汉,结合城市化的相 关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较快,占用大量土地,湖泊被填平,导 致武昌区湖泊面积大幅萎缩。第5题,当把湖泊规划为城市公园以后,各种人类活 动都会减少,从而使对湖泊面积影响降到最低。该湖位于城市市区,不适合成为 城市饮用水源;城市水运航道不会对湖泊面积产生影响;如果成为水产养殖基地 湖泊面积因为生产需要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大。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具有典型的沙土二 元结构坡面。某研究组建造模型(图1)研究当地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沙层厚度 和粒径组成对坡面产流时间、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黄土主要由黏粒和粉粒 组成,黏性比砂粒大;坡面径流包括地表与地下径流,砂粒粒径大,利于沙土界面 流的形成。图2示意沙层厚度对不同降雨时段15 min产流量的主效应图。 (1)六道沟流域风蚀与水蚀交错进行,分别指出当地风蚀和水蚀的主要季节。 (2)说明不同降雨时段与沙层厚度条件下与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3)研究发现,降雨中前期薄覆沙坡面不同时段产沙量及不同历时总产沙量都大 于厚覆沙坡面,而在降雨后期则相反。请解释原因。 (4)从沙层厚度与粒径组成方面分析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 产沙变化的影响。 6.(1)夏秋季节以水蚀为主,冬春季节以风蚀为主。 (2)总体上,沙层厚度越厚,产流量越少;降雨前期到后期产流量呈增长态势;降雨 中前期,随沙层厚度增加产流量递减,速率增加(较薄沙层产流量较大,较厚沙层 产流量较小甚至无);降雨后期,产流量随厚度增加递减速率较低,产流量几乎不 变。 (3)薄覆沙坡面的蓄水性较差,在降雨中前期形成较大产流,挟沙能力强,而厚覆 沙坡面仍处于下渗阶段(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挟沙能力弱;降雨后期,薄覆沙坡面 由于早期的侵蚀变为一元黄土坡面,黄土抗蚀能力弱,产沙量小;而厚覆沙坡面在 前期蓄水,形成巨大的沙土界面流(地下径流),渗流侵蚀和地表侵蚀共同进行,产 沙量大。 (4)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使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地表堆积作用增强,使 沙层厚度增加,粒径减小,土壤的蓄水能力加强,产流时间延长,产流量减少,产沙 量减少。 【植被、土壤】   热带云林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植被高度上持久或季节性地有云 层存在。云林在水分捕获和动态方面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委内瑞 拉安第斯山脉某地云林被开辟为牧牛场,其降雨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右图为 云林开辟为牧场前后水循环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  ) A.云雾截留量 B.叶片截留量 C.枯落物截留量 D.蒸腾量 8.开辟为牧场后,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增加 B.空气湿度增大 C.叶片截留量减小 D.云雾减少,光照增强 9.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  )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 C.土壤蒸发量减小 D.地下径流量增加 7.B 8.D 9.B 第7题,读“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可知,在云林生态系统内 部水循环环节中,叶片截留量占31%,所以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 关键环节是叶片截留量。第8题,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热带云林涵养水 源,降水量会减少,空气湿度减小。叶片截留量减小不是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 原因。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高大的热带云林,云雾减少,光照增强,蒸腾 作用增强,这才是导致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第9题,对比分析“热带云林 水循环示意”图和“牧场水循环示意”图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植被 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云雾减少,光 照增强,土壤蒸发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减少。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 原环境下;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 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右图示意海南岛的土壤类型及年降水量分布。据此 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各自代表的土壤类型分别为(  ) A.砖红壤、燥红土、赤红壤、水稻土 B.水稻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 C.赤红壤、砖红壤、燥红土、水稻土 D.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 11.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图中e地区发育 黄壤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海拔高气温较低 C.光照热量更充足 D.森林覆盖率较高 10.D 11.B 第10题,图中显示,甲区域年降水量最少,属较干热地区,材料信息 表明,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发育燥红土,因此甲代表燥红土;乙为降水 量较多、海拔较低的沿海平原地区,属湿热地区,多热带季雨林,材料信息表明, 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发育砖红壤,因此乙代表砖红壤;图中显示,丙位于海 南岛中部,黄壤分布区的附近,而黄壤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表明海 南岛中部海拔较高,形成亚热带森林环境,材料信息表明,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环境下发育赤红壤,丙应代表赤红壤;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 水田农业,在人们耕作熟化作用下形成水稻土,因此丁代表水稻土。第11题,黄壤 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海南岛纬度大多低于 20°N,属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发育了亚热带土壤,表明当地气温相对于岛屿其 他地区较低。图中显示,e地为多条河流的发源地,由此推测e地应地势高,海拔高 则气温较低,可能出现亚热带环境特征,因此在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如果e地纬 度低、气温较高,就不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如果e地光照、 热量更充足,就不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森林覆盖率较高,与 发育黄壤关系不大。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