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3.1 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课件(100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3.1 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课件(100张)

ID:587098

大小:7.12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循环 及地表形态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基 础 回 扣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知识点一:地球的结构 1.地震波 分类  特    点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共同点  纵波(P)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 度不同; 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会发 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横波(S) 较慢 固体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地球的内部圈层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3.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是该圈层中最活 跃的部分。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特别提示: 项目 范围 联系 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 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岩石圈 地表至软流层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地表至软流层 地壳厚度一般是地势越高地壳越厚。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 地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千米;高山、高原 地区最厚,达60~70千米。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知识点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岩石) 1.地壳的物质组成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列表比较三大类岩石 类型 形成 常见 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特点 岩 浆 岩 侵 入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 下,侵入地壳上部, 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 岩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筑材 料;多种金属 矿是工业生产 的原料  矿物结晶颗粒较 大,致密  喷 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 下,沿地壳薄弱地带 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玄武 岩   矿物结晶不明 显,有的有流纹 或气孔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类 型 形成 常见 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特点 沉 积 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 下受到破坏,碎屑物 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 固结而成岩石 石灰 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 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 料;煤、石油是当前世 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具有层 理构造, 常含有 化石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类 型 形成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特点 变 质 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 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 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大理岩、 板岩、石 英岩、片 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 材料;铁矿石 是钢铁工业的 重要原料   片理 构造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及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 在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互相转化。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知识点三:地球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 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 作用 太阳能、重 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等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 于平坦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全球的岩石圈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 震(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 洋火山地震带)。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及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板块运动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陆陆碰撞 形成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 斯山脉 陆海碰撞 陆地板块边界处形 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海洋板块边界处形 成深海沟 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 太平洋西岸岛屿(如日本 群岛、台湾岛)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板块运动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板块分离(张裂)  (生长边界) 形成海洋和裂谷 红海、东非大裂谷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特别提示: ①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 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②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生长边界; 红海—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 ③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 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 有褶皱(水平方向)和断层(垂直方向)。一般来说,岩层中间向上隆起 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记忆规律:“中老背,中新 向”,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 向斜。)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①褶皱形态比较 褶曲 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地表形态 未侵蚀 侵蚀后(地形倒置) 背斜 岩层向上 拱起 中间老、 两翼新 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的影响,常 被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 岩层向下 弯曲 中间新、 两翼老 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 蚀,成为山岭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②断层构造比较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地表形态 举例 断 层 地垒  岩层受强大压 力或张力发生断 裂,并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  常形成断块山 如华山西峰、峨 眉山万佛顶 地堑 常形成构造盆地 或谷地   吐鲁番盆地、渭 河谷地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③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 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采石 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 难度小,成本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汇 集水流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 河谷发育  断层线岩石破碎,岩隙易被侵蚀 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道路、桥梁、水库等 工程需回避的地方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 产生地震、滑坡,破坏工程;水 库储水易渗漏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五种外力 作用长期而缓慢地进行,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是基础,而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则需要动力: 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外力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主要分布 地区 风力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 蘑菇、雅丹地貌、戈壁、裸 岩荒漠 风积地貌(沙丘、沙 漠)、黄土地貌(黄 土高原) 干旱、半 干旱地区 流水 崎岖的地表(黄土高原的沟 壑)、V形河床;喀斯特地形、 沟谷峡谷瀑布 冲积扇、冲积平原、 三角洲、石钟乳、 石笋、石柱 湿润、半 湿润地区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外力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主要分布 地区 冰川 U形谷、角峰、峡湾海岸(挪 威海岸)、冰斗、冰蚀湖(北 美五大湖) 冰碛丘陵(波德 平原)、冰碛湖 泊(日内瓦湖) 冰川分布的 高纬度和高 山地区 海浪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 海滩 沿海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典 例 精 析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例1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 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示意 发源于太行山拒马河的河流阶地。据此回答(1)~(3)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 B.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 C.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 D.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 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拒马河在图示区域的流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西向东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3)早期人类活动一般首选在河流阶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涝较少   B.气候湿润 C.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 流水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A正确。 (2)由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图中的 河漫滩在北侧,故可推测出河流是自西向东流,右岸是南岸,左岸 是北岸。D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3)早期人类以农耕为主,河流阶地土壤肥沃而且靠近河流,灌溉方 便,有利于农耕,C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例2 (2018·北京卷,4)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问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 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 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的岩 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为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 错误。故选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例3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简图。该区域的沉积地层有Q、P、C、D、 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 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两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 的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 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基 础 冲 关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018·海南卷,14~15)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 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 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 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 力作用所致,故D正确、A、C错误。图中的岩层没有弯曲变形,因 此不属于褶皱,故B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2题,依据第1题推理可知,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岩层在形成初 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的海拔 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的起伏大于X区可知,外力侵蚀作用更为 强烈。故C项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 时期形成的阶地。据此完成3~5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3.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4.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黄土、漫滩砂、基岩、坡积物 B.黄土、坡积物、漫滩砂、基岩 C.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 D.基岩、坡积物、漫滩砂、黄土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5.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  ) A.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 B.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 C.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 D.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3题,河流阶地就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 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表层的堆积物多 由沉积作用形成,A、C错误。根据图示阶地堆积物分布可以看出,T1、T2、T3 时期阶地最上层有黄土层覆盖,而河床底部缺失黄土层。由此可以推测出,黄 土层的沉积发生在构造运动之后,B错误。该地区位于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气 候干旱,风力大,黄土层最可能为风力堆积形成,故D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4题,对于沉积物来说,一般分布在最下面的,最先沉积。根据图示T2阶地漫 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的覆盖顺序可以看出,漫滩砂和基岩在阶地T2形成 以前就存在,且按顺序基岩形成更早。T2阶地形成以后才出现坡积物和黄土, 且黄土覆盖在坡积物之上,故按顺序,坡积物先沉积。因此,先后顺序为基岩、 漫滩砂、坡积物、黄土。故C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5题,该河段所示为侵蚀阶地,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且在T1、T2、 T3三个阶段沉积物厚度不相同,因此可以推测出它们不是同一时期 沉积形成,该河段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D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白云山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这里有数千个大小不一的石臼,其数量之丰、个体之大、形 态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读石臼景观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6~ 7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6.从成因上看,石臼景观形成于(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冰川堆积 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7.构成石臼的岩石为海洋沉积形成的白云岩,图中代表该岩石的字 母是(  ) A.a   B.b   C.c   D.d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6题,石臼是古代冰川融化后,大量冰川融水(包括0℃以 下的压融水和0℃以上的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向下流,强烈冲击、 碾磨冰川下的岩石而形成孔穴。所以,石臼景观形成于流水侵蚀, 选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7题,海洋沉积形成的白云岩是沉积岩。据图中的相互关系可以判 断出,b是变质岩,a是岩浆,c是沉积岩,d是岩浆岩。故选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 火山灰直冲天空2 500 m高处。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回答8~9题。 8.火山喷发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9.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8题,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 故C正确。 第9题,火山喷发,首先影响到的圈层是大气圈,然后降落到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故D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019·海南高考)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 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 10~11题。 10.该钻井(  )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11.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A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10题,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 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 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 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 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 透地幔,故C、D错误。 第11题,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多米,说 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节理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广泛发育的一种裂纹或裂缝。位于浙江 省江山市的江郎山主要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由于节理发育而形成雄 伟奇特的“三爿石”景观。图a为江郎山外景照,图b为三大类岩石转化 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2.构成江郎山山体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3.“三爿石”的形成过程先后顺序是 (  ) A.节理发育—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节理发育 C.地壳抬升—节理发育—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节理发育—地壳抬升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12题,由题干中的“红色砂砾岩”可知,该山体的岩石为 沉积岩。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岩浆、变质岩、岩浆岩、沉积 岩。故D正确。 第13题,该地地处气候湿润的浙江省,以流水侵蚀为主,A错误;流 水侵蚀主要发生在地壳抬升和节理发育之后,C正确,B、D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能 力 提 升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 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 000米。据此完成第1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的。其形 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019·江苏)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 上的“甲”是一个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个向斜,“丙”是 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2~3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3.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 第2题,根据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 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含义和N表达的地质含义 不同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上部的岩层主要 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而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 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从图中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 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出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 化也无法判断出来,A、B、C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3题,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 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 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 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的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 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 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出其形成于什么,D 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 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 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 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图 a)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b),回答4~5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4.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5.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 (  ) A.玄武岩面多气孔,有利于通风透气 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 C.塔形外表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B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4题,由图b可知,戊经由②变成沉积物,则②为风化、侵蚀、搬运 作用;沉积物由①变为甲,则①为沉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过②变 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 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则乙为变质岩。③表示变质作用,④代表喷出冷凝, ⑤代表重熔再生。由材料可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 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A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5题,玄武岩面多气孔,具有透气性,但并不能通风,A错误;“质 地松软,易于开凿”可节约工程建设成本,B正确;“坡度大,有利于 排水”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层理清晰”是沉积岩的特征,D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017·天津卷,3)读下图,回答第6题。 6.图中的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B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 排除A、C。图示的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 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据此可以判断 出,此处的地质构造为褶皱,B正确,D错误。故选B。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 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 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 7~8题。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7.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北向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 D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8.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7题,图中的河流有火山灰层,西岸砂岩层形成堆积明显,以堆积作 用为主。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可知该河流 的流向为由南向北,A错误。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 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图中的阶地不断增加,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C错误。阶地位置,级别越高, 形成时代越老。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D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8题,阶地②有火山灰,土壤非常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 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威胁,C正确;河流沿岸的居民点和耕地, 要考虑到洪水威胁,故应位于海拔较高处,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 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威胁,A错误; 分布在阶地①,砂岩土壤没 有火山灰肥沃,B错误;分布在阶地③,地势太高,D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下面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A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0.图中(  )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B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9题,图中断层①左侧没有沉积岩,说明是在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 沉积岩层③形成。③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③被断层②切断。 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乙 处物质是沉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图 中断层①左侧没有沉积岩,说明是在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③形成。 ③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③被断层②切断。再有岩层④沉积。 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③②④,A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10题,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 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A错误。乙处 物质是沉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B正确。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 部,C错误。根据图例,丁处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D 错误。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如图所示为我国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冰川地貌素描图。读图,回答 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  ) A.冰斗、“U”形谷、角峰 B.“U”形谷、冰斗、角峰 C.冰斗、角峰、“U”形谷 D.角峰、冰斗、“U”形谷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2.下列描述中,最符合图中③地貌的特点的是(  ) A.金字塔形尖峰 B.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C.两壁陡立,谷底开阔 D.两壁陡立,谷底下切 C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11题,据图中各冰川地貌的特点可知,图中①②③所表 示的地貌分别是冰斗、角峰、“U”形谷,故C正确。 第12题,金字塔形尖峰为角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为冰斗; ③地貌为“U”形谷,其特点是两壁陡立,谷底开阔。故C正确。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13.新疆的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新疆的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把图中的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 力作用形成的。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 成原因。 吐鲁番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而形成的。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3)结合图中所示的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 异同点。 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 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解析】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山脉是板块 挤压抬升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 与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属于外力作用。 第(2)题,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 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导航 第(3)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沙丘地貌是风力堆 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