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ID:587403

大小:3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出题人 :付荣 审题人:姜长清 刀。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歌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中 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出现。《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共三百零五 篇作品,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 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 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 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的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另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与《诗 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 厚的神话色彩。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 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 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 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 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另一方面,由于魏晋时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 倾轧更为无情,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因而,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是痛不欲生,对现 实极为不满。这就形成了魏晋诗凄苦闷郁的另一基调。这时期已经出现对七言诗的探索。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许多不 朽的诗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楚辞的浪漫主义影响不很显著,杂言诗也不太多。《诗经》的影响却是一目 了然的。这一阶段的诗,现实性都很强烈,其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且趋于完善,七言诗也出现,诗的 创作在形式和技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朝诗人把这一阶段的诗统称为“旧体诗”或“古风”。这的确是一股神奇的、深邃的、美丽的古风, 直到今天,它还在时时吹拂着我们,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清丽的奇思和幽深的玄想。 (节选自王长虹《风歌一曲唱辉煌——唐以前的中国诗》) 1.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经》是我们先人有目的的诗歌集体创作活动,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就开始了它的创作。 B.《诗经》中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诗经》从而 成为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源起。 C.《诗经》所收录的作品大约三百零五篇,这些作品是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D.《诗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它深刻宽阔地显示出了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 术创造能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楚辞的产生几乎与《诗经》同时,它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的一种体裁,后来成为了浪漫主义 文学的源头。 B.两汉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诗歌由四言到五言,虽只多了一个字,却代表 了中国诗的转折。这时期,也出现了对七言诗的探索。 C.魏晋南北朝时代,诗风有两种走向,一方面是慷慨悲歌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凄苦闷郁的基调。 D.旧体诗的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之后五言诗趋于完善,又出现了七言诗,诗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也 渐趋成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楚辞体诗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两汉时代,诗风质朴,作品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因而,此时的诗不重华丽,推崇写实主 义。 C.魏晋时的文人们因为身处斗争残酷的政治环境,只好通过谈玄论道,宣泄内心苦闷和不满。 D.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它还对我们有 着深远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 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 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 的书。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 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 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 “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 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 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 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年写新诗,晚年 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 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 0 年毕业生,查历年毕 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 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 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 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 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 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 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 里写:“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道断的事,朱先生却 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这一期出版在一九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 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 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 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活, 他辞去。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 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 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 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 的行。《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 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 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 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 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 说来也巧,与朱先生告别,一晃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 方是何如人,原来是朱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而不久就看见他,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 而恳挚。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一看就是个书呆子。”我说:“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余 韵,我很高兴。” (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有删改) 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朱自清先生给本文作者的总体印象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 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清”字。 B.本文选材琐碎但不多余。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宽厚的性格,而结尾处写 朱公子,则直接映衬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 C.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行”,和他律己严、 待人厚的“行”相比,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可以忽视。 D.本文作者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 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5.请从作者与朱先生的交往中举例说明朱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4 分) 6.结合全文,概括朱自清先生行、文、学的主要特征。(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银合欢 台湾南部的山区里,有一种终年都盛开着花的植物,它的花长得真像一个个绒线球,花色的大部分是 鹅黄色,也有少数变种的可以开出白色或粉红色的花来,它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银合欢”。 在种满银合欢的山坡地上,远远望去,仿佛遍地长满小小的绒球。最美的时候是晴天的黄昏,稍微有 一些晚风,阳光轻浅地穿透银合欢质地温柔的花蕊,微风缓缓地摇曳,竟让人感觉山上的银合欢是至美的 花,不像是长在山地野田间的灌木丛。 萎谢的银合欢花,会从花茎中生出长长的夹果,先是柔软的绿色,很快地成熟为褐黑色,最后爆开, 细小的种子就随风飘落各处,第二年又长出一丛丛的银合欢树。如果坡地上有一丛银合欢,没有多久它们 就盘踞了整个山坡。 在我们乡下,银合欢一直是烧火最好的材料,而且是取用不绝。尤其在贫瘠的土地上,农人通常撒下 银合欢的种子,到冬天的时候把遍生的银合欢放火烧掉,它的灰烬很快成为土地最好的肥料,隔年春天, 就可以在那里种花生、番薯等容易生长的作物。 童年的时候,我对银合欢有种说不出的好感。这种好感不只是来自它花的美丽,而是它的羽状叶子能 编成非常好看的冠冕,它的枝杆又常常成为我们手中的剑,也是我们在荒野烤番薯最好的木材。 因此我曾仔细观察银合欢的生长,每天跑到家附近的银合欢丛中,用铅笔在根的最底部画下记号,第 二天再跑去看,这样我能真切地感觉到银合欢迅速地自土中拔起,它甚至长得比春天最好的稻禾还要快。 平常时候,银合欢一个月大概可以长一尺高,如果在夏天的雨季,或者长在河岸边的银合欢,它们一个月 可以长两尺高。常常放一个暑假,本来刚发芽的银合欢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我从来不能理解,为何长在石头地里,完全没有人照看的银合欢,竟能和时间竞赛似的,奇异地长高。 那时我们家有一个林场,父亲在较低的山坡上种了桃花心木,较高的地方则种南洋杉,它们对时间好 像没有感觉,有时一个月也看不到它们长一寸,桃花心木要十年才能收成,南洋杉则要等到十五年。 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们不把山上都种银合欢呢?它们长得最快。 在林地工作的父亲笑了起来,他说:“银合欢长得那么快,可是它不能做家具,甚至不能做木炭。你看 这些南洋杉,它长得慢,但是结实,将来才是有用的木材。” “可是,银合欢也可以做柴火,还能做肥料呀!”我说。 “傻孩子,任何木头都能做柴火,也能做肥料,却不是任何木头都能做家具的。” 虽然银合欢在乡人的眼中是那么无用,连父亲都看不起它,我还是私心里喜欢它,因为它低矮,不像 桃花心木崇高;它亲切,不像南洋杉严肃;何况,她在风里是那么好看。 最近读到一篇报告,知道有科学家发现银合欢生长得快速,拿它做为肥料试验。他们在种满银合欢的 坡地上空中施肥,记录它的成长,和那些未施肥的银合欢比较,来验证肥料的效果。同样的,也有一部分 科学家拿它来做除草剂的试验,这些试验都发现银合欢是最适合用来试验的植物,就像卑微的老鼠常常成 为动物解剖与吃食各种毒物的祭品。 这使我对银合欢又生出一些敬意来,它虽不能是崇高巨大的木材,到底,它有许多别的木材所没有的 用处,如同乡里间的小人物,他们不能成为领导者,却各自在岗位上发挥了大人物不能体知的功能。而且, 我相信不论我们如何在银合欢的身上试验,在小老鼠的身上解剖,它们都不会灭绝的。 我想到我在金门时候的一件旧事。在金门古宁头的海边上,就生长了无数的银合欢,在阳光下盛开着 花。我从古宁头的望远镜中看大陆沿岸,发现镜中海岸也盛长着银合欢,也开了花。那幅图像深深地印在 我的脑海,隔了几年也不能忘却,每在乡间山里看到银合欢就浮现出来。 因为那时银合欢隔海对望,有着浓浓的乡愁,那乡愁的生长力和银合欢一样,一月一尺,隔了一个春 天,它就长得和人同样高了。我只是不知,是此岸的种子落到彼岸,还是彼岸的种子被吹到此岸呢?生长 在海峡两岸的银合欢有什么不同呢? (节选自林清玄《银合欢》,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 银合欢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它的花枯萎后会长出夹果,夹果成熟爆开,细小的种子就随风飘落各处。 所以,坡地上的一丛银合欢,不久就会盘踞整个山坡。 B. 童年时的作者喜欢银合欢,不是因为它的花美;而是因为它的羽状叶子能编成好看的冠冕,它的枝 杆可以做成剑,也可以在荒野中烤番薯。 C. 银合欢和南洋杉对比,突出南洋杉的结实,体现父亲期望孩子像南洋杉一样,打好基础,做有用之 才。 D. 科学家喜欢拿银合欢作为肥料的试验和除草剂的试验,是因为银合欢和老鼠一样卑微,没有实用价 值。 E. 文章结尾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两岸银合欢不分彼此,借以表达了海峡两岸隔海相望,满是乡愁的情 怀。 8.概括作者喜爱“银合欢”的原因。(4 分) 9.简要分析“银合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 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 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 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 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 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 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 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 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 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 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 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 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 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坐:因犯……罪 B.卒善遇.之 遇:对付 C.阴.使聂翁壹为间 阴:暗中 D.单于怪.之 怪:认为...奇怪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自 上古不属为人 B.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自 上古不属为人 C.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自 上古不属为人 D.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自上 古不属为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楚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 B.在对待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 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向 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二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 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5 分) (2)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下方山注 【南朝·梁】 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时渡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冬天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舟归乡的情景。 B.“繁霜”、“苦雾”都是蕴涵了悲伤忧郁情感的意象。《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鲍照《舞鹤赋》:“严严苦雾,皎皎悲泉。”中的“繁霜”、“苦雾”也表达了此种情感。 C. 五、六两句,写主人公逆水行舟,心情悠闲地归乡,用“鳞鳞”、“弥弥”两组叠字,正状其心潮的 不平静。 D.最后四句,将作者归途渐近、心情却愈加忐忑,反而愁肠翻滚的微妙而复杂的心情逼真地刻画出来。 E.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 连用叠字,妙用比喻、拟人,更增添了一层合谐的形式美。 15.概括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氓》中通过比兴手法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短歌行》中,描写宾主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的一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吐哺.(bǔ) 陨身不恤.(xù) 斑斓.(lán) 载.人航天(zǎi) B.瞌.睡(kē) 书生义.气(yì) 夹.袄(jiā) 嘻.笑(xī) C.戏谑.(xuè) 瞥.见(piē) 葳蕤.(ruí) 绯.闻(fēi) D.没精打彩 忸怩.不安(ní) 袅娜.(nuó) 混.混沌沌(hún)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叙利亚战争持续多年,大国势力借此明争暗斗,经济建设全面崩溃,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局势不. 绝如缕...。 ②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 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③美国目前的救市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为两个月前用于拯救美国金融业的 3500 亿巨额资金去 向不明。 ④金秋十月,长春百花园举行了菊花花卉展览,各种菊花争奇斗艳。很多市民意兴阑珊....地漫步花海, 沉浸其中。 ⑤将往昔林林总总....的故事记录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行为,我注定是为记忆而生 的作家。 ⑥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 A. ①③⑤ B.③④⑤ C. ①②⑤ D.②③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 分)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 已迫在眉睫。 B.阅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这类写景抒情散文,我们不仅要体会作品所描写的美景,进入一种 审美境界,还要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C.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羊绒衫价格悬殊非常之大,大商场里售价基本在千元以上,小摊上却只卖 几十块钱。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 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20.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0 字)(5 分) 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 飞机,日前载着一位尊贵的北极”客人“抵达大连国际机场,它就是来自 北极圈内的珍稀动物——白鲸。这也是白鲸家族在历史上首次登陆中国,它将成为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 物馆的正式成员。 这只 3 岁的白鲸,身长近 4 米,体重 500 公斤左右,是个温顺的“小姑娘”。在来中国之前,它已学会 了转圈、唱歌、与人接吻,生气了还会叫上几声。白鲸的新家被安置在刚刚建好的极地馆内,它也是第一 位入住极地馆的成员。为了使它适应馆内的水温,工作人员准备了 2-3 吨的冰块,以备降温使用。春节前 后人们可一睹这只白鲸的风采。 21. 2016 年,日本再次获得诺贝尔奖,这已是从 2000 年到 2016 年 17 年间,日本获得的第 17 个诺贝尔奖。 根据以下两图,回答问题。(6 分) 图一:各国科研经费占 GDP 比例 图二:日本高收入群体平均年薪 (1)根据图一,概括日本的排名情况。(3 分) (不超过 30 个字) (2)根据以上两图,概括日本屡获诺奖给我国的启示。(3 分) (不超过 20 个字) 六、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 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答案 1.C (作品三百零五篇是确数,五百年的跨度才是“大约”的) 2.B (张冠李戴,出现对七言诗探索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3.B (因果倒置,因为推崇写实主义,所以作品现实性强) 4. A (B“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宽厚的性格”错,C““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 可以忽视”错,D“全面”错) 5.①1947 年,作者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集稿很难,只好向包括朱先生在内的饱学之士求援,朱先生很 快写了一篇内容切实的文章寄来,让本不抱希望的作者大为感动,足见其待人厚超过常格。②随着名声增 大,地位增高,空闲减少,名人与旧交不再走动也是人之常情。但 1947 年五月前后的一天下午,作为著名 学者的朱自清先生居然亲自登门看望作者,其待人厚超过常格可见一斑。(4 分,每条 2 分) 6.①朱自清先生品行高洁,待人厚,律己严,性格敦厚,明是非,重气节。②朱自清先生文风自成一派, 文笔清丽绵密,真挚而富于情思。③朱自清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有值得人反复诵读的专 著。(5 分。①②各 2 分,③1 分) 7.A 、E (B 文中表明,“这种好感不只是来自它花的美丽,而是它的羽状叶子能编成非常好看的冠冕”。C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银合欢的平凡 D“银合欢和老鼠一样卑微,没有实用价值”错)(每个选项 2 分) 8.(1)银合欢外形至美 (2)银合欢生命力旺盛 (3)银合欢带给作者童年无限乐趣 (4)银合欢具有实 用价值 (5)银合欢具有牺牲精神 (6)银合欢平凡、亲切 (7)银合欢唤起了作者的思乡情怀(乡愁)。 (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 4 点即可给满分) 9.(1)银合欢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2)银合欢寄寓了作者的对平凡中蕴含伟大精神的事物的崇敬之 情(3)唤起了作者的乡愁。(6 分,每点 2 分) 10.B(遇:对待) 11.D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 自上古不属为人) 12.B(“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错) 13.(1)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独……乎”, 难道……吗?“然”通“燃”燃烧之意;“溺”翻译成浇灭,或通“尿”都可;各 1 分。句意 2 分) (2)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顾”,回头;“为...所”被动句; “引兵”带领军队;各 1 分。句意 2 分) 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 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 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 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 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 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 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 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 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 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 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 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 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 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 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 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 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 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当 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 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 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 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 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 14.C、E(C“心情悠闲地归乡”错。E 无“比喻、拟人”)(C 3 分,E 4 分) 15.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静谧凄清凝重(伤感)的画面。(2 分)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抒情主人公清晨在方山 渡口所见之景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感。以动衬静,描写清晨寒鸟的叫声衬托环境的静谧。动静结合,寒鸟 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发出悲切的叫声。几颗星星映落在秦淮河中,随波浮荡。一动一静使画面更 富于情趣。色彩渲染,白皑皑繁霜遍地,黑沉沉浓雾漫江,用“白”、“黑”渲染出画面的阴霾。(每个手法 名称 1 分,分析 1 分;写出两点即可) 赏析: 方山,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南,秦淮河东岸。四面等方,孤绝耸立,故名方山。又名天印山。相传即 秦始皇凿断金陵山以疏通淮水处。六朝时,方山为交通要道,商旅云集,也是离别送行的重要渡口。谢灵 运有《邻里相送方山诗》,李善注引《丹阳郡图经》曰:“旧扬州有四津,方山为东,石头为西。” 诗人这次回家,大概是因为遭遇了什么不幸的事,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和急切。他清晨就急匆匆地赶到 方山渡口,所见所闻,很是令人抑郁伤感。寒冷的冬天,树叶大概都凋落了,寒鸟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来 跳去,发出悲切的叫声。稀拉拉的几颗星星映落在秦淮河中,随波浮荡,闪射着微弱的光。白皑皑繁霜遍 地,黑沉沉浓雾漫江,一切景物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隐隐约约,依稀可辨。作者的心情也和这黑暗的 早晨一样沉重。在我国古典诗文中,“繁霜”、“苦雾”都是用作悲伤忧郁的象征的。在何逊前后,如《诗经·小 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曹植《洛神赋》:“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张华《杂诗三首》 其一:“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刘孝绰《古意送沈宏》诗:“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都是如此。用 “苦雾”者,如鲍照《舞鹤赋》:“严严苦雾,皎皎悲泉。”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严风极冷,苦雾添寒。” 梁元帝萧绎《骢马驱》诗:“朔方寒气重,胡关饶苦雾。”杨素《出塞二首》其二:“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 辰。”亦莫不如此。开头四句,作者描写霜晨景物可谓细致入微,有声有色。“寒鸟”、“落星”、“繁霜”、“苦 雾”,景象凄清,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复杂感情。而五、六两句,写主人公逆水行舟,匆忙归乡,用“鳞鳞”、 “弥弥”两组叠字,正状其心潮的不平静。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乡走去,他远望家乡,走走停停,离 家越来越近了,近乡情更怯,反而思绪万千,愁肠翻滚,是吉是凶,实难预卜。或许是精神负担太重了, 或许是长途跋涉走累了,脚步渐渐地放慢了,也愈加沉重了,这通往家乡的最后一段路反而觉得漫长了。 最后四句,将作者归途渐近、未到之顷的微妙而复杂的心情逼真地刻画出来。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 用叠字,更增添了一层合谐的形式美。陆时雍说:“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 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诗镜总论》)陈祚明亦曰:“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骈丽之时, 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六)移二家之说 评此诗,殆相去不远。 16.(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契阔谈 17.C(A 殒身不恤,载人(zài )B 书生意气,夹袄(jiá)D 混混沌沌(hùn)没精打采) 18.A(①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使用恰当。②趋之若鹜,趋:快 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使用错误。③进退维 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使用恰当。④意兴阑珊指缺少兴致。“阑珊”指将尽或衰落。文意自相矛盾, 使用错误。语境中指有兴致,可改为“意兴盎然”。⑤林林总总,形容繁多。使用恰当。⑥耸人听闻,耸: 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不合语境。应该改为“骇人听闻”) 19.B(A 搭配不当,应该是“解决……问题”;C 赘余,“悬殊”指差别很大,与“非常之大”意思重复;D 语序不当。应是“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数学试题 第 2 页(共 4 页) 数学试题 第 4 页(共 4 页) 20.白鲸首次登陆中国 21.(1)从 2000 年到 2014 年日本科研经费占 GDP 比例的排名从第二降至第三。(从 2010 年前后分别陈述 也可。答案中不出现任何年份扣一分。) (2)切实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两方面必须都谈到。写出一点 2 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