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六中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哈六中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ID:588713

大小:13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部分 第Ⅰ部分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 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 性格。这反映了 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 2.春秋时期族刑(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 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 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 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度 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 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宣扬君权神授 C.树立专制权威 D.制造暴政依据 5.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 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 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7.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 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 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 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 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 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 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 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 8.阅读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对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 40 万 约 4 万人 6000 人 501 人 抽签 举手 一审 制 慢神和蛊 惑青年 A.民主阶层扩大 B.采用间接民主 C.国家权力滥用 D.贵族政治强化 9.雅典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是雅典公民大会召开的地方,该山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 露天剧场上,能看到伯里克利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雅典卫城的设计[来 源:学#科#网 Z#X#X#K] A.是希腊特色建筑典型代表 B.彰显执政官等人的尊严 C.便于陪审团监督司法审判 D.方便了公民与城邦事务 10.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 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 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 C.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 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务的繁多 11.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这说明 英国宪政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B.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 C.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12.1934 年 6 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 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 映出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13.1875 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由三个宪法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 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 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该宪法 A.并未建立真正民主制度 B.是君主派的胜利 C.具有不完整性和妥协性 D.强调分权制衡 14.俾斯麦设想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 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1871 年帝国宪法加以定型,最终形成德意志 新体制。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15.史家认为,1871 年的德国宪法,“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主要是由于该宪法 A.不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 C.没有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D.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16.马克思曾对巴黎公社做过如此评价:“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团转给另一集团 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此可判断巴黎公社 A.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实行了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C.将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其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17.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 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 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 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8. 1877 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 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 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19.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 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20.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 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 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 A.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 C.民国初年的外交受制于实力 D.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 21.1927 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做报告,他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 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 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中共新*课*标*第*一*网] A.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22.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 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 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1937 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 5 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 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 300 人,包括 6 位元帅、15 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24.1933 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 年 1 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新*课*标*第*一*网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5.1936 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 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 …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 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 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A.蒋介石已经预见卢沟桥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 C.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26.丘吉尔于 1948 年提出“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 欧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旨在 A.恢复英国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B.构建牢固的英美同盟对抗苏联 C.加强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发展 D.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 27.1960 年赫鲁晓夫应邀访法。戴高乐在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和表示同苏联共同建设 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设想。戴高乐还密切了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不顾美国 的意见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已走向瓦解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 C.法国的实力能与美国抗衡 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2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中国因此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 被联合国打上‘侵略者’的印记,从此它被排除于联合国之外达 20 年之久。它也由于美国第七舰队 的插手而无限期地延缓了它解放台湾的目标。”这一事件的发生 A.使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了亚 洲 C.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D.使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 潮 29.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 这些状况 A.源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30.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 关系错综复杂,有学者绘制成下图 所示,其所代表的国际关系格 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B.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 C.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 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第Ⅱ部分 第Ⅱ部分共 10 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1.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 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 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 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33.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 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 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 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 B.英国宪政实质是王权专制 C.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丧失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34.富兰克林等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反对设置“带有贵族气味”的上院,而另外一些 代表则提出了后来被制宪会议采纳的观点:上院议员的存在可以缓和下院中过激的立法行为。据此 判断,美国建立国会所依据的政治原则是 A.联邦主义 B.权力制衡 C.人民主权 D.议会至上 35.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是 18 世纪的“双元革命”。“双元革命”最大的综合效果是 A.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 B.完成了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 C.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D.承认和尊重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36.《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 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实业救国愿望 B.民主科学思想 C.社会主义思想 D.爱国救亡精神 37.1936 年 1 月,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 月又派宋子文通 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 年初到 8 月间中共中央也秘密派出代表 4 次 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安事变推动了时局的转变 B.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C.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抗日主张 D.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 38.1949 年 6 月,毛泽东说,如果任何外国政府同蒋介石脱离关系并停止对他的援助,新的共产党 政权便准备同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 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逐步打破美国孤立和封锁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西方国家仍持开放态度 D.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39.1973 年,毛泽东在与基辛格的谈话中说:“过去中美两国是仇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 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横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 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这说明 A.美国仍坚持意识形态外交 B.中国采取联美制苏的策略 C.美国的霸权地位走向衰落 D.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 40.有学者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 80 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 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 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作者意指 A.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多极化的趋势 B.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局面 C.欧盟外交不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D.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CDDCC CACBB BCCCD DCABC DADBC ADBCA 第二部分:ABDBC DDCBD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