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伦理学是一门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进行伦理学研究首先需要思
考一个前提性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伦理学研究?一般来说,认知的动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追
求真理、渴望探索世界奥秘的自然天性,一种是寻求智慧、渴望解决生活问题的现实要求。
与纯理论研究不同,伦理学研究既离不开求真的天性,又离不开向善的渴求。因为伦理学不
仅涉及纯粹理性的认知,还涉及实践理性的认知,尤其涉及借助意志使认知走向生活的实践
活动。伦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不只是认识生活,更是改造生活。苏格拉底追问“我们应该过什
么样的生活”,孔子通过“仁学”重新论释礼乐制度,都是为了解决所处社会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推动力。
现实生活是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动力,意味着伦理学研究归根结底要从现实的生活出发。
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才能找准自己的生长点和发力方向。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
伦理学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存在使命。一旦远离现实生活,一味沉溺于道德推理和道德论证,
伦理学研究就有可能沦为学术圈内的自娱自乐。因此,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来源于
现实生活,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远离现实生活、凭空想象出来的理论问
题,有可能像“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之类的神学问题一样毫无意义。
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最终要走向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伦理学理论。从逻辑上
看,一个理论是否为真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理论要与自身保持一致,即理论内部
不会出现逻辑矛盾;另一个是理论要与现实保持一致,即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相比较而
言,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逻辑矛盾可能源于论证不合理,这并不意味着结论必然错误;而与
客观事实不符,意味着结论必然虚假。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伦理学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
具有多大程度的真理性,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现实生活,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现实生活。
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伦理学研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是事实世界,
伦理学的认识对象是价值世界。关于价值世界的认识,更多依靠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效果
进行检验。以现实生活作为道德理论的检验标准,意味着我们的伦理学理论应能真正解决中
国的道德问题。创新伦理学理论需要融通古今,需要借鉴中外各种伦理思想。在借鉴吸收各
种伦理思想的时候,我们需要重视“现代化”转换和“本土化”转换问题。从古代社会生长出来的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思想,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当代道德发展的需要。
从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现代积极伦理思想,只有经过批判借鉴,结合中国优秀文化基因进行
重新创造,才能适应中国道德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李志祥《伦理学研究需要面向现实生活》,2020 年 12 月 21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追求真理、渴望探索世界奥秘的自然天性是认知动力之一,属于纯粹理性认知层面。
B.伦理学研究必须兼顾求真与向善,因为伦理学不可能只纯粹地解决理论方面的问题。
C.伦理学研究归根结底要而且也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这和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关。
D.伦理学研究只有找准自己的生长点和发力方向,才能实现存在使命,且富有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三两段都是先交代前提,继而围绕各自前提对讨论对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鲜明地阐释伦理学研究与现实生活间非常深刻的联系。
C.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客观分析了伦理学研究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三段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推动力,因为苏格拉底和孔子
都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的根本任务。
B.研究伦理学虽从现实生活出发,但还是要提炼出伦理学理论,而理论本身论述的严谨与
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符合事实。
C.理论内部有无逻辑矛盾,理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这是我们评判一种理论具有多大程度
的真理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D.若借鉴吸收各种伦理思想的话,就需要重视“现代化”转换和“本土化”转换问题,其中前
者只就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而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20 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30 周年。30 年来,在联合国危险动荡的维和
任务区,中国维和军人履行使命,守护和平。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 25 项联合国维
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 4 万多人次。电影《蓝色防线》首次以战地纪实的形式,真实记
录了这群为国出征的中国军人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日常战斗生活,从军人视角出发,用
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直击人心,令人震撼。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深受战乱困扰,电影海报上战机盘旋、战车交锋的场
面在现实中时常上演。预告片中,难民遭受屠杀和妇女儿童流离失所的画面,也诉说着不断
的种族冲突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而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
原则之下,制止冲突、恢复和平,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平民百姓。在电影《蓝色防线》
中,观众可以全方位近景式地了解我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们执行维和任务的具
体行动。
(乌铭琪《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9 月 18 日燃情上映》,中国军网)
材料二:
电影《蓝色防线》为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亲历记录,横跨中国和非
洲大陆,首次以战地纪实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群为国出征的中国军人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
务的日常战斗生活,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
“我们的故事主角是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队—‘杨根思部队’,我们想以影像纪实的方式讲好
这个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不仅仅在 70 年前有先辈军人为我们流血栖牲,在和平年代,中国军
人也在海外为我们建立了一道蓝色防线,这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首映式现场,《蓝色防
线》出品人温文川对本报记者说,“70 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
昂跨过鸭绿江,为和平而斗争。现在,中国军人出国保护其他国家的平民,依然是维护世界
和平。在我看来,英雄的中国军人一直在为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这项崇高的使命而
战,而我能做的就是用影像的方式讲好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他们。”
电影中的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主体是从“杨根思部队”抽调的,“杨根思部队”
的前身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杨根思连”。1950 年 10 月,该连入朝参战,
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杨根思奉命带 1 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
围 1071 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
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 8 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刹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
子弹也打光了。这时,又有 40 多个美陆战一师的士兵围攻上来。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
撤下阵地,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敌
人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
(摘编自杨俊峰《用影像讲述维和故事》,2020 年 11 月 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蓝色防线》从军人视角出发,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
直击人心,无虚构、无特效、客观真实地展现海外维和战地的枪林弹雨,战争的真实残酷令
人不寒而果,而中国军人同生共死的真挚兄弟情,以及为国出征的热血豪迈,更是让众多网
友忍不住热泪盈眶。
观影结束后,许多观众纷纷打出 10 星好评:“战友牺牲时,心中的愤恨和无奈,都让人揪
心”,“发生在和平年代的真人真事,有笑有泪,有揪心有感动”,“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和平有多
么的珍贵,看哭了好几次,生命的意义、和平的珍贵,值得我们珍惜”。
有记者表示:“战地纪实电影很稀缺,因为这都是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它带来的震
撼性远远超过普通的战争故事片,这种真实性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
军人们的牺牲奉献,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大家看到维和部队方队成员们头戴蓝色贝雷帽、
身着战斗迷彩服,在 70 周年国庆阅兵式上英姿飒爽阔步前行的身影,又热血沸腾,赞叹“中国
军人好样的!”。
(摘编自《电影全国点映获行业内外一致好评》,新浪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30 年来,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 25 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 4 万多人次,
《蓝色防线》取材于其中的一项,即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
B.《蓝色防线》电影海报上战机盘旋、战车交锋,预告片中难民遭受屠杀和妇女儿童流离
失所等场面,都不只是艺术家们虚构,还有真实场景记录。
C.“杨根思连”在抗美援朝血与火中孕育诞生,杨根思奉命执行一项艰巨任务,他带领全排
接连击退敌八次集团冲锋,最后孤身与围攻之敌同归于尽。
D.杨根思牺牲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该连
就是《蓝色防线》所讲故事的主角“杨根思部队”的前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将《蓝色防线》放在几十年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大背景下,从而巧
妙地赋予了《蓝色防线》以典型性。
B.材料二侧重讲《蓝色防线》所讲故事的主角及其背景,能从历史的深度揭示中国军队精
神之高贵,让读者对电影感触更深。
C.材料三侧重讲观众观影后的感受,照应材料二,说明“用影像的方式讲好他们的故事,
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他们”目标达成。
D.三则材料虽然都是围绕《蓝色防线》来展开,但侧重事实和所选角度同中有异,整个文
本令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
6.《蓝色防线》赢得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原因主要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死亡重奏
西元
战壕里的黄土微微动了一下,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停歇了片刻,黄土又轻轻动了一下,
并鼓出了一个小包。这个小包不断壮大,一些黄土屑从小包的顶部快速滑落。然后,一片带
血的指甲露了出来,再然后,是一根又黑又粗的手指。指甲龟裂乌黑,手指满是伤疤,这只
手努力地向上举,仿佛要找什么。后来,整个一只手掌也露了出来,五指知钩。接着是一只
手臂,啪的一声,拍在了战壕壁上,指甲深深嵌进冻硬的黄土中,向下用力,留下了深深的
沟壑。许久,这只手臂似乎在积蓄着力量,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猛然间,一个浑身烧伤的战士从黄土下站了起来,军装碎烂,几缕布条在风中飘荡,铺
天盖地的沙尘从头上,从身上洒落。他满脸血红,脸颊上几片白肉翻卷着。他瞪着垂死挣扎
的会牛一般的红眼珠,推开战友的尸体,操起了一挺重机枪……
接团里命令,我们连守 7 号高地,队止美军一个集团军和南朝鲜十来个师向南逃窜。
守多长时间?
五天、七天,说不好,一二三师什么时候到,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下去。
连长,我得守多大的一块地呀?
富贵,你是个老兵了,这事儿还要问我吗?
你还是给我划道线吧,没这道线,我心里就是不玲实,没办法呀!
好,好,好,我用脚尖给你划道线,你这个富贵啊,榆木脑袋。
嘿嘿嘿,你划了这道线,我心里就亮堂了。你放心,我不会让鬼子越过去半步,这一亩
三分地儿,就交给我了。
二十年前,上官富贵他爹把自家那一亩九分地的地契揍出了血,狠狠心,卖了个女儿,
换回了十斗粮,使全家活过了荒年。十六年前,河南大旱,上官富贵他爹俄死在了炕头,枕
头下面还压着这张地契,临死前对上官富贵说,记住,有地就有命,没地就没命。十年前,
全村男子与临村发生了械斗,死伤数百人,就为了能给自家的地里多浇几捅水。八年前,黄
河决口,上官富贵家的地成了一片汪洋,颖粒无收,全家九口逃往陕西,但仅他一人活了下
来。彼时,上官富贵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粮食,只在衣襟里缝了一张地契。
无数颗炮弹,像犁一样,把高地深深地挖了个遍,就像用五指梳理一小块沙地,你觉得
这沙地里不可能再有什么生命了,可是,炮击停止的时候,仍然有数不清的战士,像遗落在
土里的黄豆粒一样,从雪地下钻出来。
上官富贵晕晕乎乎地坐起来,拍了拍头发里的土,摸了摸浑身上下,没少一个物件。他
既不庆幸也不后怕,这一刻,没有眼泪,没有语言,没有笑容。他像拿起一根锄头一样拿起
落在身边的步枪,趴在地上,从容不迫地向冲上来的美军士兵瞄准射击。
才打了三五发子弹,美国人就冲到了连长给他划的那道线跟前,眼看就要路过去。上官
富贵这才有点急了,他用和爹一样黑粗、效裂的长手,握住刺刀,猫起腰,向跑在最前面的
那个美国人冲去。美国人蓝眼睛,长胡子,样子很陌生,又很凶神恶煞,他狂叫着外国话,
似乎想吓唬眼前这个瘦弱的河南农民。他一手拿着刺刀,另一只手里握着把手枪,枪管对准
上官富贵。可是上官富贵的眼睛并没看他,对那黑洞洞的枪口也很漠然。他不过是低着头,
死死盯着那条划在地上的线,心头总是想着爹临死前说过的那句话,有地就有命,没地就没
命。一颗子弹穿过上官富贵的胳膊,扯开了一缕布条,可他竟然没什么知觉。又是一颗子弹
穿过他的肚子,上官富贵低头看了看,觉得自己既然能活着逃到陕西,就一定能再冲上几步。
美国人到死也没看清楚,这个瘦得像野狗,衣着破烂得像叫花子一样的人是怎样冲到自己跟
前,又是怎样从料下方,用刺刀戳穿了自己的脖子的。
不知过了多久,美国人撤退了。上官富贵觉得自己身体里的血也在流尽,他特别疲劳,
好像自己走在逃荒的路上。他免晃悠悠地走在破败不堪的高地上,看到一个美国大兵仰躺在
地上,腿断了,睁着眼睛,还活着。他走过去,美国人伸出双手,仿佛是投降,也仿佛是向
他求救。上官富贵木然地望着地上的俘虏,良久,他似乎从这双眼睛里看到一丝软弱,一丝
无助,最重要的是看到一丝歉疚,如同当年村子里的男人抢吃他家青苗时的眼神。于是,他
叹了口气,走上去,弯下腰,拽住他的一只手,用尽力气将他花进了战壕里。
天黑了,严寒来了。上官富贵一屁股坐在俘虏对面,慢慢闭上眼睛。
一片雪花落在弹药箱盖上,大风吹来,它微微颤动了几下,又一次飞起,落到一张苍白
的脸上。这张脸和雪一样白,一样冷,眼睛睁着望着天空,眼眶乌黑,深深下陷。雪花滚过
冰冷的鼻尖、额头,又一次在风中高高飞起,打了几个空翻,挂在一杆步枪的刺刀刃上。刺
刀覆盖着一婆姿干涸的血迹,翘起一层一层的硬皮。
(节选自西元《死亡重奏》,北岳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描写了无名连队的战士们在天气极度严寒的情况下,坚守高地并最终献出生命的故
事,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开头两段利用动作、外貌细节表现了战争的惨烈,更表现了志愿军
战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C.小说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运用回忆、对话等方式勾勒出上官富贵经历过的巨大伤痛,将
个人苦难与旧中国命运勾连在一起。
D.小说以景物描写结尾,一方面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另一方面又委婉地暗示读者主人公上
官富贵已牺牲,增强了悲剧效果。
8.小说特意交代了上官富贵地契的故事,这样写有何作用?(6 分)
9.有评论家说,西元的战争小说是典型的“以凸显小人物的方式建构英雄伦理与宏大叙
事”。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也。身长七尺,壮勇绝伦。天宝..初,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
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天宝七
载,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军,专征勃律,选嗣业与即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于时吐
蕃聚十万众于婆勒城,据山因水,堑断崖谷,编木为城。仙芝夜引军渡信图河,奄至城下。
仙芝谓嗣业与田珍曰:“不午时,须破此城。”嗣业引步军持长刀上,山头抛橸蔽空而下.,嗣业
/独引一旗于绝险处先登,诸将因之齐上。城不虞汉军..暴至,遂大溃。遂长驱至勃律城擒勃律
王。于是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款塞朝献,嗣业之功也。及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
诏嗣业赴行在。嗣业自安西统众万里,威令肃然,所过郡县,秋毫不犯。至凤翔渴见,上曰:
“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也。”禄山之乱,两京未复,肃宗在凤翔。至德二年
九月,嗣业从广平王收复京城,与城大战于香积寺北,城将李归仁初以锐师数来挑战,我师
攒矢 而逐之,城军大至,退我追骑,突入我营,我师嚣乱。嗣业谓郭子仪曰:“今日之事,
若不以身咦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嗣业乃脱衣徒搏,执
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
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乾元二年,诸将同围相州。是时筑堤引津水灌城,经
月余,城不拔。是时,军无统帅,诸将自图全,人无斗志。绒每出战,嗣业被坚冲突,履锋
冒刃,为流矢所中。数日,疮欲愈,卧于帐中,忽闻金鼓..之声,因而大叫,疮中血出数升注
地而卒。上闻之震悼,嗟惜久之。
(摘编自《旧唐书·李嗣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
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B.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
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C.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
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D.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
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京兆是西安的古称,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如当时的高陵县。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使用 15 年,天宝十四年年末“安史之乱”发生。
C.汉军本指汉王朝军队,文中的“汉军”相对于吐蕃军而言,实际指的就是唐朝军队。
D.金鼓是军中信号,古代军队行军作战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鸣金击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嗣业擅长陌刀,雄威显于敌阵。他担任过高仙芝的左陌刀将,军中信服他善用陌刀,
在与叛军决战香积寺北时曾执陌刀阵前示威,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B.李嗣业无俱艰险,孤胆降服强敌。攻打婆勒城,敌人依据险要地势,安营扎寨,居高临
下,易守难攻,他孤身一人,走险路,突然出现在敌前,让敌军溃退。
C.李嗣业身先士卒,意志感奋军心。在与李归仁部战斗中,情势十分危急,他向郭子仪阐
明意志之后,就又率先杀向敌军,前军之士随其后,终于让敌军溃败。
D.李嗣业建功立业,英名载人史册。安西征战,促使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诚意来到
边界归顺,贡献珍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也是战功卓著,深得倚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 5 分)
(2)至凤翔渴见,上曰:“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怀明叔三首(其一)
〔宋〕赵蕃
结交不在早,倾盖有余欢。
愧比陈蕃榻,扰吾陋巷革。
新来几日别,无计百忧宽。
世俗轻交态,相期在岁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交友的认识:相交不在早晚,而贵在相知。
B.与友人分别后就感到了无法排解的忧愁,以此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思念。
C.作者认为不必在意世俗之人的情意淡薄,与朋友相约在岁寒时节再相聚。
D.这首诗不重写景,而在简淡、平静的叙述和议论中,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15.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概括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引用《齐谐》语句,利用夸张的数
字充分体现了“志怪”的特点。
(2)诸葛亮在《出师表》篇末,将自己对国君所有的叮嘱、希冀,凝结为八个字:
“ , 。”
(3)李煌《虞美人》中,“ , ”两句以变与不变的对比,形象地表现
了自己的“黍离之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19 题。
中国园林如画知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于一体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
术中 。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的风格,在造园时,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①大湖中包小湖。
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之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
细描, 。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景观,宜静观盘桓。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
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
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
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 。“好花须映好楼台②到过北海团城的人,没有一个不
说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宜人。颐和园乐寿堂四周的廊屋同样是绿化中的佳作,与堂前
的海棠共同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江南的园林利用白墙作背景,配以葱笼的花木③清拔的
竹石,明洁悦目,又别具一格。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
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说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
惨淡而如睡④晓色春开,春随人意,游园当及时。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别具一格 回味无穷 相得益彰 熨帖
B.别具一格 耐人寻味 相辅相成 熨帖
C.独树一帜 耐人寻味 相得益彰 妥帖
D.独树一帜 回味无穷 相辅相成 妥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四周的廊屋,同样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这些都是绿化中的
佳作。
B.四周的廊屋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是绿化中的佳作,共同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
面。
C.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是绿化中的佳作,与四周的廊屋共同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
面。
D.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与四周的廊屋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这些都是绿化中的
佳作。
19.在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添加标点,下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提到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首先想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年初的时候,很多人碎不及防,
没想到这一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年底的时候, ① ,不想这一年以这样方式结束。于
是有人幻想, ② ,能把这一年擦掉该有多好;于是有人憧憬,要是有个“一键重启”,能让
这一年重新来过该有多妙。人生可以有“于是”,但却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人民日报北京 12 月 28 日电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消息,国家医保局会同人社部等部门组织
开展 2020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有 119 种新药入围,包括谈判调入的 96 种独家药品
和直接调入的 23 种非独家药品。专家表示,这批新入围的药品在降价幅度和临床效果上实现
了“较高性价比”。新入围的 119 种药品涉及 31 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 8600,患者受
益面更大。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比多尔颗粒等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被调入目录,至此最新
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列药品已被全部纳入,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热情呼吁:“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后,教育部提出倡议:
要注重对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
为此,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的宣传、学习,并希望同学们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假如你班有这样三名同学:
小文,性格文静,喜爱打扮,做事常犹像不决,被人私下称为“娘炮”;
小刚,擅长体育,体格健壮,常凭借“拳头”打抱不平,学习上爱偷懒;
小莉,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是大家公认的“学霸”,不关心班级事务。
请你从中选择一名同学,给他(她)写一封信,就“阳刚之气”的问题展开交流,并提出合
理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 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强加逻辑关系。“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才能找准自己的生长点和发力
方向。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存在使命。”这里的两个条件句中条
件与结果的关系很清楚,选项句将其杂糅了。)
2.D(本文是层层递进的思路。)
3.C(A 项归因分析错误。“苏格拉底和孔子都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的根本任务”应该为“伦
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不只是认识生活,更是改造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B 项中的
“理论本身论述的严谨与否不重要”错。D 项中的“只就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而言”错。从“从西方
土壤生长出来的现代积极伦理思想”中的“现代”字样可知,面对“从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古代积
极伦理思想”要兼而重视“现代化”转换和“本土化”转换问题。)
4.B(“都不只是艺术家们虚构”错,因为其中“只”暗示还有虚构的成分,而《蓝色防线》
是战地纪实影片。)
5.D(“所选角度和侧重事实同中有异”错,三则材料角度不同,侧重事实同中有异,都
有文字强调《蓝色防线》的纪实性。)
6.(1)战地纪实特点,从军人视角出发,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后
的英雄之魂,直击人心,令人震撼;(2)选材典型厚重,它的主角是杨根思部队,是在新苏
丹这个特殊的国度执行极其艰巨的维和任务,素材有典型性和历史的厚重感;(3)主旨凝练
震撼人心,既凸显维和部队执行维和任务的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也热情讴歌中国军人同生
共死的真挚兄弟情、为国出征的热血豪迈和传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自觉与担当。(每点 2 分,
共 6 分)
7.C(文中上官富贵和连长的对话并没有勾勒出他经历过的巨大伤痛。)
8.(1)情节上,“有地就有命,没地就没命”照应上文让连长划道线,也为下文上官富贵
牢记父亲遗言,誓死坚守阵地作铺垫。(2)人物上,既表现了上官富贵单纯的执著,也是上
官富贵的精神之源,使他在战场上面对侵略者能够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精神。(3)主旨上,它
体现了百姓和土地的紧密联系,将个人苦难与中国命运勾连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百姓的坚韧
和顽强,深化了主旨。(每点 2 分,共 6 分)
9.(1)“小人物”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份上:描写的上官富贵是普通士兵,他与敌人搏斗主
要出于农民守卫土地的本能,他的形象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英雄印象相去甚远。(2 分)(2)“英
雄伦理与宏大叙事”体现在主人公的精神品格上:①面对严寒和装备精良的敌人,上官富贵毫
不退缩,表现出毫不妥协的抗争精神;②面对受伤的美国士兵,上官富贵没有表现出狭隘的
敌对情绪,而是伸出援手,展现了朴实的人道主义精神。(每点 2 分,共 4 分)
10.A
11.D(“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鸣金击鼓”错,正确的说法是“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击
鼓”,文中的“金鼓”偏在“鼓声”。)
12.B(“他孤身一人,走险路,突然出现在敌前,让敌军溃退”错。原文有“诸将因之齐
上”。)
13.(1)等到安禄山反叛,两京被攻陷,皇上到了灵武,朝廷下诏让李嗣业赶到行营(救
驾)。(大意 2 分,对“及”“陷”“赴”,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皇帝说:“现在有了你,胜过有几万军队;讨贼能否成功,
确实在于你了。”(大意 2 分,对“谒”“胜”“济”,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C(“与朋友相约在岁寒时节再相聚”错误。“相期在岁寒”化用了《论语》中“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借此典故与朋友相互勉励,要砥砺品行,如松柏一般不因艰难处境
改变自身。)
15.(1)典故:陈蕃下榻招待徐孺子(周璆)的典故和颜回在陋巷箪食瓢饮的典故。(2)
情感:①用陈蕃的典故是说自己不敢与之相比,表达了自己名位不高、对朋友招待不足的歉
意和谦虚。②用颜回的典故是说自己与其处境一样,表现了与朋友之间的交往不计清贫、自
足自乐的情怀。(典故每个 1 分,情感每点 2 分,共 6 分)
16.(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3)雕栏玉砌应
犹在 只是朱颜改
17.C 18.D 19.A
20.①很多人心有不甘 ②要是有块“时光橡皮” ③没有那么多“要是”(每空 2 分。①处
意思对即可;②有关键词“要是”1 分,点出“橡皮”1 分;③处有关键词“要是”给 1 分,
能表示否定含义和假设关系给 1 分)
21.①国家调整(升级)2020 年医保药品目录,②119 种新药因“较高性价比”入围,
③最新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列药品已被全部纳入。(①处 2 分,②处点出“新药入围”1
分,③处点出“最新版”“全部纳入”2 分,只泛泛指出“新冠肺炎相关药品被调入目录”给
1 分。)
22.作文提示:
“阳刚之气”,强调的是一个人果断的魄力、刚强的意志、文明的涵养、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气质。它不仅仅止于外貌和言行,更多地指向内在气质;也不仅仅限
于男性,也可用于女性身上。
如果给小文写信,可以称赞他文静的性格、对外在形象的重视,对他被称为“娘炮”加以辩
护,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如过于关注外表、做事优柔寡断等,同时提出建议:不断丰富内
在品质,做事多些果断和魄力。如果给小刚写信,可以先对他的体育特长和强壮体格表示肯
定,然后针对他爱用“拳头”、学习偷懒的缺点,提出建议:阳刚之气不仅在外表的阳光、行为
的刚硬,更要注重宽厚待人、文明交往的修养,勤奋学习的品质。如果给小莉写信,可以勉
励她:阳刚之气不是男生的专利,的刻苦、勤奋也属“阳刚之气”;也要指出她不关心班级事务
的缺点,并给出建议:热心参与,主动担当。
无论选择哪一个人物对象,都需要展开辩证思考,他(她)身上不仅有亮点,也有不足。
作为书信,除格式要求外,更要注意交流的得体。
【参考译文】
李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身强力壮,勇敢无畏,超出众人。天宝初年,被
召募到安西,频繁参加战斗,当时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大家都认为李嗣业特别擅长使用这
种长刀。每次战斗必定担任先锋,所向之处都一定会大败敌军。节度使马灵察发现他勇猛强
健,每次出兵,都让李嗣业参与同去。天宝七年,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带领军队,专
门征伐勃律国,他挑选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当时吐蕃调集十万军队(驻扎)
在娑勒城,靠山临河,将战壕修在崖谷之间,用木材修成城寨。高仙芝夜里带领军队偷渡信
图河,悄悄地潜入到城墙之下。高仙芝对李嗣业和田珍说:“到午时之前,必须打败敌军。”
李嗣业带着步兵,拿着长刀,向上冲。在山头上抛出的木石铺天盖地落下,李嗣业独自一人
又扛着大旗选择一条险路,先行向上攀登,众将都跟着他一齐向上。敌军没料到唐军突然来
了,因此大规模溃退。他们乘胜长驱直入进军到了勃律国,抓住了他们的国王。在这样的攻
势下,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诚意来到边界归顺,贡献珍物,这都是嗣业的功劳。等到
安禄山反叛,两京被攻陷,皇上到了灵武,朝廷下诏让李嗣业赶到行营(救驾)。李嗣业从安
西带兵行走万里,威令肃然,路过郡县,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皇
帝说:“现在有了您,胜过有几万军队,讨贼能否成功,确实在于您了。”禄山之乱,两京尚
未收复,唐肃宗还在凤翔。至德二年九月,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收复京城,与叛军在香积寺北
边大战。叛军将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来挑战,唐军用箭齐射,打退并追赶敌军,营地里的敌
军大举出击,掩杀追击的唐军骑兵,径直攻入唐军军营,唐军阵容十分混乱。李嗣业对郭子
仪说:“今天的情况(十分危急),若我们不想拿自己身躯去喂食敌军,就要在阵中与叛军拼
死决战,虽万死但希望有一线生的可能。若不这样,我军将会全军覆没。”(说完),李嗣业立
刻脱掉衣服手持长刀,冲到阵前对叛军大喊:“敌军中来迎战李嗣业的,人马俱碎。”接连斩
杀十几个敌军,唐军军阵才又整顿好了。前军的将士们都拿着长刀一起杀出,阵列如墙,向
前推进;李嗣业冲锋在前,奋力拼杀,所向披靡。乾元二年,诸将协同围打相州。当时修筑
堤坝引来漳水灌城,一个多月相州城也没有被攻下。当时,军队中没有了统帅,诸将也自我
保全,士兵没有斗志。叛军每次出战,李嗣业都披盔戴甲,与敌军厮杀,可谓“履锋冒刃”,
后被流矢射中。多少天后,伤口快愈合了,躺在帐中,突然听见了发令的钟鼓之声,就大喊
杀敌,伤口(又破开了)奔涌出几升血后人很快就去世了。皇上听说,极为悲痛,叹息很长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