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红楼学写作:黛玉、宝钗和探春,不如意成就的三种人生
01
一个人如何看待他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如何对待自己。很多走出青春期执拗情绪的
人,都用“和解”这个词来形容蜕变后的解脱感,而能跟自己和解的人,大概率上也会改变看
待世界的方式。
没有一帆风顺的成长,所以,能否“和解”,以及这其中的心路历程,就是一个人走向他
自己,成为他自己的成长密码。
《红楼梦》里,最难做到与自己和解的人,应当属林妹妹,她的人设就是沉浸在自己内
在的小世界里,精神大于现实。曹公给林妹妹安排了母亲早逝、少小离家的童年,而她没有
离家时,家里也没有兄弟姐妹陪伴,母亲又病弱,小小年纪就侍奉汤药,这样的成长能培育
出什么样的性情,可想而知,一定与那种很傻很天真的阳光明媚无关。
初到贾府的黛玉是敏感而谨慎的,新的环境,陌生和疏离感足以让她端着架子,守着心
情,不好轻易流露情绪。但外祖母的疼爱,以及和宝玉朝夕相处的日子,渐渐打开了她的心
扉。当我们看到黛玉开始耍小性子,时不时跟宝玉闹点小别扭,其实是,这个总是绷紧神经
的小姑娘,终于有能力触碰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但是,她还不确定。她没有经验,无法从过往的生活中提取做判断的标尺,所以,她总
要下意识地挑衅,好试探宝玉是不是真心对待她,是不是对她比对别人更好。
但自己的心意尚且难有标准答案,揣测别人的心思就更加难上加难,因此,黛玉不是在
跟宝玉怄气,她是在跟自己较劲。但是,生活不是一个小小的圈子,可以永恒地守在里面,
无休止地重复。
黛玉和宝玉之间,构成了一个小圈子。两个独立的个体,再有默契,他们之间也得有一
个相互磨合的过程,才能让彼此间的齿轮切合得更加融洽。而在现实中,这个小圈子一定会
加入变量。
旁观者清。连凤姐都跟黛玉开玩笑说,你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家做媳妇。在凤
姐和很多人眼中,黛玉和宝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但这么重要的事情,本来也不由自己做
主,当局者又怎么可能有胆量笃定呢?
尤其是在面临宝钗这个优质变量时。
02
宝钗性格随和,比黛玉好相处,她让黛玉感知到的,是一种无形中的剥夺。平时打交道
的就那么些人,宝钗来了,好多人都更喜欢找宝钗玩。尽管宝钗有个不成样的哥哥,家里还
牵扯着人命官司,但这一切都不影响她的人缘。
宝钗就是一个有能力“和解”的人,她都不是豁达,而是对什么都无所谓,有也好、无也
罢,她没有什么执念。这样的性格养成,也是源于深刻的无力感。
家族的衰败,宝钗无能为力。她再优秀,也不过一介小女子,父亲去世,薛家的责任,
终究是由她哥哥薛蟠来担当。她只有这一个亲哥哥,没的选,如果家里还有个幼弟,或许她
能帮着母亲教导,好让他长大成人,勉力挽回一二,可是没有这个能寄托希望的人。
而薛蟠,性情已然成形,宝钗只能规劝,听与不听,她无法左右。宝钗是眼看着自己的
家,一点点在薛蟠手中衰败,她不看开、不看淡,又能怎样?
宝钗承受的宿命感要强过黛玉,她比黛玉接触过更多现实世界的残酷,所以,她被磨砺
出更多的现实生存能力。她无须刻意设计,一切就已浑然天成。
她拥有与人相处的经验,懂得如何让自己自在、如何让他人自在,对人、对物、对事,
她不仅有一定的经验,还有一肚子无奈,所以,她更懂得放下对这一切的支配欲,不苛求,
就不会为难。
如果黛玉从小也生活在一个满是“槽点”的家庭,要应付各种现实麻烦,她的精神世界就
不会如此纯粹而苛求。唯有世事无奈,最能教会人妥协圆滑。
袭人日后想到黛玉可能被许配给宝玉时,拿尤二姐的事情试探黛玉,黛玉却说,这世上
的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让袭人胆战心惊。但如果黛玉真的嫁给宝玉,
必须要和宝玉一起承担家庭的诸多责任,面临理不清的琐事头绪,承受烦扰不休的经济压力,
大概她也不至于要把袭人怎么样。
坚守也好,妥协也罢,总要经历过才能选择。然而,黛玉的悲剧不是源于她一定要如何
执拗,而是她能拥有的现实太狭隘。她没有尝试的机会,哪怕是去试错。
03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一开头,黛玉又在悲泣,因为她去找宝玉,却被晴雯狐假虎威地
告知,是宝玉吩咐了,谁来也不许开门。但这时候,黛玉听到院内传来宝钗和宝玉的谈笑声。
这当然是一场误会,但又惹得黛玉伤及身世。前尘往事一旦交杂起来,这情绪就很难走
出来了。
没有别的事情去分散黛玉的注意力,黛玉越想越伤感,可这时候,她身边的紫鹃和雪雁,
却没有上前劝解安慰,她们俩任由黛玉就那样伤心闷坐,自己只管睡觉去了。当然,这不是
丫鬟不负责,而是她们已经熟知黛玉的性情。
曹公在这里写,紫鹃和雪雁素日就知道的黛玉的性情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
叹,且好端端的,不知道为什么常常流泪不止。面对这样的黛玉,刚开始她们也劝解,怕黛
玉思念父母,想念家乡,或者是受了什么委屈,但因为后来一年又一年,黛玉始终如此,她
们俩把这个样子看习惯了,也就不理论了。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黛玉是真受了委屈。如果她们俩多问几句,或许还能开解一番,让
黛玉明白,这是怡红院的丫鬟在使小性子,或者干脆把这件事及时告诉宝玉,让宝玉来解开
误会。
但是,“没有如果”才是更接近生活常态的真相。
从生活的开阔程度上衡量,黛玉在贾府的确尴尬,她不能为自己争取什么开阔视野的机
会。她不好路见不平,就为谁打抱不平,更不好闲来无事,就跑去跟掌权者说我想学学管理。
因为客居的身份,她不能变强势。
善于审时度势的宝钗,在被特许和李纨、探春一起管家的时候,也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毕竟不是自己家。不过好在,她总归有自己家那一摊子事牵扯着,总是能“接地气”地活在麻
烦不断的现实中。
贾府自家闺女里,庶出的探春很要强,容不得别人轻慢自己,她强烈的自尊心,很大程
度上就是源于她的不如意。
探春的生母赵姨娘隔三岔五闹出点幺蛾子,亲弟弟贾环也不省心,这些不如意的尴尬现
实就像一块磨刀石,逼迫探春为自己打磨出一扇坚硬的屏障。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个“穷”,可以有很丰富的含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穷”,但怕
就怕,遭遇黛玉般尴尬的处境,不能把自己的“穷”转化为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