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第五单元检测题
(90 分钟 100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14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模.样(mó) 忒.坏(tuī) 寤.寐(wù) 三阮.(ruǎn)
B.揣.摩(chuǎi) 解.元(jiè) 少顷.(qǐng) 辋.川(wǎng)
C.纨.绔(wán) 三昧.(mèi) 橄.榄(gǎn) 尴尬.(gà)
D.怔怔.(zhèng) 姊.妹(zǐ) 锭.子(dìng) 恁.地(n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忍气吞声 错辞不雅 为虎作伥 情窦初开
B.赤日炎炎 不知好歹 安土重迁 破斧沉舟
C.死心塌地 自暴自弃 殉情枉法 乳臭未干
D.挖心搜胆 犹豫不决 一抔黄土 鹬蚌相争
3.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中国书法 ,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
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研习、欣赏书法作品, 可以增加书写的
美感, 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 的审美情趣。
A.独具匠心 虽然 但 精致
B.博大精深 不管 也 优美
C.博学多识 既然 就 典雅
D.源远流长 不仅 还 高雅
4.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当今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只有不怕竞争,不怨天尤人....,敢于迎难而上,才能把
握好人生的航船。
B.那纤细的柳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C.在演讲比赛中,小明出口成章,挥洒自如....,博得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D.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甚至走火入魔....,走上犯罪道路。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
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
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二、(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 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
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
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
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
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
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
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
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
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
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
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
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
‘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
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
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6.表现范进疯态的动作有哪些?(2 分)
7.范进“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这句话中“飞
跑”一词的作用是什么?(3 分)
8.众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拿出鸡蛋酒米等事例,说明了什么?(3 分)
9.文段中写范进喜极发疯的目的是什么?(3 分)
10.“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
超过 40 字)(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
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
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
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
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
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
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
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
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
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
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1.文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世界名著中哪些典型形象与其相类似?
12.展开想象,试分析严监生前后三次摇头时的心理活动。
13.文段中对严监生的刻画,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显著特色,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
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
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
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
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
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
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
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
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
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
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
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
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事物坚硬的内核,
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
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
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
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
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
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
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
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
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
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
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
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4.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 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
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
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
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 分)
18.研读材料,将自己的研读成果按要求写在后面。(5 分)
材料一 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
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
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
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材料二 于丹当初在少年宫学过书法,老师告诉他们握笔要练习“凤眼法”,就是拇指与食
指挨得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线,食指略弯,看起来像凤的眼睛。于丹一直觉得这样习字
很累,问启功先生(著名书法家)是否有别的办法。启功先生说:“他那叫‘凤眼法’吗?
我看叫‘鸡爪法’!你要是成天比划着那姿势,你还能写字吗?骑过自行车吧?你死死拧
着车把,不是撞大树就是撞老头。都说王献之练字的时候,王羲之站在后边没能把他的笔
抽出去,你说他是让儿子练字呢还是练拳呀?”
16.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
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
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阅读全段,可知本段总分总的论证思路比
较明晰。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具体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
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再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
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17.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
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第⑥段摆出了作者的观点:现代人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
心境来阅读经典。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
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而材料二论述了“一个学校必须有书”的观点,与第⑥段的
观点不相符。)
18.(1)“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2)“法无定法”,人不要太拘泥(不
要把什么都看成天条)。[(1)结合黛玉对作品的看法与香菱对她的话的理解,总结得出。
(2)从两则材料中作诗与写字的共同点上找,意思相近即可。]
19.(1)示例一: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示例二: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
的。示例三: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分析,
围绕大圣“善变中的破绽”以及真君的“慧眼识别”两个角度,写一句有哲理的话即可。)
(2)示例:①刘备、关羽、张飞是为了“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共同理想而
桃园结义的。②今天我们在交朋友、结兄弟情义的时候,也需要有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不能无原则,讲哥们,意气用事。(考查对名著的理解感悟,答题时应联系材料中的“同
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谈自己的交友观。)
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首先,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可拟的标题很多,比如“金 钱 , 一 把 双 刃 剑 ”“ 钱 :
昨 天 —今天—明天”“财政部长上任记”等。“题好一半文”,写好本文,拟一个精彩、贴
切、新颖的标题同样重要。
其次,要明确命题者的意图,要扣住“金钱”来选材和立意,明确你的褒贬意图和主
题思想。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就要看选材和立意。
再次,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你可以写成记叙文,绘声绘色地叙述往事;
也可以写成小说,巧妙地编述故事;甚至在大家都写记叙文或小说时,你施展想象能力,
写成童话或寓言,也可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作文时最好从小处落笔,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选取自身的切身经历来写,
融入自己的感情。
例文:
金钱,一把双刃剑
穷人说:“钱,是个好东西!”
富人说:“钱,不是个好东西!”
我想,金钱,是一把双刃剑。
当今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不少人对金钱的追求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生
活的需求,而变成一种盲目的崇拜。与其美其名曰顺应时代发展不懈追求各方面的生活提
高,不如说是为自己无法抵制金钱的诱惑而找的托辞。
2010 年,风靡一时的马诺在一档相亲节目中说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
在自行车上笑”的话,被赐予“拜金女”之称。就在那一瞬,我脑中充满了对金钱的厌恶
及反感。
由此,我想起了东晋隐士陶渊明。据资料记载,陶渊明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无钱财无
家产的人。他有多亩田地,多间房屋,也算是一个大户人家。大家都知道的是,他洞悉世
俗丑陋,看透官场险恶,隐居深山,归居田园。为何?我想陶渊明就是看穿了金钱真实面
目的人,他不愿被金钱搅乱平静的心,不愿被这些身外之物包住身体,裹住心灵,于是选
择了归居田园。
提起金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应该最有发言权,他以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在 2010 年,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夫妇发起了一个慈善义举——倡议全美的亿万富
翁们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这次慈善活动轰动全球,
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估计,若全部亿万富翁都积极响应此次慈善活动,那么将会有 6000
亿美元被慈善机构使用。这份善举,将金钱在我心中的地位提到了高高的云端,那份厌恶
之情顿时灰飞烟灭。
两袖清风是一种洒脱,腰缠万贯也并非庸俗。金钱是把双刃剑,只要在对的时间,对
的地点,用在对的地方,那么,金钱就是高尚的。
【点评】文章开篇由两种不同声音引出作者对钱的看法,摆出了明确的论点。接下来
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三个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事实与道理并举,语言严密,说理透彻。
最后在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对金钱的感悟,使文章更加深刻。整篇文章观点明晰,结
构合理,论据典型充分,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