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卷(必修一)
考生须知: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 7 页,共有七大题,25 小题,满
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Ⅰ(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晨曦( xī) 溺爱( nì) 干瘪(biě)
B.怪癖( pǐ) 抹煞(shā) 憎厌(zēng) 灰烬(jìn)啮噬(shì)
C.磕绊( kē) 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 沉湎(miǎn)
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 犄角(jī) 摭拾(zhí) 瞠目 (ch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廖廓 静谧 沧凉 汗流夹背
B.缠绵 慰籍 僻静 贻笑大方
C.蒙敝 炽热 驯服 再接再厉
D.甄别 烙印 矫饰 怡然自得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 月 17 日上午,回到
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
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
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
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
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
福 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 研读 不是/而是 B.鼓励 阅读 不仅/
而且
C.激励 阅读 不仅/而且 D.激励 研读 不是/
而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
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B.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
造就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里,该书
便重印了九次。
D.有时候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令人感慨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
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
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
《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
生。《荀子》今存 32 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
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
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7.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是( )
① “语文”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
② 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
发的时代。
③ 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⑤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叫“语”,写在纸上叫“文”。
A. ②⑤④③① 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⑤①④ D. ②③①④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涉岭,
必造幽峻,严障千里,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
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
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险,诱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徒众。(《宋
书·谢灵运传》)
下列各组中,找出加点的字与例句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项。
8.例句:上山则去前齿 ( )
A.以身作则
B.学者至今则之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9.例句:徐知是灵运乃安 (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家祭勿忘告乃翁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例句:又要琇更进 ( )
A.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
B.事在四方,要在其中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量要而带之
三.阅读《劝学》《师说》,完成 11—14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
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欤! (《师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1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
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
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
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试卷Ⅱ(共 108 分)
四.(21 分)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 2 分)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练习题。(5 分)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1 分)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
答: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2 分)
答:
1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 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⑵轻轻的我走了, 。我轻轻的招
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⑶撑着油纸伞,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戴望舒《雨巷》)
⑷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
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不可, ,不
仁。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6)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
秦王》)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16 分)
安于途中
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
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
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
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
逃此劫。
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
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么?等待或许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
中真的就只有无奈么?
水气抵达天空也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
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
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
最终的美。
过程对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
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确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
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决不
会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
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
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
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
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一来的生命,存在
的意义还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
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
不停的从南飞到北,有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的从溪流
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
花草,并不是非要到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
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
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
命都将尽享人生。(作者:连玉基)
18.①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 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 分)
19.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3 分)
20. ①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2 分)
②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3 分)
2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答:( )(4 分)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或追求终点的辉煌,或注目过程的充实。作者在文中反对追求
生命的“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要“安于途中”。
B.作者认为视生命的必经的过程为“漫长的等待”,“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的人,是因为
太坚信“付出就要有结果”,而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
C.本文以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类比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以化水为虹,化蛹为蝶,生动
形象地阐发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本文借助于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借助语言的流畅,使文章具有一种流动的美
感,读来亲切、感人。
E.从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的人生观,以及对人生信念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六.语言运用(11 分)
22.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
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
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3 分)
23.下面的长句较费解,请改写为语意连贯的 4 个短句。(4 分)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次为期 16 天的飞行中,机组人员进行了包括中国等 6 个国家
学生设计的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在内的 80 多
项科学实验。
①
②
③
④
24.读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使前后文连贯,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性格。(4
分)
清代某私熟有四个学生。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先生见此
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我的问题是:“读书好
还是看戏好?”学生甲不多想便说:“ ”。先生生气地
说:“你就知道玩!”学生乙回答说:“ 。”先生笑
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
“ 。”先生不以为然的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
之为人。”学生丁灵机一动说:“ 。”先生十分满意:
“好,好,此言得之矣。”
七.作文(60 分)
25.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
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故事;
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
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寻找位置”为中心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月考答卷
1.C 颤抖 chàn
2.D ( A、廖 改为 寥,沧 改为 苍,夹 改为 浃; B、籍 改为 藉; C、敝 改为 蔽)
3.D “虽然”改为“纵使”( A、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
子;B、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4.D
5.A ( B“再造”改为“创造”C“所”应为“的” D 删“令人感慨的”或放在 “一种”后)
6.C 儒家
7.B
8. D (A 准则 B 仿效 C 却)
9. B (A 竟 C D 你 )
10.C (A 半路拦截 B 要领,关键 D 腰)
11.C 卑:低下
12.B
13.D 句中停顿 (A 修饰;却 B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C
大概;其中的)
14.B “注重积累”并没有提到,而是在下一段落。
15.略
16. (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1 分)以“雨前”所见和“雨后”
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
兴)(2 分)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
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2 分)(意思对即可)
17.略
18.①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2 分)
② 因为生命自从离开起点以后,总是在日渐靠近生命的终点。(2 分)
19.生命的目的主要为了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尽享人生。(3 分)
20.①安于途中的意思是关注人生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2 分)
②以为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如果离开了“途中”,一味追求抵达终点,那么
生命就不构成精彩,就失去了魅力。(3 分)
21. ( A E )(4 分)
22. 例: 十八岁使我想起冲破云幔、光芒四射的朝阳,使我想起春意盎然,开始吹拂于江
南塞北的春风,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壮志和追求。(3 分)
23.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次飞行为期 16 天,
②飞行中机组人员进行了 80 多项科学实验,
③这些项目中有中国等 6 个国家学生设计的。
④学生实计的项目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蜘蛛、蜜蜂、鱼、蚂蚁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
响。(原句宾语“科学实验”的修饰成分太复杂,改写应对其作分解,化成单句)
24. 甲:看戏好! 乙:自然是读书好!
丙:书也须读,戏也须看! 丁:读书即是看戏,看戏即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