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ID:591787

大小:5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齐齐哈尔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第 I 卷(3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窒息 桎梏 叔侄 专心致志 B.呼吁 宇宙 迂回 嫁祸于人 C.杠杆 水缸 汞水 力能扛鼎 D.戳子 缉毒 稽查 戮力同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雕象 繁芜丛杂 永葆生机 砥砺品格 B.抱复 浅尝辄止 百折不绕 无济于事 C.缔造 风华正茂 享誉中外 梦寐以求 D.磐石 豁然开朗 义愤填鹰 摇摇欲坠 3.下列各句横线上缺少关联词,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 ①这些胡同两边 是“宅门”,到现在房屋 挺整齐。 ② 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 短笛的声音。 ③我们 说北京的市民文化, 是指的胡同文化。 A. 通常 也许 然而 大都 就 B. 通常 都还 偶尔 通常 也 C. 大都 都还 偶尔 通常 就 D. 大都 也许 然而 大都 也 4.下面各句中不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A.采取各种办法培训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B.律师出庭辩护,始终抱着与检察员、审判员共同弄清案情,依法处理案件。 C.历代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有用人材的。 D.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表示,中国民航业在着装和服务用语规范、业务高效、票房服 务便捷、环境舒适、事前告知等“显性”服务方面不乏亮点。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 20 世纪而进入 21 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 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 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 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 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 20 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 “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 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 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 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 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 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 20 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 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 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 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 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 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 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 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 是不可靠的。在 20 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 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 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 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 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 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 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 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 5.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6.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 的方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 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 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 但关于知识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 其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9 分,每小题 3 分)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 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 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 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憔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 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 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 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 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肢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 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 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8.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憔悴不赡者 视:看望 B.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 残:破灭 C. 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 释:解释 D. 禽夫差,戮吴相 禽:通 “擒” 9.选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B. 此孤之大愿也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0.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越王忍辱复仇”的一组是 ①越王苦会稽之耻 ②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 ③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 ④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⑤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 ⑥禽夫差,戮吴相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②③⑥ 第Ⅱ卷(120 分) 四、(23 分) 11. 把第Ι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5 分) (2)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 吴二年而霸(5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滁 洲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 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2 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①携带来百侣曾 游。 。 ②曾记 否, , ? ③今又重阳, 。 ④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香山看叶 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一定如织,红叶也应灿烂如花。正是好秋 天气,阳光和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 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才能互 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 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 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 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 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地观赏红叶。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万的树 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然而它们不是观音,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 佩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午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 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 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 其实,叶红叶绿,关卿何事? 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 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份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 说。 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 动不已。惟有树了,惟有扎根于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 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 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地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 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 容的永恒一幕。 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至此,树们又该嗟叹人类的脆弱了。“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 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 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落地? 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 山谷中,枫叶还绿着。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一棵树。鲜红的叶,像一 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在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如倒挂的金钟。蓝 天上,风吹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柿树。北方的柿树。 树的根部一圈黑乌乌的伤痕,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野柿树的呆其实又小 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 果。 我默然。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 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 我望树,树亦望我。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14.多数人都蜂拥着在山外看“灿烂如花”的红叶,而作者为什么偏偏在“无人的山谷”中 看叶呢?(6 分) 答: 15.当作者看到了秋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便想到了京剧舞台上的虞姬。作者觉得两者有什 么相似之处?(4 分) 答: 16.面对山谷中的树,为什么会发出“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的感慨?(6 分) 答: 17.结合文意,你认为秋风中的柿树在“试图向我们证明”什么?(6 分) 答: 六、(15 分) 18. 把下面的长句变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不改变愿意,可以适当添加词语)(6 分) 布什总统向国会提出约旦国王侯赛因逝世后,王储阿卜杜拉继位首次执掌国家大权所面临的 最主要的威胁是经济薄弱,美国政府应加快向约旦提供援助的要求。 答: ① ② ③ 19.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 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 1.6 万卷“敦煌遗书”就有 5000 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 10 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 的古籍文献共计 3000 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 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 要近千年。 答: 20. 为下面一则故事补写出结论。(5 分)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 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这时下 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 切的数字是 141254。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枝条折断了。” 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结 论: 七、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的话,可 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状态,照样可以笑口常开。评价自己, 也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最重,那就很可能拒绝指教,陷入孤立;如果把自己看 得低一些,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心态”有关,都符合要求。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 想象等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A 叔侄 zhí、窒息、桎梏、专心致志 zhì,B 呼吁 yù、宇 yǔ宙、迂 yū回、嫁祸于 yú人, C 杠 gàng 杆、水缸 gāng、汞 gǒng 水、力能扛 gāng 鼎,D.戳 chuō子、缉 jī毒、稽 jī查, 戮 lù力同心) 2.C(A.雕像,B.百折不挠,D.义愤填膺) 3.C 4. D(A 搭配不当,删除“培训和” B.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宗旨”C.罗嗦,应删除“历 代”和“历史”) 5.A(从“因为”一词可知,“补课”是由于“人的解放”的目标没有实现,要实现人的真 正的解放,就必须进行启蒙。) 6.B(A“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在文中指的是“自然演进”;C“很难打破中国 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在文中指“五四”启蒙力 量的弱小。D“不可能完成”这一判断无中生有;) 7C.(“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结论从文中推断不出,属无中生有) 8.C ( 释:离 开) 9.A (A.“以”都是连词,表目的 B.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 主谓之间 C.“而” 都是连词,第一个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表修饰关系 D.“为” 第一个是 介词,“被”,第二个是动词,“治理”) 10. D(①属于受辱,不是忍辱,④是顺应民心) 11.(1)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 徕他们的心。 (2)于是,他日果然和吴王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继而大举围攻吴王王宫,城门失守, 擒获夫差,杀死吴相。 12.(1)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13.(1)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③战地黄花分外香④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14.作者是甘愿孤独的人,树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彼此在静默中凝望,才能明察各 自的蜕变。(以上四个分句,每一分句为一个要点,每个要点 1.5 分。意思对即可) 15.二者都是以自己的美丽消亡来换取爱者的生之路。4 分 16.人类非常脆弱,心容易便得苍老,而树虽历经沧桑,屡遭劫难,却依旧能绽放出青翠的 绿芽。6 分 17.人生和柿树一样,只有经受起磨难的考验,承受住生命难以承受之重,才能结出艳若金 钟之果,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美艳。(以上五个分句,每一分句为一个要点,每个要点 1 分。 语句通顺 1 分) 18. ①约旦国王侯赛因逝世后,王储阿卜杜拉继位。 ②阿卜杜拉首次执掌国家大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经济薄弱。 ③布会总统要求美国政府应加快向约旦提供援助。 19. 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20. 参考:一点一滴的积累,虽然暂时看不到切实的成效,但只要坚持不懈,在不知不觉中 就会有成果出现。(注意:抓住微不足道、积累、成功三个方面) 21.作文.参看 2005 年高考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就身体不安于枕席,吃 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 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徕他们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够分的 话,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进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亲自种来吃,妻子 亲自织来穿。吃的禁止珍异,穿的禁止过分,色彩禁止使用两种以上。时常外出,跟着车子, 载着食物,去看望孤寡老弱当中染病的、困难的、脸色忧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一定亲 自喂他们。于是聚集各位大夫,告诉他们说:“我宁愿与吴国一决谁应得到上天的宠爱。如 果吴越两国彼此一同破灭,士大夫踩着肝肺同一天死去,我和吴王接颈交臂而死,这是我的 最大愿望。如果这样做不行,从国内估量我国不足以伤害吴国,对外联络诸侯不能损害它, 那么我就将放弃国家、离开群臣,带着剑,拿着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草着簸箕、扫帚 去臣事他,以便有朝一日和吴王决一死。我虽然知道这样会腰身和脖竟颈不相连、头脚异处、 四肢分裂,被天下人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于是,他日果然和吴王在五湖决战, 吴军大败。继而大举围攻吴王王宫,城门失守,擒获夫差,杀死吴相。消灭吴国二年以后就 称霸了。这是首先顺应民心啊!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