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保定市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ID:591881

大小:13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定兴三中高二年级 12 月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请将客观试题 1—6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 1—6 题位置上,12—14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 7 —9 题位置上;主观试题(含作文)工整书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现,是他们创作优秀作品的 关键所在。而艺术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则常常是作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原因。我们 发现,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往往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 式,这种“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创作主体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会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因此 也就较容易形成创作主体的兴奋。特别是当创作主体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降入到一个文明程度相 对较低的环境时,这样的精神落差会使创作主体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在同一 环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们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 艺术创作一般离不开风俗叙事,这不仅源于艺术家自己曾经的生活记忆或审美情趣,还与社会 氛围、流派风格、个人境遇有种种联系。作家艺术家都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经历版图,开阔视 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审美神经更加趋于灵敏,使自己更具文化敏感性。对某一地域风情中美的发现, 须有对另一种地域风情的了解为参照,也就是说,在此地域生活过的创作主体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触 发其创作灵感;或日在新的地域中生活着的艺术主体更容易唤起对原来生活之地的最新发现和认 识。 人的一生中有花开花落,有升降沉浮,有盛衰荣辱,在文学史上因人生际遇的变化而可能造成 诗人心态的强烈“反差”,常常使得他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如屈原、苏轼、曹雪芹等。几乎共同的身世命运,几乎共同的身心磨难,造就了他们那“吞天吐地” 的博大情怀。在强烈的身世命运的反差中,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遇去反思历史、反思社会、 反思现实、反思自己,这也使他们获得了思想和创作的材料,从而使他们在艺术才情的释放上,获 得了巨大的成功! 地域的反差与命运的反差,势必引起创作主体一种更深层的反差,那就是文化观念和思想观念 的反差。 一般说来,“文化反差”不仅具有民族范围内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自身文化素养不同,甚或民族意识不同,都会造成民族间文化上的差 异。 这种“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新一代文艺家来说,无疑需要拓宽新的文化层面,既能自如地掌握和继承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又 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既是优秀艺术家所应 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也是成就文艺大师必不可少的环节。 (选自《学者笔谈》2012 年第 3 期,有删改) 1.下列对“精神落差”的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是艺术家创作兴奋点的形成和出现以及创作优秀作品 的关键因素。 B.“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 化或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精神反差。 C.“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经历不同环境后内心发生的情感激荡和碰撞出的艺术与思想的火 花。 D.“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获得的对生活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和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 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作家、艺术家要想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就应该主动参与生活,增加生活阅历,努力开 阔视野。 B.艺术创作主体的文化敏感性和审美的灵敏性往往来自对不同的文化、生活和地域风情的发 现与了解。 C.身世命运的反差会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才情,这是因为他们从自身的坎坷命运中获得思想和 创作材料。 D.只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 ,同时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能成 为优秀的艺术家。 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创作主体一旦产生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 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当地人对自身更深刻的认识。 B.作家沈从文远离湘西来到北京,地域环境的反差使得他对湘西风土人情更有了诗意的把握, 这也是《边城》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 C.人生际遇的变化会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更好地反思,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艺术才 情得到释放,可见“穷愁之词易工”。 D.“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显得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使作家全面客观地评估和理解不同的 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出作家较强的文化敏感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 4-7 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 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 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 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 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 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 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 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 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 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 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柳贯、黄溍之门 游:游学 B.两人皆亟逊濂 逊 :逊色 C.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 讦:攻击 D.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 数:多次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宋濂“诚谨”的一组是 ( ) ①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②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 ③濂具以实对 ④濂惟举其善者曰 ⑤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⑥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宋濂指出皇上应纳谏,茹太素的意见才尽被采纳。 B.宋濂非常博学,不仅在朝中享有盛名,而且美名远播海外,天下学者都很敬重他。 C.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太祖认为他不只是君子,或许当称为贤人。 D.宋濂备受皇上的信任和亲近,成为了皇上的心腹,朝廷的事情,皇上要反复咨询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2、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X k b 1 . c o m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 (今南京)所写。 8.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9.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1)___________, __________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 __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 ,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林巧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20 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协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性,也为她 们设置了一道不近人情的门坎:担任住院医生的女性,一旦结婚自动解聘,女护士如果结婚必须辞 职。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 也许,这既是门坎,也是考验。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 姿态,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她们是中国医疗史 上的特蕾莎修女。“万婴之母”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亲手接生了 5 万多婴 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 林巧稚的孩子。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林巧稚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难怪很多妇女千里迢迢赶到协和找林大夫。原协和医院副院长 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那时林大 夫的工资是 300 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 1921 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的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1929 年,林 巧稚毕业,入学时有 5 个女生,3 人坚持到最后。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 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林巧稚怀着矛盾的 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 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 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1940 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协和第一位 中国籍女主任。新|课|标|第 |一|网 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上帝如果 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虽然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 知她,否则她会生气批评。林巧稚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1949 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 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林 巧稚谢绝了好意。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 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林巧 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重点改造对象”。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 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林巧稚想不通,“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 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 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 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 1927 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 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后来她才知道, 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 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 份。 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她的“思想 动态”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 100 多页学习体会 和思想小结。林巧稚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 世事一心从医教书 30 年,现在她愿意“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 人流下眼泪。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 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 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文革”中,林巧稚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 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文革”结束后,林巧稚已近 80 岁,体质逐渐衰弱。1983 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 产钳来!产钳……”4 月 22 日,林巧稚在协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终点。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 3 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节选自 2012 年《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协和医院能接纳女性医护工作者,在 20 世纪上半叶已算是开明之举,所以它对住院女医 生和女护士提出的工作就不许结婚的特殊要求虽不合情也是合理的。 B.像林巧稚这样的老协和女医护人员凭借着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大都终 身未婚,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爱心坚持工作。 C.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入协和医学院,在学习八年后留校任职。林巧稚在协 和医院成功地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第一个中国籍女主任。 D.文中写道林巧稚与邓颖超、张洁清有意的交往后,自己对共产党人有了好感,说明在被改 造的过程中她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E.文革期间,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里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医护工作,说明她对医院和患者的感 情没有因政治运动而改变。X|k |b| 1 . c|o |m (2)林巧稚热爱自己的工作,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三条。(6 分) (3)单纯倔强的个性使得林巧稚对政治一无所知又毫无兴趣,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6 分) (4)林巧稚对政治毫无兴趣,可她却曾拒绝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这是否矛盾?请 结合传记谈谈你对林巧稚的理解和评价。(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 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用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本 代表关于钓鱼岛的谬论,重申了中国的严正立场。 C.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 者必自焚。 D.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 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凭借 95 枚金牌,使中国军团在伦敦残奥会上位居奖牌榜第一,继北京残奥会后再创辉煌。 B.9 月 24 日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为了培养学生成人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团 委开展了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C.从 2011 年 10 月开始,全国工商系统为期 9 个月开展了打击商标侵权专项行动,立案查处商 标侵权案件 9 万多起 D.中秋节逐渐变成“月饼节”,这提醒了我们,当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也正 在一点点被侵蚀。 1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阅读鲁迅的书,有种厚重立体的感觉,也可能我的骨子里正需要一种像鲁迅所具有的硬汉子精 神。忧郁的性情中,时时带点孤独寡欢的情愫。----------- ,------------- ,--------------- 。 ----------------- ,----------------- 。------------ ,没有 人能打扰我读书的雅趣。即使是在春日,我 也是呆在花园里…… ①当初冬的阳光暖融融地斜射在萃花园中的石椅上时 ②我在曲园图书馆读书,永远是旁若无人的那种样子 ③我静静地享受着书带来的那种美妙的感受 ④一个上午或下午能读好多东西,记录下来的笔记渐渐多起来 ⑤我与鲁迅同喜同悲,生命几乎融入在一起 ⑥卡片最终也有了厚厚一大堆 A.①③②⑤④⑥ B.⑤①③②④⑥ C.②④⑥①③⑤ D.⑤②④⑥①③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春运难的四点原因,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5 分) 春运伊始,铁路部门想尽办法增强运输能力,然而,在铁路运力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电脑前、 电话里、窗口旁,火车票仍然一票难求。人们不禁问:这些年铁路建设投资不少,春运怎么还这么 难啊?今年春运客流量将达到 31.58 亿人次,这个数量几乎相当于要在 40 天内帮非洲、欧洲、美 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放在哪个国家都是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中国很大,经济发展不 平衡导致每年春节前数以十亿计的客流大多是从东部向中、西、北部单向流动。交通基础建设投资 大、工期长,近些年开工的项目无法立竿见影。由于公路和民航票价较高且受天气影响显著,水路 运价低但速度慢、不成网,铁路一向颇受青睐。春运难,要缓解,甚至彻底消除春运难,还需要全 社会总动员。 1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三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 时间就像一把尺子,它能丈量我们奋斗前进的里程; 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时间就像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X|k |b| 1 . c|o |m 五、写作(60 分) 17.阅读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走在大街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关减肥瘦身的广告,确实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有必要清除 身体中过多的脂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在这个喧嚣的文化迷乱的时代,各种价值取向低俗的 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不断泛滥,这种“精神脂肪”的堆积也在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 更有必要关注这种“精神脂肪”的危害。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得很好:“物质的脂肪臃肿着我们 的身体,精神的脂肪锈蚀着我们的灵魂。” 请以“精神的脂肪”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定兴三中高二年级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B(A、偷换概念。“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经历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非创作主体 的创作活动。C、D 两项都是指创作主体的“精神落差”带来的变化和意义。) 2、D(太绝对,不符合文意) 3、A、(A 项原文是“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 4、B(逊:谦逊) 5、C(①是指宋濂不愿为官;⑥是指宋濂能干,太祖器重他,不能理解为“诚谨”) 6、A(文中是“有足采者”,而不是“尽被采纳”) 7、(1)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1 个分 句 1 分) (2)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可以重责他。(关键词:方、恶、 罪、句式 1 分,句意 1 分) 8.双关(2 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 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 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 分)。新| |标|第|一|网 9.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2 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 境(2 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2 分)。 10.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5 分)B,3 分;D,2 分;A,1 分(B“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 信仰”误解原文,牵强附会;D“有意的交往”错误;A“合理”,具体指合乎当时协和 医院的要求) (2)(6 分,答出 3 条即可满分)①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坚持考入协和医学院并能够 坚持到毕业;②毕业后接受特殊的聘书条件献身医护工作;③在医院接生 5 万多名婴 儿(被誉为“万婴之母”);④认真、耐心、富有爱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⑤在留学深 造过程中曾拒绝外国医院的挽留;⑥不管个人遭遇到什么打击都与协和医院不离不弃 (也可以答“捐出存款给医院托儿所”)。 (3)(6 分,其中①④各 2 分,②③各 1 分)①北平解放之际,林巧稚拒绝了傅作义夫 人送与机票的好意;②协和医院被收归国有后,林巧稚成了重点改造对象,她想不通; ③在协和医院大会上发言时她没有采用北京市副市长给自己写好的发言稿;④很多著 名知识分子入党时,她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自己是基督徒不便入党。 (4)(8 分)不矛盾。(1 分)她留学深造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拒绝美国芝加哥大学妇 产科的挽留,是出自林巧稚对中国医疗事业的热爱;(2 分)对国家政局的变化和后来 的政治运动以及政界人物,她的确不感兴趣,只是关心自己的医疗事业。(3 分)从传 记中我们看到的林巧稚就是一位嫁给了协和医院的万婴之母。(2 分) 12、B.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C 火中取 栗: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D 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 数不清。[来源:Z*xx*k.Com] 新-课-标-第-一-网 13、D。A 应该把“使”去掉。B 应该是“举行……仪式”。C 语序不当,把“为期 9 个月”放在“开展了”后面。 14、C(注意标点) 15、(1)运量太大(客流量大);单向运输;运力供应不足;大家偏爱铁路(其他交通有 缺点)。 16、示例: 青春就是一曲欢歌,它能唱响我们热烈奔放的豪情; 青春就是一幅油画,它能绘出我们亮丽斑斓的色彩; 青春就是一池涟漪,它能激起我们美妙多姿的情思。 17、写作指引 1、关于审题:脂肪有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显然,写作本文主要是指它的比喻义。 即各种价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消极因素,它影响人的健康发展。故本文 以此为立意指向,就会避免作文离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本次作文的训练目的是要求“从层进或对比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层进式的文章一 般是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主要体现在主体部分的意义递进上, 即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等等。层间可用诸如“不仅…… 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对比式 的文章一般是指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论点,并引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加以论证。 文言文译文:宋濂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宋濂 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 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 自谓不如他。元至正年间, 宋濂因举 荐授为翰林编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 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宋濂性情诚实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住室,题名“温树”。 有客人问起宫中言语,宋濂便将“温树”二字指给他看。宋濂曾经与客人一起饮酒,皇 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 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 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我只和 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 他们。”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 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 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 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可以重责他。”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 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后。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 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于是皇帝又当场称赞宋濂说“我 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服侍我十九年,不曾有一句 话是假的,也从未讥讽过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不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 了。”每次会见,必令设座上茶,每天早晨必令随侍用膳,反复的向宋濂咨询,常常 谈到半夜才作罢。x k b 1 . c o m X|k |b| 1 . c|o |m 宋濂相貌丰伟,满脸美髥,能贴近看而且明晰,能在一粒黍子上写几个字。从少 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卷,对学问无所不通。在朝中,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 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外国贡使也知道宋濂的名字,多次问起宋先 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的价钱收购宋濂文集。四方 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 [来源:学|科|网] 系列资料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