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卷)
语 文 2010.6
说明:1、须将答题卡、答题纸上(密封处)相关信息涂、填清楚。
2、第Ⅰ卷各小题答案用 2B 铅笔全部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各小题答案全部写在答
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 I 卷(选择题,36 分)
(1—12 题,每题 3 分,36 分)
一、判断(1—6 题,每题 3 分,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语.文/可以语.上 臭.氧/乳臭.未干 魔爪./张牙舞爪. 法度./揆情度.理
B. 怛.惮/枕戈待旦. 偃.卧/揠.苗助长 角.色/凤毛麟角. 咀嚼./咬文嚼.字
C. 下载./载.誉归来 地壳./金蝉脱壳. 校.勘/犯而不校. 承诺./唯唯喏.喏
D. 抹.布/拐弯抹.角 蚌.蛤/鹬蚌.相争 羞恶./怙恶.不悛 衣冠./勇冠.三军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B. 孔子张扬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C.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
D. 在教育过程中,作为老师,孔子是起着主导作用,他希望弟子言听计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用“百花开放,百家争鸣”来形容先秦诸子,真是再也 不过了。从孔子
到孟子再到荀子,从儒家学派到道家学派再到其他学派,所有学派及其代表作家、作
品全都是风神独具, 。其中老子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位低头沉思
的 ,他的话不多,却总是那么新颖独特、 。
A. 适当 别开生面 圣人 美不胜收
B. 恰当 美不胜收 哲人 别开生面
C. 恰当 美不胜收 圣人 别开生面
D. 适当 别开生面 哲人 美不胜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各省出现特大灾情,特别是广东省境内的珠江、西江等水系河流,多处堤防出
现险情,情况危急解放军及武警战士,见危授命....,勇挑重担,绕过公路,徒步进入
救灾阵地。
B.一些青年作家,为了作品畅销,将港台作品中的情节生搬硬套过来,这无异于削足..
适履..,不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
C. 孟子是一位善于激发世人自信心的思想家,他认为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也就是
启示人们,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激发潜能,为所欲为....。
D.卫人嫁其子的寓言,把卫人不惜葬送女儿幸福来追逐财利的可鄙嘴脸,巧妙地变成
了那些不讲廉耻、不顾惜任何人却自以为高明的贪官污吏的活画像,栩栩如生....。
5、下列句子在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之生也软弱,其死也坚强..。(《老子》第七十六章)
B.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庄子·逍遥游》)
C. 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尚贤上》)
D.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子·五蠹》)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和学者。儒家之传统经典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
称六经或六艺。
B、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
主张性恶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巨
擘,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春秋晚期。
D、荀子、墨子、韩非子他们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思想家。
二、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每题 3 分,9 分)。
山西地官唐代石函被开启
今日上午 10 时 30 分, 国 内 20 多位考古专家在省城晋祠博物馆,对从太山龙泉寺下
佛塔基址地宫内挖掘出来的唐代石函进行开启,现场开启 4 层。虽然金椁未能开启,但据专
家分析,其中很可能藏有价值连城的舍利子。这个考古项目以及金椁的面世,在山西乃至全
国范围都极具价值,考古规格仅次于曾出土释迦牟尼舍利子的陕西法门寺。
石函发掘地太山龙泉寺,建于省城风峪沟北山腰。5 月 7 日,太原市太山文物保管所在
该处修建消防蓄水池时,发现了石条、石门等遗物。随后,考古工作者确认此处为佛塔的建
筑基址,虽然塔基上部已经被毁,仅残留一块呈长方形状的塔基,但在塔基中部的下方,还
有用砂石筑砌的大约 1 平方米的地宫,两侧还各有一尊力士像,而且保存完好。经过发掘,
地宫内出土了一座长约 80 公分的长方形石函。
专家介绍,这座石函共涉及石、木、铁、铜、银、金、丝绸 7 种材质。记者在现场看到,
石函内先是一层木椁,上面有各种造型精美的铜构件,然后是一层鎏金铜椁,然后是银椁,
银椁上还绑有一条绸带,等工作人员成功剥离绸带之后,银椁顺利开启,之后金光闪闪的金
椁也终于亮相……由于棺椁之间缝隙很小,而且在金椁外绑着一段丝绸,如果长期暴露在外
容易风化,所以金椁最终未能打开。
尽管金椁已经呈现在大家眼前,但里面装有什么东西仍然是谜。带着众多疑问,参加此
次发掘工作的专家们在当天下午的座谈会上总结了本次开棺,并推测,“按照以往的地宫考
古工作经验来看,金椁内应该还有玉瓶或其他器皿,而这些器皿中很有可能存放有舍利子。”
如果推测成为事实,那将是山西乃至中国考古界多年来一次极为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陕西的法门寺属于皇家寺庙,所出土舍利子共有七层棺椁。而山西太山龙泉寺
佛塔基址在文献上并没有记载,虽说无法与法门寺相比,但在此处出土的石函却有五层棺椁,
这在历年来的地宫考古项目中实属罕见。
7.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太原市太山文物保管所修建蓄水池发现了石条、石门等遗物,后来考古人员发掘出
了唐代石函。
B.此次考古在山西乃至全国范围都极具价值,规格仅次于曾出土释迦牟尼舍利子的陕
西法门寺。
C.由于棺椁之间缝隙很小,而且在金椁外绑着一段丝绸,这给打开金椁带来了困难。
D.舍利子的发现,使此次考古成为山西乃至中国考古界多年来一次极为重大的发现。
8.对石函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函发掘于太山龙泉寺,属于唐代文物,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B.石函在一个 1 平方米的地宫中被发现,石函本身长达 80 公分。
C.这座石函目前已知有四层,分别是木椁、铜椁、银椁和金椁。
D.虽然金椁里面装有什么东西仍然是谜,但专家说里面应该有玉瓶或其他器皿。
9.下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此次考古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石函中发现了唐代遗留下来的价值连城的金椁。
B.由于佛塔基址在文献上并没有记载,所以此次考古发现的石函注定只能是又一个
不解之谜。
C.为了保护文物,金椁最终没有打开。
D.此次考古填补了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如此多层石函的空白。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2 题(每题 3 分,9 分)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
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①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
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
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之色,无害于
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 ”曰:“昔秦
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
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
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
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
言多不辩。”
宋王与仇齐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
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
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②,射稽八板;擿③其坚,癸
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
可以致功也。 (节选《韩非子新校注》)
注:①臞:同“癯”qú,瘦。 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
③擿:掷,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 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 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 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 度:衡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故燕王欲结于.君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
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
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
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 分)
(13—17 题,26 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3 分)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3 分)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3 分)
14、翻译下面文言短文(4 分)
希言自然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②,孰为此?地而不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
事而③。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④。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
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选自《老子·第二十三章》)
【注释】①希言:少说。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在老子的时代,自、然二
字都是独立的两个词,没有像近代组成一个词“自然”,指大自然或自然界。)②飘
风:狂风。终朝、终日:均指一整天。骤雨:帛书本为“暴”雨。③而:通“如”。
④失者:名词,指失去道、德的人。失:背离,不遵循,放弃。
(三)阅读宋诗,回答 15、16 题(6 分)
小 孤 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千米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峻,是
南宋军事重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
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勒迫至燕京,断绝饮食而死。③海眼:激流遇阻所
形成的大旋涡。
15、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6、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 中“孤”字的妙处。(3 分)
1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 分)
(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
语·为政》)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
(5)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恶乎往而不可哉!(《庄子·大宗师》)
(6)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7)子曰:父母在 ,不远游, 。(《论语·里仁》)
三、表达
(一)(17—22 题,28 分)
18、把下面五句话,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语序是( )
(只填序号)(3 分)
①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得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温习的时间,
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②任何新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
③只学而不“习”,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是不牢靠的。
④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和拥有这些知识。
⑤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
19、《论语》在中国影响巨大,甚至一些著名人士的名字来自这里,你能看出下面的人名
分别来自《论语》中的哪些话?(8 分)
①李德邻(李宗仁)
②杜重远
③陈省身
④马思聪
20、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
有警示作用。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句你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7 分)
【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则
古训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1 分)
(2)推荐的理由:因为这句古训的意思是(2 分)
(3)这句古训告诫人们(4 分)
21、《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写
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7 分)
(1)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3)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4)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5)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6)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
(7)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2、下面四副对联中适用于孔子的是( )(多项选择)(3 分)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二)作文,23、24 任作一题(60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
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
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
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悲悯是善
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常拥有温情。
(1)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章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⑤书
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4、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举烛者》)
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一些人随意穿凿附会的治学态度。它说明,做学问不能断
章取义,胡乱解释前人的片言只语,从中寻求什么微言大义。同时也告诫人们,对待
人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主观意断,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1)请以“态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①作文中可用也可不用寓言材料,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文章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⑥书写
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