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
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
(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
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
中国古代天文就有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
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 22 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
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
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
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
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
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 33 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
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
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
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
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 8 尺,那么管子的长度
应约是转盘直径的 2 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
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
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
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大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
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
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 2 毫米的孔,管子长 15 尺左右,它测量正极的精确性能达到 0.013 度。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确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
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
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
去的,起装饰作用。
B.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
两个圆形的轨道。
C.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
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
D.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
2.“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下列对这句话的
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
B.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
C.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
D.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
3.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
块是必不可少的。
B.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
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C.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
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D.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
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
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
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 公捐俸
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
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
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
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
归。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
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
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
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
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
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
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
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B.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B.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C.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D.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
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B.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
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C.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
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D.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
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7.(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②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8.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
句子?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6 分)
9.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
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 , ”,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
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时,对野花和佳木描写的名句是:
“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保 护 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
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
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
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
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
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
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
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
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
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
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
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
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
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
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
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
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
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
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
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
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
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D.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
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E .给总主教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
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2.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 分)
3.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
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 分)
走进马勒 王纪宴
2011 年是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 100 周年,国际音乐界因而将这年命名为
“马勒纪念年”。在中国,马勒年同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了 10 场马
勒系列音乐会,中国听众首次有如此多的机会通过聆听高水准的马勒作品,走近马勒,感悟马勒的
精神世界,体会马勒音乐所表达的慰藉和振奋。
悲苦情,造就音乐大师
马勒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情愫,这与他出身于犹太人家庭有关。犹太民族作为世界
上最古老和智慧的民族之一,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颠沛流离,不断受到种族歧视和
迫害。马勒作为犹太人后裔,以他出众的音乐才华和勤奋努力而成为执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维也
纳爱乐乐团等欧洲顶级音乐机构的杰出人物,却始终忍受着各种保守势力的嫉恨和诋毁。他曾慨叹: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家可归者。……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
个闯入者,不被任何地方接受。”
而当马勒由于现实世界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而最终皈依天主教时,他并未就此获得解脱,而成
为了“犹太自我仇恨”意识的牺牲品。他的妻子阿尔玛曾说:“马勒最终信奉了天主教,但他仍是
一个基督犹太人。这正是令他痛苦的一点。”这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性羁绊,无疑是造成马勒音乐中
忧虑不安、纷繁复杂的悲剧气质的原因之一。作曲家灵魂深处无尽的孤寂感、对心灵归宿的上下求
索,这一切都通过技法高超的音乐语言得到倾诉。马勒经历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
歌乐诗,与李白精神共鸣
马勒与同时代很多作曲家的不同还在于,这位浸润于德奥音乐传统的犹太人却对中国古诗词尤
其是李白的诗篇产生了强烈精神共鸣。他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中采用了李白、王维、孟浩
然、钱起的诗篇作为歌词,虽然这些诗在转译过程中已变得面目全非。罗曼•罗兰曾指出,当我们继
承过去的杰作时,“从来不是过去在我们内心再生,而是我们把自己的影子投在过去的杰作上”。马
勒在《大地之歌》中从中国古诗而不是他更熟悉的欧洲文学中找到了与自己的心境契合的因素——
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慨叹人生的苦难以及尘世生命的短暂,而中国诗篇中对交友和宴饮之乐的歌
颂,同样吸引着马勒,他借此表达悲观惆怅情愫以及极度的凄美之境。
歌、乐、诗以独特而内省的方式交融于马勒的所有作品中,共同吟唱出一个行将结束的时代的
伟大主题: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理想与幻灭……这些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深刻主题,强有力
地激发出马勒的创作灵感与激情,促使他的音乐冲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以庞大而芜杂的结构、
含糊隐晦的调性、色彩奇异的配器,汇聚成一种崭新的音乐语言,这种语言的复杂新颖注定需要时
间迎来知音。
上巅峰,马勒时代来临
马勒在世时主要以指挥家而知名,而作为作曲家得到的承认则与马勒的成就以及他本人的期待
相距甚远。乐评家们喜欢称他的篇幅宏大的交响曲为“超长的令人疲惫的交响曲”,有些听众则觉
得马勒是“昂贵的二流货”。
1960 年,在马勒诞辰百年之际,马勒的音乐迎来了复兴。马勒的交响曲和艺术歌曲日渐成为各
地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伯恩斯坦等知名指挥家开始指挥录制马勒交响乐全集。而在半个世纪之后,
在纪念马勒诞辰 150 周年和逝世 100 周年之际,马勒的复兴可谓达到历史性巅峰。人们开始意识到,
马勒音乐中的人性内涵非常现代,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更贴近,因而,当代人比马勒的同代人更能
够理解马勒。
除了悲剧内涵,马勒的音乐语汇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表现了人类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同外界
的关系。沉重的阴霾与激烈的冲突、温暖抚慰的抒情、大自然沁人心脾的美,对于今日的人们不啻
为理想的宣泄与抚慰剂。马勒生前曾悲凉而自信地断言:我的时代会来临。而今,正如指挥大师艾
森巴赫所言:“马勒时代已真正来临——这意味着人们已能够理解其音乐中所传递的信息”。
(节选自 2011 年 11 月 25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篇虽在转译过程中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却对马勒的音乐成就
直接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也可反观中国古诗伟大的艺术魅力。
B. 马勒的音乐交融着歌、乐、诗,吟唱出了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伟大而深刻的主题,激发了
他的创作灵感与激情,冲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
C. “马勒纪念年”应该是“马勒时代来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原因是当代人比马勒的同
代人更能够理解马勒音乐中的人性内涵,因此,马勒的复兴可谓达到了巅峰。
D. 马勒亲历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而他对中国古诗词的灵活借用,也使他
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更多的与自己的心境相契合的因素。
E. 马勒在世时虽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家,但是当时人们给予他这一方面的认可却很有限,甚至
有的听众觉得马勒是“昂贵的二流货”,这也与他对自己的期待相去甚远。
(2)文章最后指挥大师艾森巴赫说:“马勒时代已真正来临――这意味着人们已能够理解其音乐中
所传递的信息。”其中的“信息”指什么?请分条概括。(6 分)
(3)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马勒经历了怎样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6 分)
(4)马勒的音乐作品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而在百年后迎来了复兴,对此你怎么看?请结
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今天,我之所以敢把它写出来,就证明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来承受这一切----包括人们
的____________,窃窃私议。
②对比这些孤儿来说,我们这些人是幸福的,我们对自己的___________一清二楚,没有“寻根”
的痛苦,不用去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
③由于海南、西藏等地区的高考录取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以,有的低录取地区的考生便
___________,取得高考录取概率低地区的户籍。
A. 蜚短流长 前因后果 巧发奇中 B.颠倒黑白 来龙去脉 巧发奇中
C. 蜚短流长 来龙去脉 暗度陈仓 D.颠倒黑白 前因后果 暗度陈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
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2013 赛季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展开争夺,最终,广州恒大 1 比 1 战平首尔
FC,凭借以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夺冠。
C.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不争的事实。
D.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高等法院再次做出了不允许把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的顶级赛事的转播权全部
卖给付费电视台的判决,以免经济窘迫的球迷届时无法看到这样的赛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式的宗教和上帝,但是古人有所敬畏,知所进退。天地受到崇敬,不
仅是因为天地赐予万物,养育万民,也因为天地代表良心,代表善的意志。无其德而行其礼,是欺
天灭祖。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帝王何尝没有自我表扬的需要,但是敬畏之心让他们却步。唐太宗几
次决定封禅, , , ,最后决定放弃封禅。封禅,对于帝王
而言 , ,有着可以想象的引力,但是很多帝王,如汉光武帝、隋文帝、
唐太宗等,最后决定放弃, 。
①因此有着可以想象的引力 ②是一种巨大无比的荣誉③或因大臣劝阻 ④或因水灾出现
⑤或因天象异常 ⑥是因为他们有敬畏之心
A.③⑤④①②⑥ B.③⑤④②①⑥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③④②⑥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5 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
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 ,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
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
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
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六、作文(60 分)18.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60 分)
孩提时,我摔倒了 / 嚷着要大人抱起我
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 / 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 / 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
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 / 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 / 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
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
抄袭套作。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2014.11.13)
【译文】
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生性敏捷聪慧,不到二十就在乡试
中中举。不长时间,成为进士,授官瑞昌令。
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民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江公到的时候,以前
的县令因为收不上赋税被囚系的有三任,其中一个竟然因为受牵累死去,妻子儿女不能回家,江公
慨然禀告府县,自身承担拖欠的赋税,让前任的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县里
的城郭连着河,河岸崩溃堵塞了原先的河道,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议集资筑堤,作为长久之计,百
姓号称它叫“江公堤”。这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地相邻,奸民乘机行剽劫之事,县吏提议发兵
围剿,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
楚地去依靠强盗了。”于是勒令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促有才能的勇敢的丁壮巡察,趁时机刺取他们
的首领击杀,盗贼于是平息。
不久,升迁为巩昌太守。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穷乏困顿,士卒
日益骄蛮凶悍,有的甚至掠夺百姓,但无人敢呵斥阻止他们。江公去郊外巡行,看见一些士兵骑马
快速猛冲过他乘坐的车,(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
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过了四年,调任柳州刺史。柳州地方偏僻,穿着蛮服,民俗犷悍。当时刚刚收复粤西,军队留
镇柳州,军中经常掠夺妇女,妇女们哭泣着想回家。江公禀告府县,命令营帅登记掠夺的妇女到郡
中讯问,想回家的妇女衡量路的远近给钱遣还,总共数百人。第二年,柳州的统帅去世,粮饷不能
接济,士卒穿着盔甲在军门喧哗,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按月供给粮饷,士卒相信江公,慢慢
散去。江公立即派人骑马送信禀告台省催促发饷。粮饷按时间到,士卒才安定下来。粤西的山险峻
陡峭,柳州尤其深邃险峻,数万石头分散挺立,斧子砍伐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巨木。当时皇上正修
建太和殿,使者采购木头将要到柳州,柳州的百姓非常恐慌。不长时间,使者来到,江公就招呼柳
州的百姓问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做向导,江公骑马偕同使者前往看木头。走了数里,到了陡峭的
山下,山石嶙峋,树木繁密挺拔,下面临近崖谷,马不能向前走。江公解下马鞍,坐在地上稍微休
息,邀请使者徒步登山,使者面有难色。江公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木头如果能运出去,我应当
首先为此献出生命。”于是穿着短衣拿着手杖,扶着两个小吏先登,使者勉强跟随,到了半崖道路
断绝,没有放脚的地方。江公抬头看着树木回头对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呼立刻回去,
说:“这是不能运出去的。”江公说:“木头都在这里,依靠使者对皇上说不能取的情形。”使者于是
返回,上奏皇上后得以免除采购木头,柳州的百姓欢呼感激皇上的恩德。
江公享年八十一岁,在康熙乙未年去世。江公生性廉明,故任官的地方都有声绩。为人孝敬父
母友爱兄弟,生性恬淡,通达时务,熟悉吏事。自始至终品格高洁坚守一种节操,贤达的人都赞叹
仰视他。
8.橘柚香。(1 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 分)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 分)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2 分)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说
明: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橘柚香”具有时令
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既为送别诗,
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浇愁,此为
第二层。“江风引雨”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
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
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耐人涵咏,此为第三层。)
(6 分)
9.这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1 分)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 分)通过
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 分)联系诗句分析。(说明:这首诗运用
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想象虚构了一个典型
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
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
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5 分)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
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
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 2 分,论述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引导读者关注人物塑造手法。
①在语言和动作描写中运用夸张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对比
手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正话反说的题目预示小说中不少表达需按这样的思路去理解,
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 2 分,论述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三:提示读者把握结构方式。
①以“保护人”为纽带,编织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玛兰主动保护他人,却无意中充当了帮凶;
暗线写“保护人”也需要保护。②以“保护人”为中心,提纲挈领,聚拢各种人物矛盾。③围绕“保
护人”安排叙事结构,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观点 2 分,论述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15.B (3 分)
16.①“望”最重要 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 ④景色都不相同 ⑤丰富的
审美感受(每空 1 分,共 5 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①处前面写“可游、可居、可望”,而后面主要谈“可望”方面,所以①处应强调“望”的重
要性;②处前面有“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所以②处要提到“居”;③处后面说“有了
窗子”怎样,所以③处要强调窗子的作用;④处前面有“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 所以④处自然要写“望”
的结果不同;⑤处前面以诗句为例,所以⑤处应强调出诗句中“望”所带给读者的心理效果。
17.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
醒我们:不要逞强。(句式一致,以物关我,言之成理)
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
我们:不要放弃。(句式一致,以物关我,言之成理)
18.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立意角度提示:(1)生活中不是总有幸运福祉,挫折困难也是生活的常
态。(2)我们要感谢别人的帮助,但不能依赖别人的帮助,只有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客观对待生
活中的困难,才能拥有生活的幸福。(3)建立良好的心态,就要平静面对困难和福运。(4)遇到逆
境不丧气,遇到顺境不骄傲,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5)保持平常心也是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