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

ID:592063

大小:17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省 2015 年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语 文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崩.盘/硼.砂 找碴./豆腐渣. 黯.然/三聚氰胺. B.搽.粉/换茬. 巷.道/避风港. 阽.危/沾.沾自喜 C.沔.水/钙.化 疳.积/擀.面杖 匡.扶/吃糠.咽菜 D.翎.毛/绫.罗 妖娆./绕.口令 蚊蚋./木讷.寡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拥戴 编纂 侯车室 川流不息 B.肇事 坐标 红彤彤 脍灸人口 C.暴躁 永诀 天灵盖 洁白无瑕 D.奢靡 诙谐 条形码 趋之若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无论 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毛泽东主席留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② 运动会导致心跳过快,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 ③ 染头发可以使人美观,但染发过多容易伤及发根 头皮,有时会诱发相关的疾病。 A.①时势 ②急剧 ③以致 B.①时势 ②急遽 ③以至 C.①时世 ②急剧 ③以至 D.①时世 ②急遽 ③以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市场上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择善而从....,这对消 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B.这次中秋灯展中,我们以灯光营造出满月造型,就像是把钟灵毓秀....的月亮搬到家中一样, 瞬间让家庭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C.老校长不但治学有方,而且具有高超的演讲能力,每次演讲,都能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 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D.国家画院研究员王艺是一位才高气清....、儒雅谦和的文人,在写诗、作词、书法、刻绘、雕 塑、摄影等领域都有不凡建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感动中国》自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被誉为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日本作家村上 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土地“非粮化”、 “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是中国“冰强 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 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 “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 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较为 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 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依据 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稍微 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公共 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 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 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 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 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 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卷入到城市的交易网络中,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 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 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 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 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政府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 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在城市 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一个可怕后果:乡村丧失了 自我发展的主体。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对“城市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市化就是让乡村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 B.城市化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现代公共品。 C.城市化就是引导人们向往现代化的生存方式。 D.城市化就是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现代文明具有可扩展性”的一项是 ( ) A.乡村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B.乡村连通了城市的交易网络。 C.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 D.乡村地区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当下中国,是否存在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 B.便利、高效、文雅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对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C.就算城乡公共基础相近,城乡生活方式仍各有优劣,人们仍需权衡抉择。 D.政府只有积极推进城市化,才能解决因经济衰退导致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 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 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 “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 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 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 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 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 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 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 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 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 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 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 )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 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 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 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 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 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第Ⅱ卷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 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 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 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 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2)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五、(12 分) 1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 分) ①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 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 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⑥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17.按照不同的要求,把下面两句话组成不同的句子。(4 分) 艺术家须有开放的世界观。 艺术家须有精湛的技术。 (1)表示两者缺一不可: (2)强调世界观的重要: 18.假如你是某公司的秘书,请你根据下面这段王总办公室的电话录音替王总整理出一份电话留 言。要求语言简明扼要,不超过 50 个字。(4 分) 王总,您好!我是宏图文化公司张总的秘书小陈。我们张总今天临时有急事,下午必须 赶去外地处理。他和您约好的今晚在君悦大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消,张总让我代他向 您道歉。另外,张总想邀请您下周二晚上 7 点在龙韵茶馆会面,张总想确认您下周二晚上是 否有空。您可以回电张总 12345678。谢谢!打扰王总了,祝王总工作顺利。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宋凡平死后的第四天,一个上了年纪的农民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来到了李兰的家门口。他 穿着满是补丁的裤子和汗衫站在门外,不说一句话,老泪纵横地看着屋里的棺材。他就是宋凡平 的父亲,来接他的儿子回家了。 这一天的上午,他们的手臂戴上了黑纱,腰间系上了白布条,宋凡平的薄板棺材放在那辆破 旧的板车上,老人低垂着白发苍苍的头,拉着板车走在前面,李兰拉着李光头和宋钢两个孩子走 在后面。 他们走出了南门,走过了一座嘎吱嘎吱响着的木桥以后,听到了知了的鸣叫,他们知道已经 走上了乡间的泥路。中午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升起了缕缕炊烟,夏天的田野里空空荡荡,仿佛 天空下面只有他们四个人,还有躺在棺材里的宋凡平。宋凡平的老父亲终于发出了他的哭声,他 弯着腰像一头耕地的老牛那样拉着他死去的儿子,浑身颤抖地往前走着,他的哭声也在颤抖。他 的哭声引爆了孩子们的哭声,他们虽然双手捂住了嘴巴,可是哭声从鼻子里一阵阵地喷发出来, 两个孩子害怕地抬起头来,偷偷看一眼李兰,李兰对他们说: “哭吧。” 说完后李兰的哭声首先响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她尖利凄楚的哭声,她尽情地哭着,仿 佛要把自己全部的声音哭出来。他们四个人放声大哭地向前走,田野是那么的广阔,天空是那么 的高远,他们一起哭着,他们是一家人。李兰像是在看着天空似的,仰起了自己的脸放声痛哭; 宋凡平的老父亲弯腰低头地哭,仿佛要把他的眼泪一滴一滴种到地里去;孩子的眼泪抹了一把又 一把,甩到了宋凡平的棺材上。他们痛快响亮地哭着,他们的哭声像是在一阵阵地爆炸声,惊得 路边树上的麻雀纷纷飞起,像是溅起的水花那样飞走了。 他们哭着走了很久,后来宋凡平的老父亲哭得实在走不动了,他放下了板车,跪在地上,他 把自己的腰都哭疼了,哭得不能动了。他们站住了脚,直到哭声渐渐平息下来。李兰擦干了眼泪, 说她来拉板车,宋凡平的老父亲不答应,他说儿子的最后一程让他来送。 后来的路上他们不再哭泣,他们无声地走着,只有板车在嘎吱地响着。他们走进了宋凡平出 生的村庄,宋凡平就埋葬在村口的一棵榆树下。几个衣着破烂的亲戚等在村口,他们已经挖好了 坟墓,拄着铁锹站在那里。 这是一个无声的下午,那几个吃完饭的穷亲戚走了以后,他们四个人在茅屋里还是无声无息。 李光头看到了屋外的树木和池塘,看到了麻雀在树上跳跃,看到了燕子从屋檐里飞出去,宋钢也 看到了。两个孩子很想出去看看,可是他们不敢,只能坐在板凳上,偷偷看着悲戚中的李兰和宋 凡平的老父亲。后来李兰说话了,她说该回去了,要在天黑前赶回城里。宋凡平的老父亲颤巍巍 地站起来,走到那个破衣柜前,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罐,手伸进去摸索了一会儿,抓出了一把炒熟 的蚕豆塞进了李光头的裤袋。 他们又来到了村口,宋凡平的坟墓上多了几片树叶,李兰捡起树叶扔在一旁。李兰没有哭泣, 两个孩子听到她低头对着坟墓说: “等孩子长大了,我就来陪你。” 李兰转身走到宋钢身前,蹲下来摸了摸宋钢的脸,宋钢也伸手摸了摸李兰的脸,李兰一把抱 住了宋钢,忍不住哭起来,李兰对宋钢说: “儿子,你要好好照顾爷爷,爷爷年纪大了,他要你留在身边……儿子,妈妈会经常来看你 的……” 宋钢不知道李兰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他点点头后,又抬起头看看李光头。李兰抱着宋钢哭 了一阵,然后擦着眼泪站起来,她看看宋凡平的老父亲,嘴巴动了一下却没有声音,她转身拉起 了李光头的手。 李兰拉着李光头走上了乡间的泥路,她没有回头,她的步伐沉重的像是两条拖把在地上拖过 去。这时候李光头仍然不知道要和宋钢分开了,他的手被李兰拉着,身体侧着去看宋钢,心想他 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走?宋钢的爷爷拉着宋钢的手,宋钢站在他父亲的坟前,疑惑不解地看着李 光头和李兰慢慢走去,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留下来了?李兰拉着李光头越走越远,宋钢抬头 看到爷爷正在向李光头和李兰挥手道别,他也犹豫地抬起了手,他的手在肩膀的地方挥动着。李 光头被李兰拉着走去时一直扭头看着宋钢,看到远处的宋钢向他挥手,他的手也抬到肩膀的地方 挥动了。 (节选自余华《兄弟》,有大量删改) 19.小说中的李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4 分)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 分) (1)他弯着腰像一头耕地的老牛那样拉着他死去的儿子,浑身颤抖地往前走着,他的哭声也 在颤抖。(2 分) (2)宋凡平的老父亲颤巍巍地站起来,走到那个破衣柜前,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罐,手伸进去 摸索了一会儿,抓出了一把炒熟的蚕豆塞进了李光头的裤袋。(2 分) 21.小说第 5 段对“哭”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22.小说洋溢着深沉的悲凉格调,以“悲剧美”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结合文本,谈谈小说的 “悲剧美”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实际。梦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而是为了给你的人生 带来意义和快乐。 ——李开复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二) 1.C[A 崩(bēnɡ)/硼(pénɡ) 碴(chá)/渣(zhā) 黯(àn)/胺(àn) B 搽(chá)/ 茬(chá) 巷(hànɡ)/港(ɡǎnɡ) 阽(diàn)/沾(zhān) C 沔(miǎn)/钙(ɡài) 疳 (ɡān)/擀(ɡǎn) 匡(kuānɡ)/糠(kānɡ) D 翎(línɡ)/绫(línɡ) 娆(ráo)/绕 (rào) 蚋(ruì)/讷(nè)] 2.C(A“侯”应为“候”。B“灸”应为“炙”。D“骛”应为“鹜”。) 3.C(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变化迅猛用急剧,非常急速用急遽。由此造成用以致, 延伸扩大用以至。) 4.D(A“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使用对象不当。B“钟灵毓秀”指凝聚了天地间的 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形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该成语不能用来修饰“月亮”。C“出神 入化”指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使用对象不当。D“才高气清”指才 调高雅,气质清新。使用正确。) 5.A(B 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中国读者对爱丽丝·门罗要陌生得多”。C“避免”和“不再发 生”前后矛盾。D 语序不当,“虽然”应在“中国运动员”的前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6.B(B 项见第四段;A 见第一段,“城市化”不等同于简单的“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C 见第六 段,科学意义上的城市化,应是让人们在乡村与城市之间自由的选择生存方式;D“只在”绝对 化,说法不全面) 7.C(“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体现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的追求,不能证明“现代文明”向乡村的 扩展) 8.D(见第一段,此说法与文意相悖)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9.B(稍:渐渐地、慢慢地) 10.C(A 项,以:①介词,凭借;②连词,因为。B 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 饰。C 项,①②副词,竟然,却。D 项,其:①副词,表反诘;②代词,那) 11.D(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④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⑤侧面体现。 ⑥直接体现。①体现有才能。②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③凭借功劳得到 晋升,未必是良政。) 12.B(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四、(24 分) 13.(1)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3 分,“去”“殆”“胜”各 1 分)(2) 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凭借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3 分,“寇”“以”“从” 各 1 分)(3)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 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4 分,句意 1 分,定语后置 1 分,“勒”“逐”各 1 分) 【译文】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 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 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 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 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 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 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 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 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 开皇四年(584 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 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 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 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 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 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 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 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 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 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 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 官员大多不去赴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 开设学校,各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 14.(1)上片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 分)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 院中醉人的春景。(2 分) (2)下片表达了作者伤春自伤之情及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2 分)“残花”指春已暮,借酒浇愁 而愁不去。“客飘零”,作者长年作客在外,欢娱少愁思多。“送了斜阳月又生”指时间流逝, 春光难留。(2 分,答出 2 点即可) 15.(1)悟已往之不谏 (2)明月松间照 (3)响穷彭蠡之滨 (4)暴秦之欲无厌 (5)齐 彭殇为妄作 (6)必有我师焉 16.③④⑤①⑥②(从这些语句内容来看,③是文段的中心句;④“随之”指代的是“网络阅读”, 应该紧接其后;第①句“然而”可以把第⑤句与其前后联系起来;第②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 应该放在第⑥句的后面。) 17.(1)艺术家既要有开放的世界观,又要有精湛的技术。(2)艺术家固然要有精湛的技术,但 首先要有开放的世界观。(每句 2 分,共 4 分) 18.示例:张总秘书来电,今晚聚餐取消。张总想确认下周二晚 7 点您是否有空到龙韵茶馆会面。 可回电 12345678。(意思对即可酌情得分,共 4 分。) 六、(18 分) 19.李兰是一个不幸的妻子和母亲。(1)她忍受着丧夫之痛,坚强隐忍。(2)她深爱着丈夫,为 他的去世而痛心。(3)她爱孩子,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4)她做事果断。(每个要点 1 分, 共 4 分。) 20.(1)运用比喻和细节描写,表现出老人面对死去的儿子时内心的巨大悲伤。(2)运用细节描 写(动作描写),表现出生活的极端贫困和老人对孩子的关心。(每句 2 分,共 4 分。) 21.(1)用细致的笔触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情态,表现了他们内心的无比悲痛,进一步刻画了人物 形象。(2)使全文笼罩在一种深沉的哀伤氛围中,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每个要点 2 分, 共 4 分。) 22.(1)浓浓的亲情。老父亲对孩子死去的痛心和无言的爱,李兰对离开孩子的依依不舍,孩子 虽不理解但也懂事的行为,都使读者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感人至深。(2)真挚的爱情。李 兰深爱着丈夫,丈夫的去世对她打击巨大,她悲痛万分,痛哭不已。(3)困境中不屈服、不 认输的勇气。李兰在悲痛中以无比的毅力冷静处理后事,妥善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未来;老人 在艰难的生活中不忘对孩子心灵的安慰。(6 分,每个要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 理,即可酌情给分。) 七、(60 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