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ID:592133

大小:73.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2011 学年高三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 石油中学 李 学 华 2010 年 10 月 2010-2011 学年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海洋通过风、波浪和太阳等形式储存着充足的能源。现在,所有这些能源汇聚在一起组 成“能源岛”——它像提取“黑金”的石油钻井平台那样提取可再生能源。这是工程师多米尼克? 米凯利斯的设想。当他发现通过用泵抽吸海底冰冷海水来发电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英文缩 写 OTEC)发展太缓慢时,便产生了这个想法。 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海平面和海底水流的温差来发电。热带海洋的浅海水温 可以达到 29 摄氏度,而距它仅仅 1 公里深度的水流温度则要低得多。这种剧烈的温差被用 来驱动涡轮,后者将带动发电机发电。专家估测,6000 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在一天之中 可以吸收相当于 2500 亿桶石油热量的太阳能。 米凯利斯正在设计的能源岛的中心是一个海洋热能转换系统,周围直径 600 米的平台上 将安装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收集器。另外,整个能源岛周围还将安装水流涡轮机来收集海水 流动产生的能量。米凯利斯称,一个六边形的能源岛可产生 250 兆瓦发电量,足够为一座小 型城市提供能源。如果将几个能源岛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小型能源岛群,甚至可以用作船舶停 靠的小港口或者供游客休息的“绿色”宾馆。 米凯利斯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建造一座海洋热能转换工厂。他在美国生活科学网站介绍 说:“与其他海洋能源技术相比,这项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持续性,它能够每天 24 小时连续 运转。”这是因为海洋热能转换系统不依赖于太阳、风或者海洋,而是以受太阳照射的海面 水流和深海水流的温度差为基础。系统从能源岛附近吸收温暖海水,用于蒸发液体——可以 是海水本身或者氨水。该过程产生的蒸汽将驱动涡轮机产生电能。接着系统抽吸海平面以下 的冰冷海水将蒸汽重新冷缩成液体,这个过程会使压强下降,有利于更多蒸汽通过涡轮机叶 片,从而再次产生电能。能源岛产生的清洁能源通过海底管道运输到海岸。它还可以从水中 分离出氢,这些氢可以运送至海岸,以氢燃料电池的形式发电。 此外,利用蒸发—冷凝循环原理,能源岛还可以充当海水淡化工厂。米凯利斯推算,每 生产 1 兆瓦时电量,海洋热能转换系统能产生 100 多万升的淡水。 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对“能源岛”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专家设计的能从海水中提取再生能源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 B.它是利用海平面和海底水流的温差来发电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 C.它是通过水泵交替从深海和海面抽吸海水来发电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 D.它是既有发电功能,又有淡化海水功能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洋聚集着充足的能源,这能源以风、波浪和太阳的形式储存。 B.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能源技术,有不少优越性,最大优点是可以每天连续发电。 C.能源岛有多种功能,既可用来发电,也可供人休闲。 D.这种海洋热能转换系统,是以不同深度海水的温度差为基础的。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设计的海水热能转换能源岛,既能发电,又能产生淡水,将是理想的绿色环保工厂。 B.实践证明,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工作流程是科学严谨和富有成效的。 C.能产生 250 兆瓦发电量为一座小型城市提供能源的能源岛采用六边形,可见科学家认为它 是比较理想的形状。 D.这种新的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离实际运用尚有不小的距离。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①最敦。晟狎波斯②,有割臂之盟③,其母取直奢, 晟竭资聘波斯以归。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④笞之, 垂毙乃去。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久之,机渐泄。庄知 其谋,出则戒备甚严。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杲无计可施,然犹日伺 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 复觉。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 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杲易衣,忍冻蹲 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 亦良得。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越日, 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 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家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 之,喜相慰问。杲但卧,蹇涩不能语。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杲乃自言:“虎即 我也。”遂述其异,由此传播。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 置不理焉。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 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注】①友于:兄弟之情。②波斯,人名,晟与庄争聘的女子。③割臂之盟:男女秘订婚约。 ④折棰:折断策马的杖,意谓短棍,泛指棍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母取直奢 直,通“值”,钱财 B.具造赴郡 具,通“俱”,都 C.惟思要路刺杀庄 要,通“腰”,要路,半道上 D.寒战颇苦 战,通“颤”,发抖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向杲化虎复仇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与庶兄晟友于最敦 ②不胜哀愤,具造赴郡 ③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④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 ⑤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 ⑥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晟为娶波斯不惜倾其所有,是因为对波斯一往情深;庄公子怒夺所好,便致人于死地, 实在是恶霸行径。 B.向杲听说哥哥被活活打死,悲痛万分,先告官府,官府不能伸张正义,向杲这才铤而走 险,一心要刺杀仇人。 C.道士感激乐善好施的向杲,拿出布袍让浑身湿透的向杲换上,不料竟把向杲变成猛虎, 使向杲得以完成复仇的心愿。 D.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 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强烈愿望。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4 分) ――――――――――――――――――――――――――――――――――――――― (2)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4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寄 诸 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8.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 分) 答: 9.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0 分) 夹 竹 桃 季羡林 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 值得回忆的花。 ⑵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 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 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 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⑶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 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 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 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⑷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 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 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 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 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 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 虽美,变化亦多。 ⑸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 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 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 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 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⑹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 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 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 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 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 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 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⑺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 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 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⑻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 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⑼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 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 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 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 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⑽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 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 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 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 对比。 ⑾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 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兄弟)的友谊。 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 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 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⑿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 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962 年 10 月 17 日 11.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合全文概括这些“妙处”。(6 分) 12.具体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语言运用的特点。(3 分) 13.文章多处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14.古人多从人格品性的角度来写夹竹桃,如沈与求的“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作者是 从什么角度来写夹竹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7 分) 历史不可复制 精神却能传承 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 8 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 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出 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_______________ 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的世 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回顾 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这些人过于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种窥 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 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事关 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这 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易来 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人 精神”。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 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讲着 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颠沛流 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 5000 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 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人 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解 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 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 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 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 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亲。第二大收 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着我的人生, 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们失望。与这 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科院 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批评 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轻人 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轻人开 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一些面对青年, 更加人文化的书。 15.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4 分) 16.你认为张曼菱“持续 8 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得到哪些收获?(4 分) 17.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第二个提问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记者安排的提 问之间是什么关系。(5 分) 18.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的看法。(4 分) 第二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 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 心弦..的一幕。 B.局长说小张举重若轻....,小张抓全局、抓大事的领导艺术,有胆略、有魄力、敢碰硬的领 导风格,深受局长赏识。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 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 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圣火盆以中国传统青铜鼎和祥云图案为设计元素,顶部镂空的 56 朵祥云象征 56 个民族把祝福带给五大洲人民。 B.夏季,城市里大量存在的吸热混凝土建筑和柏油路面,导致人们普遍使用空调,城市的 气温不断上升。 C.随着第三尊佛像逃过塔利班劫难而现身峡谷的消息传开,让人不由联想到阿富汗昨日的 灾难和今日的不幸。 D.越来越重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生们 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情。 2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①4 月 5 日,“勇气”号火星车_________ 了在火星上的第 91 天。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 子,它标志着“勇气”号这次火星之行的原定使命都已圆满完成。 ②每当闲暇之时,坐在江边,听听江笛唱答,钟声应和,帆船往来,鸥影翻飞,一切烦恼与 忧愁都_________ 烟雨蒙蒙,大江东去。 ③最近,MSN 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微软在华的 MSN 负责人告诉记 者,这是由于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_________,基于个人计算机的 MSN 将_________ 免费下去。 A.度过 赋予 误解 / 始终 B.渡过 付与 曲解 / 始终 C.度过 付与 误解 / 一直 D.渡过 赋予 曲解 / 一直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5 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六、写作(60 分) 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 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 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 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故事要叙述,有什么观点要阐发,有什么情感要抒写,请围绕上面 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 考 答 案 1.C(从第一段“当他发现通过……便产生了这个想法”看,C 错) 2.C(“可供人休闲”错,原文说“如果将几个能源岛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小型能源岛群……”) 3.B(把未然当作已然。“能源岛”只是一种设计,尚未被实践证明) 4.B(具:陈述,写状纸。) 5.C(①不是“化虎”的原因,②是希望依靠官府复仇,⑥是当时未曾想到的结果。) 6.C(“不料”错,道士是有意帮助向杲。) 7.(1)当初,那个道士曾经到村子里乞讨,向杲总要给他饭吃,道士因此认识了向杲。 (2)庄公子的儿子正为父亲死得很惨而悲痛,听到向杲变虎的事,非常痛恨他,就告 发了向杲。官府认为他的控告荒诞离奇,没有根据,也放下这事,没再处理了。 8.《寄诸弟》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 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 9.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而蕉叶 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句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 之情。 10.(1)烽火扬州路 (2)大珠小珠落玉盘 (3)俯察品类之盛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响穷彭蠡之滨 11.(6 分)①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②有趣。③有韧性。④引起童年的幻想。⑤见证了 “我”的成长。⑥见证中缅人民友谊。(每点 1 分) 12.(3 分)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 “嘟噜”一词的使用,具象而传神地写出花 的繁盛和生命力;口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风趣多变。 13.(6 分) 第一处:以院内诸花衬托夹竹桃。院内诸花虽美不胜收,却开开落落,衬托夹竹桃从 春到秋,长开不败的韧性。 第二处:以他乡的夹竹桃衬托家乡的夹竹桃,表达自己对家乡夹竹桃(或“家乡”)的留 恋。 第三处:以蒲甘古城的荒寒衬托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赞美中缅人民的友谊。 14.(5 分)作者的角度与古人不同,作者对夹竹桃的书写是从自己的独特生活经验——对 夹竹桃的想象、幻想、记忆以及对这生活经验的思考的角度写,这样写,取材“真实的身边 琐事”,有真情实感,能打动读者,“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 15.①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② 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③西南联大教授们的育人精 神。④西南联大师生传承 5000 年文化的文化精神。(每点 1 分,共 4 分,第一点可以只答“西 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 16.①明白了与故土的亲近即回归的重要。②个人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③增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民族自信心。④感受到回报才是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传统, 也是最后的出路。(每点 1 分,共 4 分,照抄原文最多给 2 分) 17.提问: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2 分) 特点: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1 分),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 应该怎样研究,再问研究什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层层递进(2 分)。 18.答案不作具体要求,但必须做到有观点(1 分)、有分析(1 分)、思路清晰(1 分)、 语言表达流畅(1 分)。 答案示例: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1 分)。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耐得 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1 分)。 如尼采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1 分)。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 免的(1 分,总分总结构完整)(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19. B(A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应为“触目惊心”。 C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为“雪上加霜”。D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 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褒贬误用。) 20.A(B 逻辑混乱,因果倒置。应将后两个分句颠倒位置。C 成分残缺—无主句。可将“随 着”去掉 D 搭配不当,“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 21. C (第①句应选“度过”,“度过”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难 关、危机等;第②句应选“付与”,“付与”涉及的双方无上下之分,交付的对象多为具体 事物,通用语体色彩;“赋予”用于上对下或组织对个人,交付的对象多为重大任务、使命, 书面语体色彩;第③句前一空应选“误解”,“误解”指理解不正确,“曲解”多指故意的; 后一空应选“一直”,“一直”可用于将来,“始终”不能用于将来。) 22.符合仿写要求即可。 六、写作。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