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1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及答案

ID:592142

大小:13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高考模拟题试卷 学校:宝鸡高新实验中学 命题人:党铭新 满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2010.11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 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 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 478 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 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 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 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 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 196 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 739 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 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 后 8 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1986 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 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 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 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 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 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1.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 2.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工”以后开始的。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 8 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 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 的礼制庙宇。 B. 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衍过祭祀。 C. 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 D. 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 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 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 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 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 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 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 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 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 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 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 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 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3 分)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 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 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 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 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4 分) ②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11 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5 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 ,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机读卡上把所选题 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 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 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 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 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 1978 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 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 意思。“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 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 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 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 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 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 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 2010 年第 3 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 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 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 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 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电灯已 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 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 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 “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 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 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 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 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 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 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 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 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 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 1943 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 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1946 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 年 7 月 11 日,民盟中央委员 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 月 15 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 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 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 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 48 周岁。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答对一项得 3 分)( ) A.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 很有名士风度。 B.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C.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D.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善于鉴赏中外各种风格的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 E.闻一多写:“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这句话是在痛苦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2)第四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 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 分) (3)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陈述。(6 分) (4)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结合文章内容,阐明自 己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魔术能给观众一种奇特的享受,魔术师刘谦的那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都过去很久了,提起它大家依然津津有味....。 B.家庭教育的粗暴专制必然会导致孩子产生更加逆反的心理,父母们应该改变耳提面命....的作法,多一点民主,多一 点平等的思想。 C.针对美国酝酿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俄罗斯总参谋长警告说,俄同伊朗在各领域都有着传统的盟友关系。这番表 态的弦外之音....是一旦美国对伊朗动武,俄罗斯不会坐视不理。 D.央视虎年春晚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与争议中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春晚的讨论却如雷贯耳....,“王菲冷、小虎热、本山 闷、刘谦神”是观众对虎年春晚四大亮点节目的基本评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铁道部决定 2010 年春运期间在广州、成都两地试行实名制购票,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春运时票贩子倒票、炒票的行为猖 獗,给广大旅客购票带来了许多麻烦。 B.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年承欢幸福春。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黄冈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老区人民期 盼已久的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梦即将变为现实。 C.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自 1 月 29 日上映以来,创下了接近亿元票房,再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 纪录,成为第一部突破亿元票房的国产动漫电影。 D.联系近期发生的美国对台军售、中美贸易纠纷以及奥巴马会见达赖等外交摩擦,反映金融海啸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 但美国经济至今没有明显改善,对奥巴马总统的不满上升。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a ,一连好几天, b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c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 60 字。 (5 分)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扬子晚报 11 月 6 日报道 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的名单共有 106 人,都是在 7 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 严厉一说,交管部门认为,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以警示。被曝光者 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一,而交管则认为曝光不侵权。 17.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 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6 分) 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0.作文(60 分) 人们常说:以后要如何如何。其实,有些事情可以留给以后,有些事情则没有以后。你对“以后”有怎样的体验或思 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语文模拟题答案 宝鸡高新实验中学 命题人:党铭新 一、(9 分,每小题 3 分)1.C【“从未间断”不正确,可参考第四段最后一句话】 2.B【原文没说“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从唐】 3.B【中国历代帝王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有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4.B(阴:暗地里、暗中) 5.A(②陈述克戬从弟;④百姓为之感动;⑥为后人敬重、景仰。排除这三项) 6.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7.(1)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 到来。(帅、却、讫)(4 分) (2)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 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度、草、缒)(6 分) 参考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 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 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 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 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 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 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 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 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 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 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 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 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 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 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底,金兵增加上万骑兵 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 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 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 攻入,杀死都监贾直,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 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 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忠 确”。 (二)、古诗文阅读 8.(5 分)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 分)有以动衬静(以 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 分) 9.(6 分)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 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2 分)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 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塞上燕脂凝夜紫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共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答案】 AC(5 分,答对一项 3 分) 【解析】 A.小说是以黄云山对“陌生汉子”的感情变化为线索;C.“像颜回一样闻名”错,原意是说国内有这样 一个像颜回一样默默住在僻壤民间的真正大师。 (2)“满室芬芳”表面意思是满屋子飘满浓郁的焚香之味;(1 分)深层意思是满屋都飘散着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 (2 分)(意思对即可) 其作用是承上启下,(1 分)即内容上由接受鉴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情节上由故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感情上 由对画作的接纳转到珍爱,由对画家的“相识”发展到敬重。(意思对即可)(2 分) (3)【答案】 原因有三:一是被黄先生的真诚所感动;二是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所认可并向外 推介而高兴;三是为“父亲”过早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在北京美术馆展出而遗憾。(每点 2 分)(4)【答案】 意图: ①歌颂主人公黄云山倾力向世人推举已故民间绘画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高风亮节;②对一些凭借环境优势而自傲自大、孤 陋寡闻的艺术家进行善意的批评;③歌颂像在秋小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尽孝传统美德;④呼吁艺术家眼睛向下, 向民间学习,发现并珍爱民间艺术家及其艺术珍品。(4 分)学习:①助人为乐的精神;②虚怀若谷,眼睛向下的艺术品 格;③不惜降低自己身价推介民间艺术家,珍藏民间艺术珍品的精神;④敢于批评绘画界不正之风的正直品格。(4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BC。(B 原文应为“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C 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还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的是本文作者) (答对一个得 3 分) (2)(①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 “美”的独特感悟,此人做事也极有风度,无一不美。(3 分)②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 更是贯穿他的一生。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才是人生之大美,他最后也将自己投身此大美之中。(3 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 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2 分)②他既是诗人,又是 画家。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 一个艺术比较的新境界。(2 分)③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 最后为国殉身。(2 分)意思对即可) (4)①十分敬佩。闻一多先生是“民族的脊梁”,是最坚定热忱的爱国者。(2 分)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有着巨大 成就的学者,闻一多没有埋头书斋潜心学问,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危难时机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起一位知识分 子所应有的民族责任。(2 分)先生的遇难,就是他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最有力的证明。他惨遭暗杀,激起全国 的悲愤。他挺起了民族的脊梁。(2 分) ②十分惋惜。他的死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更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2 分) 其实闻一多先生当时完全可以暂避风头。李公朴被杀,说明当时的白色恐怖已经相当严重,闻一多先生可以选择在演讲完 毕后撤离本地。既达到目的,又保存了自己。(2 分)毕竟活着的他可以为国家再做更多的事情,无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在 学术方面。(2 分)(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C(A 应改为“津津乐道”。A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 模仿 B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的教导,是褒义词。D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此处应该用 “如火如荼”) 14、答案:B ( A 递进失当,“不仅”与“而且”之后的分句内容互换。C 句式杂糅,删去“根据”。D 表意不明,社会各 界究竟是对“新闻媒体”报道这一事件的做法不满,还是对“郑州市职防所”开具鉴定证明的做法不满,可在“报道”后 面加“的”。) 15 B(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 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16.答案示例:①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只要合理、合法,采 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②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 和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③曝光醉驾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 得以正义的名义随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新闻的主题内容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曝光醉驾与后续反 应,所以评论内容要包含这两个方面,评分时一方面 2 分,2 方面 5 分) 17.答案示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诗 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理由:它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激励人们要勇攀高峰,不断进 取。 六、作文(参考 2010 年高考评分标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