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ID:592152

大小:94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宝鸡石油中学 李凌燕 2010、9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为 150 分钟 2. 本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部分,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主观题的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 答题前,考生请务必正确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 型等信息。 第Ⅰ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 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 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 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 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 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 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 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 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 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 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 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 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 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 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 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 “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 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 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 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 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 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 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 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 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 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教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 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选自《新华文摘》2005 年第二期) 1.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 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 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 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 响人类的永续发展。 2.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 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 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 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 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 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 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 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 国带来影响。 4.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 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 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 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 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共 18 分)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 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 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 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 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 从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 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 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 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 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 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 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 其对,释不诛。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 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 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 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 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 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桓昔多贼杀其郡冠盖②,有欲讨 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桓,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 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 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 三百余家居邺。 (《三国志·魏书十一》) [注]①祖:设宴送别。 ②冠盖:官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高其义 高:赞赏,认为……高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奔向。 C.购求获畴 购:购买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 6.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的一组是(3分) ( ) ①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 扫地而盟。 ⑤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 ⑥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 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 行,顺利到达长安, 完成了使命。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以拒绝,这表 现了田畴的政治远 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 蓄力量,为刘虞报 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桓,田 畴主动出谋划策, 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 2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3 分) (2)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3 分) (3)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3 分) 第Ⅱ卷 三.古诗词鉴赏(8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 年)辞官离开朝廷,长 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4 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见青海头, , ,天阴雨 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⑵辛苦遭逢起一经, 。 ,身世浮 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⑶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 。(陆游《游山西村》) ⑷今也制民之产, , ;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五.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 一类文本的题目。(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钢琴家的脚 陈 钢 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 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 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 代号和骄傲! ②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 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 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 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 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 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 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 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③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 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 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 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 范”——“做人 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 “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 22 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 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 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 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 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 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 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 他 1947 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 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 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 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 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④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 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⑤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从 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 的就是李后主的词。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 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悉。 ⑥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 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 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 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 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 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 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 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 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 的是李白奖! ⑦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⑧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 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所以,“表达他们的作 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 “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 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 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 ——选自散文集《三只 耳朵听音乐》 [注]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11.从第三段看,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实质上指什么? 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 分) 12.从傅聪身上,我们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分条作答)? (6 分) 13.手是“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文章却用“钢琴家的脚”为标题, 2 这有什么妙处?(4 分) 14.结合文本和你对肖邦的了解,说说傅聪的演奏为什么能够“赋有 肖邦的灵魂”,“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6 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夜色下的玫瑰 女人家有个不大的院落。 院落里盛开着娇艳的玫瑰花。 她的丈夫为救一个落水儿童,永远地离开了她。 她本是一挡车女工,现在,厂里说垮就垮了。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针头线脑儿,哪儿都离不了钱。女人把日 子过得捉襟见肘。她还有个上小学的儿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菜也 好,汤也好,女人总想做的可口些。世上的好事只能想,做起来可就 不那么顺手了。有热心肠的邻居给女人介绍了个丧偶的男人。 好说歹说女人总算是跟人家见了面。 人还说得过去,会一手好油漆手艺。 男人说话也直来直去:我没啥呼风唤雨的大能耐,但我会把你和 儿子当做我的亲人。不会再让你为吃喝花钱的小事劳心就是了。 花钱也是小事?女人想,有手艺的人说话就是跟没手艺的人说话 不一样。 回来后,邻居问女人到底是啥意思,说出来,好给人家回个话儿。 女人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女人其实早就早想好了,能有个人来帮衬着把儿子养大,还能陪 她说说话,这比什么都好。女人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这件事透给了儿子。 当时,儿子正在吃饭,一听这话,小脸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子。 儿子问:那我要叫这个人爸? 你不想叫,就叫他叔叔好了。 他算哪路英雄,要到咱家来管着我?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咱家指手 画脚。 儿子摔了筷子,眼泪婆娑地拎着书包上学去了。 女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出了门。那是件很好看的丝织披肩,是那 个男人让邻居转送给她的。 女人敲开邻居家的房门,把那件艳丽华贵的披肩塞到了那位热心 的大姐手里。 女人没说儿子不原意。 女人说:我想等几年再说。 邻居家的大姐问:等到人老珠黄吗? 女人垂了头。 女人再抬起头时,眼里就有了雾一样的东西。 女人仍去做钟点工。做一天就给一天钱;不做,就没有一分钱。 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找她做钟点工,有时十天半月也没有人找她。 女人就这样靠断断续续做钟点工的钱来打发紧紧巴巴的日子。 那件披肩又被邻居家的大姐送了回来。 大姐说:你看看,你看看,多知疼知热的一个男人。人家回了话 儿说不成也没啥,留下做个念想吧。 女人闲下来时,就会从衣柜里拿出披肩看呀看。女人一次也没有 舍得披在身上。女人每次端详完披肩时,样子都是痴痴的。那段时间, 老师传过话来,说儿子最近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现在初中生早恋是最 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女人跟往常一样做给儿子吃,洗给儿子穿。儿子 也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该上学上学,该做作业做作业。到了夜深 人静的晚上,儿子神神秘秘在写什么。女人一走近儿子跟前,儿子就 又捂着又盖着不让母亲看。女人只好说些弦外有音的话给儿子听,无 非是劝儿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儿子倒也懂事。母亲说什么,他就点头应承下什么。可等母亲转 向离去了,他就又神神秘秘地写个没完没了。 老师第二次来找女人时,说有同学反映常给邻班的一个女同学写 求爱信。而且两人来往密切,躲在走廊里说个不停。 女人是个做事沉得住气的人,可这次真有点儿坐不住了。她牢牢 地记下了那个女同学的名字。她不想先找儿子来谈这件事,她想只有 先和那个女学生多接触几次,才能再来做儿子的工作,男女之事,妇 人多多少少是懂的。 女人更不想把这事在学校里闹得沸沸扬扬。她等女学生下午放学 后,约女学生到学校外的公园里坐坐。可是女人在横穿马路时,因心 里装着事儿,心思就不那么专注,竟被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卡车撞倒在 地。倒下了,就再没起来。 那天,儿子去参加一个数学比赛,回家时,天就快黑了,家里空 荡荡的,母亲不在家,儿子以为母亲是去做钟点工,一边写作业,一 边静静地等母亲回来。等呀等,一等不来,二等不来。 他和那个邻班的女同学说好的,今晚邻班的女同学要来看那条披 肩。 儿子把母亲在家常看披肩的事,还有母亲每次看完披肩失魂落魄 的样子,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他要先把这些写出来,感动这位女同学, 然后求女同学帮忙,告诉她那位油漆手艺的父亲,他的一条披肩,一 直被一个女人完好地保存着。儿子希望女同学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结 百年之好。每当儿子看到母亲生病时孤苦伶仃的样子,就有些后悔当 初不该阻挡母亲嫁人。 …… 儿子一个人坐在院落里。 夜风把院落里的玫瑰花轻轻地摇落,袅袅娜娜飞到儿子手里那条 披肩上。一片,又一片。 11.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玫瑰,这里的玫瑰花有什么意蕴?有什么 作 用 ? 请 简 要 说 明 。 ( 4 分 ) ⑴ 。(2 分) ⑵ 。(2 分) 12.这篇小说运用了误会法,请分析情节上构成误会的过程。(4 分) 答: 。 13.这篇小说很善于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来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试举例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你对小说中母亲最终没有改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6 分) 答: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24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 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 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 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 分)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 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 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 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17.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 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 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 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 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18.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文段的开头 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 要改变原意。)(3 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 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 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 国 知 识 分 子 的 第 一 声 尖 厉 、 刺 耳 的 呐 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参照下面的例句的修辞及句式特点,仿写句子。(4 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幽雅,绿林、青山、落 日 、 孤 烟 , 尽 收 眼 底 ; 边 塞 诗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 芙 蓉 , 纵 情 山 水 ; 杜 甫 的 诗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据新华社北京 2 月 27 日电 美国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伞遭遇的 麻烦而突发灵感,发明出一种新型雨伞,可以帮助双手完全“解放” 出来,同时防止伞因风大而被吹翻。发明者将它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款 不用手撑的雨伞。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雨伞名为“Nubrella”,发明者艾 伦·考夫曼现年 45 岁,曾经是一名职业网球手。 这种雨伞打开成半球形,里面装有背带,使用时将背带套在肩膀 上即可固定。只需轻按一个按键,雨伞就会自动打开。 这种新型伞 用尼龙和铝合金制成,其前端伞面采用热塑性聚氨酯为材料,重约 1.2 公斤,售价 30 英镑(约合 59 美元)。除挡雨外,这种防风的新 型雨伞同时具有保暖功能。 考夫曼说,虽然戴上这种新型雨伞会让人们的形象看上去“不 佳”,但“当你在一个糟糕的天气外出,不会有许多人注意你的形象”。 21.1984 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同年轻的蒙代尔竞选总统。里根发表 竞选演讲后,一名支持蒙代尔的记者向他发问:“您不认为在这次选 举中,年龄会成为问题吗?”里根微微一笑后,答道:“我不打算利 用我的对手年轻和阅历不深这一点。” 记者的发问,貌似提出一个漫不经心的问题,实则有言外之意: 里根年事已高,可能有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毛病,恐怕不能胜任总 统这一职位了吧。面对记者这一带有质疑和诘难性质的提问,老到的 里根回答得十分巧妙,试点评里根这句妙答。(4 分)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要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 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 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D(A、B、C 三项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2.B(“延续”并不是要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 3.D(A 错在“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 B 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 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 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C 两种理念只是不同,原文 没有说谁对谁错。) 4.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与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 念有着密切关联的。) 二.文言文阅读 5.C(购,不是一般的“购买”,而是“悬赏征求”) 6.C(①表现田畴的心计,与“义”无关。⑤表现的是田畴的政治才 能,也与“义”无关。其他 4 项都表现了田畴的“义”:②不就三府之 “辟”是为了回报刘虞;③谒祭刘虞之墓,表现了不畏公孙瓒之权势 而一心向刘之情义;④与众人盟,是为了给刘虞报仇;⑥吊祭袁尚, 是违了曹操之命的,而之所以冒死吊祭,仅仅是因为袁尚曾经想征他 为官,这是典型的“义”举) 7.B(拒绝征召,并非是出于“政治远见”) 8.(1)现在(我)想派使者(去朝见皇帝),以表达我(对朝廷)的 节操,可怎样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人呢?(“展效”,1 分,译为“表达”;“辱命”,1 分,译为“辱使命”;“安得…… 乎?”,1 分,译为“怎么(哪里)能够得到……呢?”) (2)选取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 活自己的父母。(“营”,1 分,译为“选取”,译为“谋求”、 “寻找”、“建造”亦可;“躬耕”,1 分,译为“亲自耕种”; “以”,1 分,译为“来”。) (3)田畴因为曾经被袁尚征召(而感恩),(听到袁尚的死讯),就 前往吊唁祭奠。(“为……所……”,1 分,译为“被”,译为“受 到(袁尚的征召)”亦可;“辟”,1 分,译为“征召”;“乃”, 1 分,译为“于是”、“就”。) 三.古诗文鉴赏 9.(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 的思想感情基调。(2 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 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 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 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 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 分), 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 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 分) 四.古诗文默写 10.(1)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⑵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 河破碎风飘絮 ⑶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五.现代文阅读(一)11.“道德规范”实质上指清贫自守(安贫乐 道、以清贫自傲)的人生准则(情操、境界等)。(2 分,如果答“视 富贵如浮云”或“颜回安于贫困的生活”得 1 分)这种道德规范对艺 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是做人的根基(基础、精神支 柱等,意思答对即可)。(2 分) 12.( ①傅聪能保持中国文人的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 雷“道德规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聪能走向世界艺术顶尖,是因为他 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功底,这是傅雷艺术熏陶的成功。③傅聪的艺术之 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他的艺术活力,这正是 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6 分,每条 2 分,但不一定非分 3 条作答,依从傅雷到傅聪的顺序作答亦可,意思答对即可。) 13.(1)一反大家对钢琴家惯常的关注点——“手”,用“钢琴家的 脚”为题,视角新颖(1 分),能激发阅读兴趣(1 分) (2)以“钢 琴家的脚”为题,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1 分),从而突出“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 走好”这一中心主旨(1 分)。所以这个标题是全篇的“文眼”。(4 分, 意思答对即可。) 14.本题可从肖邦的身世遭遇、艺术追求、音乐的特点,以及傅聪的 身世遭遇、艺术素养和他对肖邦的理解等方面展开论述,不求全面深 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肖邦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波兰被德国占领后,他 开始了流亡生活,关山阻隔,有国难投,时刻处在痛苦的心境中,因 此他的乐曲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无法割舍的爱。傅聪 在父亲的教育下,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艺术素养,特别对李白、李 后主的词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具有和肖邦类似的人生遭遇,因而 加深了他对肖邦乐曲的理解,懂得了肖邦的灵魂,故他的演奏能创造 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二)11.玫瑰花既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爱情。小说开始时玫 瑰花盛开是主人公生命的象征,也是其新的爱情的象征。末尾玫瑰的 凋零,象征主人公生命和爱情的消逝。 12.小说运用误会法,情节上安排了两重误会(1分)(小说中, 儿子因为误会母亲的用意而毁了两家的幸福;母亲因为一个误会行动 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丈夫死后,为了抚养儿子,母亲有心答应亲事,年轻不懂事的 儿子一时冲动表示反对。但事后感到后悔,试图暗地里促进母亲和同 学父亲的婚姻。年轻人的行事却让老师和母亲产生了误会。母亲以为 儿子反对自己改嫁,以为儿子不理解母亲的牺牲而过早地陷入早恋。 为了“挽救”儿子,母亲准备找女孩谈话,却不幸遭遇车祸去世。(2 分)这种误会揭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命运观,写出了人生的一种误会 和命运的误会,令人扼腕叹息。(1分) 13.小说一方面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写母亲和漆匠接触后准备 答应婚事时的心理就是通过内心独白表现出来的。(2 分)另一方面, 还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其心理,(2 分)如写母亲向儿子 透漏信息后,“儿子正在吃饭,一听这话,小脸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 子”,这个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内心的不满与反感。又如写 亲事说不成以后,母亲在家“拿出披肩看呀看”的,写出了母亲内心 的留恋和迷茫。(2 分) 14.本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可以歌颂伟大的母爱:母亲打算再嫁,是为了更好地抚养儿子, 决定不嫁时为了不让儿子受委屈,都是以儿子为中心而牺牲自己的高 尚行为。 比如可以批评母亲的行为:一个人只活一辈子,完全牺牲自己的 幸福不可取;更何况油漆匠是个负责任的好人,嫁给他既可以获得自 己的幸福,也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 15.答案为 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 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 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B 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 项是赞美看到 的事物好到极点。 16.C A 项谓语动词“再现”后缺宾语,应在句末补上“的情景”; B 项“有违公众意志”或“损害公众利益”; C 项没有语病;D 项“得 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改为“ 得到了学校许多老师 和同学的积极响应”。 17.C(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后按先 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并 学会抓取关键词。) 18.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 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 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9.(1)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 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2)杜甫的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 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20.世界首款“免提伞”面世 21.这句看似轻松的答话实则有弦外之音:我有足够的阅历,有丰富 的经验,足可治国安民(2 分)。这句话还指出了对手的弱点——年 轻和阅历不深,显示了长者的宽容和仁厚——不打算利用对手的弱 点,同时表达了他对竞选总统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2 分)。里根 的一句妙语,不露声色地强调了自己的优势,凸现了对方的劣势,化 解了记者的诘难(2 分) 七.作文 参照 201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郡无终县人。(汉献帝)初平元年,讨 伐董卓的“义军”兴起。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息 道:“贼臣发动叛乱,天子流离失所。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我) 想派使者(去朝见皇帝),以表达我(对朝廷)的节操,可怎样才能 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人呢?”他的下属全都推举田畴。刘虞于是就准 备好礼物邀请与田畴相见,(见面后)对田畴非常满意,于是刘虞任 命田畴担任从事的职务,为他准备好出使的车马。在要出发的时候, 田畴说:“现在道路阻断,贼寇任意劫掠,如果以官员的身份奉命出 使,很容易被人指认出来;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够完 成使命。”刘虞同意了他的想法,并且亲自为田畴饯行。田畴上路之 后,改道西关,出边塞,沿着北山(阴山)直奔朔方,顺着小路走, 终于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认为天子正 流亡在外,作为臣子不应该承受荣宠,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朝廷很赞 赏他的道德。三公官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希望回去侍奉 刘虞。得到朝廷的答复后,他就快马加鞭往回赶。可还没到幽州,刘 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墓前念 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场而去。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 怒,悬赏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 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王 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廷章表 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 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释放了他,没有 杀他。 田畴回到了右北平郡,率领着自己所有的家族和归附他的人员共 几百人,扫地而盟誓说:“不报主公之仇,我就不再活在这世界上!” 于是率众进入徐无山,选取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 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不断有百姓归附他,几年间达到 5000 多户。田畴于是为大家制定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又制定了有关 婚姻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大家都从中受益,使聚居地 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境地。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即授予他将军的 印绶,任他凭借印绶安抚统辖自己的部众,田畴全拒绝不接受。袁绍 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应召。田畴对乌 桓过去多次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很是愤恨,有讨伐他们的想法而力量 不足。恰逢太祖(曹操)北征乌桓,田畴就去献了乘其不备而攻之之 计,结果大获全胜,因功被封侯赐地,田畴都坚决地谢绝了。太祖了 解他的志向,答应他没有强迫他。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曹操 处,曹操下令:“三军之中,谁敢去哭袁尚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被 袁尚征召(而感恩),(听到袁尚的死讯),就前往吊唁祭奠,并把他 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全安置在邺郡。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