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1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
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 1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
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不能全选。
第 1 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B.C.D.
A.校订(jiào) 戛然(jiá) 佝偻病(gōu) 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 惊诧(chà) 超负荷(hè) 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 胴体(tóng) 拗口令(ào) 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 谄媚(chǎn) 一刹那(shà) 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
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
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
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
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
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
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
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
无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
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 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 1902 年在日本
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
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
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
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
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
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
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
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
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
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
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
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
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
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
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
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
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
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
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
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
"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
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
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
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
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
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
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
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
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6.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7.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
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
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
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
的生趣。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
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
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
性"。
三、(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
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
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
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
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
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
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
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
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
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
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
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
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
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
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
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
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 iè):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来源:Z.Com]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
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
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
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
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
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 分)[来源:学*科*网]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
志,盖亦若斯而已。(5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 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 分)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 。"(《论语•卫灵公》)
(4)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 。(《诗经•车辖》)
五、(12 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4 分)[来源:Z.Com]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① 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
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②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③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
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
以实现。
17.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
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 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 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
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 30
字。(4 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
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
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
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
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
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
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
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 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
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
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
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
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
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
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 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
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
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
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
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
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
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
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
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
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
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
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
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
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
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
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
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
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
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 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
老人身旁低 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
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
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
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
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
分)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 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 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 分)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
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
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
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
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
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
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
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
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
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
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
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
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 好买来一个廉价收
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
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
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
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
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
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所特,
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
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
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
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
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
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
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
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
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
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
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
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
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
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
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
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后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
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
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
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兔子的含意。(4 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
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 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 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
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
分)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
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
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
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
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
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