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金陵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ID:592204

大小:8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金陵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选考历史和物理的考生都须完成。选考历 史的考生另须做 40 分附加题,考试时间也相应延长 3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沉疴. 坎坷. 呵.护 苛.捐杂税 百舸.争流 B.犊.子 渎.职 黩.武 买椟.还珠 连篇累牍. C.匍匐. 辐.射 仿佛. 扬汤止沸. 拂.袖而去 D.沏.茶 蹊.跷 菜哇. 体戚.相关 栖身.之处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为应付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 吸引着消费者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从而使效益大增。 B. 如果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 因此而变得美好。 C. 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径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砸了 商家自己的牌子。 D. 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 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3 月 16 日,中国北海舰队“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汽笛鸣响,引导法国舰艇离开青 岛港向外海航行,拉开了中法海军联合军事演习。 B. 服装的得体与否,也能体现人的线条美、气质美,显示出青春活力。 C. 中学生常常为写不出好文章而烦恼,其实,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真情实 感,切忌胡编乱造。 D. 既然新股市由市场决定,因此市场的供求因素作用巨大,即供过于求时多发,供不 应求时就少发,从而慢慢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4.根据例子,分析“响当当”一词的双关义。(3 分) “双关”是文学作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晴之“晴”与爱情之“情”双关。又如现代作家梁 实秋的《雅舍小品·婚礼》:“从前乡村铁匠是当地尽人皆知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在 这里,“响当当”既指 又指 ,真是 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5. 伉照下面的表达方式,以“青春”为中心、另外选择两他字母写两组句子。要求联想恰 当,表意明确,句式与原句基本相同。(6 分) A 是金字塔,是进取,青春只有锐意进取,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才能推动历史 的车轮前进。 F 是一面旗,是理想,青春只有树立目标,才能迸发出激情,才能让攀登的道路山 花烂漫。 答:(1) (2)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9 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 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及 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 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 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 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态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 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 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何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 彼,其彼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右欲兵.之 兵:士兵 B.扶而去.之 去:离开 C.及至,西伯卒. 卒:去世 D.劫往归.焉 归:归就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伯夷积仁洁行的一组是(3 分) ( ) ①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②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③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④太公曰:“此义人也。” ⑤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⑥遂饿死于首阳山。 A.①③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 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 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 首阳山。 C. 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 糠之食,不幸早逝。 D. 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 的现象,深感疑惑。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三、古诗鉴赏(8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无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被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 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8 分) (1)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 (6)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作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 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诗是“ , 。”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柳永简论 ①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在书本上看到过他的名 字,但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 晓风残月”,也不是为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为了他那人,他那 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②柳永是福建北面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 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经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 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的音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 30 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 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当作人生的第一目标。 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 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 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 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 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 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 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 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 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③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 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 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的姓名也没有,凡艺 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 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 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 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 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 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弄算珠的手。才华、时间、 精力、意志、学识、环境统统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 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 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 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松子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 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 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 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 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出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 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 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 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的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 界矛盾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 人愿,你心里就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中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 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 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 916 人,其他 915 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 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却只有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④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有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 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 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12.结合文章,第①段中说柳永“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中的“经历”和“成 就”分别指什么?(6 分) 13.第②段提高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 分) 14.“在逆境下你的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 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请解释这句话中相关 短语的内涵。(6 分) (1)“一个世界”指 。 (2)“另外一个世界”指 。 (3)“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指 。 15.第③段中提到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指的是什么?在学习生活和阅读积累中,你一 定会有相似的感触或知道类似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简要地加以说明。(4 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孔孟(节选) 黄仁宇 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 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却可以比做柏拉图。 ②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 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 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 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月,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 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 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③孔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之一字,出现了66次,没 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 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 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 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 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 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④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 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 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 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 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 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 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⑤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 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著名代表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证明了"孔 孟总是形影相随"这一主旨. B.文章第 2 段用“但是”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例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C.文章第 3 段说孟子没有孔子"犹疑",主张性善来自先天,"斩钉截铁"用得形象而准确. D.文章第 4 段举四个例子来证明孔子的观点,采用例证法,给人以真实感. 17.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3 分) ( )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18.课文第 2 段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3 分) 19.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9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曹禺传(节选) ①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 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②写《雷雨》,大约从我 19 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 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 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 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 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 我要写戏。 ③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 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 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 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 1932 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 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④他写出《雷雨》时才 23 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降 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 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 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 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 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 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 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 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 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 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⑤《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 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 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 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 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 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 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 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 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 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 的氛围和情境。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 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 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创作《雷雨》前的生活基础的一项是(3 分) ( ) A.作者在创作《雷雨》前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积累了舞台实践 和作剧经验。 B.作者接触了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开拓了眼界,也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 验。 C.作者在创作《雷雨》前已经写了好多种人物的小传,为创作《雷雨》提供了写作基 础。 D. 作者在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他思考的人物和世态,让他 深入思考他人的生活。 17.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作者在创作《雷雨》时只是为了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是一种无意识的创作。 B. 从《雷雨·序》可以看出曹禺创作的《雷雨》没有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 语言。 C.“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 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表明只要有激情就能创作,激情是创作的根基。 D.“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等是指作者的一种创作的冲动,这种激情来自于作者 对生活的体验,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18.文章前半部分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后半部分则较多引述《雷雨·序》,试 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 分) 19.曹禺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 或攻击此什么”,这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而另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是创作前有明显的 目的性,思想主题鲜明,如《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你更喜欢哪种创作方式,并 简要说明理由。(6 分) 七、作文(70 分) 20.作文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 完课以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差不多也知道,可为什么我 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 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对上述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请以“差别”为题,第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 (2)立意自定;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三语文(文科班)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轮 辐 盖 轸 皆 有 职 乎 车 而 轼 独 若 无 所 为 者 虽 然 去 轼 则 吾 未 见 其 为 完 车 也 轼 乎 吾 惧 汝 之 不 外 饰 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宋·宋洵《名二子说》) 1.用斜线(/)给上面未加标点部分的文言文断句。(6 分) 2.文中提到的两个人是谁?根据以上文字推断,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2 分) 3.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红楼梦》里的晴雯、鸳鸯、尤三姐都心地善良,又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一种无所 畏惧的反抗精神。 B.哈姆莱特的出走和父亲的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忧愤成疾,最终不堪精 神和病体的折磨自尽身亡。 C.沈从文在《边城》中所塑的老船夫是一个淳朴厚道却又有些懦弱的老人,这一形象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肯定。 D.“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 2 人与海》中的名言,它表现了对人的力量的充分肯定。 E.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 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真挚的爱 2.简答题(10 分) (1)请简要说明阿 Q 的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5 分) (2)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是:“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请你结合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形象的刻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 由于时代观念的变逆和愿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保 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 公分见方的“福”字往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 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杯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脱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 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 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 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 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 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 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 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 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 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粒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关于民间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你从上面材料中获得了哪些最直接的启示?(6 分) 2.在如何传承传统民间艺术方面,你有哪些具体的建议?(9 分) 参考答案 1. B (A.疴 kē 坷 kě 呵 hē 苛 kē 舸 gě;B.犊 dú 渎 dú 黩 dú 椟 dú 牍 dú;C.匐 fú 辐 fú 佛 fú 沸 fèi 拂 fú;D.沏 qī 蹊 qī 畦 qí 戚 qī 栖身 qī) 2. A (A.过江之鲫:本义喻名士很多,后来喻赶时髦的人很多,色彩偏贬义。B.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C.饮鸩止渴: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严重的 后果。D.漠然置之:不关心、不在意地放在一边) 3. C (A 项宾语残缺;B 项一面与两面不吻合,应去掉“与否”;D 项“既然”与“因此”关联词 语搭配不当,另外,“少发”与“多发”应对调。) 4.指铁匠工艺出色(名气大或有声望);铁匠的职业、身份以及打铁的声音响亮。 5.N 是闪电,是激情,青春只有激情满怀,才能发挥出创造力,才能使青春之光更加灿烂。 U 是空杯子,是谦逊,青春只有虚杯若谷,才能不断在内心注入理想的智慧,才能不断 走向成熟。 6.A(兵:文中指用兵器杀,名词作动词。) 7. 答案:A(②这是他听说的事情,不是他的积仁洁行。④是别人的评论。⑥这是说他死 在哪里。) 8. 答案:C (C 项的“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 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9.(1)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2)孔子说:“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 (3) “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 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10.(1)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 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 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11.(1)青青子衿 (2)水面清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调先有情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经历:“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却“碰了钉子”转向市井,深扎市民堆里。(3 分) 成就:他的文学之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 分) 13.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2 分),证明柳永是另一类人物,是一个特殊的代表。(2 分) 14.(1)理想世界(心里想的世界) (2)逆境中的世界(与自己的理想不相同的世界) (3)一个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世界(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 15.环境对一个人能否成才有影响,但关键在自己能否很好地利用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 即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2 分)第 二问言之成理即可。(举例恰当 1 分,解说合理 1 分) 论述类文本: 16.C.(本题训练的是对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和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把握能 力.A 项对选文的主旨分析有误,主要内容应是阐释孔孟在思想行为方面的不同,B 项对论 证方法分析有误,主要用引证法,D 项选文第 4 段举四个例子证明的是作者的观点.) 17.C.(本题训练的是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18.所谓"紧张",是指为尖锐的社会矛盾(1 分),凶险的前途(1 分)而焦虑,忧心,痛心的情绪(1 分).(本题训练的是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及质疑思辨能力.) 19.(1)在态度方面(1 分),孔子“轻松愉快”“坦荡”“悠闲”(1 分)孟子则“凡事紧张” (1 分) (2)在人性善恶方面(1 分),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1 分)孟子则主张性善论(1 分) (3)在“礼”方面(1 分),孔子非常重视“礼”(1 分),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1 分) 16.C 17.D 18.作者较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与《雷雨·序》,都是为了力图真实展现曹禺 创作《雷雨》的历程与动机。文章前半部分较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还有 设置悬念,引发下文的作用;后半部分较多引述《雷雨·序》,还有用来佐证作者对于 曹禺创作《雷雨》动机的判断的作用。 19.(1)喜欢第一种。理由:这种创作方式往往自然天成,不饰雕琢,随感情而作,不讲究 为了什么,目的是书写胸中之块垒,这种创作方式一般适用于激情澎湃的作家。如郭沫 若创作的《女神》等。这样的作品表面看,创作前无目的,而实际创作的作品也往往有 强烈的主题倾向性。 (2)喜欢第二种,理由: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有很多作家在创作前都有很强 烈的责任感与主题意识,希望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或揭露现实,通过一定的主题倾向性 来干预生活。 古文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 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离了孤竹国。叔齐也不肯 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 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 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 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 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 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起来,让他们走了。 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 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在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得快要死的时候, 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山上的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去取代暴虐呀, (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 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哎,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 死在首阳山。由此看来,是怨恨呢,还是不是呢?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 的人,可以说是善人呢,还是不是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 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 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 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聚集党徒几千人, 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 著的例子啊。 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 厚,一代一代地享用无穷;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 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 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么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 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 求得,那就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到了严冬季节,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整个世 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现出来。这或许是因为俗人把富贵看得那样的重,而 高洁之士对富贵却看得这样的轻吧!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