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ID:592216

大小:298.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 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 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 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 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 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 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 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 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 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 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 通识教育,l946 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 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 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w w w .x k b 1.c o m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 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 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 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 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 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 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 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 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 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 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 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 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 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 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 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 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 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 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 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选自 2012 年 6 月《看历史》) 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 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 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 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 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 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 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 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 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 考问题。w w w .x k b 1.c o m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 批判者的大本营。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 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 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 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 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 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 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 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 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 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 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 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 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 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 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 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使张唐往相.燕 相:辅佐 B.女.焉能行之 女:你 C.甘罗说.而行之 说:说服 D.赵襄王郊.迎甘罗 郊: 到郊外 5 、 以 下 各 组 句 子 中 , 加 点 词 的 意 义 的 和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 ) A.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故燕王欲结于.君 B.君其.试臣 其.熟能讥之乎 C.应侯之.用于秦也 渔樵于江渚之.上 D.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信侯吕不韦让张唐去燕国,张唐不肯,甘罗主动请缨,想去说服张唐, 吕不韦认为他还是个孩子,不合适,但看甘罗很是自信,最后还是决定让他试 一试。X|k |b| 1 . c|o |m B.武安君白起有攻城野战之功劳,在秦国上下影响力非常大,而应侯范雎本 想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为难他,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权势威逼之下,张唐只好同意前往燕国。 C.张唐出行日期已定,甘罗想通过文信侯从始皇那里借得五辆马车,为张唐 送行,以便他顺利通过赵国而到达燕国,完成使命。迫于形势,始皇还是同意 甘罗出使赵国。 D.甘罗出身名门,年龄很小,但外交才能非凡,出使赵国,不但让赵国主动 割让河间的五座城邑,而且意想不到的是让秦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占有 了上谷的十一座城邑,因此秦王封甘罗为上卿,并把原来甘茂的田宅赐给了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2 (1)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 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5 分)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 五城以广河间。(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 8-9 两题。(8 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 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8.诗的颈联(第三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9.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X|k |b| 1 . c|o |m 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 ,(2) 。 (3) ,(4) 。 (5) ,(6)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乙:(1)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天下云集响应, 。 (贾谊《过秦论》)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5)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6)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塑像与目光 张鲜明 ①那种眼光,那种洞穿曲折回环的文明的眼光,高高悬在历史的上空。 ②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在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就看到了那两尊巨型塑 像,炎黄二帝的塑像。不,不是“看见”,而是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 我的整个眼睛。占据了我整个心灵!一座山,整整一座山啊,嶙峋地站着,峥嵘 地站着,站成两个活生生的头颅,山人合一,在无垠的苍穹之下,以浩瀚无际的 目光,与太阳和月亮一起,与波光粼粼的黄河一起,照耀着我们,沐浴着我们, 谁能不为之深深地震撼? ③这震撼,来自灵魂和血脉的渴望。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灵魂在追寻:我 是谁?我们的血脉在不停地叩问:我从哪里来?爷爷奶奶说,咱们是炎黄子孙; 父亲母亲说,咱们的血脉像黄河、长江一样悠长,而这血脉的源头,来自炎帝部 落、黄帝部落。可是,可是,炎帝是什么模样?黄帝是什么模样?到哪里去祭奠 他们?我们千百次追问着。我们只能把炎黄二帝的祭坛设在心里,想象他们筚路 蓝缕的身影,想象他们开疆拓土的豪壮,想象他们仰观天象的智慧,想象他们俯 察万物的艰辛……就像回味着《史记》里那一页页像风一样飘渺的传说。 ④终于,一群中原儿女,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炎黄二帝的渴念,在古老的黄河 岸边,以一座高山的挺拔和巍峨,去复原和描摹他们灵魂深处对于人文始祖的想 象。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开始是几个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悄悄地创 意和谋划;后来是几十个人在一起规划和行动;再后来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 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万万人……从百姓到官员,从海内到海 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投入和关注着这个伟大的工程。他们规划设计,他们捐款筹 款,他们宣传发动,他们风雨无阻地投入建设。从一九八七年到二零零七年,整 整二十个年头,无数中华儿女,用双手,用双肩,用心血,用汗水,用整个心灵, 测量着天地的高度、日月的光亮,并用这一切雕塑着人文始祖的高大和辉煌。 ⑤终于,炎黄二帝回来了,回到了他们创业和出发的地方。他们以山的姿态, 站在黄土高原的终点,站在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他们比肩而 立,一个凤目龙准,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一个广额厚唇,智慧深邃,宽厚仁爱。 他们在凝望,西望雄关,北眺太行,东览华北大平原。不,是在凝望整个华夏大 地!看啊,炎黄二帝,在深情地看着我们,在天地之间凝视着他们的子孙!我的 眼睛,化作趋光的蝴蝶,与香烛一样燃烧着的黄河一起,沿着巍然屹立的邙山, 袅袅上升,袅袅上升,去承接那天光一般清澈、深邃的目光。那目光,像时空隧 道一样深远。与之对接的一刹那,天啊,五千年的岁月,带着披荆斩棘的意象, 带着星河流转的沧桑,带着奋发和创造的力量,像滔滔黄河一样滚滚而来,把我 深深地裹挟,把我高高地托举。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⑥面对这目光,弯曲的腰板必定挺直;面对这目光,疲软的心灵必定坚挺、 坚毅、坚强。也许,我们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光,那么,让我们来到 黄河岸边,来到邙山脚下,来接受那伟大目光的洗礼吧,它将告诉你:大地在下, 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灵长,创造是我们的宿命,奋进是我们的方向,开拓是我 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凭仗! (选自《散文选刊》2008 年第 3 期) 11.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述。(6 分) 12.怎样理解第②段中“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占据了 我整个心灵”这句话?(4 分) 13.文章的题目是“塑像与目光”,文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的手法。 请结合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6 分) 14.给炎黄二帝塑像,有人认为此举意义重大,很有必要;有人认为劳民伤财, 实属多余。请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 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A.腹泄 增幅 掉书袋 蜂涌而至 B.布署 渎职 紧箍咒 披星 戴月 C.筹码 贯例 莫须有 讫今为止 D.沦落 告罄 志愿者 潸然 泪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正是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使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 B.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简单地捉襟见肘....,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改革监 管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人手。 C.金融危机的风声鹤唳....,使得各大银行、企业债权人纷纷赶往企业收贷, 资金链条越绞越紧。 D.某些地方领导把目的与手段等量齐观....,为增长而增长,为稳定而稳定, 结果是有增长而无发展,有 GDP 的不断攀升而没有民生的改善。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 ,把前来接 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 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 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 刻又被弹拨了过来 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 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 路程,巍然屹立 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 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 讶的赞叹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④①②③⑥⑤ D.⑤④③①② ⑥ 18.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写修改方法)(4 分) ①由于人工灯光有时可以传到数十公里之外,使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到人 工光源的干扰。 ②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 ③有时候鸟类撞死在大楼上,最后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 ④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有近 400 多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 去。 序号 修 改 19.仔细观赏下面漫画,请简要概述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5分) 内容:(2分) 寓意:(3 分) 20、下面是一篇“中国首届全球通手机短信文学大赛”散文类获奖作品,请你为 这篇作品写几句评点的话。(50 字左右)(6分) 山里的母亲 母亲这辈子只识得三个字,那就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 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 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五、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 始拼命逃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而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 子就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了猎人身边。 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伤终于回了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 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呀?” “它只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 不全力以赴的话就会没命了呀!”兔子说。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联想?请你体会其中的含意,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所给材料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 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2013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共 27 分,每题 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15 16 17 答案 7、翻译(10 分)X|k |b| 1 . c|o |m (1)(5 分) (2)(5 分) 8、(4 分)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准 考 证 号 装 订 线 9、(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 (2) (3) (4) (5) (6)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11(6 分) 12(4 分) 13(6 分) 14(8 分) 18(4 分) 序号 修 改 19(5 分)内容:(2分) 寓意:(3 分) 20(6 分) 21、作文(60 分) 参考答案 一、(9 分) 1.B(不是“不重视”,原文“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2.D(一至三自然段阐述的不是“大学的历史意义”,而是“大学的功能”。) 3.A(B 原文“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是选择关系。C 主宾倒置,原文是 “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D 强加因果和把 未然说成已然。) 4、A(相:担任丞相。 )(3 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5、D(D 项均表顺承。A 项第一个“于”表目的,可译为“到”,第二个“于”是 介词,根据上下文可译作“与”或“跟”;B 项第一个“其”用来加强语气, 可译为“还是”,第二个“其”用来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C 项第 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第二个“之”为句中衬字,不译) 6、C(①借得五辆马车目的不是便于张唐顺利通过赵国而到达燕国;②始皇不是 迫于形势才同意甘罗出使赵国。 )(3 分) 7、(1)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 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 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与”、“之”、“有以”、“强”为四个得分点,语意通顺 1 分。)(5 分) (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 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 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赍”、“广”、“归”、“以”为四个得分点,语意 通顺 1 分。)(5 分) 参考译文 X|k |b| 1 . c|o |m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 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 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 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 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 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 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 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 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 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 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 “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 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 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 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 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 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 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 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 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 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 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 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 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 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 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 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 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 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 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 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 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须知,当着秦国强盛起来的时 候,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 8. (4 分) ①“静”字用得十分传神。②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扬帆远去,诗人想象友人必 经之地黄牛峡,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③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 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 伤感之情。 9. (4 分)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只要答对 4 点即可得 满分) X|k |b| 1 . c|o |m 10.甲:(1)江间波浪兼天涌(2)塞上风云接地阴(3)丛菊两开他日泪(4) 孤舟一系故园心(5)寒衣处处催刀尺(6)白帝城高急暮砧 乙:(1)长太息以掩涕兮(2)赢粮而景从(3)齐彭殇为妄作(4)落霞与孤鹜齐飞(5) 石破天惊逗秋雨(6)山河破碎风飘絮 11【答案】(1)炎黄二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2)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 们的无限崇敬;(3)激励我们开拓、创造和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回答该题,先逐段概括段意,后根据 题干“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提炼答题内容。第三自然段从家人的话语中点出 “炎黄二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第五自然段概括他们的丰功伟绩,抒发我们的 敬仰之情;最后一段,点明炎黄二帝在今天的影响力。每点 2 分,共 6 分。 12【答案】(1)炎黄二帝塑像的高大雄伟,作者感到“覆盖了整个眼睛”;(2) 炎黄二帝的灵魂、血脉、精神博大,使作者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因而占 据了“整个心灵”。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本句的理解抓住关键词“眼睛”“心 灵”,从 2 个层面去诠释。“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表现了炎黄二帝塑像的高大 雄伟;“占据了我整个心灵”表现的是炎黄二帝的灵魂、血脉、精神博大。回答 第一点 2 分,回答第 2 点,2 分。 13【答案】 写“在黄河岸边见到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的建造过程”是 实写,写对塑像目光的感受是虚写。(或写炎黄二帝的塑像是实写,写塑像的目 光是虚写)(3 分) 本文的结构是“虚-实-虚”:以虚写炎黄二帝的目光开篇,然后实写见到 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建造过程,最后虚写对塑像目光的感受。(3 分) 14【答案】 答案示例一:可定、赞成或欣赏。(1)可表达我们对炎黄二帝的思慕、敬仰 和缅怀之情;(2)可激励我们去创造、开拓和进取;(3)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和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影响力。 答案示例二:否定、反对或鄙弃。(1)建造塑像、举办祭祀,兴师动众,劳 民伤财;(2)形式主义,流于作秀。祭坛应“设在心里”,崇拜应体现在为祖国 昌盛、统一和民族团结、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中;(3)推动图腾崇拜的同 时也会一定程度上滋生、助长封建迷信思想。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是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先明确自己的观点,2 分,后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合理阐述,6 分,共 8 分;脱离文本任意发挥不得分。 15.D(A 腹泄—腹泻,蜂涌而至—蜂拥而至;B 布署—部署;C 贯例—惯 例,讫今为止—迄今为止)X|k |b| 1 . c|o |m 16.B.(3 分) (“捉襟见肘”的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 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用于此处不恰当。A 项中,“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 能,不使外露。C 项中,“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D 项中,“等量齐观”指不 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 17.选 A.(3 分) ④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 衔接,①句对此发出赞叹,③句续写同一“竹筏”上游人的欢呼,②句用比喻写回 声之快,⑥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⑤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 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 18. (4 分) ①把“由于”删去,或把“使”删去(句子缺少主语) ②把“被”改为“使” ③改为“有时候鸟类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 ④“近 400 多万只”,把“近”或“多”去掉 19.【答案】内容:儿子为完成学校布置的给父母洗脚的作业,嫌父亲脚臭要求 父亲自己先洗好,再给父亲写。 寓意:漫画讽刺了当前学校德育中重形式而轻实质的现象,给父母洗脚,本 是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是中华孝文化的表达,但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此次作业的 意义所在,而只是功利地为完成作业,可见这样的道德教育是完全失败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像转换能力。概述漫画内容要要看清画面主次、文字等, 后有条理地阐述,内容 3 分。寓意的揭示要把握住是讽刺、赞美等感情,寓意 3 分,共 6 分. 20. (6分) 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源自内心,排比的修辞以及质朴真切的文字更增 加了情感传递的力度。这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再一次证明:最灿烂的人性之 光往往来自贫穷的劳动者,来自泥土一样质朴和坚实的人民。(答案可从内 容、情感、语言入手,须紧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评价深刻,语言生动可 给满分。) 系列资料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