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 7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学校、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涂
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共 33 分)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溺.爱 拘泥. 睥睨. 逆.来顺受 匿.影藏形
B.傅.会 辅.助 拂.晓 飞扬跋扈. 醍醐.灌顶
C.流淌. 叨.扰 淘.汰 韬.光养晦 螳.臂当车
D.贫瘠. 嫉.恨 桑梓. 孜.孜不倦 龇.牙咧嘴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气慨 防微堵渐 脉膊 处心极虑
B.馨香 莫名其妙 蒙混 不厌其繁
C.泻漏 墨守成规 技俩 食不裹腹
D.瀚墨 窥豹一班 斟酌 运筹帷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开会时,常常遇到老板不满意某位同事的报告或观点,或会议进行一半时,同事因
意见不同而造成尴尬的气氛。身为与会者的你,该怎么打圆场...,好打破僵局,继续
进行会议呢?
B.马老已经 80 岁高龄,近来患了感冒,走路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然而..谁能料到,他在
老干部联谊会后第二天突然去世呢?
C.中国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了数千年,终于开始面对世界;同时,西方的学
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地走向中国。
D.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我们要主动选择自己要的,驱除..那些不要的,这样才能
构建好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代考古学的发现,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B.关税下降了,这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如“长三角”给“珠三角”的压力,苏州给无锡的压力,都会
化成它们新一轮自我超越的动力。
D.《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
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根据科学研究报道,正是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 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在东南亚和南
亚地区的强烈地震及由此产生的海啸。有学者提出,在这次地震中,苏门答腊西南缘的小
岛可能向西南方向移动了 20 米。若以 6 厘米/年的板块俯冲速率计,这一段发震断面已
闭锁了 300 多年。积聚了 300 多年能量,在地震瞬间释放出来,难怪它会使整个地球颤抖
起来。这一断层的突然断裂,导致上千公里长的海底发生强烈错动,就像一只巨手在浴缸
底部猛烈地搅动,终使印度洋掀起滔天巨浪。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啸:海啸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它的传播速度只跟水深
有关,是重力加速度和水深的乘积的平方根,如果水深有 10000 米的话,传播速度超过 300
米/秒,接近音速,比飞机还快。但是海啸的波高跟水深成反比,所以在深海什么也看不
出来,只有到近海,速度减慢,能量才积累起来,形成一堵几十米高的水墙。一艘船只如
果要逃避海啸的话,不应该往港口里面跑,而是往深海里跑,跑得越远,危险就越小。海
啸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大规模海底滑坡都会引发海啸,其中
较为严重的就是海底地震。此次引发印度洋海啸的地震为里氏 8.9 级,是历史记录以来最
强烈的地震之一。地震产生的能量就好比把小石块投入池塘,激起的阵阵水波从撞击点开
始不断向外扩散。石块投入池塘激起波纹,波长不过 20 到 30 厘米,但此次印度洋海啸的
波长为 100 至 200 千米。海浪以 500 千米时速向四周推进,越接近海岸线,海浪同逐渐走
高的海床间摩擦也越来越大,推进速度不断减小。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是海浪波长缩短,
浪高增加,只需 10 分钟就能形成高达 30 米的滔天巨浪。事实上,在太平洋发生大海啸的
可能性要比印度洋大得多,每 10 年就有 1-2 次。太平洋板块从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日本,
直到阿拉斯加,然后到智利,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都是海啸的多发区域。根据 1700 多年来
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 260 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
海浪有波峰和波谷,首先抵达海岸线的通常是波谷,在其后形成的波浪会吸收前方的
海水,海水因而从海岸线往回退。正如目击者所说,海水在不到 10 分钟内就退回 500 多
米,这就是海啸到来前的征兆。一位海啸专家说:“夏威夷平均每 7 年就遭遇一次海啸袭
击,当地人清楚地知道海水回退意味着什么,也清楚如何在第一时间撤离到安全区域。”
但是,这样巨大的海啸,近几百年来都没在印度洋出现过。而且印度洋周边的国家根本没
有建立起地震海啸的预警监测系统,所以近三十万人被海啸夺去了生命。
野外救生专家汤敬东博士说,一般海啸来临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海水突然退去,另
外一些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这次海啸发生前就有人目睹 500 多只羚羊集体迁移。如观察
到送些现象,应事先做好准备。如果没有观察到,在面临海啸时,应该尽量往高处跑,万
一不幸被海浪卷入海中,要确信自己一定能够活下去。同时,尽量用手向四处乱抓,最好
能抓住漂浮物,但不要乱挣扎,以免浪费体力。
——节选自《奥秘》(2005 年第 3 期)
5.根据文章内容,给“海啸”下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啸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
B.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或大规模海底滑坡或风暴等引起的一种破坏力极
大的水体运动。
C.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或大规模海底滑坡或风暴等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
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
D.海啸是一种由于海水剧烈波动而带来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
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发生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强烈地震导致上千公里长的海底发生强烈错动,终使印
度洋掀起滔天巨浪。
B.太平洋发生大海啸的可能性要比印度洋大得多,导致印度洋周边的国家根本没有建
立起地震海啸的预警蚱测系统。
C.面对海啸,海上渔民逃生的方法是应该向深海里跑,跑得越远就越安全,一般不要
往海岸跑去。
D.海浪越接近海岸线,同逐渐走高的海床间摩擦也越来越大,推进速度不断减小。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发此次印度洋海啸的是海底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非常强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
烈的一次海底地震,其强度达到了里氏 8.9 级,造成了近 30 万人死亡的惨痛局面。
B.假如人不幸遭遇海啸,被海浪卷走,专家建议自救的方法有:尽量用手向四周抓漂
浮物,且抓到后要尽量减少挣扎,保持体力以待救援。
C.海浪不是一个山峰似的,而是像无数山峰相连一样,它有浪高处也有浪低处,浪高
处即是波峰,浪低处即是波谷,首先到达海岸线的不是波峰,而是波谷。
D.海啸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起地震海啸的预警监测系统,民
间预防的最简单办法有:看海水的突然倒退现象、看动物的异常反应等等。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
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
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 ˉ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
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
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
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与?
(选自《苏东坡集》)
注:①光: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黄:黄州,州治在今湖北黄岗县。
②朱家、郭解:均为西汉著名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效法
B.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矍:矍铄
D.余既耸.然异之。 耸:惊奇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过歧亭,适见焉.。 灌水之阳有溪焉.。
B.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C.因.谓之方山子。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D.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成视之,庞然大物,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10、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方山子的一生“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
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⑥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
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
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
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第 II 卷 (共 117 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 4 大题,共 117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四、(21 分)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8 分)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4 分)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4 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①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解:①蛩,蟋蟀。
(1)请写出这首诗颔联中对仗的词语。 (2 分)
(2)表达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3)诗歌的前四句写景绘色,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 (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
(自居易《琵琶行》)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大人不可不畏, , ,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菜根谭》)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口完成 15-18 题。
泰山日出(节选)
徐志摩
(1)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
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饮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
上,我们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
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微有些白,宇宙只是莽莽苍苍的。但这时我一面感觉劲烈
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
—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
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这茫茫的云海
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2)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
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
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
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3)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4)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
(5)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6)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
里了……
(7)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去底工作;
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8)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
骋……
(9)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
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送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
欣之临莅……
(10)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
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超……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平地,翻
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11)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送走光明的胜利……
(12)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体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
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13)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15.第二段中“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
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这个句子该如何理解?(4 分)
16.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把抒情主人公“我”幻想成一个立在大地顶尖的巨人。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6 分)
17.文中有一个很有力的句子,即日出时“我”发出的欢呼:“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三个短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5 分)
18.在这篇散文中,对日出的壮丽景象作了大量的描绘。 (1)文中为什么用“玫瑰汁、
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来形容色彩?(2)文中又用“鱼龙” “神驹”“雀
屏”等各种动物形象来比喻,其好处是什么? (6 分)
六、 (15 分) |
19,阅读下面一段评论口按要求概括出评论的要点。 (4 分)
反腐败还涉及到一条经济学因素。抓住腐败一定要严惩当然必要,但是如果没有去抓,
或是因为太多而“抓不过来”,或是官官相护,有人举报也没人去抓,甚至举报的人反倒
会受到惩罚。搞腐败“被抓住的可能性”上等于 0 或接近于 0,因为“腐败的预期成本,
理论上说等于被抓住之后所会受到的处罚与预期的被抓住的可能性的乘积。“被抓住的可
能性”在理论上是一个“概率”,它不仅取决于你监督了多少、抓了多少,还取决于在一
定条件下有多少人“要被监督”——理论概率,只是“受监督的人数”除以“有条件犯罪
需要被监督的人数”而得出的一个比率。我们这个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恰恰在于“有
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多了一点。
这段评论中所说的“一条经济学因素”是: (不超过 40 字)
20、根据下列调查材料,用一段话比较中国与印度“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 (5 分)
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前五位)
中国: (1)工作 (2)金钱 (3)国家经济 (4)有形资产 (5)闲暇时间
印度: (1)金钱 (2)工作 (3)个人自信 (4)有形资产 (5)闲暇时间
答:
21.仿照下面的文字,另写一个排比式假设语段,要求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中心。 (6 分)
如果爱迪生习惯于黑暗,那么今天我们也许还在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于宽大
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不客气地说,如果老祖宗猿人习惯于爬着走,
那恐怕我们今天的景况就不可想象了。
答:
七、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口根据要求作文。
“较量”一词在词典中这样解释: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去比本领、实力的高低。在现
实生活中,“较量”无处不在。譬如,警察与罪犯,商家与消费者,写手与读者,演员与
观众,雇主与雇员都存在着较量;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与城市之间、
城市带与城市带之间,也正发生者悄悄然却是激烈的较量;较量有时是无形的,有时又是
有形的……
请以“较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800 字以上。
参考答案
-、(12 分,每小题 3 分)
1.B 2.B 3.A 4.C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5.B 6.C 7.A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8.B 9.D 10.A 11.B
四、(21 分)
12、(1)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来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一直没
有交上好运(或“得不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句子通顺 2 分,能够准确翻译出“折
节”“遇”各 1 分)
(2)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无缘无故就会如此的吗?(句子
通顺 2 分,能够准确翻译出“独”“岂”各 1 分)
13、(1)“宿雁”和“寒蛩”对仗,“半江”与“四壁”对仗,“画”与“诗”对仗。(2 分,
三组全对得满分,漏一组扣 1 分)
(2)主旨句是“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1 分)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运用近景远景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景色,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把秋夜的
景色描写的非常真切;(2 分)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气是静景的描写,
而宿雁成群与四壁的蟋蟀声是动景的描写,相映成趣,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沉寂。(2 分)
14、(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畏大人
则无放逸之心;小人亦不可不畏。(每一空格 1 分,错写、漏写、多写 1 字扣 1 分,扣完
该空格得分为止。)
五、(21 分)
15、这个句子形象地表达了巨人迎接东方的太阳升起来时迫不及待而又一往情深的复杂情
感(4 分)
16、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化实为虚(3 分)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日出
对“我”产生的震撼,便于下文表达我对磅礴壮观的日出的礼赞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
力(3 分)
17、三句一句比一句强烈,既反映了日出时候的动态过程,又反映了终于见到光明时感情
的流动和迸发的过程。(5 分)
18、(1)这些事物可以形容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和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的更加强烈
而鲜明,更能引起美的想象(3 分)(2)用动物来比喻,显示了一种极其活跃、变换没测
的日出的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了日出时候景色的奇丽。(3 分)
六、(15 分)
19、腐败行为“被抓住的可能性”还取决于“在一定条件下”有多少人“需要被监督”。(4
分)
20、调查表明,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在中国“工作”居第一位,金钱居第二位,在
印度则相反;在中国居第三位的是“国家经济”,在印度则为“个人自信”;第四五位相同,
分别是“有形资产”和“闲暇时间”。(5 分)
21、略
七、(60 分)
参照 2007 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