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徐州市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年徐州市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ID:592341

大小:1.78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3 分)C(A 薄饼 báo B 称体裁衣 chèn D 削球 xiāo) 2.(3 分) A(A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B 潜移默化:指人的 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对象错误。C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 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望文生义,应为“视而不见”。D 上行下效:上面或 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贬词褒用) 3.(4 分) 全食品是未经加工或未经精致化处理的食品。 4.(5 分) (1)《新安吏》、《潼关吏》(各 1 分) (2)示例一:不是幽默,不是创意,而是亵渎。没有被尊重,岂能称诗圣?示例二:不 该冒犯,不该侮辱,而该敬仰。诗圣被涂鸦,岂能对起他?( 娱乐有底线,岂能无尺度?) (不……,不……,而……1 分,反问句式 1 分,语意 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3 分)C (重:重叠) 6.(3 分)D(①个人经历;⑥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 7.(3 分)A(“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 8.(10 分) (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 (3 分,既、以、爱各 1 分) (2)(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3 分,句式、其、句意通 顺各 1 分) (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4 分,卒、当、果、遣各 1 分) 参考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 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 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 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 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 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 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 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 认为他很忠心。 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 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 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 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 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 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 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 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 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 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 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 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 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 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 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 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 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 (10 分) (1)(4 分)先写景,后抒情:(2 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 春日之美,(1 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1 分) (先写春天的色彩;(1 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 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 分)最后 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1 分)) (2)(3 分)反衬(乐景衬哀情)(1 分)前两句写春天美丽的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 的愁情(1 分),使愁情显得更加强烈(1 分)。 (3)(3 分)这句诗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1 分),却反过来迁怒于 春日,说春日惹恨,把恨引长(1 分),立意新奇,造词巧妙。(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 分 ) 10.(8 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受任于败军之际;(4) 玉盘珍羞直 万钱; (5)曲终收拨当心画;(6)一尊还酹江月;(7) 缺月重圆会有时;(8)相逢一笑泯恩 仇。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4 分)①人与自然(或“人、情、景”)融为一体;②景物是美的,情调是忧伤的; ③突然降临,不期而遇;④具有一种宗教情怀,神圣不可侵犯。(每点 1 分) 12.(4 分)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的喧嚣会干扰人用心去感悟、体会自然之美,人会 逐渐变得世俗或庸碌;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逐渐失去对“伤怀之美”的敏感。(每点 2 分) 13.(6 分) ①表现了红白相间的世界(自然)的奇异之美;②与前文“期待着与你重逢” 相呼应,为后文“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铺垫。(每点 3 分) 14.(6 分)①人、情、景融为一体的情境难得;②人们很难拥有伤怀之美的敏感之心; ③无法用金钱衡量;④伤怀之美被世俗的喧嚣淹没;⑤伤怀之美让人超越庸碌,使人沉静。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 分) 15.(6 分)①持续深入的研究,长期的积累和传承;②信念坚定,注重考察;③热爱传 统文化;④刻苦、克制与坚持(每点 3 分,答出 3 点即可) 16.(6 分)①提醒了整个世界建筑界,中国有一条独特的建筑道路,对世界建筑是补充 或者新的出路;②对那些选择了反标志建筑和巨大建筑的建筑师具有巨大的鼓励作用;③提 醒中国建筑界必须持续和深入,积累和传承。(每点 2 分) 17.(6 分)①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一个人会越来越远离他的理想;②在理想的道路上必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永不妥协。(每点3 分) 18.参考 2011 年江苏省作文阅卷《等级评分标准》 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 文 加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6 分)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 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20.(2 分)易、春秋(各 1 分) 21.(2 分)后人曲解牵强。(探求意义太深,探究理法太急切)(照抄原文不得分) (2 分) 附译文: 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 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 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 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他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5 分)B、D(B《三国演义》中周瑜没有巧设“苦肉计”;D 应为二佬傩送)(答对 1 项给 2 分,答对 2 项给 5 分) 23. (10 分) (1)(4 分) ①自然界的狮子充满了生命力(1 分);②文中的“狮子”是老人(桑迪亚哥)的精神支 柱(1 分);③表现了老人的雄心壮志和对力量的渴求(1 分);④突出了老人的“硬汉 子”形象。(1 分) (2)(6 分) ①自尊自大:阿 Q 本是极其卑微的人物,但他不把未庄人放在眼里,甚至赵秀才进了学, 他也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儿子将来肯定比赵太爷阔得多。 ②自轻自贱:阿 Q 在未庄被闲人揪住辫子往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己承认“人打畜生”时, 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③自欺欺人:阿 Q 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 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回去了。 ④欺软怕硬:阿 Q 最喜欢与人吵架,气力小的他便打,对于小 D 和小尼姑进行挑战和动 手动脚;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 答出要点没有情节分析的得 1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24.(4 分)标签化是一种人们将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 物的(2 分)认知问题上的简单做法。(2 分) 25.(5 分)危害:①将平常的事件变为公共事件并使之成为公众宣泄情感的导火索;② 强化并分裂了阶层意识并由此产生阶层的等级差异。原因:③客观存在的日趋恶化的等 级差异;④主观上的人们的认识习惯。(每点 1 分,答对 4 点得 5 分) 26.(6 分)①要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②以客观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 会问题;③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要具体分析;④要克服思维惯性,积极思考;⑤不要随意 地、标签化式的批评;⑥要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每点 2 分,答对其中 3 点即可。意思对 即可)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