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结合基本事实理解下列观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在理解这两个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本框题的中心观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在阐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基础上,使学生理解第一节的中心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主要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唯物史观的最基本概念。教育学生树立“人们发展生产力和选择生产关系不能随心所欲”的观念
教学重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物质概念、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提纲: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
(3) 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讲授新课:
1、理解社会的客观性比较困难的原因
与自然界相比,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所进行的活动,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又总是抱有某种愿望、追求某种目的、受一定思想动机支配的。总之,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唯心史观(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作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间的祸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的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
人类社会产生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分析,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为什么?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A、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同样不能由人的主观意识来随意选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就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决定的。
总之,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更,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根本上决定
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自然界有自身的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新陈代谢规律、化学元素周期律等。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受规律支配。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受这一规律的支配,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由于各国具体条件的不同,各国社会发展具体阶段会有所区别,但总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又如阶级斗争的规律和价值规律等等。
总之,社会的产生、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所以,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等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物质不等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巩固新课: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的含义是什么?
思考题:什么是意识?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