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政治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二 政治学

ID:59481

大小:100.03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政   治 第一部分:知识专题 专题二   政治学   【专题要点】 高中政治学部分的高考复习应重点掌握“一、二、三、四、五”。 一、一个核心:国家政权 政治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一切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都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 二、两大关系: 1.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在我国,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其法律形式为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1)公民的政治权利自由: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政治自由(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c、监督权(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b、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 2.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的关系。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2)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4)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三、三大国家政策K`s`5`u 1.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五大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主集中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七大政治原则K`s`5`u 1.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治国的原则。 2.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个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5.公民和国家都应该坚持的三个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7.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考纲要求】 政治学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为统领,采用画民主政治之龙,点社会主义之睛的方式,着眼于公民和国家的关系,说明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促使学生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新教材为了更加贴近实际,也删掉了很多与生活不太密切的知识点: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知识、我国的国家机构以及组织和活动原则、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基本路线、民族的基本特征,宗教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等等。新教材同时主要增加了我国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2010年高考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本着平稳过渡的思路,高考的考题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在难易程度上应该和往年差不多。政治学复习2010年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下: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发展问题;各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2009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大国关系(中俄、中日、中美关系);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国内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灵魂;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扩大内需保增长、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 【教法指引】 (一).国家制度 1.国体与政体及其关系 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要点内涵:     (1)国体和政体的含义。(2)国体和政体是国家政权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统一的。①国体决定政体。②政体反映国体。③政体对国体具有重要作用。④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要点剖析     国家的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由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此,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容。     国家的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用来组织自己政权机关的形式。    国家的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国家政权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国家的国体决定着政体。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利益,它构成了国家的阶级内容和基本意志,因此,国体是政体的本质归宿,它决定着特定的统治阶级选择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为其阶级利益服务。     国家的政体反映着国体。国家的政体,是为特定国体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体必然适应国体的要求,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因此,特定的政体,必然从国家政权形成方面反映和体现着国家国体的性质。     国家政体对于国家国体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其阶级利益和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政体的不适当和不完善,则会妨碍统治阶级意志的实现。 国家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尽管国体是政体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国体并不是政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实际上,一国的历史、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政体。因此,在相同性质的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不同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要点内涵:     (1)民主和专政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在国体方面的具体体现。(2)民主和专政的含义。(3)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互区别的;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要点剖析     民主与专政,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在国体方面的具体体现。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则是依靠国家政权的暴力对于被统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和人民内部,而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民主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而专政则以国家权力的强制为实施特征;两者的功能不同,民主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和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而专政则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保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只有在统治阶级和人民内部实现充分的民主,才能使得国家政权获得有效的政治支持和必要的政治力量,才能有效地实施对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同时,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只有实施对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才能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保障社会政治的稳定,才能使统治阶级和人民内部的民主获得必要的政治条件。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掌握不管什么性质的国家,都具有民主和专政两大职能,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3.人民民主专政 要点内涵: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或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2)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3)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内部实行高度的民主,这种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另一方面,是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要点剖析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我国的国家阶级性质的体现,是我国的国体。它表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人阶级是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具有高度的革命性和组织纪律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工人阶级是主导和中坚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因此,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我国的农民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与工人阶级具有高度一致的广泛利益,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在我国,农民占有人口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因此,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内部实行高度的民主,因此,这种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另一方面,是对于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要点应用 此考点目前主要强调两大职能:一是对人民的民主职能;二是对敌人的专政职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要点内涵: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直接体现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同时,它又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因此,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要点剖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制定法律和法规,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监督其他权力机关,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直接体现着我国人民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因此,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具体体现是: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民主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决策的贯彻执行方面,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地得到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的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最近几年在高考中出现的较少。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要点内涵:     (l)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2)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表现是:①我国只有一部宪法。②我国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我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④我国公民只有一个国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⑤我国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行政区域由中央政权机关统一领导。⑥我国是完整的主权国家,是国际交往的单一主体,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 要点剖析     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方式。根据国家权力的集中程度不同,当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我国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各行政区域由中央政权机关统一领导;我国是完整的主权国家,是国际交往的单一主体,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 要点应用   此考点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极低,即使出现,也应该同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问题联系起来考查。 5.“一国两制” 要点内涵: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一个国家”和“两种制度”的含义。    (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4)“一国两制”的意义。 要点剖析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内,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在这一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和台湾则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及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主体,在“一国两制”下设立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了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以外,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它可以在经济文化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及香港、澳门回归以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问题。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8.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职能 要点内涵: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反映和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2)一般说来,任何国家都具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职能。(3)我国的对内国家职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4)我国的对外国家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要点剖析     国家职能是国家性质在国家实际运行和作用方面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任何国家都具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又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具有特定的对内对外职能。一般来说,任何国家都具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基本职能。具体来说,在对内职能方面主要是: (1)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2)经济职能即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3)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对外职能方面主要是: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要点应用 和此考点相联系的社会热点主要是:党的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等问题。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要点内涵: (1)国家机构的含义。(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3)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4)国家机构从纵向上看,它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从横向上看,它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暴力机关等 要点剖析:     国家机构,是一国统治阶级为了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     国家机构一般是以系统的组织体系方式而存在和运行的。这种组织体系由两个方向上的国家机关构成。在横向上,国家机构一般由国家元首、立法、司法、行政以及暴力等机关构成国家权力组织体系。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者形式上的对内对外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中处于实质性或者象征性的首脑地位。立法机关是指国家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行政机关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实施国家法案、决定和决策的机关。司法机关是行使审判、监督守法的权力机关。暴力机关是国家的军队、警察等暴力设施;在纵向上,国家机构一般由中央政权、地方各级政权构成国家权力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本质上是一国统治阶级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因此,国家机构实际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实现者。国家机构的这一阶级性质具体体现在,国家机构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要求制定社会行为规范,处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开展对外交往活动。 除了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之外,国家机构的设置还受到国家职能的影响。为了保证国家职能的实行,就必须设置与其相适应的国家机关,因此,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而国家机构则是国家职能的组织保证。由于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职能,因此,各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有所不同,各国国家机构组织体系的方式也有所不  同。 要点应用 此考点可用于解决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入世前后一批新的国家机构的设立,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等。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要点内涵:   (1)我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的全局性利益与地方的局部性利益、国家的全局性问题与地方的区域性问题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的目标和原则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有利于解决全局性问题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有利于解决区域性问题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有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的必要的自主权。这样可以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3)为了实现和贯彻这一目标和原则,重要的途径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实行适度分权。 要点剖析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的全局性利益与地方的局部性利益,国家的全局性问题与地方的区域性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的目标和原则,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有利于解决全局性问题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有利于解决区域性问题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有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的必要的自主权,从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为了实现和贯彻这一目标和原则,重要的途径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适度分权。具体说来,在中央权力配置方面,实行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的权威。这就是说,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方面,凡涉及国家的全局利益,属于全国性并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策和贯彻实施的问题,必须由中央决定。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并且应该积极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在地方权力配置方面,中央赋予地方以处理涉及区域性问题和利益的权力,即凡属地方的问题,由地方政府机关自主安排和处理。 要点应用 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达到此目的,就应该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相互关系。 政府机构改革 要点内涵:     掌握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措施、步骤及目标。 要点剖析     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解决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入世以后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新的国家机构的设立等问题。 7.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基本内涵:     (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及表现。(3)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要点剖析     我国的国家机关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同时,按照层级体系,我国的国家机关又由中央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组成。     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在这项制度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     在国家机关的组织方面,民主集中制具体体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其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务。在此前提下,其它国家机关在法定范围内自主行使职权。在国家事务中,中央统一决定全国性的重大事务,地方在中央领导下,自主安排和决定地方事务。     我国国家机关的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民的行为准则和宗旨。坚持和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求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要点应用 此考点非常重要,我国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同此相联。比如,扶贫开发、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无不同此相联。 8.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 要点内涵:     (1)依法治国的含义。(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治国,必须做到:①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④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要点剖析     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因为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所以,依法治国,就是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治理国家。 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政治观念。 要点应用 实施法制宣传日,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惩治腐败分子等重大热点问题,都可用此考点来解决。 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根本目的都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A、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是有区别的法治属于民主法制建设,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属于思想建设,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在人民群众中形成普遍认同和自学遵守的行为规范。B、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是德治的保障,法治以强制力维护着社会主义道德;德治弥补着法制的不足,是法治的基础(守法的基础和执法的基础)。法治和德治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一次理论创新。 9.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要点内涵: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2)我国公民享有以下主要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自含义),政治自由权利(包含内容),监督权利(包含内容)。(3)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表现在: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制裁和惩罚一切侵害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要点剖析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如下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政治自由权利,包括按照法律具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监督权利,包括对于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民代表的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对于人民代表的监督通过监督和罢免权来实行;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通过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实行。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要以捍卫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国家不仅以宪法和法律确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而且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种保护集中体现在: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制裁和惩罚一切侵害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要点应用 在我国,国家通过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公民众多的权利,我们应该学会自觉履行、认真行使这些权利。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要点内涵:     (1)我们的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国家,国家的利益,实际上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2)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要求。因此,公民应该在这些方面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要点剖析     我国的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国家,国家的利益,实际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这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要求。因此,公民应该在这些方面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为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必须积极按照以下行为准则要求自己;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公民必须做到: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与颠覆国家政权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行为。     为维护国家安顾,公民必须做到:严守国家机密;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时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为维护国家荣誉,公民必须做到: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信心。    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公民必须做到: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用于公民应该增强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要点内涵     (1)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国公民享有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原则,是公民同一切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斗争的基本依据。(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公民享有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原则,是公民同一切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斗争的基本依据。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的含义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不承认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在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方面,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用于对腐败分子绳之以法,从严处罚。不管职权多大,职位多高,违法犯罪,都要一视同仁地受到法律制裁。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要点内涵: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集中表现在:(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同时产生又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又是相辅相成的。(3)根据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我国公民应该认真享有和行使公民的权利,同时应该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要点剖析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集中体现在: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同时产生又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在享有公民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公民义务。因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离的。同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量上也是相互对应的。在我国,法律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存在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或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又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从而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义务。而公民只有自觉地充分地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才能为享有和行使公民权利创造更好的条件。    根据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我国公民应该民的义务。 要点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部分只希望享有权利而不自觉履行义务的人,或者,只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别人的权利等,都是割裂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表现,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要点内涵:     (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该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中,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在具体问题上,也会发生一些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3)我国的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调整和规范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因此,正确处理公民辨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应该按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要点剖析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该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在具体问题上,也会发生一些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具体表现。    我国的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调整和规范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因此,正确处理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应该按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要点应用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法律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一重大问题。 (二).政党制度 1.政党 政党及其特征 要点内涵:     (1)政党的含义。(2)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政党并不是与阶级和阶级斗争同时产生的政治现象,它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3)政党的基本特征是:①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与国家政权有密切的关系。③政党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要点剖析     政党是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者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者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从政党的定义可以看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政党并不是与阶级和阶级斗争同时产生的政治现象,它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在资本主义民主的政治条件下,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广泛流行的思想条件下产生的政治斗争组织。     政党的基本特征是:    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它集中体现在政党的政治纲领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实际活动上。政党的阶级性还集中体现在政党都由阶级的骨干分子构成的。    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政党的政治纲领明确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政党与国家政权有密切的关系。夺取和维护特定的国家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活动中区别于其它政治组织的特点。     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纪律。政党的组织是政党存在的组织形式,是其从事政治活动的基本依托。政党的纪律,是政党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必要保证。夺取国家政权。    在一个阶级夺取和建立了国家政权以后,政党就成为国家政权的领导力量。这是因为,一方面,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通过政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政党可以把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把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按照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并依靠国家权力保证贯彻实施。另一方面,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条件。作为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作为有纲领、有纪律、有领导集团和组织,政党有能力承担领导国家政权的任务。 要点应用 此考点纯粹是原理部分,理解和掌握此原理即可,和现实生活联系得不是太紧。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要点内涵:     (1)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和意志,必须以夺取和维护特定的国家政权作为自己的政治任务。因此,政党与国家政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要点应用 此考点重点掌握各国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以及我国政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领导国家政权。 政党制度的含义及其类型 要点内涵:     (1)政党制度的含义。(2)按照不同国家的阶级性质,通常可以把政党制度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①含义。②主要的形式是两党制和多党制。③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含义。④资本主义两党制和多党制,本质上都是税.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4)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的政党制度 要点剖析     政党制度,是由国家法律规定或者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按照不同国家的阶级性质,通常可以把政党制度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党制度。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又有不同的形式,这其中主要的形式有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操纵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主要政党或者几个政党联盟,操纵选举,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本质上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的政党制度。 要点应用     此考点目前正在淡化,作一般性的了解即可。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本质。 2.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要点内涵: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工人阶级和我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体现在:①在其阶级特性上,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②在其利益代表性上,它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③在其指导思想上,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这是保特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决定因素。 要点剖析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和意志,必须以夺取和维护特定的国家政权作为自己的政治任务。由于政党是阶级力量中最重要的组织力量,因此,任何阶级要完成夺取和维护国家政权的任务,就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并由政党来具体实施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与国家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一个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过程中,政党是这一阶级夺取国家政权活动的领导力量。政党必然组织自己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要点剖析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工人阶级和我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首先体现在其阶级特性上。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和行动指南,以广大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社会阶级力量基础,以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作为自己的基本队伍,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还体现在其利益代表性上。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这一目标和纲领集中代表了我国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这一宗旨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也体现在其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理论体现,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学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思想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解决了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对我们党而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统领和推进工作。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和推进工作,在思想理论上体现和保证了其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的性质。 要点应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如何体现党的性质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现代化建设,都是党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点内涵: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2)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这一地位和作用,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3)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这一地位和作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要点剖析: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这一地位和作用首先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过程中,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因为自身的软弱性,也不能成为中国领导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则与地主阶级、帝国主义一样,是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国革命的领导任务,历史地落到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肩上。而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合乎逻辑地转变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这一地位和作用,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一伟大事业中,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完成。 要点应用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武装全党,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要点内涵:     (1)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2)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要点剖析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以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方式予以实施。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及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确定奋斗目标,并通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同时,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是以各种途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遵守和实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党的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合格的干部,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任务。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其中,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要点应用     党的三种领导方式,缺一不可。我们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就应该强调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党的领导与国家实施相关的国家职能是不同的,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要点内涵: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保证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而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2)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把组织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深入持久地进行党的作风建设。    要点剖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保证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而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目前,加强党的建设主要任务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这其中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在全党形成优良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牢牢把握党的组织建设这一重要环节。这其中最根本的任务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深入持久地进行党的作风建设,这其中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继续发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要点应用 党的建设,历来是高考的重点,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注意将其同十五届六中全会的有关决议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点内涵:     (1)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2)党的这一基本路线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稳定性。(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要点剖析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这一基本路线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稳定性。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和巨大成就表明,这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合乎国情,深得民心的正确路线。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初级阶段的任务相当艰巨,由此决定了必须长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关键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同时,还必须把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要点应用     此考点直接考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贯穿于命题的思路之中。因而,我们在掌握时,最好是能够完整地了解理论的全貌,以不变应万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形成、标志 2.  主要内容 3.  三者之间的关系 4.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5.  贯彻的意义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要点内涵:     (1)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主要涵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要点剖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掌握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因此,它们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和政治途径。它是我国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涵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要点应用     人民政协,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形式,它本身不是重要的国家机关,千万不要将其职能同国家机构的相关职能等同起来了。 三.民族和宗教 1.民族及其特征 要点内涵:     (1)民族的产生和含义。(z)民族的基本特征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3)民族的这些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 要点剖析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的解体而形成的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是:共同的语言,这是民族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共同的地域,这是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也是民族与氏族、部落等共同体的重要区别;共同的经济生活,即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共同的心理素质,即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     民族的这些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 要点应用 此考点是有关民族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民族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我们重点掌握此部分的理论知识即可。 2.我国的民族概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要点内涵:     (1)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2)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五个方面)。 要点剖析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久远的历史。这一特征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开始形成,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现形成了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统一国家。     我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这一特点表明: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祖国的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要点应用 明确各民族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认清各民族在当代的历史责任,并注意此考点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综合。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要点内涵: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对、交错杂居。 要点剖析     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汉族集中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也多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对。 要点应用 此考点知识是深刻理解和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我们要注意此考点同后面两个考点的内在联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要点内涵: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 民族平等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3)民族团结的含义及其重要性。(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5)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要点剖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其具体体现为: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方面的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有效保证。 要点应用 此考点可以同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50年,国家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以及目前正在动工兴建的青藏铁路,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有关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要点内涵: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3)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4)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物。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除了要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以外,还有自治权。(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要点剖析     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除了要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之外,还有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要点应用 此考点同上面的一个考点一样,也主要掌握同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50年,国家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以及目前正在动工兴建的青藏铁路,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有关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4.我国的宗教概况  要点内涵:     (1)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2)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品。(3)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我国的各种宗教都有较长的历史,宗教信仰者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的比例并不小。(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表现)。(6)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对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和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一定要坚决依法制裁。 要点剖析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教规、宗教仪式和专门的神涵人员,有众多的教徒。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杜会力量。     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从国外传入的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土生土长的有道教。此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其他宗教。     我国的各种宗教都有较长的历史,宗教信仰者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的比例很小,但是绝对数字并不小。在我国流传的宗教中,除了道教外,其他都是世界性宗教,与国外的宗教界有一定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已经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而不再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工具。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对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和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一定要坚决依法制裁。 要点应用 此考点作一般性掌握即可。但要明确一点,我国宗教状况尽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变。 5.我国的宗教政策   要点内涵     (1)我国对于宗教实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3)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两辨方面。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4)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四个不得,)。(5)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来势力支配,同时,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关系。(6)在宗教的管理方面,必须依法加强对于宗教事务的管理。同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点剖析     我国对于宗教实行尊重和公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这一政策,要全面理解和贯彻。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中,有信仰这辨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辨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由此可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民不信教的自由这两个方面。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剥削压迫制度。     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同时,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关系。     在宗教的管理方面,必须依法加强对于宗教事务的管理,即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同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并不是要求宗教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量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用于分析依法处理“法论功”邪教教组织,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以及对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有关精神的理解。 四.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要点内涵:     (1)国际关系的含义。(2)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4)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作用下,各国形成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而各主权国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发展变化,则导致了国际关系和各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 要点剖析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国际关系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多种形式,这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目的。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包括它们相互的共同利益,也包括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矛盾,则是引起国家之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正是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作用下,各国形成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而各主权国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发展变化,则导致了国际关系和各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 要点应用 此考点主要用于分析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美俄关系等大国关系。所用原理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要点内涵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2)主权国家由四个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构成,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3)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同时,也负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以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义务。 要点剖析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由四个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构成,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人口是国家定居的居民,是一同一个国家统治权管辖下的人们。领土,是一个国家的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的地域,包括领土、领水、领空。政权是通常所说的政府组织。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对外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以对内的最高性和对外的独立性作为其特征。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即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处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即一切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自卫权,即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负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以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义务。 要点应用 目前世界上,干涉别国主权、内政和领土完整的霸权主义还存在。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 3.国际法 要点内涵: (1)国际法的含义。(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3)国际法对于国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点剖析     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特定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关系的法律。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不是一辨国家单独制定的,而是各个国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的。国际法对于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结束力。     国际法对于国际关系发展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它规定了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正常的国际秩序;它建立了国际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了国际责任。 要点应用 此考点单独命题的可能性较小,一般同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结合起来命题。同时,在答题过程中,一般也是用一两句话带过,用不着去浓墨重彩。 4.联合国 要点内涵:     (1)联合国的形成和发展。()联合国的宗旨。(3)联合国的原则。(4)联合国的机构。(5)联合国的重要作用。(6)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为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要点剖析     联合国是当令世界规模最大、包容范围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它创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斗争的产物。     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具体说来,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及会员国应遵循如下原则: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成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千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联合国设有大会、安顾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机构。在国际社会和国际事务中,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是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联合国的筹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要点应用 此考点要注意与联合国的具体行动结合在一起来综合考虑。如,在"9。11"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基本主张以及在其他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态度等。 5.和平与发展    要点内涵:     (1)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前提。二战以后,和平是国际社会的主流。(2)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今天,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 展不平衡,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3)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互相影响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当前,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要点剖析     今天,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    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一条件,是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是国际社会的主流。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是,经过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战争是可能的。    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和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今天,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互相影响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今天,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要点应用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敌,是对国际和平和发展两大主题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在反恐料题上应该加强团结和合作;同时,各种区域组织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强,为发展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线曙光。 6.国际竞争的实质 要点内涵:     (1)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综合国力的含义及其构成因素。(3)在综合国力的构成因素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和科技力。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此,各国的竞争也越来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4)我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表明,经济落后就会受制于人。因此,我国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我国经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要点剖析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是多方面的,包括军备竞争、商业竞争、贸易竞争、金融竞争和体育竞争等。这种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这其中包括主要由政治决策、动员和组织能力、反映能力构成的政治力,主要由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构成和经济发展前景构成的经济力,主要由科技研究、应用和发展水平、科技人员状况等构成的科技力,主要由军队的数量和质量、武器装备、战术技术等构成的国防力,主要由教育水平和受教育者的素质构成的文教力,主要由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影响和外交上的能力构成的外交力,主要由人口的数和质量、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因素构成的资源力。    在综合国力的构成因素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 意义的是经济力和科技力。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此,各国的竞争也越来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我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今世界各国的现实都表明,经济落后就会受制于人。因此,我国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我国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要点应用 目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7.我国的对外政策 要点内涵:     (1)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五个方面) 要点剖析     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不存在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不存在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的巩固;我国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的利益;我国的统一、民族团结、安全、荣誉和尊严等。我国的上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重点理解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的几个基本点。 要点应用 此考点注意与我国在对外活动中的原则、立场、主张相结合。比如,在阿富汗料题上的五点主张,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的态度,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上的立场,在同周边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等多个方面,都可用此考点来分析和说明。 【知识网络】   国家 内容 国体 国家职能 国家机构 国家治理原则 政党制度 民族 宗教 形式 政体 国家结构形式 国际社会和外交政策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内容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职能 人大、主席、政府、司法、暴力 民主集中制 对人民负责 依法治国 民族原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一制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形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