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市2015年高三4月联合考试数学(理)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七市2015年高三4月联合考试数学(理)试题及答案

ID:595707

大小:1.8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 年 4 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 数学(理工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本解答列出试题的一种或几种解法,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所列解法不同,可参照解答中评 分标准的精神进行评分。 2.评阅试卷,应坚持每题评阅到底,不要因为考生的解答中出现错误而中断对该题的评阅。 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影响了后继部分,但该步以后的解未改变这一题的内 容和难度时,可视影响程度决定后面部分的给分,这时原则上不应超过后面部分应给分 数的一半,如果有较严重的概念性错误,就不给分。 3.解答题中右端所标注的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该题分数。 一.选择题:A 卷:DBDCA CDBCA B 卷:ABDBA CDCAA 二.填空题: 11. 9 4 12.6 13. 3 14.(Ⅰ)(4,2) (Ⅱ) 2 3 4 6 5 6 6 7 7 7 7    (或填 2351 2401 ) 15. 2 1 16. 2 3 三.解答题: 17.(Ⅰ)解: ( ) 3 sin( ) cos( ) 2sin( )3 3 6f x x x x          m n 2 分 由于图象的对称中心与对称轴的最小距离为 4  ,所以 2 4 24T        , 3 分 令 2 2 22 6 2k x k     ≤ ≤ ,解得 3 6k x k   ≤ ≤ (k∈Z) 5 分 又 [0 ]x  , ,所以所求单调增区间为 2[0 ] [ ]6 3   , , , 6 分 (Ⅱ)解: 1( ) 2sin(2 ) 1 sin(2 ) 2 26 6 2 6 6f A A A A k          , , 或 52 26 6A k    A k 或 3A k   (k∈Z),又 (0 )A  , ,故 3A  8 分 ∵ 3cos (0 )5C C  , , ,∴ 4 3 3 4sin sin sin( ) sin( )5 3 10C B A C C      , 10 分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b a B A  ,∴ 5 3 sin 3 3 4sin Bb A    12 分 18.(Ⅰ)解:当 n = 1 时, 1 2 2 1 1 1 32 32S a a a   , 1 分 当 n≥2 时, 1 1 32n nS a   ,与已知式作差得 1n n na a a  ,即 1 2 ( 2)n na a n  ≥ 欲使{an}为等比数列,则 2 12 2a a r  ,又 2 1 1 32a a  ,∴ 1 32r  5 分 故数列{an}是以 1 32 为首项,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62n na  6 分 (Ⅱ)解: 6nb n  , 6 6| | 6 6n n nb n n     , , ≥ 若 6n  , 2 1 11 2n n n nT b b      9 分 若 6n≥ , 2 1 5 6 11 302n n n nT b b b b           ,∴ 2 2 11 62 11 30 62 n n n n T n n n       , , ≥ 12 分 19.(Ⅰ)证:由于 C 是以 AB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故 AC⊥BC 又 SC⊥平面 ABC,∴SC⊥BC ∵ SC AC C ,∴BC⊥平面 SAC,BC⊥SA 2 分 O、M 分别为 AB、SB 的中点,故 OM 平行于 SA ∴OM⊥BC (Ⅱ)解:四面体 S-ABC 的体积 2 21 1 1 2( )3 3 6 3ABCV SC S AC BC AC BC     ≤ 当且仅当 2AC BC  时取得最大值 6 分 方法一 取 BC 的中点 N,连接 MN、AN,则 MN 与 SC 平行, MN⊥平面 ABC ∴ MAN   , 1 10tan 512 2 MN AN      9 分 作 CH⊥SA 垂足为 H,连接 BH,由(Ⅰ)知 BC⊥SA, ∴SA⊥平面 BCH,BH⊥SA 故 BHC   ,在 Rt SAC 中, 2 3 AC SCCH SA   , 6tan 2 BC CH    12 分 方法二 以 CA CB CS   、 ,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C(0,0,0),A( 2 ,0,0),B(0, 2 ,0),S(0,0,2) 进而 M(0, 2 2 ,1), 2( 2 1)2AM    , , (0 0 2)CS  , , 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故 14sin | cos | 7AM CS     , , 35 10cos tan7 5   , 9 分 设 v = (x,y,z)是平面 SAB 的一个法向量,则 0 0 v AB v AS        ,即 2 2 0 2 2 0 x y x z      故可取 ( 2, 2,1)v  ,由(1)知, (0, 2,0)CB  是平面 SAC 的一个法向量 故 10 15 6cos | cos , | ,sin ,tan5 5 2v CB         12 分 20.(Ⅰ)解:设所取三个球恰有两个是红球为事件 A,则事件 A 包含两类基本事件:父亲取 出两个红球,儿子取出一个不是红球,其概率为 2 1 2 2 2 1 4 3 1 9 C C C C   ; S C M A O B H N x y z 父亲取出两球为一红一白,儿子取出一球为红色其概率为 1 1 1 2 2 1 2 1 4 3 2 9 C C C C C   故 1 2 1( ) 9 9 3P A    4 分 (Ⅱ)解:X 可以取 180,90,60,0,取各个值得概率分别为: 2 1 1 2 2 2 2 1 2 1 4 3 4 3 1 1 1 2( 180) , ( 90)18 9 C C CP X P XC C C C         1 1 2 1 7( 60) , ( 0) 13 18 9 3 18P X P X        8 分 所求分布列为 1 2 1 7( ) 180 90 60 0 5018 9 3 18E X          9 分 (Ⅲ)解:由二项分布的定义知,三次摸奖中恰好获得 60 个积分的次数 1~ (3 )3Y B , , 2 2 3 3 3 3 1 2 1 7( 2) ( 2) ( 3) ( ) ( )3 3 3 27P Y P Y P Y C C       ≥ ,故所求概率为 7 27 12 分 21.(Ⅰ)解:设 T(x,y),则 2 2 y y x x     ,化简得 2 2 1( 2)4 4 x y x    又 A、B 的坐标 ( 2 0) , 、(2,0)也符合上式 故曲线 :C 2 2 1( 0 1)4 4 x y     , 3 分 当 0 1  时,曲线 C 是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焦点为 ( 2 1 0) (2 1 0)   , , , 4 分 当 1  时,曲线 C 是焦点在 y 纵轴上的椭圆,焦点为 (0 2 1) (0 2 1)   , , , 5 分 (Ⅱ)解:由于 0 1  ,曲线 C 是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其焦点为 ( 2 1 0) (2 1 0)   , , , , 椭圆的长轴端点到同侧焦点的距离,是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小距离 故 2 2 1 1   , 3 4   ,曲线C 的方程为 2 2 14 3 x y  6 分 (ⅰ)由联立 2 2 1 14 3 x x y    解得 3 3(1 ) (1 )2 2M N , , , 或 3 3(1 ) (1 )2 2N M , , , 当 3 3(1 ) (1 )2 2M N , , , 时, 1 3: ( 2) : ( 2)2 2AM y x BN y x   , ,解得 P(4,3) 当 3 3(1 ) (1 )2 2N M , , , 时,由对称性知,P(4,-3) 所以点 P 坐标为(4,3)或(4,-3) 8 分 (ⅱ)由(ⅰ)知,若存在,直线 l1 只能是 4x  9 分 以下证明当 m 变化时,点 P 总在直线 4x  上. 设 M(x1,y1),N(x2,y2),联立 2 2 14 3 x y  及 1x my  ,消去 x 得: 2 2(3 4) 6 9 0m y my    , 1 2 1 22 2 6 9,3 4 3 4 my y y ym m       X 180 90 60 0 P 1 18 2 9 1 3 7 18 直线 1 2 1 2 : ( 2), : ( 2)2 2 y yAM y x BN y xx x      10 分 消去 y 得 1 2 2 1 1 2 1 2 2 1 1 2 1 2 2 ( 2) 2 ( 2) 4 2 6 ( 2) ( 2) 3 y x y x my y y yx y x y x y y          以下只需证明 1 2 1 2 1 2 1 2 1 2 4 2 6 4 4 6( ) 03 my y y y my y y yy y        ※对于 m∈R 恒成立 而 2 2 1 2 1 2 2 2 2 9 6 36 364 6( ) 4 ( ) 6 ( ) 03 4 3 4 3 4 m m mmy y y y m m m m              所以※式恒成立,即点 P 横坐标总是 4 ,点 P 总在直线 4x  上 故存在直线 l1: 4x  ,使 P 总在直线 l1 上. 13 分 22.(Ⅰ)解:当 x≥0 时, 0a  , ( ) 01 af x x    , ( )f x 在[0 ) , 递增 当 0x  时, 2( )f x x a   , ( 0) ( ) 0x a f x  , , ,f (x)递减, ( ) ( ) 0x a f x   , , ,f (x)递增; 故 ( )f x 在 ( )a , ,[0 ) , 递增, ( 0)a , 递减,(不必说明连续性) 故 2[ ( )] (0) 0 [ ( )] ( ) 3f x f f x f a a a    极小值 极大值, . 4 分 (Ⅱ)解:即讨论 ( ) ( ) ( )h x g x f x  的零点的个数, (0) 0h  ,故必有一个零点为 0x  . ①当 0x  时, ( ) ( ) ( ) 1 ln( 1)xh x g x f x e a x      , ( ) 1 x ah x e x     (ⅰ)若 a≤1,则 11 xa ex   , ( ) 0h x  , ( )h x 在 (0, ) 递增, ( ) (0) 0h x h  ,故此时 ( )h x 在 (0, ) 无零点; 5 分 (ⅱ)若 a > 1, ( ) 1 x ah x e x     在 (0, ) 递增, ( ) (0) 1h x h a    ,1 0a  且 x   时, ( )h x   ,则 0 (0 )x   , 使 0( ) 0h x  进而 ( )h x 在 0(0 )x, 递减,在 0( )x  , 递增, 0( ) (0) 0h x h  ,由指数、对数函数的增长率知, x   时 ( )h x   ,  h x 在 0( , )x  上有一个零点,在 0(0 ]x, 无零点,故 ( )h x 在 (0 ) , 有一个零点 7 分 ②当 0x  时, 31( ) ( ) ( ) 1 3 xh x g x f x e x ax      2( ) xh x e x a    , 设 ( ) ( )x h x  , ( ) 2 0xx e x    对 0x  恒成立, 故 2( ) xh x e x a    在 ( 0), 递增, ( ) (0) 1h x h a    ,且 x   时, ( )h x   ; (ⅰ)若 1 0a ≤ ,即 1a ≤ ,则 ( ) (0) 1 0h x h a    ≤ ,故 ( )h x 在 ( 0), 递减,所以 ( ) (0) 0h x h  , ( )h x 在 ( 0), 无零点; 8 分 (ⅱ)若1 0a  ,即 1a   ,则 0 ( 0)x  , 使 0( ) 0h x  , 进而 ( )h x 在 0( )x, 递减,在 0( 0)x , 递增, 0( ) (0) 0h x h  且 x   时, 21( ) ( 1) ( 3 )3 xh x e x x a      , ( )h x 在 0( )x, 上有一个零点,在 0[ 0)x , 无零点,故 ( )h x 在 ( ,0) 有一个零点 10 分 综合①②,当 1a ≤ 时有一个公共点;当 1 1a  ≤ 时有两个公共点;当 1a  时有三个公共 点 11 分 (Ⅲ)由(Ⅱ)知, 1a  时, ( ) ( )g x f x 对 0x  恒成立,即 1 ln( 1)xe x   令 1 10x  ,则 1 10 10951 ln1.1 1.0953 1000e     12 分 由(Ⅱ)知,当 1a   时, ( ) ( )g x f x 对 0x  恒成立,即 31 13 xe x x   令 1 10x   ,则 1 310 1 1 1 2699( ) 13 10 10 3000e       ,故有 101095 3000 1000 2699e  14 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