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一、单元说明
(一)单元设计理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时刻影响着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人类只有掌握好科技、运用好科技,才能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科技早已深深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科技正在不断加速行进,不知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微软有句名言:微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个世界也是这样。
在联合国和美国第37届国际《创造性解决问题讨论会》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即,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差距,实质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落后国家要想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缩小开发人的创造力的差距。这是一个有远见而深刻的认识。无怪乎,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如今,“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现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技和教育,是大家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内容。说熟悉,是因为它与大家密切相关。说它陌生,是因为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似乎离大家又有很大一段距离。怎样有机地把国家的基本国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编者在编写时颇费心思的事情,也是编写本单元所追求的效果。
在编写时,尽量从生活中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中来。如在前言中,提到科技时,是从白炽灯、水蒸汽、与亲人之间的电话问候这些平常得不能在平常的事情写起,而非一开始就提到“科技”,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一种居高临下、遥不可及的感觉。从身边非常熟悉的东西展开视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现代生活处处有科技。在第三节,最后又回归到:面对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又处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该怎样做呢?教材从两个方面作了阐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和坚持学习不止。
另外,在编写时,编者特别注意的是:尽量减少说教的成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讨论中得到提升。现在的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展、阅读量的增加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对于科技知识,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会超过教师,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牢牢记住:我们更多地起到的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
1、具体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实现跨跃式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 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从具体内容来看,要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成就的基础上,看到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的一面,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在具体把握上,要注意三点。一是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是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三是要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 单元整体框架
前言
从身边的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入手,引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科技与教育,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已成为当今强国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本节讲述三个内容:1、科技发展的足迹;2、感受科技的魅力;3、直面成就与差距。在第一个内容 “科技发展的足迹” 中,从古代科技的萌芽开始,点出科技的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字的出现,为科技的发展准备必要的条件。这里教师可以用精美的图片来补充说明世界上的几大奇观,介绍几种文字的起源及演变等等。接下来主要讲述了三次科技革命,这也是本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从标志、特点、起始时间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学习。另外,教师在讲述完教材内容后,还可以进行拓展,如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开展一次以“科技革命的影响利大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对科技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第二个内容“感受科技的魅力”,其实是第一个内容延续。进一步对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展开,把学生带入到神奇的科幻世界里。这一框内容没有太多理论知识,主要是跟学生一起来体验、感受科技的神奇,所以教师在此可以把它当作一节活动课的形式来上,让学生就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资料的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第三个内容“直面成就与差距”,之所以命题为“直面”,意指对自己的现状应该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找出差距与不足,然后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本框从我国科技的几个发展时段来进行展开,“中国古代科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发展——21世纪科技的成就”,讲述了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原则上在科技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接着指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里教师可以从技术、人才、创新思维等角度来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找出差距的根源和解决措施。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发展科技”。
第二节“教育振兴民族”,在体系上与第一节类似。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型社会。而社会的发展,以教育为本。共分两个框题:1、“教育是一种力量”;2、“我国教育的现状”。第一框“教育是一种力量”,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饿命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阅读空间”的文章呼应主题,点出教育是一种力量,对人的影响。第一点内容:什么是教育?教育对个人的影响?第二点内容“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第三点内容:义务教育制度。在这里,教师在讲述各国的义务教育情况时,应以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为主,介绍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在我国,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状况又有区别,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补充说明。第四点内容: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点出在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应坚持时时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型的社会中成为学习型的人。第二框“我国教育的现状”:共分四点内容。第一个内容:教育的成就。这里教师可以从教育的普及率的增长、高校扩招、教育程度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讲解。第二个内容:我国教育的严峻形势。与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第三点内容:我国教育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不平衡。这里教师可以联系“希望工程”“春蕾行动”等进行讲述,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又可以增进学生对自己学习机会的珍惜程度。最后,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教育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整节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面对“科教兴国”的重托,该怎样做?首先讲述了 “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本节内容共分两框:“培养创新精神”“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第一点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科技发展、科技创新不竭的源泉。怎样培养创新精神?这里从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实践出真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具体引导学生怎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或者讲怎样保持自己的创新意识,不至于在一味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中,慢慢丧失自己的想象力,慢慢地大家都陷入到一个模式的思维,那将又是国家、民族的一大悲哀。第二个内容“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塑造国民灵魂的事业,亦是社会弱势群体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这里涉及到的其实是一个法律问题。共讲了四个内容“什么是受教育权”“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是一个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应珍惜受教育权”。
二、具体内容设计
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都是对教材正文内容的有力补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来看有时在正文中没有提到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取了用资料卡的形式呈现,一方面它是必须要讲解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放在小栏目中,以弱化其理论色彩。
1、教材48页的“说一说”,举了几个反映现今较为尖端的科技成果,用风趣的语言进行解说,目的是作为一个引言,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进入学习。
2、教材51页“信息平台”的“现代科技前沿领域”,这里主要选取了“空间科技”“基因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说明,对于其它一些没有涉及到的项目在“想一想”中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既补充进行了说明,又留给了教师、学生发挥的余地。
3、教材54页的“说一说”,是对“信息平台”的补充,“杂交水稻”技术是给全人类都造成很大影响的创举,故在这里教师应拓展进行说明。
4、教材54页的最后一自然段,是对目前各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对比。这是对正文部分“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的进一步展开。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就综合国力的评价项目等进行展开。
5、这一单元的三篇“读读议议”,摘选了“钱学森的三次激动”、爱因斯坦的“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及“聆听科技革命声音”等三篇文章。前两篇之所以摘选钱学森和爱因斯坦的文章,一方面是增加本单元的理论色彩,科技和教育原本就是一个大话题,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理论深度。第三篇选择“聆听科技革命的声音”,文笔较优美,与学生联系紧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教材56页第一框的标题“教育是一种力量”,对于这个标题,编者们花了很长时间进行思考,删选,最后确定下来,因为它精练而有力地表达了这段内容的中心思想。
7、教材58页的“议一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非常巧妙的概括了“科技、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把两节的内容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此应适当展开,很好地解说其内在联系。
8、教材59也的“想一想”:从周宁爸爸的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这里之所以安排这个内容,是想引出“学习型社会”这一话题,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思想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就此话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的人”,不仅现在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把学生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9、教材67页的“说一说”:你知道这些典故的由来及诗句的含义吗?涉及这个小栏目的目的是想告之学生:学习是需要有压力的,是需要下苦工夫的。学习的重要性,对个人的影响。呼应主题:应珍惜收教育的权利。
10、教材69页的“信息平台”,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主要义务。这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内容,但又是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提及,但未必要进行长篇大论。随后的“议一议”实际上对这一内容的配合说明和展开。
11、教材69页引用了“王小丽的故事”,引出议题“当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在随后的“议一议”中,设计了这样一问:假如你碰到像王小丽这样面临辍学的学生,你会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平时生活中,主动关心别人,培养爱心。
12、教材69页最后一自然段“小强的事例”,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现在存在的“逃学、厌学”情况而设计的。在教材70页的“议一议”中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隐含这这样一些内容:小强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学校开除小强学籍的做法是违法的。这里涉及到的还是“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此内容进行充实。
三、教学提示
(一)教学片断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便是“变”,非常精辟的一句话。在编写教材当中,到底引用哪些材料,成为编者一个很大的难题。今天精选的材料,说不定你一停笔就过时了,这就是现在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殷切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及时更新资料,以弥补这没办法而为之的缺憾。
范例一:活动课:科技革命影响
课 型:活动课。
教学方法:以辩论、讨论、启发为主,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通过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及学生们根据相关问题查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相互启发、讨论中了解科技革命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利弊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的相互争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
思想觉悟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确立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两组材料:
第一组:图片:从蒸汽机、电气化到信息时代;
名人名言: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却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2、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恩格斯)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第二组:图片:从烟囱林立的冶金工厂到印度博帕尔惨案发生后的情景。
材料:据说,人类迄今为止拥有的核武器的梯恩梯当量,足以将自己毁灭22次以上!核威胁的论调,已不是一朝一夕了。再往前看,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一次比一次死亡人数更多的世界性战争,至今回忆起来,仍叫人毛骨悚然。试想,没有现代高科技在其中发挥作用,其杀伤力会如此巨大吗?
思考:这两组材料说明什么?
[生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Ⅱ]说明每一次科技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负作用。
[老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高度概括了科技的地位和作用。
辩论会开始:
论题:《科技革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是弊大于利。双方各推荐一至两位陈述观点的人和一位总结观点的人。并就此问题讨论5分钟。
[正方同学]我方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利大于弊。迄今以来,科学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即工业大革命在英国爆发,尤其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类由铁器请进到蒸汽时代,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一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社会生产力,以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惊叹:“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煤、铁、纺织品产量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还要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由蒸汽时代带入电气时代。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这场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完成于美国,而作为科技革命的后起之秀美德经济则赶超了老牌的英法。20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十年一次飞跃,先是原子能的利用,后来是人造卫星上天、生物技术DNA的突破,最后是软件的开发,把人类推进到信息时代。科技革命使经济发展所需过程大为缩短,科技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概括了科技的地位,按生产力的标志,发展才是硬道理。也许它会带来其他问题,但都是次要的。谢谢。
[反方同学1]科学对人类文明贡献功不可没。勿容置疑,工业革命在发展生产力,在人与自然作斗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和动乱,尤其是人类利用科学和科学制造出来工具暴殓天物,肆无忌惮地破坏地球生态和自相残杀,使人类变成了大自然和自身的天敌。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以煤炭作燃料,从此人类使开始了对自身所依存的星球——地球的大规模挖掘,煤炭燃烧及各类工业污染也吞噬着本是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接着人类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并且随着内燃机发明使用,石油的开采提炼得到发展,石油成为像煤炭一样被人类竞相挖掘的重要能源。1870年,石油每年开采量80万吨,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包括海湾战争的主角伊拉克和美国眼中看到的也只有“石油”两个字眼。我承认科技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生产力,但是这种生产力的创造都是以牺牲环境和对资源的疯狂掠夺甚至是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为代价的。所以有人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不再是争夺土地、石油,而是争夺人类生存最基本元素——正在日益枯竭和被毁坏的水资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反方同学2]我作为反方代表补充一点。随着科技发展,资本主义迅速膨胀,为了争夺资源和市场,资本主义开始瓜分世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形成,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一些后来居上的国家由于实力增强,强烈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大国之争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和第一次世界大战,20年代后,德、意、日三国法西斯重新崛起来,强烈要求重新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利用了当时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类带来空前浩劫和灾难,对环境资源破坏无法估量。也就是在二战中,人类为了战争的需要,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研制出了毁灭性的战争武器——原子弹。目前科技革命进入到信息时代,人类对基因研究的突破(如克隆技术)在令人惊喜的同时,却更增加人类自我毁灭的危险性。20世纪末几场现代化战争,以及当今高科技种种负面效应足以证明,科学正用于人类自我毁灭。
所以,我方认为科技革命弊大于利。
[老师]看来双方准备充分,立意准确,陈述清晰,史论结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辩护阶段。
[正方同学]我方观点是科技革命利大于弊。远的不说,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可以享受电风扇、电灯和多媒体教学等科技带来的好处,坐在家里可以通过电视、电脑了解天下事,此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灯,至今我们可能还在黑暗中徘徊,请问反方辩友,在电灯和松节油灯之间你选择什么?难道你不会弃暗投明吗?
[反方同学]请你不要忘记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拿电视来说,可以说它是本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它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增长了人们的知识。然而现代人长期迷恋于电视,每晚久坐不起或躺着观看,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影响了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视力影响最大。这方面,本人体会颇深,因为我就是近视眼,而且从同学们表情看出,大家都有同感。
[正方同学]由此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三国时的豪杰关羽在驻扎荆州时,如果有手机相伴,他就不会被烽火台的焰火信号所误导,也就不会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同理,近代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在决战时刻盼望援兵到来,望穿秋水,结果盼来的却是对方援兵抢先一步,不难想象如果当时拿破仑有手机相伴,结果可想而知,滑铁卢就不会成为拿破仑的坟墓,失败的代名词,而会成为他军事生涯中的又一座丰碑。所以科技给现代战争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从这个角度上说,关将军、拿破仑真是生不逢时啊!
[反方同学]高科技可以带来战争的胜利,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但是它却加剧了战争的惨烈。如海湾战争是近20年最为残酷的战争,伊拉克竟成为先进武器的试靶场,什么爱国者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等先进武器大施淫威,在伊拉克至少有50万无辜平民丧身。但上帝公正的是,大获全胜的英美两国士兵都先后出现了“海湾战争综合症”、“长期性疲劳”、记忆力丧失、癌症等怪症,并且许多士兵的婴儿成为怪胎,其实怪胎不怪,怪就怪在先进武器的伤害,试想一下,如果是冷兵器时代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吗?
[正方同学]就拿现代克隆技术来说,当你得了某种癌症,原因是你的某个器官坏死,克隆一个完好的器官就能把你从死神手中救出来,请问你是拒绝科学,还是珍爱生命?
[反方同学]谈到克隆技术,目前科学界争论很大,本人也很感兴趣。第一我声明本人身体健康,这种假设不成立;第二,退一步讲克隆一个一模一样的人的器官来就是因为挽救你而他却倒入血泊中,你不感到惶恐内疚吗?还有,既然它可以克隆出你我这样的人,但同样如果有心术不正的人复制出希特勒一样的杀人魔狂,像奥姆真理教主那样的狂徒,人类还会安宁吗?
[正方同学]我方观点是科技革命利大于弊,难道因为害怕交通事故就拒载飞机、火车、轮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安步当车吗?难道因为害怕其副作用,就把克隆技术束之高阁吗?克隆出希特勒是不可能的,且即使基因完全相同,但他们的性格和所走的道路也大多迥然不同,所以不会出现千人一面。虽说核武器可以让地球毁灭几十次,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原因何在?因为绝大多数人们都是有理智有道德的,他们的存在会扼制其副作用的影响。我对人的理智表示乐观。氢弹是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杀人武器,但从发明至今就从未在战争中使用过,人类要利用科技的进步来为人类自身的发展谋福利。院士何祚庥就是正方有力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