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ID:59896

大小:43.2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了解我国国情及奋斗目标之后,放眼整个世界初步了解当今世界的基本情况,知道我国在民办格局中的地位,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懂得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维护民族团结,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本单元讲述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设身处地地思考在国际社会中我国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从而促进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勇于应对挑战的精神,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本单元与其他三个单元有密切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个单元着重介绍我国自身情况,包括国情、国策、我国发展已取得的成就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奋斗目标;本单元主要分析我国在不断实现奋斗目标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精神。本单元不但承接了上两单元的内容,而且也很自然地引出第四单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知道: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4、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5、能力目标: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第一步:引导学生阅读第61页引言,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安排。 第二步: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至64页“材料透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思考: [本部分设计: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思考题,再让各组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点评、归纳、总结。从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民办的战争与和平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先后屐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此起彼伏、风起云涌。“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的总趋势。 2、分析上述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探究和平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①和平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没有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受到严重阻碍。②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破坏令人触目惊心,贫穷、落后与战争动荡相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这一基本前提。③虽然世界上总有战争发生,但是和平状态和战争状态问题在矛盾运动中交替出现的,相对于战争而言,和平毕竟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人类也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实现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 [讲解此部分可用幻灯图片] 第三步:讲解新课。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第一课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一、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学生阅读课本66页首段,思考: ⑴、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问题。 ⑵、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 2、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 二、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至第67页,思考: ⑶、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什么?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⑷、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⑸、什么是和平问题?为什么要和平?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 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 见教材第66页第四段。 ⑺、什么是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⑻、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 见教材第66页末段至67页首段。 ⑼、如何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上述思考题,然后让同学发言回答,最后老师点评、归纳、总结并板书] 1、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3、什么是和平问题?为什么要和平? 4、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 5、什么是发展问题? 6、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 7、如何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第四步:复习巩固、知识延伸: 材料一:贫困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统计:世界上贫困人口近10亿,每天约有2.5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饥饿。 材料二:2004年的世界,由于民族矛盾、领土纷争、宗教纷争及利益纷争引发的各种冲突不断:战后伊拉克局势混乱、巴以冲突、朝鲜核危机、恐怖流血事件连绵不断……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说明了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当今世界贫困问题仍相当突出,努力减少贫困,已成为一个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材料二说明了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2、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第一,反对战争,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争端应通过对话,采取和平谈判方式来解决;第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三,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第一课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一、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 2、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 二、当今时代的主题: 1、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3、什么是和平问题?为什么要和平? 4、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 5、什么是发展问题? 6、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 7、如何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课时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步:材料透视,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本第64至65页《经济全球化剪影》讨论: 1、上述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 2、分析上述材料,探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3、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请各小组派代表队参与班发言讨论,然后由老师点评、归纳] 老师归纳如下: 第一题: ①图片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②举例:中国联想集团并购美国IBM下属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参与投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石油、天然气开发;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外包”到我国;等等。 第二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经济方面: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②经济全球化也加大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 ⑵、政治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观念,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②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上重要的经济组织也为它们所控制,它们利用全球化进程,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把不平等的贸易条件、它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强加于人。 ⑶、社会生活方面: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引进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引进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②经济全球化也可能使西方一些堕落的生活观点渗透进来,带来各种社会问题。 第三题: ⑴、国家角度:①必须树立积极辨别防范风险的意识,在竞争中增强实力;②既要大胆、积极,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⑵、个人角度:①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祖国;②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③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 第二步:讲解新课: 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第三段至末段,思考并讨论: ⑴、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⑵、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⑶、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⑷、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⑸、谈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归纳如下: 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见课本第67页第三段首句。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经济全球化表现:见课本第67页第三段次句。 4、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见课本67页末段。 5、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63页三幅插图,思考并讨论: ⑴、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⑵、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有没有完全解决好? ⑶、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⑷、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世界中,我们国家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⑸、中学生如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归纳如下: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4、我国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5、中学生如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见课本第68页末段末句。 第三步:复习巩固、知识延伸:(略) 板书设计 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见课本第67页第三段首句。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表现:见课本第67页第三段次句。 4、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见课本67页末段。 5、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4、我国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5、中学生如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 ­                 ——兼论如何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四性” 陈立云 课程标准: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1.6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4.6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民族文化的精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体会民族文化时刻浸润着当代青少年,民族文化的营养造就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参与“中国印”的仿画和中华文化示意图的补充,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理解民族文化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     小组交流,感受现实生活中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民族文化,进而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对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事迹,宋楚瑜访问大陆等事例,懂得民族文化造就我们的民族灵魂,明确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受中华民族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养育作用,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一、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生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2、 难点:学生意识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     教学提纲:     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 1.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丰厚的财富 2.   民族文化养育着当代青少年 3.   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 四、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问]:2008年是每一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联系热点,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为后面教学设下铺垫。       活动一、 画“中国印” 揭示概念           1、[提问]: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会徽是怎样的?(停顿)大家根据自己的印象把它画下来。 2、[展示会徽][叙述]:我们不去评判谁画的更为相像,而是去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所画过和观察过的会徽都有哪些文化形式构成? 3、[提问]:这些形式在其他国家也有吗?它们的发展情况如何? 4、[总结]:它们都有一个特征:在中国延续了很久,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形式。类似这样的文化形式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 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利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采用绘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印”的观察和思考。       活动二、 画示意图 感受内涵           1、[承转]:除了以上我们分析的三种文化形式之外,还有哪些文化形式呢? 2、[展示图片]: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好比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它的主干是中华文化,而文化的具体形式就如同它繁茂的枝叶,接下去我们就一起填这幅示意图。(小组合作) 3、[提问]:在这些文化形式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 4、[总结]: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丰厚的财富。 通过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这种方式,是学生在共同探讨中明白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并列举在这些文化形式中令国人自豪的方面,使学生理解民族文化是中华儿女的丰厚的财富。 活动三、 亲历文化 感受影响 1、[承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儿女,你对中华文化了解多少呢? 2、[演示]:文化知识测评(附录) 3、[叙述]:在刚才的测评中你是否受到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感受和领略我们的民族文化?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你都可以感受哪些民族文化形式? 4、[活动]:小组交流,亲历民族文化   (1)、讲述自己喜欢的一种民族文化形式,谈谈它对自己的影响。   (2)、讲述自己在一个传统节日中的生活。   (3)、总结自己都受到哪些民族文化的影响?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你? 5、[演示][提问]:(首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材料)两岸青少年为什么会不约而同选择同样的话题,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6、[总结]:中华文化养育当代青少年 通过知识测评,使学生明白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同时,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认识民族文化时刻影响着他们;利用首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材料,进一步深化民族文化养育当代青少年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文化归属感。           活动四、 联系实际 获知明理 1、[承转]:民族文化养育着我们,也同样养育着我们的前辈,也会通过我们养育着我们的下一代。 2、[展示]:梅兰芳的材料,建议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缅怀这位大师?   (2)、列举类似梅兰芳先生的例子。 3、[展示]:宋楚瑜大陆行的材料,建议学生思考:宋大陆行第一站选择西安,并拜祭西安黄帝陵,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什么维系着两岸同胞的中华情结? 4、[总结]: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      梅兰芳先生以他伟大的艺术成就和品格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于一身,是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的典型案例。爱国主义一直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选择“宋楚瑜大陆行”为材料,使学生明白文化因素或者共同的文化认同维系着两岸同胞的中华情结。 活动五、 收集文化 践行认识   搜集家乡的传统文化,并以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方式呈现。 通过收集等方式,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感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 六、几点想法: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把握思想性    所谓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生命,就本节课而言,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民族文化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我们时刻都受到民族文化的浸润,民族文化不仅养育着我们,还在长期的传承中造就了民族灵魂。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坚持按照这样的目标实施正面引导,努力去体现了以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正确的理念来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在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可以发掘的现实冲突,如个别学生会认为外国的文化比中国的文化先进,为什么这么多人崇尚西方文化,既然民族文化先进为什么中国还这么落后等问题,如果学生在教学中提出这些问题,应该直面问题,正确引导,树立正确认识。 2、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成长需要,体现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注意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外来文化汹涌而来的今天,青少年学生正经历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激荡面前做出选择的问题,而且,相对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更能为追求新颖,追求个性的未成年学生所接纳,他们否认传统,漠视传统,也因此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影响,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成长需要。就本节课而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本课时,采用“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一举世瞩目的标志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通过让学生列举民族文化的形式和知识测评等活动是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 3、创设教学情境,内容活动化,突出“实践性”要求    思想性和人文性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采用单一的说教是 不可能达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使教学内容活动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内化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习得和养成人文精神,在本节课,通过设计五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4、开发课程资源,扩大教学领域,追求“综合性”    思想品德是一门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的,这种综合性是学生生活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体现。教学应该要正视学生生活世界这种现实:首先,应该依据课标,创造性的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综合性,所以要求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合理增删教材内容,补充其他教学资源。其次,教学的领域应更进一步扩大,不应局限于学校和教室。就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学的领域是完全涉及到学生的生活,除了发掘学生生活中有用的教学资源外,如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附录: 1、你知道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是什么? 2、你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国家? 3、说说你所知道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三个以上)? 4、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5、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三个以上)? 7、话说你所知道的中华传统食品。 8、民族传统运动有哪些? 9、说说中国的四大发明。 10、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是指什么?                    第三单元 3.3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第一课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知道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民族感情,懂得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重点:掌握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演练结合法。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天问》,问题一:这首歌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打出幻灯一) 问题二:为什么国家要排除万难,建造青藏高原呢?(打出幻灯二) 小结:为了支援西藏、实现共同富裕、维护民族团结等 引出标题: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二、新课教学: 1、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一些常识: 活动(一)比一比:谁知道的民族知识最多? (打出幻灯四)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谁谁能用一首歌曲或一句歌词回答吗?) ★除汉族外哪个民族人口最多呢?(能描述一下这个民族某一特色吗?)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哪个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出它吗?)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打出幻灯五、六) ★  中华民族渊源流长,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灿烂的文化,这都是谁的功劳啊? ★  几千年的大融合,造就了一个怎样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  现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现在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依据什么原则?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读材料透视。(重点)(打出幻灯七、八、十) ★  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打出幻灯十二) 为突出重点,师生讨论分析平等、团结、互助等三种新型关系,并举例:(打出幻灯九) •    1温州中考中少数民族考生可在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降低5分照顾录取。 •    2对于少数民族的生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这种规定平等吗? 学生讨论小结。 3、那这种民族大团结有什么重大意义吗?(突破难点) 阅读课文,用课外的话回答:民主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给出材料: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打出幻灯十三) 一家有十个兄弟,但是他们很不团结,整天勾心斗角.一天他们的父亲拿了一把筷子,发给每个兄弟一人一根筷子,并让他们当众折短筷子,兄弟几个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接着父亲发给他们每人十根筷子,再次让他们折断筷子,可是兄弟几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办法做到. 这说明了什么呢? 反之,又是怎样的结局呢?如什么事件?你能以学过的《历史与社会》的事件来说明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4、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做简单解释。(打出幻灯十五——二十二) •    履行这项义务,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献哈达 傣族:泼水节 苗族:赛龙舟 彝族:火把 (3)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三、课堂练习:(打出幻灯二十三——二十五) 四、课堂小结:(打出幻灯二十六)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 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胡锦涛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了解,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法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学生分析它们各自的含义,教师引导,说明这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讲解新课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板书) 1、永不枯竭的源泉(板书) 教师安排学生提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记录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见下表: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糟粕 物质方面  思想方面  物质方面  思想方面 勤劳勇敢、开拓创新、改革开放、自由平等、竞争、兼容、科学理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民主、法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勇于牺牲、艰苦创业、勤俭节约  道德文章主义、天命、天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阿Q精神胜利法、君权至上观念、臣民观念、三纲五常  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堂交流之后,学生讨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应明确如下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结合时代有选择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传统文化也只有结合新时代和时间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P107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P107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再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P108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 P108  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板书) 学生填写下表: 中国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印度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埃及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其他你所了解的国家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现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学生填写完表格之后,同桌交流、讨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世界文明丰富多彩,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就是尊重人类自己的历史。P108 1)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板书)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P109  2)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文化,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文化发展规律的。(板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P109  巩固总结 例:华西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常抓常新。华西村民不信迷信,不搞赌博,不染“黄、黑、娼、毒”,追求高尚,追求进步。华西建起国内唯一,国外没有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把精神文明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在干部和群众中积极开展“六爱”、“十富赞歌”、 “十穷戒词”、 “三正”、 “三平”、“三守”、“三不倒”等教育活动。华西人的行为准则是: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早在1985年吕月,吴仁宝就带领华西大大小小的100多名干部,来到南京雨花石,面对烈士纪念碑举手宣誓,表达了他们走共同富裕的决心。从那时起,华西人高举共同富裕的旗帜,从本村走向邻村,从东部走向西部。从1989年开始,华西就着力对周边村给予项目、技术、资金上的帮带,现在已经有8个周边村加入了华西集团。与此同时,华西村还对苏南苏北30多家单位进行了帮扶,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基层干部100多期1万余人。与黑龙江肇东和宁夏银川合作建的两个省外华西村,帮助那里的农民修房盖屋,进行异地脱贫。 提问: 1、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华西人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富裕之路?     华西人走的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2、华西村的发展变化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以及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把握。什么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什么是"先富带后富"?没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能不能实现?没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能不能快速发展?这都是这道题要求学生思考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永不枯竭的源泉 2、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 1)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2)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文化,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文化发展规律的。 布置作业 你认为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在哪里?各自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教学后记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