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4章 增分突破演练反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4章 增分突破演练反馈

ID:601502

大小:7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吉祥瑞兽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 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5 个等级。 其中“麟凤五灵, 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 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 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 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 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 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 艺术造型,而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 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 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 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 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 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 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 龙舟,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 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 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竞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 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 应是辟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 义,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 代的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 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 ,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 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沐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 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 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一 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没 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同 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扎 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巷; 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被人 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布雨、 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 化标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能 够像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风 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密 切的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 但表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 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解析 “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因果颠倒,此处, “龙”只是五种祥瑞之一。 答案 A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众在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 术造型,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祥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 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 观看。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和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 有哪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解析 “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错,端午节就不是。 答案 B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 形式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合,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 其实龙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 奋进、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 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解析 “本没有原型”错,从文中“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 物”看,一些动物就是龙的原型。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西游记》这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 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种,都是传统积累型的小说,是民间艺人和文人 经过演讲和戏剧等加工后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 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 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也有外来 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意象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 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 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 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 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 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 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 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 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 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 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 西方佛祖释迦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 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 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 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愤于他受紧箍咒的窝 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 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 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乃至宗教的虚伪 性质也就彻底暴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 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 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 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 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 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 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 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 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4.下列对“神魔小说”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 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意象的濡染。 B.佛、菩萨、魔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 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西游记》中妖魔都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相反,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 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 “妖魔都是可亲可爱”的说法绝对化。 答案 C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 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的看待,所以人们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 是与非、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应分别予以肯定和否定。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 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 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愤怒,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解析 人们对神魔的看法自古有之,与吴承恩的态度无关,强加因果。 答案 B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 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 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 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最终形成新的宗教。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 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解析 A 项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B 项说“吴承恩为了 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强加因果,错。C 项 “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说法绝对;“形成新的宗教” 无中生有。 答案 D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