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ID:60186

大小:12.2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一轮简约版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发展趋势: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发展原因:  石斧、石铲、石镰           铁农具、牛耕 (工具技术)  木耒、骨耜、               耧车;曲辕犁;翻车、筒车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治黄、坎儿井 生产模式:  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 组织方式:  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个体农耕 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时    代:  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②夏 商 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 ③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 原因: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 变法从法律上确认          → 井田制瓦解 战争 类型:君主土地私有制(私田)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土地兼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联系“均田制”理解)  3.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  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杜诗发明水排 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 ①丝织-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 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  出现缂丝技艺 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    代   黄道婆  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烧制出白瓷 隋唐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       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粉彩和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 ②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 ③ 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 ④ 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 ⑤ 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 私营: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官营: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 私营: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6.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 ①原始末期:出现偶尔以物易物行为,产生原始商业 ②商    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商人”一词由来) ③周    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④春秋战国:a.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许多大商人; b.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 c.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⑤秦    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 ⑥西    汉:a.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b.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c.长安、洛阳等许多大城市发展成著名的商业中心,出现了专供贸易的“市”,官府有专职官员管理。 ⑦魏晋南北朝:a.社会动荡,商业发展受一定影响。货币作用减小,以物易物成为主要交换手段 b.北方发展时起时伏 c.南方有小幅发展,有关商税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⑧隋唐: 发展原因: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开明政策 发展表现: a. 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定点-市坊分隔;定时-市白天定时开放;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b.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市镇c.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唐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外贸。d.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 ⑨宋    元:宋:a. 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b. 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夜市兴盛c. 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d. 品种速增,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城市中出现不同类型的集市e. 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f. 重视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 元:a. 漕运、海运发达,遍设驿站b. 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⑩明    清:a.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b. 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c. 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7.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 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为什么?) ③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④ 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⑤ 汉至明朝前期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⑥ 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⑦ 商人群体活跃。 ⑧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⑨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8.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 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汉    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9.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10.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原因:① 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 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 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 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1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②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 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④ 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 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