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空间角和距离测试4(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空间角和距离测试4(必修2)

ID:603631

大小:2.72 M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空间角和距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 m 与平面 间距离为 d,那么到 m 与 距离都等于 2d 的点的集合是 ( ) A.一个平面 B.一条直线 C.两条直线 D.空集 2.异面直线 a、b 所成的角为,a、b 与平面都平行,b平面,则直线 a 与平面所成的 角 ( ) A.与相等 B.与互余 C.与互补 D.与不能相等. 3.在正方体 ABCD—ABCD中,BC与截面 BBDD 所成的角为 ( ) A. 3  B. 4  C. 6  D.arctan2 4.在正方形 SG1G2G3 中,E,F 分别是 G1G2 及 G2G3 的中点,D 是 EF 的中点,现在沿 SE, SF 及 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 G1,G2,G3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 G, 那么,在四面体 S-EFG 中必有 ( ) A.SG⊥△EFG 所在平面 B.SD⊥△EFG 所在平面 C.GF⊥△SEF 所在平面 D.GD⊥△SEF 所在平面 5.有一山坡,它的倾斜角为 30°,山坡上有一条小路与斜坡底线成 45°角,某人沿这条小 路向上走了 200 米,则他升高了 ( ) A.100 2 米 B.50 2 米 C.25 6 米 D.50 6 米 6.已知三棱锥 D-ABC 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 AB=AC= 3 ,BC=2,则以 BC 为棱,以 面 BCD 与面 BCA 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 ) A.arccos 3 3 B.arccos 3 1 C. 2 π D. 3 2π 7.正四面体 A—BCD 中 E、F 分别是棱 BC 和 AD 之中点,则 EF 和 AB 所成的角 ( ) A.45 B.60 C.90 D.30 8.把∠A=60°,边长为 a 的菱形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成 60°的二面角,则 AC 与 BD 的 距离为 ( ) A. 4 3 a B. 4 3 a C. 2 3 a D. 4 6 a 9.若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α,则下列各等式中成立的 是 ( ) A.0<α< 6  B. 6  <α< 4  C. 4  <α< 3  D. 3  <α< 2  10.已知 A(1,1,1),B(-1,0 ,4),C(2 ,-2,3),则〈 AB ,CA 〉的大小为( ) A. 6  B. 6 5 C. 3  D. 3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1.从平面外一点 P 引斜线段 PA 和 PB,它们与分别成 45和 30角,则APB 的最大值 是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12.ABC 中ACB=90,PA平面 ABC,PA=2,AC=2 3 ,则平面 PBC 与平面 PAC,平 面 ABC 所成的二角的大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3.在三棱锥P-ABC中, 90ABC , 30BAC ,BC=5,又PA=PB=P C=AC,则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是 . 14.球的半径为 8,经过球面上一点作一个平面,使它与经过这点的半径成 45°角,则这个 平面截球的截面面积为 . 三、解答题(共计 76 分) 15.(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 SA⊥平面 ABC,SA=AB,AB⊥BC,SB=BC,E 是 SC 的中点, DE⊥SC 交 AC 于 D. (1) 求证:SC⊥面 BDE; (2)求二面角 E—BD—C 的大小.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点 P 为斜三棱柱 111 CBAABC  的侧棱 1BB 上一点, 1BBPM  交 1AA 于点 M , 1BBPN  交 1CC 于点 N . (1) 求证: MNCC 1 ; (2) 在任意 DEF 中有余弦定理: DFEEFDFEFDFDE  cos2222 .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 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四棱锥 S—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SD 垂直于底面 ABCD,SB= 3 . (1)求证 BC  SC; (2)求面 ASD 与面 BS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设棱 SA 的中点为 M,求异面直线 DM 与 SB 所成角的 大小.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在直角梯形 ABCD 中,D=BAD=90,AD=DC= 2 1 AB=a,(如图一)将△ADC 沿 AC 折起,使 D 到 D .记面 AC D 为,面 ABC 为.面 BC D 为. (1)若二面角AC为直二面角(如图二),求二面角BC的大小; (2)若二面角AC为 60(如图三),求三棱锥 D ABC 的体积. 19.(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和矩形 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 2 , AF=1,M 是线段 EF 的中点. (1)求证 AM//平面 BDE; (2)求二面角 ADFB 的大小; (3)试在线段 AC 上确定一点 P,使得 PF 与 BC 所成的角是 60. 20.(本题满分 14 分)如图,正方形 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 1,而且平面 ABCD 、ABEF 互相垂直.点 M 在 AC 上移动,点 N 在 BF 上移动,若 aBNCM  )20(  a . (1)求 MN 的长; (2)当 a 为何值时, MN 的长最小; (3)当 MN 长最小时,求面 MNA 与面 MNB 所成的二面角 的大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B C A A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1.750 ,150 12.900 ,300 13. 35 14. 3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题,共 76 分) 15.(12 分) (1)证明:(1)∵SB=BC E 是 SC 的中点 ∴BE⊥SC ∵DE⊥SC∴SC⊥面 BDE (2)解:由(1)SC⊥BD∵SA⊥面 ABC∴SA⊥BD∴BD⊥面 SAC∴∠EDC 为二面角 E-BD-C 的平面角 设 SA=AB=a,则 SB=BC= a2 . ,2, aSCSBCRt  中在 ,30, 0 DCESACRt 中在 060,  EDCDECRt 中在 . 16.(12 分) (1) 证: MNCCPMNCCPNCCPMCCBBCC  111111 ,,// 平面 ; (2) 解:在斜三棱柱 111 CBAABC  中,有 cos2 1111111111 222 AACCBBCCAACCBBCCAABB SSSSS  , 其中 为 平面 BBCC 11 与平面 AACC 11 所组成的二面角.  ,1 PMNCC 平面 上 述 的 二 面 角 为 MNP , 在 PMN 中 , cos2222  MNPMNPNMNPNPM MNPCCMNCCPNCCMNCCPNCCPM  cos)()(2 11111 222222 , 由于 1111 11111 ,, BBPMSCCMNSCCPNS AABBAACCBBCC  , 有 cos2 1111111111 222 AACCBBCCAACCBBCCAABB SSSSS  . 17.(12 分) (1)证法一:如,∵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BC⊥DC. ∵SD⊥底面 ABCD,∴DC 是 SC 在平面 ABCD 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 BC⊥SC. 证法二:如图 1,∵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BC⊥DC.∵SD⊥底面 ABCD, ∴SD⊥BC,又 DC∩SD=D,∴BC⊥平面 SDC,∴BC⊥SC. (2)解:如图 2,过点 S 作直线 ,// ADl l 在面 ASD 上, ∵底面 ABCD 为正方形, lBCADl  ,//// 在面 BSC 上, l 为面 ASD 与面 BSC 的交线. l ,,,, SClSDlSCBCADSD  ∴∠CSD 为面 ASD 与面 BS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下同解法一) (3)解 1:如图 2,∵SD=AD=1,∠SDA=90°, ∴△SD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 M 是斜边 SA 的中点, ∴DM⊥SA.∵BA⊥AD,BA⊥SD,AD∩SD=D,∴BA⊥面 ASD,SA 是 SB 在面 ASD 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得 DM⊥SB. ∴异面直线 DM 与 SB 所成的角为 90°. 解 2:如图 3,取 AB 中点 P,连结 MP,DP.在△ABS 中,由中位线定理得 MP//SB, DMP 是 异 面 直 线 DM 与 SB 所 成 的 角 . 2 3 2 1  SBMP , 又 ,2 5)2 1(1,2 2 2  DPDM ∴在△DMP 中,有 DP2=MP2+DM2,  90DMP ∴异面直线 DM 与 SB 所成的角为 90°. 18.(12 分) 解:(1)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由已知  D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45,2  CABaAC , 过 C 作 CH⊥AB,由 AB=2 a , 可推得 AC=BC= .2a ∴ AC⊥BC .取 AC 的中点 E,连结 ED , 则 ED ⊥AC 又 ∵ 二面角  ACa 为直二面角, ∴ ED ⊥  又 ∵ BC 平面  ∴ BC⊥ ED ∴ BC⊥ a ,而 aCD  , ∴ BC⊥ CD ∴ CAD 为二面角   BC 的平面角. 由于 45 CAD , ∴二面角   BC 为 45 . (2)取 AC 的中点 E,连结 ED ,再过 D 作 OD ,垂足为 O,连结 OE. ∵ AC⊥ ED , ∴ AC⊥OE ∴ EOD 为二面角  ACa 的平面角, ∴ EOD 60 . 在 OEDRt  中, aACED 2 2 2 1  , ∴ ODSV ABCABCD   3 1 ODBCAC  2 1 3 1 aaa 4 6226 1  .12 6 3a 19.(14 分)解法一: (1)记 AC 与 BD 的交点为 O,连接 OE, ∵O、M 分别是 AC、EF 的中点,ACEF 是矩形,∴四边形 AOEM 是平行四边形, ∴AM∥OE.∵ OE 平面 BDE, AM 平面 BDE,∴AM∥平面 BDE. (2)在平面 AFD 中过 A 作 AS⊥DF 于 S,连结 BS,∵AB⊥AF, AB⊥AD, ,AAFAD  ∴AB⊥平面 ADF,∴AS 是 BS 在平面 ADF 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 BS⊥DF.∴∠BSA 是二面角 A—DF—B 的平面角. 在 RtΔASB 中, ,2,3 6  ABAS ∴ ,60,3tan  ASBASB ∴二面角 A—DF—B 的大小为 60º. (3)设 CP=t(0≤t≤2),作 PQ⊥AB 于 Q,则 PQ∥AD, ∵PQ⊥AB,PQ⊥AF, AAFAB  ,∴PQ⊥平面 ABF, QE 平面 ABF, ∴PQ⊥QF.在 RtΔPQF 中,∠FPQ=60º,PF=2PQ. 图1 图 2 图3 A B C D E F N M P Q ∵ΔPA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2 2 tPQ  又∵ΔPAF 为直角三 角形,∴ 1)2( 2  tPF ,∴ ).2(2 221)2( 2 tt  所以 t=1 或 t=3(舍去),即点 P 是 AC 的中点. 解法二: (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NBDAC  ,连接 NE, 则点 N、E 的坐标分别是( )0,2 2,2 2 、(0,0,1), ∴ )1,2 2,2 2( NE , 又点 A、M 的坐标分别是 )0,2,2( ,( )1,2 2,2 2 ∴ AM =( )1,2 2,2 2  ∴ AMNE  且 NE 与 AM 不共线,∴NE∥AM.又∵ NE 平面 BDE, AM 平面 BDE,∴AM∥平面 BDF. (2)∵AF⊥AB,AB⊥AD,AF ,AAD  ∴AB⊥平面 ADF. ∴ AB )0,0,2( 为平面 DAF 的法向量. ∵ DBNE  =( )1,2 2,2 2  · )0,2,2( =0, ∴ NFNE  =( )1,2 2,2 2  · )0,2,2( =0 得 DBNE  , NFNE  ,∴NE 为平面 BDF 的法向量. ∴cos<  NEAB = 2 1 ∴AB 与 NE 的夹角是 60º.即所求二面角 A—DF—B 的大小是 60º. (3)设 P(t,t,0)(0≤t≤ 2 )得 PF ),1,2,2( tt  ∴ BC =( 2 ,0,0) 又∵PF 和 BC 所成的角是 60º.∴ 21)2()2( 2)2( 60cos 22    tt t 解得 2 2t 或 2 23t (舍去),即点 P 是 AC 的中点. 20.(14 分) 解:(1)作 MP ∥ AB 交 BC 于点 P ,NQ ∥ AB 交 BE 于点 Q ,连结 PQ ,依题意可得 MP ∥ NQ ,且 MP  NQ , 即 MNQP 是平行四边形∴ MN  PQ 由已知 aBNCM  , 1 BEABCB ∴ 2 BFAC 又 21 aCP  , 21 aBQ  , 即 2 aBQCP  ∴ MN  PQ  22)1( BQCP   22 ) 2 () 2 1( aa   2 1)2 2( 2 a )20(  a (2)由(Ⅰ), MN  2 1)2 2( 2 a ,所以,当 2 2a 时, MN  2 2 即 M 、 N 分别移动到 AC 、 BF 的中点时, MN 的长最小,最小值为 2 2 . (3)取 MN 的中点 G ,连结 AG 、 BG ,∵ ANAM  , BNBM  , G 为 MN 的中点 ∴ AG ⊥ MN , BG ⊥ MN ,∠ AGB 即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又 AG  BG 4 6 ,所以,由余 弦定理有 3 1 4 6 4 62 14 6 4 6 cos 22               , 故所求二面角      3 1arccos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