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1

ID:60427

大小:8.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三公九卿;中朝和外朝;刺史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汉武帝的推恩令;察举和征辟;上计制度;编户齐民制度。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比秦汉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而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改革。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汉初统治者基本上承袭秦制,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经济,推动历史的进步,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才真正巩固下来。 2.两汉的统治者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观上是希望达到长治久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其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阶级矛盾。 3.两汉时期出现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们治国理财的方针、制度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剥削的编户制度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指出:两汉是指西汉和东汉。 然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是封建时代的必然产物。 ②“汉承秦制”,不是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③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中外朝制度 教师指出:西汉继承和发展了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九卿制。往后职称虽有更改,职能还是一样。在中央政府中,丞相地位仅次于皇帝,容易引发皇帝与丞相之间权力之争。 1.中朝 汉武帝为了限制丞相,加强皇权,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并把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中朝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听从皇帝指挥。 2.外朝 汉武帝打破封侯为相的传统,起用布衣为相,组成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外朝”,外朝成为执行机构。 3.东汉削弱“三公” 光武帝鉴于西汉权臣当政、外戚篡权的教训,一方面,进一步削弱“三公”(东汉初,三公指司徒、司空和太尉,是中央最高的官职)的权限,使三公有职无权,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它成为皇帝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机构。 4.评价:这些措施使皇权加强了,但由于尚书令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职权渐重。这又产生一个新问题。   二、刺史制度 1.西汉的刺史制度 ①刺史制就是监察制。 ②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③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 ④西汉时,刺史低于郡守,但代表中央,权力大,便于皇帝直接控制地方。 2.东汉的刺史制度 ①东汉初年,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刺史定期巡行所属郡国,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②东汉时,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变成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开始掌握军队,刺史举劾官吏,不再需要三公案验,即可黜免。 3.评价: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在执行中.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失去了监察官的作用。   三、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 1.西汉的郡国制: ①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权组织。 ②西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实际上与割据无异。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③西汉王朝解决封国问题,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如: A.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制定“附益法”。 2.东汉的郡国制 ①汉光武帝对诸侯王控制也很严。 ②汉光武帝继续推行汉武帝时的“附益之法”,不许封王养士,限制封国势力的发展。 ③52年,光武帝命郡县收捕诸王宾客,牵连而死者以千数。 讨论与思考:两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两者相比的其利弊在哪里?   四、察举制和上计制度 1.察举制 ⑴西汉的选官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西汉的统治基础,汉武帝颁行了新的选官制度,注意选拔人才,充实官僚机构。选拔人才渠道主要有 ①察举(选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即位后,令郡国岁举孝、廉各1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②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宫吏的制度。汉武帝连续大规模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到京后,亲自召见,被看中的,授予官职。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了解西汉人才选拔制度形成的过程及积极作用。 ⑵东汉的选官制 ①东汉继续推行西汉的察举和征辟制度。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②东汉时不少士大夫为了博取高官厚禄,采取贿赂请托,营私舞弊,特权横行,这些世家大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 ③那些所谓举主、府主和门生、故吏互相勾结,形成一个个官僚集团。这些官僚集团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乘机扩大武装力量,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 2.上计制度 ⑴西汉的上计制度: ①何谓“上计制度”?上计制度是指各级官府将其经济的收支、户口的多少、土地面积的数字、耕地增减、自然灾害情况以及社会治安状况等,都要记在簿籍上,最后统一上报朝廷。它成为朝廷及时了解全国各地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提供各级地方官吏政绩好坏的依据。 ②上计制度是战国时期秦国创立的,秦朝时,推行到全国各郡县。 ③西汉承袭了秦朝的上计制度,不同的是西汉初年在朝廷还设了“计相”,主管全国的上计事务。各郡国及县都有上计人员,谓“上计吏”,简称“计吏”。 ⑵东汉的上计制度:东汉后期由于地方割据势力膨胀,上计制度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⑶评价: ①上计制度的作用: A.考核地方官的治绩; B.了解各郡县及封国的财经情况; C.中央根据各地汇报的情况,加以综合,制定征收赋税、征发摇役、经费开支等各项政策。这种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五、编户齐民 1.西汉的编户齐民 ①何谓“编户齐民”?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②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2.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   ①田租:十五税一;   ②人头税:A.算赋:120钱;B.口赋:20钱;   ③徭役:每年一个月,不去交更赋代役;   ④兵役:一生服役2年。 3.评价: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