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五 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
第一讲 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学法导航】
1.本专题复习抓住如下线索:(1)30年代的大危机。(2)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外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实质、作用要认真分析归纳 (3)欧元启动对欧洲经济发展的作用,欧洲一体化的性质及特点。(4)世贸组织的影响及中国入世的影响力
2.误区提醒
(1)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要注意其阶段性,同时也要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的标志性事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各国解决危机的方式大致相同,即国家干预经济
(3)实行人民资本主义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4)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劣势,经济全球化对他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又带来挑战和压力。由于科技水平的差距,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5)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的经济组织,任何提议,只要一个成员国表示反对,就不能够获得通过,即使是全体成员国都通过了的决议,也不具有强制性
(6)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主要是政府的推动。但是2002年欧元的正式启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典例1】20世纪80年代后期,亚太经合组织成立。90年代初期,欧盟和北美贸易区相继建立。本世纪初,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 这些事件表明
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
答案: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都属于区域经济集团。
【典例2】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仔细观察欧元纸币的正面,都有窗户和走廊的图案。这一现象表明 A.欧盟向所有国家开放 B.欧盟成员间开放.团结与协作 C.欧盟政治一体化实现 D.欧盟重视宣传历史上著名建筑 答案:B 解析: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的,A、D项不符合题意,C项还没有实现 【典例3】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法国和联邦德国放弃历史“宿怨”走向联合,融入欧
洲一体化进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②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增强
③为了直接对抗美国 ④民族间国家间的和解和尊重值得肯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③项所述曲解法德联合的初衷。
【典例4】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实力和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依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讨论问题三:国家实力与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作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基,各国不同的实力决定了它们在这一体系中的不同地位 经过二次大战,各国的国力状况是:
(3)完成下列表格
中国
美国
西欧
讨论问题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 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4)依据以上材料,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评价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对该体系变化的展望: __ ________
答案:
(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影响:扩大中国
的国际影响;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原因:
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3)
中国
遭受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国力衰弱。
美国
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西欧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4)积极作用:稳定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展望:(从多极化趋势或当前世界金融
危机的角度回答均可)。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宏大场面”。回答第(2)问时注意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回答第(3)问时从二战后的经济实力回答中国、美国、西欧的国力状况 回答第(4)问时要从以美国为主导阐述其消极影响,从各国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角度,展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未来。
【典例精析】
1.(09年广东)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
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
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没有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在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前读的那本书的提议实质就是后来罗斯
福新政的理念——国家干预经济。所以选C 而当时罗斯福的批注又说明罗斯福当时并不赞成这种理念。所以排除A选项和D选项,B选项与材料和史实都是不符合的 2.(09年重庆卷)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
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
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关税大战”“直接影响”,题意意指国际关系
3.(09年江苏卷)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④项属于财政金融体系,而“兴办公共工程”属于社会福利方面,排除含④的选项。
4.(09年上海卷)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
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 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答案:A w.w.w.k.s.5.u.c.o.m
解析:当今国际经济体系仍然是近代以来形成的发达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分工体系,造成
了不平等国际贸易
5.(09年天津卷)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答案:B
解析:该图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的图标,其初衷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6.(09年广东)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答案:A
解析: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汇兑比率保持不变。美国这么做意图是通过维持美元的价格,稳定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7.(09年上海卷)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A.欧盟 B.石油输出组织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解析:A.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合作组织,也可以说是超国家共同体,B.石油输出组
织只是一个国际石油输出国之间结成的协议机构。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是比较松散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8.(09年江苏卷)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Aw.w.w.k.s.5.u.c.o.m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9.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在国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及社会制度方面差异很大,为
此,APEC确立了与之相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 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项所述符合“求同存异”的特点。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全面发展。
10.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图一和图二体现经济全球化,图三反映区域集团化 11.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答案:C
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新政”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
12.胡锦涛在今年4月召开的G20峰会上说:“近年,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明
显抬头……保护主义曾盛行一时,带来了严重后果 ”历史上,贸易保护主义曾使经济危机发
展为严重的政治危机。下列事件与此相关的是
A.1825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1929至1933年“大萧条”
C.二战后石油提价导致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20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
答案:B
解析: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13.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将一直是输家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第三世界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应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排除②④项。
14.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2008年
9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着手收购中国品牌饮料汇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
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答案:A
解析: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并谋求发展
15.(09年广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
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请回答:
(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 “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w.w.w.k.s.5.u.c.o.m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由于法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比重远远大于美国,所以在法国的穷人生活比在美国有保障。由于高福利来自对有产者的高税收,所以法国的富人要比美国的富人上交更多的税收,这对富人是不利的
(2)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只要找到材料中高福利国家同时又是高速发展的国家,低福利国家同时又是低增长就可以了。如:英国、挪威、芬兰、瑞典等既是高福利又是高增长
(3)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论丛史出。至于角度考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在题目中所给出的三个角度。
16.(09年江苏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汇率机制:美元与
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
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回答第(2)问时要注意“欧洲经济一体化”,回答欧盟对美元的影响
17.(09年北京卷)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请回答:
概况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答案:
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区域合作”、“共同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指出材料的主张 回答第二问,要注意欧共体成立的作用,以所学知识为主 【专题综合】
一、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定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请结合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事实讨论一下,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哪些危害?又创造了那些机会?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危机虽然带来了经济萧条、社会危机、国际局势紧张等危害,但同时也要看到它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自身调整的机遇。危机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建立、行政权力扩大化的政治体制变革、世界贸易和金融规则的统一等,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
【典例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曾出现极具破坏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局面,当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1929年“黑色星期四”时的华尔街。右图:2008年“经济多米诺牌”
(1)依据两图,提取两次危机中所蕴含的信息
材料二 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2)霍莱—斯姆特法令的实施造成了什么影响?
(3)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国际社会历经数十年才逐步拆除。其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据新华社北京2009年2月14日 美国国会参议院13日晚最终投票表决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经美国国会最终批准的这份计划保留了受到各方广泛批评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4)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为什么受到各方的批评?
材料四 200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国,中国怎么办?大力开拓广阔的国内市场,让中国百姓得益、更多地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中国就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
答案:
(1)华尔街首先爆发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之后向世界各地蔓延;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世界经济联系紧密(或:世界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周期性等
(2)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和关税战,国际贸易萎缩,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3)①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意义:客观上创造—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②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贸易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4)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有引发全球贸易战的危险。
(5)扩大国内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联合国际力量维护世贸规则。
解析:回答第(1)问时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危机爆发的表现及影响方面思考。注意第(2)问关键词“关税战”,由此回答其“影响”。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国际社会历经数十年才逐步拆除”,意指40年代国际贸易组织相继建立。第(4)问中的“购买美国货”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第(5)问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
二、罗斯福新政实施时,曾有美国人说这是法西斯主义,也有美国人说这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请结合“新政”措施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述。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及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与控制,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未改变。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罗斯福新政不是社会主义。新政措施中虽有减少失业工人人数,规定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等内容。这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相反它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典例2】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职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国民政府建国纲领》(孙中山,1924年) 材料三 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制定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障法》、《美国劳工关系法》等一系列法律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四 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农民家庭纯收入,平均每人每年增加3元,年递增2.5%,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递增率只有1.4%。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价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主张,分析该主张不能实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新政”期间解决民生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案: (1)主要观点: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2)主张: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的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软弱性;人口多、农业经济不发达的国情 (3)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发仓廪以赈之”。回答第(2)问时可从“发展经济”“政府辅助”考虑,原因可以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情分析。回答第(3)问时要读懂材料,从立法角度解决民生问题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是如何演变的?
1.战后初期到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原因:经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2.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原因: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或超过美国
3.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典例3】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共产党宣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
(3)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据统计:2002年平均每天流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达1.4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家在华投资。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
(4)据此指出推动中国外贸经济自2002年以来出现迅猛增长的重要历史事件。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国际直接投资对全球经济布局进行重大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两种观点激烈冲突:
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富人的俱乐部,是资本的殖民扩张,反对经济全球化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5)请从中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五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6)材料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指出导致错失第一次机遇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引起商业革命;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通过殖民扩张,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汽船等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间联系更为便捷;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发展的重要手段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体;新的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5)观点一:经济全球化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使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匮乏,债务沉重,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各国经济互补,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6)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错失第二次机遇: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列强的侵略和阻挠。错失第三次机遇: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当时中国过“左”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 )
解析:回答第(1)问时重点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商品输出等方面回答第(2)问。回答第(3)问从消极和客观作用方面分析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回答第(4)问时要注意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第(5)问是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由。回答第(6)问时要注意关键词“1793年”,它告诉考生时间是清朝时期,从清朝政府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分析原因
【专题突破】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未克服,经济界人士都在努力寻找摆脱危机的良策。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从不同角度比较两次经济危机,如1—3题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①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③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④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项是美国摆脱危机的方法,排除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答案:C
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新政”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
3.胡锦涛在今年4月召开的G20峰会上说:“近年,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明
显抬头……保护主义曾盛行一时,带来了严重后果。”历史上,贸易保护主义曾使经济危机发
展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下列事件与此相关的是
A.1825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1929至1933年“大萧条”
C.二战后石油提价导致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20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
答案:B
解析: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历史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又有现实因素:科技革命和高薪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是其产生、出现的根本动力。如4—6题
4.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1955—1973的18年间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年均
增长9.8%,追超英、法、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强国 形成这一世界经济奇迹的
内部原因是
①国家干预经济,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②重视提高生产率,积极发展教育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的发展契机
④进行社会改革,消除封建落后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题意指向的是内部原因,而③项属于外部原因
5.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
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A.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B
解析:注意关键词“共同影响”,A、C、D项不符合题意
6.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沿用前任主席沃尔克坚决反通货膨胀做法的同时,
更加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
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格林斯潘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加强 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答案:C
解析:注意关键词“‘预防性’措施”“紧缩政策”。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从不同角度探究这一作用,如7—9题
7.下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组成 ③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④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8.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项世贸组织标志,B项为亚太经合组织标志,C项为世界银行标志,D项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志
9. 2008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历史上曾经确立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B.关贸总协定中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中 D.《北大西洋公约》中
答案:A
解析:二战后,美国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绝对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
用两分法、两点论看待全球化的利弊;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得出全球化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利大于弊的结论;用发展的观点即对全球化及世界的发展作一乐观的展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探究经济全球化试题,如10—12题
10.阅读右边“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最能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C.各国关税壁垒森严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随着关税的下调,贸易逐步上升,经济全球化的障碍逐渐解除,世
界贸易总额在增长
1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答案:A
解析:二战以来,随着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12.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项为世界银行图标,②项为世贸组织图标,③项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④项为亚太经合组织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