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统治3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秦朝的统治3

ID:60453

大小:13.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秦朝的疆域;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教学要点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秦王嬴政实现统一的措施及经过  3.秦朝的疆域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三、秦末农民战争   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  3.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讲授两课时。重点: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难点: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二、在讲述本章引言时,注意强调秦汉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在当时世界的地位,以激发学生探求这一时期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秦朝的统一”一目,教材分四段作了说明。1.统一的历史条件;2.秦王嬴政实现统一的措施及过程;3.秦朝的疆域;4.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统一的历史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强调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然后具体分析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时,具备的实现统一的三个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②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2.秦王嬴政实现统一的措施及过程。教材介绍了嬴政掌权(公元前238年)后采取的两个方面的措施:①搜罗任用外来人才;②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关于统一的过程,教材从灭六国、平越族、击匈奴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述。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予以了解。对于秦长城的修筑及意义,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作具体了解。教师须强调长城的修筑“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起到一定的作用,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长城基本与农牧分界线吻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最后点明,秦的统一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秦朝的疆域。让学生对照《秦朝疆域》图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教师指出,在这辽阔的疆域内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人。以此印证“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教材从两个方面作了说明: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师可强调指出: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目,教材先概述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咸阳为都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指出秦朝颁布加强中央集权政策措施的目的。然后,具体介绍了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分析了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1.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政治方面。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其中包含三层意思: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及为何称“始皇帝”(见注释);②皇帝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③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①中央设“三公”“九卿”(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三公”的名称、职责;“九卿”及分掌的事务)。②地方实行郡县制(让学生理解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意义在于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同时要了解郡、县、乡、里这些机构的职责)。③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①秦律制定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②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教师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对秦律的介绍及教材引文《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   经济方面。教材介绍了四项措施: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统一货币;第四,统一车轨、驰道。教师在讲述“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时,要指出: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政权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巩固其统治。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小字部分关于秦朝依户籍征发赋税与徭役,可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必讲解。讲“统一度量衡”时,可让学生看《铜权》图,指出“权”就是秤锤。在介绍统一度量衡的情况后,指出它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讲到“统一货币”时,可让学生看《秦半两钱》图,指出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讲到“统一车轨、驰道”时,教师可介绍秦修筑驰道的情况,指出秦朝1尺相当于今25cm,6尺等于1.5m。“车同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文化方面。教材介绍了三点措施及其作用。   第一,书同文。即统一文字。教师应指出,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初中已学过,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即可。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教材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积极方面:①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五、“秦末农民战争”一目,教材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3.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教材分四点作了介绍:第一,徭役繁重,大量人口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第二,刑罚严酷,致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第三,赋税十分沉重,除田租、户赋外,还有种种苛捐杂税。第四,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讲完上述四点后,教师指出,由于秦王朝的这些暴政,弄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了一场大规模农民战争。   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教材分二段作了介绍:①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及其失败。分四层意思:a.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b.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并在陈建立张楚政权;c.吴广、陈胜兵败被害;d.反秦起义由刘邦、项羽领导继续进行。②刘邦、项羽领导起义军推翻秦朝。分两个层次:a.秦统治集团内讧,赵高杀秦二世,子婴被立为秦王;b.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教师在讲述农民战争经过时,可利用《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义的地点和进军路线。对于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赵高等人的情况及巨鹿之战等,因学生初中已学过,教师适当点及即可,不必过多讲述。   3.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教材从直接意义与间接意义两个方面作了阐述,其中包含五个要点:①直接意义,含两个要点:a.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b.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②间接意义含二个要点:a.他们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b.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教材对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讲得简要明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即可,不必再作引申发挥。但要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生产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秦朝的暴政,使得民不聊生,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因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解放了“刑徒”,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就保护和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正义性与进步性是不容置疑的。从而理解掌握,“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六、教师在讲完新课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评价秦始皇”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给秦始皇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七、教师在讲授本节教材时,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①秦朝的统一具备客观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加上徭役赋税繁重,法律的严酷等,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由此灭亡;③秦朝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