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特征、科技与思想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特征、科技与思想

ID:60454

大小:4.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      时    教     案           总第 16课时 课     题 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特征、科技与思想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秦汉文化特征、科技与思想成就;分析这些成就与当时政局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文化的特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董仲舒的新儒学。 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与宗教。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反映在文化上定然必别特征且文化成果非常丰硕。  教学过程: 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文化特点 1.地位:(1)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2)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奠定基础。 2.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统一措施;多民族);(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中外互传);(3)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造纸、数学、天文、医学等);(4)气势恢弘(长城、兵马俑、《史记》)。 3.成因:(1)政治统一;(2)经济发展;(3)交流频繁。 一.科技: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 (1)西汉:制订《太初历》(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书);世界上最早记录太阳黑子。(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 2.数学: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3.医学: (1)三典:(西汉时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二医:“神医”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医圣”张仲景。 4.造纸术: (1)西汉前期:最早的纸(西汉前期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的纸)。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3)外传时间(口诀,结合外传示意图):四七朝日八世阿,十二欧非去安家,十六美洲十九大,造纸外传誉天下。(注:阿指阿拉伯,大指大洋洲)  张衡的贡献:东汉安帝时,太史令张衡掌天文,撰《灵宪》一书,他对当时天象的解释主要在这一部书里,如他对月食作过最早的科学解释,他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时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他还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理论。张衡发明地动仪制成于公元前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欧洲早1700多年。张衡还制造了“浑天仪”,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台仪器。张衡还是一位数学家,写一部数学著作《算罔论》,今已失传。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写出了著名的《西京赋》和《东京赋》。崔瑷(东汉著名书法家)在张衡的碑文中称赞他“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1956年,人民政府重修张衡墓,郭沫若题写了“万祀千龄,令人敬仰”的碑文。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在纸没有发明前,古代先民曾经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简牍、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朝鲜、日本也用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桦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作纸写字。这些书写材料,有的很重,有的很脆,有的很贵。我国造纸术发明、改进和传播以后,解决了上述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的:“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明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二.思想:哲学和宗教 1.特点:两汉时期哲学观点截然不同;古代宗教形成新格局(佛入道兴)。 2.董仲舒的新儒学(唯心): (1)主张:依天行事;儒家独尊;儒学教育。 (2)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背景:适应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4)意义:确立儒家统治地位;儒学官学化并具有神学倾向;光大儒学;加强文化专制。 3.王充的唯物思想(唯物): (1)代表作:《论衡》(评论衡量之意)。 (2)思想:一“认为”三“反对”。(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客观物质;反对天人感应,反对有鬼,反对厚葬。) 4.佛教东来: (1)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2)东汉明帝时建造白马寺。 5.道教兴起: 时间:东汉;来源:神仙方术和道家学说;经典:《太平经》;理论:阴阳五行。  王充小传: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浙江),生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六岁即在家开始读书识字,因成绩优异,从书馆保送到京师太学。此间,因家贫而买不起书。常游逛洛阳书肆,翻看所卖之书,边看边记,就这样博通了百家经史。不久回到故乡,以教书来维持生活。回县后,王充当过普通的政府属员,后由于与当道不合而自免回乡。但王充并不气馁,在乡居期间,认真读书,思索着当时种种思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俗儒任意歪曲儒典,不致实诚,而闭门潜思,杜绝种种庆吊之礼,在窗户、墙壁上放满了刀笔,一有思想就记下,著成《论衡》85篇。 从先秦到西汉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改造的基本路线及其社会地位的变迁。 (1)春秋晚期的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他还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3)西汉武帝时的儒生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宣扬君权神授与“大一统”思想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接受。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总之,先秦时期受冷遇,秦朝受打击,西汉初因用“黄老无为”被抛弃,武帝重用。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第    页 课      时    教     案           总第 17课时 课     题 秦汉时期的文化(二)史学、文学与艺术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秦汉时期史学、文学与艺术的主要成就;突出其背景与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司马迁与《史记》;汉赋与乐府诗;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难点:对史学、文学与艺术成就时代背景的把握。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在科技成就突出、思想大放异彩的的同时,秦汉时期我国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体现了国家稳定繁荣、大气磅礴的气象。  教学过程: 三.史学:史学的巨大成就 1.司马迁与《史记》 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间: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 内容:十二本纪(帝王),三十世家(诸侯),七十列传(除前两类之外的重要人与事的单传、合传、类传),十表(分类大事),八书(典章制度)。 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班固的《汉书》:记载西汉和“新莽”时期历史(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 3.范晔的《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 四.文学:文学的新成果 1.汉赋 (1)时间:兴起于两汉。       (2)特点:讲究排比,散韵并用。 (3)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 2.乐府诗 (1)特点: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 (2)名篇:《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 五.艺术:雕塑与绘画 1.雕塑:兵马俑、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与瓦当。 2.绘画: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画像石、画像砖。    《史记》的三大价值 (1)史学价值:它全面记述了西汉武帝以前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古人“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2)文学价值:它文辞优美,生动活泼,人物栩栩如生,事情跃然纸上。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迁雄于文”,《史记》“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文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3)社会价值:它叙述了历史兴衰,肯定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歌颂了伟大诗人屈原,抨击了暴君酷吏,表达了作者鲜明的道德观。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关于本节内容的一些高考题 (2004上海历史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D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2004广东历史1)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 司马光 (2005广东历史2)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D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白马寺 (2005上海历史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与发明了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2006上海历史A组4题)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A A.《皇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007天津文综13郭沫若为张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D A.创制了简仪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2007四川文综23)图7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B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3)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C A.《史记》                               B.《三国志》 C.《汉书》                               D.《资治通鉴》 (2009年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2009海南历史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D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2009年上海历史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B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