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政治史专题
注:含古代西方政治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专题、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专题,共三个小专题。有关国际关系的政治格局另设专题。每个小专题包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部分。 小专题一:古代西方政治历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仅新课标版)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希腊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迸行改革。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渗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3)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如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2.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09年,罗马共相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样,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已,损害平民利益。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当然,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2)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公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维系统治,影响后世: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稳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规律小结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公民法是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热点冷点1.雅典民主和罗马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是这几年高考的热点。2.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影响以及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欧美国家的影响是高考的相对冷点。3.要善于用辩证的、多角度联系的观点分析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四.高考题例01.(2007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改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02.(2007广东历史16)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03.(2008海南历史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04.(2008宁夏文综28)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05.(2009天津文综历史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06.(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要点及解析:1.C 熟悉区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统治措施。2.A 罗马法在法律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由它的深远影响决定的。3.D 从题中材料判断,这确定是用法律来调节借贷关系,其余三项表述不贴切。4.C 识记雅典公民的身份前提。5.B ①项不利于扩大民主的广泛性;④仅有利于文化娱乐。 6.B 结合题中材料表述,罗马法认为被告被判有罪之后才有罪。
五.新题预测01.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主要表现在 BA.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城邦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C.通过抽签组成500人会议 D.保障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02.罗马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 BA.奴隶斗争的结果 B.平民斗争的结果 C.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 D.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结果03.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指 AA.梭伦 B.柏拉图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0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一定会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小专题二: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专题
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手工工场时代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7~18世纪)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17~18世纪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的欧美的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①背景:经济基础为资本主义经济在英国兴起和发展;阶级基础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并结成联盟;促进因素是都铎王朝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因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经过:苏格兰人民起义是导火线;1640年新议会召开揭开革命序幕;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经过纳西比、马斯顿荒原等战役,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资产阶级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经过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两代国王,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1689年《权利法案》使君主立宪制逐渐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③意义: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开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反映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趋势,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美国的建立:①独立战争背景: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民族意识日趋增强;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的发展;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导火线;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使北美抗英力量走向联合斗争。②独立战争经过: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开始标志;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改编大陆军、任命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第一个《人权宣言》”)宣告美国建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战争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是战争结束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③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大权,按三权分立学说设置国家职权,其进步性是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其局限性是允许黑人奴隶制继续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1789年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益)成立,华盛顿任第一任总统。④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为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基础;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遗留问题是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和西部土地开发问题。 (3)法国大革命:①大革命的爆发背景:国内方面,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社会原因是社会等级对立严重(教士第一,贵族第二,其它第三),思想原因是启蒙思想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直接原因是法国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国际方面,受英、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鼓舞和英国工业革命前景的召唤;三级会议的召开是导火线;革命爆发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国王被迫作出了暂时的让步)。②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初步改造法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八月法令”(反封建土地制度)一定程度上动摇封建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人权宣言》(反封建等级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生来平等、不可动摇人权、法律面前平等、私产不可侵犯,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1791年宪法(反封建政治制度)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背了平等原则。③吉伦特派的贡献(进一步改造法国):代表阶层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经济上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公有土地按户分配,部分废除封建权利),政治上国民公会取代立法议会、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等,军事上取得瓦尔密战役胜利,制止普奥联军入侵;但第一次反法联盟组成,国内物价飞涨,吉伦特派不肯限价。④雅各宾派的统治(彻底改造法国):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解决土地问题(贵族土地小块售,地价十年内付清,公有土地按人分,废除一切封建权。这种办法虽然赢得了农民的支持,但实行小土地所有制却不利于法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经济发展);实行恐怖政策(严打政策),这是在内忧外患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作了重要贡献,但它在经济上(限价限工资)和政治上(打击过宽过多)都有负面影响,在危机过去后又没有及时改变政策,造成雅各宾派内部分裂,丧失民心,最终垮台;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⑤大革命意义:它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一再挽救并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它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4)拿破仑帝国:①帝国建立: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秋千政策——清除激进措施(硬),保护革命成果(软),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抵抗干涉;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并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大资产阶级国家)。②对内政策: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上,改革财政,创办银行,鼓励工商业发展;法律上,《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文化上,建立中学和大学,鼓励科研和教育。③对外战争:走向全盛(1804—1810),走向衰亡(1810—1814);战争性质有革命性、侵略性、争霸性。④帝国败因: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对外战争后期的侵略性激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普遍反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时的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寥若星辰,从全局上看,资本主义在与封建主义的较量中还处在下风,这一点从拿破仑战争失败中已明显反映出。这也说明资本主义的确立、发展还需要经历更长期的斗争与努力。2.蒸汽时代世界近代史的第二个时期——蒸汽时代起于19世纪初,止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机器大革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开始初步确立。(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地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运动有两个历史使命:第一,在德意俄日等封建国家,要推断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结果,德、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民族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日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改革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结果,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法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1848年二月革命压权建立了第二共和国。尽管各国革命的具体任务有差异,但是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却是这个时期所有资产阶级运动的根本任务。(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这个时期的殖民活动从野蛮掠夺的形式发展到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大批亚非国家和地区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至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了。3.电气时代: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上半期的二战结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即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具体而言,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w.w.w.k.s.5.u.c.o.m (1)垄断的产生: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产生深刻变化,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垄断组织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方式应运而生。国家和政府也日益成为垄断组织的保护者,资本主义逐渐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即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但这个时期尚属于私人垄断阶段,垄断组织还没有发展到垄断整个经济命脉的程度。(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疯狂地进行扩张,更加迫切地需要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这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但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也进一步资本主义近代化了,体现了殖民扩张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的特点。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年)w.w.w.k.s.5.u.c.o.m 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因为战争的经济危机而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进一步加强,呈现了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向。w.w.w.k.s.5.u.c.o.m 4.电子信息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呈阶段性发展,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向多元化、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到两极格局解体,“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二)新课标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w.w.w.k.s.5.u.c.o.m (1)光荣革命: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在经济上日益强大,而且在议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时,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权神授”,认为“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此后,英国成为共和国。但是,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政局动荡,查理二世乘机复辟。复辟期间,查理二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非常不满。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2)议会权力的确立: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其中,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此后,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w.w.w.k.s.5.u.c.o.m (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这种会议.因此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当时,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员在权利斗争中形成两派,获得多数席位的一派成为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产阶级正常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2.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当时,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而且,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w.w.w.k.s.5.u.c.o.m (2)1787年宪法的颁布: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第二年,这部宪法正式生效。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3)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美国国会也是不同党派角逐的政治舞台。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860年,成立不久的共和党开始执政。此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w.w.w.k.s.5.u.c.o.m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以封建贵族和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他们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也日趋激烈。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是,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随着资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又展开了激烈斗争。在国民议会中,反对共和制的议员占多数。1875年初,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但是,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二.规律小结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大纲版)(1)革命原因: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的严惩阻碍,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要突破陈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2)革命任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断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斗争。(3)革命领导:由于这一时期的经济形态上基本是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所以在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商业或金融资产阶级,革命后当权的是金融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业资产阶级。(4)革命主力:革命的主力是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5)革命思想:革命前进行了较充分的舆论准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是清教,较后发生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6)革命方式:地由于封建统治者(或殖民统治者)势力强大,采取暴力压制资产阶级的要求,镇压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因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无一例外采取起义、革命战争的暴力方式采取政权。(7)革命道路:由于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力量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蹴的程度,因而革命道路是曲折的。(8)革命结果: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但未彻底实现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只是利用政权运用法律形式奠定治国原则(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若干基本原则),工业革命以后才建立起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2.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原因、方式和作用(大纲版)(1)原因:工业革命以及随之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不仅要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要求进一步调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而成为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根本动力。(2)方式: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四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法国;二是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如美国、荷兰(也有人将其归入前一类);三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以俄国、日本为代表;四是通过民族统一运动,德意志、意大利就属此类。之所以有上述不同的方式,是由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决定的。(3)作用: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主要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3.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新课标版)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4.对美国资本主义联邦制的认识(新课标版)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两党制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5.对法德两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认识(新课标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三.热点冷点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与过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应全面掌握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战前后和二战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状况。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背景和意义。4.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成熟;用辩证的观点评价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如德意志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等。5.应加强对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高考模拟训练,特别是以新材料挂钩教材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归纳、评价等能力。
四.高考题例01.(2008全国Ⅱ卷文综19)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02.(2008江苏历史1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03.(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13)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启蒙运动兴起 ②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③攻占巴士底狱 ④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04.(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14) 某份晚清画报刊登一则人物图像,称他是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大豪杰”,此人是 A.俾斯麦 B.威廉一世 C.兴登堡 D.威廉二世05.(2008海南历史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06.(2008重庆文综23)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面临外国势力的干涉C.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07.(2008全国Ⅱ卷文综22)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08.(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09.(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10.(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11.(2009天津文综历史9)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2.(2009海南历史10)英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13.(2009广东理科基础66)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1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3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15.(2009年江苏历史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分) (2)据材料三 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01.A 从热月政变后督政府恢复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角度思考。02.A B、D项仅适合德国;C项仅适合英国。03.C 熟悉和法国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04.A 明确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核心人物。05.C 从赦免政策的颁布时间和赦免对象方面思考。06.D 熟悉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过程,可知其余三项为共同点。07.D 联系经济状况对应的政治状况思考。08.A 从时间“18世纪中期”和“委托给大臣办理”等信息判断法国大革命前的情况。09.D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10.B 从“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到“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来思考联邦派的主要意图。11.A 从黑人、印第安人和白人政治权利不平等否定②;从三权分立体制否定③。12.C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反映的世界潮流角度思考。13.D 识记英国“光荣革命”后的政体。14.D 从题中所涉及“帝国会议”的产生方式思考。15.答案要点:(1)(从材料中归纳具体原因,结合《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答根源)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2)(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和作用角度回答)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五.新题预测01.资产阶级的民主代议制是近代西方国家经过长期探索,逐渐完善的政治制度,它至今仍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D①形式单一,民主共和制是其唯一的表现形式 ②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③其本质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④否定君主专制,提高了管理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02.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度到君主立宪”。下列各项最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BA.法国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辛亥革命0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1688年发动政变,赶走了国王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和玛丽三世在英国联合执政。这次行动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CA.彻底铲除了英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B.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C.逐步确立了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04.1794年7月27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正在“法兰西酒吧”营业的老板杰克先生的经历中最符合史实的是 CA.巴士底狱那边出事了 B.接着传来了法军在瓦尔密打败普奥军队的好消息C.听说罗伯斯庇尔和他的主要伙伴被送上了断头台 D.拿破仑因此掌握了法国政权,并加冕称帝05.1793年,罗伯斯庇尔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目的是 CA.反对吉伦特派统治 B.宣传孔子儒家思想,反对资产阶级私欲膨胀C.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反对等级制度 D.镇压埃贝尔派和丹东派0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漫画家为这一历史过程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D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07.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C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08.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其实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图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3分)这一制度创设有何作用?(2分)(2)图2中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这一机制源自谁的什么学说?(4分)试举世界史一例说明该学说的实现。(4分)(3)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何共同点?(2分)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7分)答案要点:(1)中书省一一草拟、颁布诏令;尚书省一一执行;门下省一一审核。(3分)三省互相牵制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2分)(2)分权与制衡。(2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学说。(4分)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实现了该学说。 (4分)(3)共同点:通过分权,实现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2分)不同。(1分)因为美国是反对专制,维护共和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唐朝是维护君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分)
小专题三: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19世纪初至1871年,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初步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无产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逐渐兴起。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世纪50、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并走向国际联合。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再次处于低潮状态。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作为资本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因为经济的发展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所以工人运动失败是必然的。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2.1871年至20世纪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19世纪701年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工人的人数猛增,国际工人运动又逐步走向高潮。罢工运动的次数增多,规模扩大;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组织性大大加强。在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成立了第二国际。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泛滥。在与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俄国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维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较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欧洲工人运动中心从法国移到德国再移到俄国。3.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掀起了革命高潮。各国共产党广泛成立。在此基础上,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30年代在指导各国共产党积极展开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人类历史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抗。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在苏联。4.二战后至今,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曲折前进二战以后,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亚洲的蒙古、越南、朝鲜和中国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但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矛盾分歧日益扩大、激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60年代初,社会主义陈营不复存在。从80年代后期起,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政治局势发达了激烈的动荡,改革举步维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中国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5.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历的三次大曲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前和之后,社会主义运动中有许多不足和挫折,具体表现在:①苏联自1917~1991年曲折发展;②40年代中斯到9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③1919~1943年的第三国际至1947~1956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再到60年代以来国际共运的大分裂。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挫折,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①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时间很短,缺乏基本经验,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②“二战”以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东德外,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要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决非短时期能达到的;③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艰巨、复杂,需要一个历史长过程才能走向成熟;④社会主义体系的诞生宣告了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神话的破产,它必然遭到资本主义的敌视、遏制、围剿以至颠覆。虽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但是中国在70年代末以来,逐渐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前进的历史给人们以重要启示: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它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一定要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从实际出发,坚持长期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还处在初创阶段,需要不断的革命来完善。(二)新课标版: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在资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时,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工人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动荡。为了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他们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们不仅要求改善生活待遇,还积极争取政治权利。(2)《共产党宣言》的问世: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还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巴黎公社: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爆发战争。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普军直逼巴黎城下,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围困巴黎的敌军,采取了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与此同时,临时政府秘密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巴黎警钟长鸣,一场革命爆发了。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狼狈逃往巴黎郊外的凡尔赛。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但是,巴黎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未能发动广大农民。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了疯狂进攻。5月下旬,敌人攻入巴黎城区。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貌似强大的沙皇俄国充分暴露出它的弱点。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随着战场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不仅下层群众想改变现状,就连资产阶级也想推翻沙皇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争取更大空间。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1917年3月,一场革命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在这次革命中,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长期流亡国外的俄国革命领袖列宁,于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他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首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1月6日晚,起义开始。列宁来到起义司令部,亲自领导起义。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3)伟大的开端: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这次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为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这次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制定这一法令的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代表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这次大会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规律小结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和世界主要潮流密切相关。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好映证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由发展到挫折、由挫折到奋起的发展历程。4.对马克思主义诞及巴黎公社革命的认识(新课标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虽然被扼杀,但它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5.对十月革命的认识(新课标版)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三.热点冷点1.不同历史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概况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应注意联系思考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运动特点受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和主要时代潮流的影响。3.应正确对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与挫折。总结经验与教训,看到光明和希望。
四.高考题例01.(2008北京文综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爆发 B.《四月提纲》的提出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02.(2008广东文科基础34)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03.(2006全国一卷文综1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04.(2007宁夏文综32)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05.(2007宁夏文综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06.(2006全国一卷文综17)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07.(2006全国二卷文综21)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08.(2006全国二卷文综22)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先后建立过多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每个组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被突破的背景下成立的是 A.国际工人协会 B.第二国际 C.第三国际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09.(2009年浙江文综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10.(2009年广东历史2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1.(2009广东文科基础32)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12.(2009年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旅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01.C 识记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出现和结束标志。02.D 从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角度思考,并联系俄国的国情。03.D 其余各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04.C 从巴黎公社打碎资产阶级旧政权机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机构的角度思考。05.C 从十月革命的过程角度思考。06.D 其余各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07.A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俄国革命实际联系进行思考。08.C 思考关键词“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被突破的背景下”。09.D 马、恩第一次合作成果是《神圣家庭》;B项应该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项应该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0.C A项应为间接民主;B项是《共产党宣言》为标志;D项应是苏维埃俄国。11.C 产生无产阶级的“武器”是指先进的生产力。12.D 结合时间判断这是俄国十月革命,点明其革命领导力量及革命对象。
五.新题预测01.“历史清楚的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下列哪一史实可以证明恩格斯的这一评论 AA.巴黎公社运动 B.美国独立战争 C.亚洲的觉醒 D.十月革命02.“革命是20世纪战争之子”。下列革命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C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社会主义革命03.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C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C.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际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04.(32分)200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足: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共产党宣言》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所有的原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必讳言的。因为判断正误与对错是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从材料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4分)据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合理继承了人类知识的哪些精华?(3分)
材料二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持何态度?(2分)试举两个具体事例,并分别指出其历史意义。(8分)
材料三 1998年,戈尔巴乔夫在他写的一本叫做《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的书中提到:“最近几年我不止一次的受到批评,说我的改革应该从经济开始,而把政治的缰绳拽紧。象中国那样。”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前夕,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专访。在谈到苏共垮台的教训时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惨痛的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材料四 1984年,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谈话中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中国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1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3分)
答案要点:(1)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4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分)(2)继承发展、创新。(2分) 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新模式或在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环节首先取得一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4分)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找到了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4分)(3)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中国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4分)戈尔巴乔夫没有始终坚持经济改革,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 ;中国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4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分)(4)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但马克思主义仍有现实意义,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应同本国国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具有强大生命力。(3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