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总第 22课时
课 题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政绩;分析唐朝封建盛世出现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理解。 难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政绩与唐朝前期封建盛世的关系。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唐朝建立后,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努力,开创了唐朝前期的封建盛世局面。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唐朝的开国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隋唐开国相似点:先建立政权后统一全国
二.贞观之治(627—649年)
1.概念: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封建盛世。
2.原因:隋朝打基础;唐初吸教训;世民有才干;百姓很勤劳。
3.指导思想:“存百姓”的思想。
4.唐太宗政绩:
(1)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贤相、名将、谏臣);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制度)。
(2)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田租,修水利);戒奢从简(不准修台榭,禁止贡珍奇)。
(3)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4)民族:击败东突厥后“因俗而治”;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
(5)外交:派人去天竺;接待遣唐使。
三.武则天的统治(690 —705年)
1.掌权原因:
(1)外因——高宗懦弱多病,难理朝政。(2)内因——武则天政治才干与野心。
2.政绩:
(1)经济:重视农业生产
(2)政治:破格用人,发展科举(武举、殿试,“自荐”求官,名相)
(3)民族:设北庭都护府。
3.评价:(“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标准: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积极:当权半百,经济发展,国力上升,为开元奠基。
(2)消极: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佛建庙;晚年奢侈,政局动荡。
武则天简介:(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这位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利州(今广元市),并在利州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本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名媚,人称“武媚娘”。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多次周旋于后宫,年纪26岁。武则天善谋心计,心狠手辣(如扼杀长女、处置王皇后、告密制度等),兼涉文史,富有才气。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公元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四.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开元之治(713—741年)
1.概念: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封建盛世。
2.原因: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的奠基;结束政局动荡局面;唐玄宗励精图治。
3.唐玄宗前期政绩:
(1)政治: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德才兼备、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2)经济:大力发展生产;限制佛教。
(3)文化:大兴文治,发展科举(集贤院聚学者,高官主持考试)。
(4)军事: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5)民族: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册封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
4.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光武中兴”和“开皇之治”地位较次)
附:封建盛世的现实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1)统一安定是前提; (2)改革才有生命力; (3)人才制度是保证;
(4)勤政廉洁很重要; (5)德法并举能兴国。
(2007全国Ⅰ卷文综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C
A. 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 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2009天津文综历史12题第(1)小题)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分)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答案要点: (1)治国思想: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唐太宗的实践: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