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ID:604926

大小:12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第 26 课 小石潭记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内部分(69 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0) (1)伐竹取.道 (2)水尤清冽. (3)参差披拂 (4)日光下澈. (5)俶尔..远逝 (6)佁然..不动 (7)犬牙..差互 (8)乃记之而去. (9)悄怆..幽邃 (10)隶.而从者 2.解释下列每个词在句中的意思。(16) (1)清 A、水尤清冽 B、以其境过清 (2)乐 A、心乐之 B、似与游者相乐 (3)可 A、如鸣佩环 B、竹树环合 (4)为 A、全石以为底 B、为 为坻,为屿 (5)以 A\以其境过清 B、卷石底以出 C、全石以为底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而 A、乃记之而去 B、潭西南而望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隶而从者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14) (1)皆若空游 (2)俶尔远.逝 (3))潭西南而望 (4)斗.折蛇行 (5)凄神寒.骨 (6)策.之不以其道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翻译句子。(15) (1)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4) (1)《与朱元思书》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写水的清澈,用的是侧面描写手法,与这一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 二、课外部分(31 分) 石渠记(柳宗元) 自渴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⑵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 咫尺⑶,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泓⑸,昌蒲被之, 青鲜(6)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 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7),可列坐而庥(8) 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9),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10)而盈。惜其未始有传 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11)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13)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 穷也。 【注释】(1)渴,指袁家渴,溪水名。(2)幽幽:水细流的样子。(3)咫尺:古代称八寸为 咫。⑷倍尺:二尺。 ⑸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6)鲜:苔藓。(7)箭:小竹。(8) 庥:同“休”,止息(9)翳朽:密林和腐烂的朽木。(10)酾(shī):分流,疏导。(11)俾 : 使。(12)鷁(yl):清洁。 6.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6) (1) 民桥其上 (2)其长可十许步 (3) 潭幅员减百尺 (4)逾石而往 (4) 昌蒲被之 (6)然卒入于渴 (7)既酾而盈 (8)书之其阳 7. 用现在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6) (1)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8.文中描写的三处景观石渠、石泓、小潭各有什么特点?(3) 9. 请分别回答(6) (1)石渠在袁家渴的哪个位置? (2)作者来到这一带后“揽去翳朽,决疏土石”,表现出什么情感? (3)“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第六单元 第 27 课 岳阳楼记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内部分(78 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4) (1)增其旧制. (2)谪.守巴陵郡 (3)前人之述备.矣 (4)浊浪排.空 (5)樯.倾楫摧 (6)薄.暮冥冥 (7)心旷.神怡 (8)迁客骚人.. (9)朝晖.夕阴 (10)波澜不惊. (11)横无际涯. (12)宠辱偕.忘 2.解释下列每个词在句中的意思。(20) (1 观:A、予观夫巴陵胜状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通:A、 政通人和 B、北通巫峡 (3)或:A、或异二者之为 B、而或长烟一空 (4)和:A、政通人和 B、春和景明 (5)则:A、然则何时而乐耶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8)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百废具兴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翻译句子。(12)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14) (1)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的句子是 , 。 (2)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 , , , , , 。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分别是“ , ”和 “ , ”。 ( 4 ) 面 对 人 生 中 成 功 的 欢 乐 和 失 败 的 痛 苦 , 我 们 应 该 有 , ”的心态。 三、课外部分(22 分) 【甲】游太和山日记(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 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 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 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 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 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 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 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 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 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②戛(jiá):摩,摩娑。 6.“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 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 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4) 与【甲】文最近似的课文是 ,与【乙】文最近似的课文是 7.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3) 自 此 连 逾 山 岭 桃 李 缤 纷 山 花 夹 道 幽 艳 异 常 。 8.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8) 溯: 蹊: 及: 旦: 9.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3) 10.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 11.翻译下边的句子。(2)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第六单元 第 28 课 醉翁亭记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积累与运用 1、解释加点字 (1)名.之者谁(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5)野芳发..而幽香 ( )( ) (6)临.溪而渔.( )( ) (7)非丝.非竹.( )( ) (8)树林阴翳.( ) (9)觥筹交错..。( ) (10)已而..夕阳在山 ( ) (11)林壑尤.美 ( ) (12)泉香而酒冽.。( )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 (14)得之心而寓.之酒 。( ) (15)佳木秀.而繁阴。( ) (16)伛偻提携....。( ) (17)杂然..而前陈..者 。( )( ) (18)宴酣.之乐。( ) (19)苍颜..白发。( ) (20)颓然乎...其间者。( )( ) 二、课内阅读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 _____。 三、 课外阅读 2010 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7.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9.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第六单元 第 29 课 满井游记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冻风时作. : ⑥娟然..如拭 : ②局促..一室之内: ⑦柔梢披风.. : ③偕.数友出东直: ⑧风力虽尚劲. : ④土膏.微润 : ⑨汗出浃.背 : ⑤波色乍.明 : ⑩恶能..无纪 : 2.解释下面各组加点字 东风时.作( ) 波色乍.明( ) 于时.冰皮始解(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冻皮始.解( ) 娟然.如拭( ) 髻鬟之始.掠也( ) 余之游将自此始.( ) 欲出不得. ( ) 悠然自得.( )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下列句子中是本文中心句的一项是( ) 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 、课内阅读 满井游记(节选)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 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 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8.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课外阅读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 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 极,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 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 9.本文是袁宏道所写。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 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 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10.翻译句子。 ①至双清庄,天稍霁。 ②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③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 11.作者极力刻画友人的情绪的目的是什么? 第六单元 第 30 课 诗五首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 xiá( )思,李白困居长安的 kāngkǎi( )悲吟,杜甫身处 茅屋的 jì( )世情怀,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2.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 ________ __ _ ②问君何能尔. ____________ ___ ③忽复.乘舟梦日边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______ __ ⑤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⑦将军角弓不得控. 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⑨中军置酒饮.归客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3.用课文原句填空。 (1)《饮酒》中的名句是“ ”,描绘傍晚时 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2 ) 《 行 路 难 》 中 表 明 作 者 对 理 想 的 执 着 追 求 , 对 未 来 充 满 希 望 的 句 子 是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 “ ”, 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 (4)《己亥杂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想象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委婉写出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的句 子是 。 二、 课内阅读 4.《饮酒》 (1)这首诗前六句主要写诗人 , 后四句着重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欣赏,进一步渲染诗人 的心情。 (2)“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字用得极好,原因是什么? (3)作者辞官回家过隐居生活,他所悟到的人生真谛是什么? 5.《行路难》(其一)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诗中着重写天气寒冷的是哪几句? (2)诗中被称为“妙手回春”之笔的咏雪佳句是哪句?并对其作简要的赏析。 三、 课外阅读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7. “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 第 26 课 小石潭记 6.桥:架桥。可:大约。减:不足。逾:越过。被:通披“披”,覆盖。 卒:最终。盈:满。阳:小潭的北面。 7.(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8.石渠:窄而短;石泓:低洼,绿荫环绕;小潭:清深。 9.(1)东北;(2)探奇制胜,追求美景;(3)帮助以后喜好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这里 的美景。 第六单元 第 27 课 岳阳楼记 6、《小石潭记》《桃花源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 山草堂记》最近似。 7、 自 此 连 逾 山 岭 /桃 李 缤 纷 /山 花 夹 道 /幽 艳 异 常 (“ 自 此 ” 后 断 一 句 不 扣 分 ) 8、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9、“竖”“张”“走” 10、“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11、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 是庐山之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 关键词,大意正确即可 第六单元 第 28 课 醉翁亭记 1、①名.之者谁( 命名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⑤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开放) ⑥临.溪而渔.(到)(捕鱼) ⑦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⑧树林阴翳.(遮蔽 ) ⑨觥筹交错..。(交相错杂) ⑩已而..夕阳在山 (不久) 11.林壑尤.美 (特别) 12.泉香而酒冽.。(清)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 14、得之心而寓.之酒 。(寄托) 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16、伛偻提携....。(驼背 这里指代老人 搀扶指小孩) 17、杂然..而前陈..者 。(杂乱的样子)(在面前)(摆开) 1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19、苍颜..白发。(脸色苍白) 20、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在) 2.宋 欧阳修 3.(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太守之乐其乐 4.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太守醉 6.(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7.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8.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9.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第六单元 第 29 课 满井游记 一、 1. ①作:起 ②局促:拘束 ③偕:偕同 ④膏:肥沃 ⑤ 乍:初、始 ⑥娟然: 美好的样子 ⑦披风:在风中散开 ⑧劲:猛 ⑨浃:湿透 ⑩恶能:怎能 2.时常;这时 初、始;突然 但是;……的样子 开始;才,方才;开始 能够; 得意 3.(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D 5.(1)猛,强有力 (2)代鱼 6.(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7..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8.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9.公安派;性灵。 10.①到双清庄时,天稍稍放晴。 ②小溪的流水激荡着山石发出泠泠的声音,整夜地传到睡觉人的耳朵里。 ③暴雨下得这么大,将怎么回去呢?只有躺着听山水之声了! 11.作者极力刻画友人情绪 的变化,使文章富有情趣,并且天目山的美,在友人的情绪从期盼到失望又到兴奋的变化中, 已呼之欲出。 第六单元 第 30 课 诗五首 一、1.遐 慷慨 济 2.①庐.:构筑房舍 ②尔.:这样③复.:又④济.:渡⑤向.:渐渐⑥安.:怎么⑦控.:拉开⑧着. : 穿 ⑨饮.:使……饮⑩红.:花 3.(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1)远离官场,没有世俗车马喧哗的干扰,而能悠然自得地在南山下采菊 宁静 淡然 (2)“见”说明南山是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的,准确传达出无心而得的神韵。 (3)在短促的人生中应该顺应自然,远离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生活。 5.(1)吕尚(姜太公)和伊尹。 表达了作者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抱有希望。 (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6.(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写雪景,把严寒中的积雪比作春天的梨花盛开,写出了作者的一片 喜悦之情。 7.(1)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 衣香混为一体,写出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全塘中学 卫建芳 2012.3.18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