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阅读理解知识复习
二. 阅读理解知识归纳
(一)知识归纳
读一篇文章,总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又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
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可见,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必须理解文章的词句,并能
分析其表达作用。所以《课标》规定,初中生要能“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
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具体地说,知识与能力训练点是:
1. 能理解词语的本义及在一定上下文中的转化义(引申义或比喻义),还应能确定多音
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 能确认词语在一定上下文中的特定的、单一的含义;
3.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
4. 能确认因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使词语产生的临时意义及其表达作用;
5. 能确认词语、句子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意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6. 能对文中的词、句的选择、增删、替换、移位、照应等进行比较、辨析,从而揣摩其
具体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的变化。
(二)阅读考查点
1. 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
思。
3. 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 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
作用。
5. 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
的作用。
6. 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
(三)应考策略
1. 摘录法
即从原文中摘录有关语句作为答案的方法。命题专家说:“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就在文
中,考生不要凭空去想。”因此,最简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原文,依文解文。本题考
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其次要读懂词语所在的语境,找出
与词语意义相关的句子,再依据题意,选择可以用来回答问题的句子。
2. 浓缩法
又叫“提要法”,是指依据题目要求,将原文加以浓缩、简化,提取要旨来回答问题的
一种方法。有时答案的位置找到了,但因字数限制,不能照搬原文,这就须对原文进行浓缩
和提炼。浓缩的方法可凭借原文,凭借语感,提取重要词语;也可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分析,
找出相关句子的主干。
3. 改写法
根据题目要求,将原文稍作改动来答题的一种方法。答案虽然在原文中,但作者在构思
和阐述时有自己的思路和角度,与命题者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因此,有时答案不能照搬原文,
须对原文加以改写,或变换角度,或变换句式,或改换顺序,或改动词语,诸如此类。本题
答案在“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愈纯正”这一句上,但这一句重在阐述“涉猎广博”
“偏见减少”“趣味纯正”的关系,并不能直接回答问题,因此,须对句式加以改动,才能
合乎答案的要求。
4. 拼接法
又叫“组合法”,是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选择出相关要点,然后加以组合、拼接来答
题的方法。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不是集中在文中某一处、某一段,有时它会分散在几处、
几段,甚至全文中,答题时须将它们先分别找出来。本题的答案分散在第二段的开头、结尾,
拼接起来即是。
三. 试题举例
例一:
冬日早晨,醒来时被窝里还是暖洋洋的。这一刻间里静得出奇。忽然,水汽蒙蒙的窗上
出现一个影子,很快,我辨出那是一只停在窗台上的鸽子,正慢慢地拍打着翅膀,而冬日的
阳光把这一组连续的动作映在窗上,这种感觉很有点像是皮影戏。我一直在寂静中躺着,看
着这只鸽子,心中泛起一丝喜悦,甚至可说是欢乐。
(摘自朱 洁《轻轻照耀》)
问题 1:作者在本段末句写道 :“看着这只鸽子,心中泛起一丝喜悦,甚至可说是欢
乐。”对鸽子的描写,最能体现“一丝”喜悦的词语是哪个?
答: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此题采用摘录原句法,因为要求找出语段中代表性的词语。引起作者喜悦和
欢乐的是清晨冬日的阳光下鸽子拍打翅膀的动作。这喜悦仅仅是“一丝”而不是巨大的狂澜,
与当时的环境有关,也与作者的心境有关,最关键的是鸽子当时悠闲自在的慢镜头动作。
答案 1:慢慢(或“慢慢地拍打”)。
例二:
老的读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A 式的,读得很细心,钻研每一段,以至每一句,甚至
为了一个字写多少万字的研究论文。其缺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
瓜,对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想却忽略了。另一种是 B 式的,这样读书的人抓住了书里的
主要东西,吸收了营养,丰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寻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经对这两
种方法作了很好的比喻,说前一种人拥有一屋子散钱,却少一根绳子把钱拴起来,后一种人
恰好相反,只有一根绳子,缺少拴的钱。用现代化的话说,这根绳子就是一条红线。这两种
方法都有所偏颇。
1. 根据文意,归纳 A 处的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式。
2. 根据文意,归纳 B 处的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式。
解题思路:第 1 题的答案是现成的,只不过 A 式的读书方法,要到下面论 B 式读书方
法的句子中寻找,而且是用否定的形式、定语的形式出现的,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阅读意识:
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自觉地运用联系对比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 2
题的答案则需要根据原文意思自答了,用揣意自答法。写成“粗枝大叶式” “囫囵吞枣式”
“走马观花式”等大致可以吧,不过还有更好的答案,请练习者琢磨琢磨,加以比较。
答案:1. 寻章摘句。2. 观其大意、不求甚解。
例三:
它(注:指酸枣树)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
压,雷击电轰。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
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摘自《峭壁上的树》)
请分析本段中加点句子的作用。
解题思路:值得重视的是本句鲜明的语言特色和修辞特点。要说出本句蕴含的表达目的,
语言表达要完整。用揣意自答法。
答案:这一句运用了排比、似人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以简明生动的短句和凝练准确的动
词形象地表现了酸枣树生长条件的恶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 分钟)
(一)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
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
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
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
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
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
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
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
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
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
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
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
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
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
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
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 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
3. 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 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 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5. 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6.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二)
唐家寺的雨伞
高虹
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
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
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
特地购了一把弯头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
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
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
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
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a)一阵清凉的风
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
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
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
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馆
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生,请帮忙找
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
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
道上。”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伞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
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商人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开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过多久,他
小小的修伞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拿给他修理,哪怕多起两三里路。商
人的伞铺算是立住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更不知道他每天谦和
的笑脸下,掩藏着紧张焦灼的心。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
但都失望了。经过手上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惟独没有他那一把。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接手了一把
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伞值不了几个钱,我
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
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它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打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
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
商人为了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布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
收集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
(b)时隔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
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
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
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了店门。商人立马打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加封得严严实
实。再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
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打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
二天天大亮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开店好长时间的外地商人突
然走了。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的确有点奇怪,但谁也没去多想。
后来,这件事成了一个故事流传开来,当地那些换过伞的人才恍然大悟。于是“唐家寺
的雨伞——换一把”就成了当地的一句歇后语。人们传说着这个故事,赞叹着商人的沉着、
睿智和大气。
1. 小说以一把油纸雨伞为线索,依次写了商人 →丢伞→ →得伞的过程。
2. 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3. a、b 两句中都有景物描写,请任选一处,说说其作用。
4. 阅读文中加“ ”线的句子,揣摩商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5. 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完璧归赵:
(2)瘫:
6. 从商人丢伞后的处理方式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试题答案】
(一)
1. 例: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
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事。
2. 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 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
3. 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4. A
5. 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
境。
6. 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
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二)
1. 购伞 找伞
2. 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沉着、冷静、睿智和大气的人。
3. a 句的景物描写交代了商人丢伞的原因。或:b 句的景物描写预示着商人的雨伞将要失
而复得。
4. 例:我不能离开此地,因为伞里装着我一生的积蓄。就用身上的零钱在路边开个修伞
店,兴许拿了我那把雨伞的人会来修伞。这样我的钱财就会失而复得。
5. (1)完璧归赵:商人丢失多时、盼望多时的雨伞终于找到了。
(2)瘫:这一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商人得伞后的动作,折射出他此刻激动、酸楚的复杂
心情。
6. 例: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应该像小说中的商人那样,沉着、冷静地面
对,运用智慧去处理。